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出使西域了多少年

中国出使西域了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08-30 17:59:47

⑴ 出使西域至2020今多少年

出使西域至2020年已经1880年了。

⑵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分两次第一次是前139年,第二次是前119年。

第一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为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第二次: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乌孙。

张骞出使西域的投诉影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着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⑶ 张骞出使西域几年

首使西域

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⑷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多少年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13年。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2. 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张骞的不怕艰险,蹈死不顾,临危不惧,灵活多变,不泥陈古,英勇无畏,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3.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中途被匈奴扣十年,并娶妻生子。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

⑸ 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几年

(前139年-公元前115年)共计24年。

1、首次西行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2、二出西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着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5)中国出使西域了多少年扩展阅读

西域归汉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与西汉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汉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汉与西域诸国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开始到来。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是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

汉朝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于各国。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的商旅。从此,西域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

⑹ 张骞出使西域去了多少年,他的西域之行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做出了那些贡献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第一、 汉武帝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开始"复事西南夷" 张骞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着,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而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此载说明汉武帝是在张骞介绍了道可通大夏后才开始命张骞四道并出,向西南方向发展的。 第二、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后,汉开始与西域诸国友好往来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使者归国后"其国乃益重汉",两国才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 在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此时,汉才与西域诸才有了正式的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友好的交往。 张骞死后,匈奴闻乌孙国通汉,欲击乌孙,乌孙国君恐惧,才希望与汉联合,于是才"使使献马,愿得尚汉翁主,为昆弟"汉要求乌孙国纳聘后再与乌孙国联姻,从此,两国关系才开始日益密切。 为加强与西域诸国的联系,汉开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而"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今罗马共和国)、条枝(今伊拉克)、身毒国。"其后,"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汉代与西域诸国的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才开始到来。 张骞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敏锐,在进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围之后,他就开始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他还告诉汉武帝,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他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这后来被证实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症状。张骞称赏它们为汉王朝骑兵最好的坐骑,汉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汉武帝此时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尽管此前武帝派出的许多使节商旅都被游牧部落洗劫一空。 不久,张骞加入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官职为校尉。因为收集情报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张骞主要负责刺探情报和沿途的给养。在北方,卫青率领军队与匈奴人展开激烈的厮杀,正是张骞先前收集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资料帮助了汉朝军队,他们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张骞也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汉武帝并不急于求成,他决定分别实施两步策略,以此来赢得这些国家的归附。首先,他又发动了一次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大胜,杀伤匈奴士兵9万人。然后,在公元前101年,他又攻占了中亚的大宛国,就是汗血宝马的故乡。但其实,夺取这些名马只是汉武帝的一个借口。汉武帝曾经数次派使者沿当年张骞的足迹来到大宛,不惜用重金交换汗血马,但大宛国王一次次地拒绝了他的请求。最后一次,汉武帝派遣使者韩不害带着一匹用黄 金铸造的金马和许多贵重礼物交换汉血马,大宛国王虽然仍不想交出宝马,但又非常想要汉武帝送来的宝物,他杀死了使者,夺取了宝物。 汉武帝终于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派出的先遣部队全由国内的刑犯和恶少组成,他们没有携带充足的给养,沿途向别国索要,如果不交出粮食,就被视为大宛的同谋。毫不出人意料,这支部队失败了,但也麻痹了大宛国。汉武帝怎能接受这样的失败,他随后调集近20万大军在敦煌集结。听说大宛国的饮水全取自城外,汉武帝特意派遣几位水利专家随军同行。汉军切断了大宛都城隐蔽的引水系统,很快征服了整个部落。 取得大胜的汉朝军队凯旋而归,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至此,张骞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无疑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⑺ 张骞通西域历经多少年

公元前138年,张骞被任命为出使大月氏国的使者,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了。

不久,他们就踏进匈奴人的活动范围。张骞带领手下人想迅速通过匈奴境地,却被匈奴士兵发现了。当时,匈奴和汉朝表面上的关系还不错。单于就把张骞留下作人质。

张骞不甘心失败。这一天,他和甘父等几个人商量好,趁匈奴看守放松警惕的时候,偷走了几匹骆驼和骏马,向西逃走。翻过葱岭,他们来到了大宛国,这儿的人非常热情。

大宛国王也早就想和汉朝来往。张骞举着使节,对大宛王说:“如果大王能派人把我们送到大月氏国去,我们会更加感谢您的。”大宛国王说:“当然可以。我派骑兵和翻译把你们送过去就是了。”

张骞等人到了康居国后,康居王也很热情,又继续派人把他们送到月氏。张骞见到大月氏国王,向他讲明自己的来意,大月氏人却不想报仇了。

又过了一年,张骞看大月氏根本不想打击匈奴,就只好回到长安去了。路过匈奴时,又被扣押。后来乘单于死后,匈奴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又逃了出来,回到汉朝。这次出使,张赛可是吃了不苦头。

13年前的使团终于回来,汉武帝也非常高兴。

张骞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旅途中渡过的。张骞通西域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了解到沿途很多地理、民俗、气候等情况。还从西域带回了中原没有的种子和果实,为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并为以后同西方国家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⑻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哪一年

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这是我们历史书上写的。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第二次是为了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中国出使西域了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cb是什么牌子好 浏览:462
打两针疫苗回中国还要隔离多久 浏览:771
英国功放音乐革命怎么样 浏览:230
中国人在韩国如何发展 浏览:815
伊朗藏红花怎么服用 浏览:216
印度薯角怎么吃 浏览:334
中国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有 浏览:986
意大利的锡纸焗鳗鱼怎么做 浏览:259
中国哪个地方口腔好做 浏览:860
伊朗克尔曼省巴姆市什么气候 浏览:624
手机怎么没有中国移动 浏览:892
青蛇和中国医生哪个好看 浏览:459
罗马时代中国什么时候 浏览: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出口国 浏览:156
伊朗现在做什么好 浏览:328
中国去巴域怎么走 浏览:389
中国石化加油站如何开发票 浏览:531
在英国读什么最赚钱 浏览:359
中国女排夺冠评分是多少 浏览:302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么地方玩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