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好学生出自哪里

中国好学生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2-08-30 02:52:28

❶ 中国学校评"三好学生"从何而来

一般来说是德智体,现在学校考虑的比较多的确是德智,特别从成绩优秀同学中选拔,有硬性规定是班级前五的情况。

一、建国初: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立

1951年3月19日-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会议指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①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会议闭幕词中指出:“我们明确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全面发展的原则,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②1951年8月27日-9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合并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韦悫在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小学应该实施智、德、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③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试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前者规定:“小学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④后者规定:“中学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⑤

此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例如,1954年2月21日,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讲话说:“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⑥1955年5月19日-6月10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注意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同时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⑦

由此可见,建国之初,我国就确立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此后不久,又加入了劳动教育即综合技术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由“四育”发展成为“五育”。

二、“三好”的提出与演变,对教育方针的影响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的谈话中说:“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毛泽东这里的“青年”,是指全国各行各业中的青年,如农业、工业、机关、军队、学校里面的青年。因此,最主要的不是指青年学生,而是指工作中的青年。他说:“工农兵青年们,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学习和娱乐休息睡眠两方面也要充分兼顾。”⑧毛泽东针对学生所讲的学习,是指各门课程的学习,包括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等的学习,而决不仅仅指智育课程的学习。

然而,1955年2月10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却提出:“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准备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同年5月13日公布的《中学生守则》第一条也提出:“努力学习,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准备为祖国为人民服务。”问题就出在这里:《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不提以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却生搬硬套毛泽东的“三好”,把“学习好”和“工作好”改变成“功课好”和“品行好”。这里没有明确界定“功课”是指哪些功课,当然应当是指学校开设的所有功课,包括德育功课、体育功课、美育功课,但是它把“功课”与“身体”、“品行”并列,就很容易误导人们:功课就是智育功课。事实正是这样,如此后许多人就认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三好’,也就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根据各人不同的条件,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这三方面是统一不可分的”。⑨

由于把毛泽东的“三好”机械引入教育领域,并逐渐演变为德、智、体“三好”,于是,美育开始逐渐被人们忽略、忽视。例如

1954年4月8日,政务院通过的《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在讲到全面发展教育时就不再提美育了,该指示提出:“今后我们的中学教育,既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又要重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体育卫生教育。”⑩1954年夏,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教育方针时也没有提美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必须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新人应该是身心都得到健全的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教养和健康的体质。”(11)1956年8月16日,高等教育部杨秀峰部长在1956年暑期高等学校校院长和教务长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就说:“‘全面发展’的要求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不应该忽视任何一方面。”(12)这里也没有提美育。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上讲话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3)毛泽东这里只提到德育、智育、体育,没有提美育,很显然是沿袭了当时教育部部分领导和人们几年以来一贯的提法。而“三育”一经毛泽东提出,就具有了无上的权威。于是,由“三好”演变成的“三育”教育方针,影响深远,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里面再也没有出现美育了。直到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面才恢复了美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三、建国初期“三好学生”的评选及其弊端

自1955年教育部颁发《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以后,全国许多学校就开展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活动。例如北京市教育局1956年的一个报告中就说:“在我们中学中,已出现了三百多个优秀的班集体,涌现了大批的‘三好’学生。”(14)尤其是1963年2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学雷锋、争三好”活动。
毫无疑问,开展评选“三好学生”活动,能够激励、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学生勤奋学习、追求上进。但是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问题。评选“三好学生”活动,确实是有利有弊。其弊端早在“三好学生”评选之初,就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敏锐地发现了。

早在1956年,就有中学老师指出:“去年我们为了要求学生学好,在校会上向学生提出了门门功课都达到八十分的口号。在寒假评选‘三好’学生时,规定若有一门功课不到八十分就不能评为‘三好’学生。现在看来这样平均主义地要求学生,的确不够妥当,有好多平时很用功的学生,因有一门不是特长就没被选上,使得学生都感到难于达到‘三好’,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15)当时任教育部小学教育司司长的吴研因也指出:“有些人要求儿童智、德、体、美、生产劳动(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必须样样都好,甚至用选拔‘三好’、‘五好’的学生来刺激、鼓励儿童,那就未免是希望儿童个个平均发展,没有一个例外了。其实儿童的个性不同,很难个个做到样样都好的。而且由选拔而至于竞赛,使受者骄傲自满;未被选的自暴自弃或者对少数‘三好’、‘五好’的学生侧目而视,甚至发生嫉妒之心。这就不免造成了许多流弊。”(16)我国着名教育家曹孚先生当时也认为,建国几年以来,由于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对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理解不够,于是我们的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使得许多学生亦步亦趋,规行矩步,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以及健康开朗的意志与性格。曹孚先生指出,造成这种偏差与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搬用搞运动的办法于学校工作中:实行‘三好指标’,‘先进班集体’,评选‘三好学生’以来,问题就愈来愈严重了。”(17)
由上可见,“三好”的产生是违背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它误导我国教育方针四十多年。评选“三好学生”的弊端早在其产生之初就被川门敏锐地发现了。现在,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应该果断地叫停评选“三好”。应该根据新的教育方针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精神,寻找更科学更合理的激励机制。

❷ 三好学生包括哪三好

传统的三好学生即 品德好,学习好,体育好
“新三好”是指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庭是“好子女”。

❸ 为什么中国学生一定要学习好才叫好学生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只有学习好的人才会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上一个好大学才会有好工作,而现在就只有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掌握考试要用的知识,而掌握好知识的学生才会是好学生

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出自哪里谁说的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出自中国教育家陈鹤琴之口。陈鹤琴是何人?考虑到某些读者对此人陌生,先对其进行简介: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892年3月5日出生。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入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入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6�1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❺ 五好学生和新时代哪个好

不同性质,不能比较。
“五好学生”相对于“三好学生”,是一次升级。“五好学生”这个新名词,正引领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改革。五好: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体育锻炼好,创新实践好,师生评价好。
“新时代好少年”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河南洛阳举办的“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宣传发布了10名优秀青少年的先进事迹。

❻ 中国的四位好学生有哪四位

许瑞 袁硕 付艳璐 舒倩

❼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出自哪里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❽ 四好学生到底是哪四好

四好少年:
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1.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要求我们要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成为祖国栋梁的远大志向。
2.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要求我们要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积极进取。
3.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要求我们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关心他人、遵守法纪。
4.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要求我们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对待生活,敢于克服困难,遇到困难我不怕,面对未来我能行。
四好少年童谣:
喜闻建队六十载,主席爷爷来信件。
殷切期望同学们,争当四项好少年。
热爱祖国热爱党,报效祖国为人民。
理想远大志气高,建设祖国齐努力。
勤奋学习求上进,脚踏实地步步高。
知难而进毅力强,持之以恒将成功。
德智体美都争先,诚实守信有爱心。
团结友爱互帮忙, 和谐社会我当家。
强健体魄身体好,活泼开朗人人夸。
心间牢记主席话,争当四好新少年!

❾ 中国最好的前10所大学是哪些

中国最好的前10所大学有: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5、中国人名大学

6、同济大学

7、北京外国语大学

8、浙江大学

9、武汉大学

10、厦门大学

❿ 品学兼优有三好学生哪个好

品学兼优和有三好学生相比,三好学生是更好的。具体如下:

一、原因

三好学生是三种好,包括品学兼优,在他的基础上还有身体好,所以三好学生更好。

二、三好学生

是一种荣誉。主要指学生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三、品学兼优

1、解释

意思是思想品德和学业都优秀。

2、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三好学生改进做法

其实,很多变化已在慢慢出现。“三好”的选举方式由班主任内定到民主评议,不少学校鼓励学生自我推荐,演讲“推销”自己。

2004年,上海市开始淡化“三好学生”的称呼,一般称为“优秀队员”或“优秀团员”。武汉市一所中学也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取而代之的是“阳光少年”评价制度。在佛山市第九小学和实验小学的毕业生典礼上,校长分别给毕业生颁发了孝顺父母奖、尊敬老师奖、勤俭节约奖等奖项。

“新概念三好生”刷新了三好的标准。2005年春季起,武汉市中小学的三好学生评选,更强调个体发展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三好学生

阅读全文

与中国好学生出自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什么工厂 浏览:296
英国的网购什么时候开始的 浏览:203
意大利的药店不卖药为什么 浏览:221
印尼地震对人有什么影响 浏览:618
印度女人来月经都怎么办 浏览:319
意大利语很棒怎么发音 浏览:274
印度海关哪里有 浏览:592
意大利cb是什么牌子好 浏览:464
打两针疫苗回中国还要隔离多久 浏览:773
英国功放音乐革命怎么样 浏览:232
中国人在韩国如何发展 浏览:817
伊朗藏红花怎么服用 浏览:218
印度薯角怎么吃 浏览:337
中国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有 浏览:989
意大利的锡纸焗鳗鱼怎么做 浏览:260
中国哪个地方口腔好做 浏览:860
伊朗克尔曼省巴姆市什么气候 浏览:625
手机怎么没有中国移动 浏览:893
青蛇和中国医生哪个好看 浏览:461
罗马时代中国什么时候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