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火车轨道标准宽度
中国的轨道宽度是1435mm。
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是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算作窄轨。现如今,尽管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轨距,但仍有30多种不同的轨距。铁路轨距的标准不一,必然会使铁路运输难以畅通。
1435mm的轨距被公认为国际标准轨距,全世界约有60~70%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的铁路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轨距大于1435mm者称为宽轨,如苏联、巴拿马、芬兰等国家采用这种轨距。
(1)中国轨距是多少扩展阅读:
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斯托顿及达林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斯蒂芬森提出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的轨距,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英尺8½英寸(即1435毫米)轨距的机车及车辆。
由于斯蒂芬森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像,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英尺8½英寸作为标准轨距。翌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
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英尺8½英寸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早期铁路的轨道外侧距离为五英尺,而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故内侧轨距为4英尺8½英寸。
㈡ 铁路标准轨距是多少mm 中国标准铁路多宽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
2、1990年9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三十八条 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3、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车辆全长及换长 车辆全长指车辆两端钩舌内侧的距离,以米为单位。
4、为了实际工作上的方便,习惯上都将车辆的长度换算成车辆的辆数,即全长除以11米所得的商来表示车辆的换算长度。即: 换长= 车辆全长(米)/ 11(米) 轨距 轨距是钢轨头部顶面下16毫米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我国铁路主要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此外台湾铁路轨距为1067毫米,成都铁路局的部分铁路轨距为1000毫米的窄轨等。 无缝线路 我国普通轨枕的长度为2.5米,道岔用的岔枕和钢桥上用的桥枕,其长度有板有2.6~4.85米等多种。
5、无缝线路是把若干根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每段800~1000米(还可以更长些)的长钢轨线路,它的接头很少,并具有行车平稳,轮轨磨耗及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小等优点,是轨道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㈢ 中国铁路标准轨距是多少
1435毫米。
根据《铁路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 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中国轨距是多少扩展阅读:
亚洲各国轨距
日本:日本的铁路轨距主要为1067毫米(3呎6吋)。但也有部份铁道使用762毫米、1372毫米(京王电铁、东急世田谷线、函馆市电、都电及都营新宿线)和1435毫米。
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及马来西亚以米轨(1000毫米)铁路为主。
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兰卡的铁路轨距不一,但多数为1676毫米。印度现有计划将所有窄轨改成1676毫米 。
㈣ 我国铁路铁轨的轨距是多少
中国大多为1435毫米,在云南有部分1067的窄轨.
很早以前,各国铁路的轨距各不相同,窄的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宽的甚至达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
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是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算作窄轨。
现如今,尽管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轨距,但仍有30多种不同的轨距。
㈤ 中国铁路标准轨距是多少毫米
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行。
(5)中国轨距是多少扩展阅读:
东南亚国家绝大多数使用轨距为1000毫米的窄轨;中国、伊朗、土耳其的铁路是轨距1435毫米的标准轨;印度、巴基斯坦的铁路和孟加拉国的部分铁路,轨距为1676毫米,属于宽轨;俄罗斯和中亚的那些独联体国家,铁路也是宽轨,轨距是1520毫米。
4种不同的轨道,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连接起来困难很大,在互相交接的地方必须换另一种列车,客运还相对简单一点,货运就要重新装卸,非常麻烦。
中国正致力于将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㈥ 我国规定的标准铁轨轨距为多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即普轨(等于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世上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这普通轨距又称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
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
(6)中国轨距是多少扩展阅读:
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斯托顿及达林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斯蒂芬森提出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的轨距,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英尺8½英寸(即1435毫米)轨距的机车及车辆。
由于斯蒂芬森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像,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英尺8½英寸作为标准轨距。
翌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英尺8½英寸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早期铁路的轨道外侧距离为五英尺,而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故内侧轨距为4英尺8½英寸。
㈦ 中国铁路的铁轨宽度是多少和外国的一样吗
中国大多为1435毫米1435毫米,不和外国一样。
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即普轨(等于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世上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
这普通轨距又称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
(7)中国轨距是多少扩展阅读;
标准铁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史托顿及达灵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 乔治 史蒂芬生(George Stephenson,1781年6月9日-1848年8月12日)提出4尺8.5寸的轨距,
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英尺8.5英寸(即1435毫米)轨距的机车及车辆。由于史提芬逊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像,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
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英尺8.5英寸作为标准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㈧ 标准轨距是多少
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行。
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
铁路有时指某铁路“线”如京广铁路,有时指铁路线的集合而包括旧线新线或一线二线,如某铁路扩改名义下新建一条还是属于某铁路系统。
高铁时代的铁路等级很复杂,有路网等级、时速等级、客货等级等不同角度的分级。高铁级高于国铁Ⅰ级,国铁Ⅰ级有的是快速铁路,有的是普通铁路。
标准轨道是相对于米轨和宽轨而言。时速等级的三分法里,普通铁路比较于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二分法里则是普通铁路比较于捷运铁路。
㈨ 中国铁路铁轨距离是多少
1.
准轨(标准轨距)为1.435m;
2.
在云南有条上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从昆明经中越边境口岸河口县到越南的河内,全程轨距为1m,因此被称为米轨;
3.
在云南还有一条被称为寸轨的铁路,轨距仅0.6m
㈩ 中国高速铁路的铁轨宽度是多少
中国主要采用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和外国不一样。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等国主要采用1676mm宽轨距;俄罗斯采用1520mm宽轨距;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非洲加纳、刚果、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采用1067mm窄轨距。
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有大约55%的铁路线采用标准轨距修建,另外,除了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芬兰,几乎所有国家修建的高速铁路都采用标准轨道。全世界有30来种不同的轨距(轨道宽度),大体分为宽轨、标准轨道、窄轨(包括米轨和寸轨)。车辆轻重分为轻轨、重轨。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背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轨距、网络——铁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