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诗玛在中国哪个地区
阿诗玛在中国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境内,距昆明78公里,是滇东南3州18县进入滇中的必经门户。年平均温度16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等美誉,是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中国唯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是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有石林风景区、黑松岩风景区、飞龙瀑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Ⅱ 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形象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
Ⅲ 阿诗玛是哪个民族
是彝族。
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撒尼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撒尼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历史渊源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分为南北两个大同小异的流派。
(3)阿诗玛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演唱方式
撒尼民间的阿诗玛主要以演唱形式传播,其演唱时有不同的旋律和不同的调式。在悲伤的场景里用带有伤感的旋律演唱;在喜庆的场景里,用带有欢快的旋律演唱。
传承人王玉芳的阿诗玛传唱以传统曲调为主,内容却不乏即兴发挥。比如唱到劳动片段时,有时她会一边编麻绳一边唱歌,大意是好好织麻献给国家。
小调、曲调不断重复,歌词时有即兴发挥。这也就是王玉芳自己所说的“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唱”。
网络-阿诗玛
Ⅳ 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艺术形象
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彝族塑造的艺术形象。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2006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诗玛,中国电影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4年,本片根据同名民间长诗改编;由着名导演刘琼导演执导,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等主演。
Ⅳ 阿诗玛烟是哪产的
阿诗玛烟是红塔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出品,此品牌香烟于1982年开始生产了,为A段上限烤烟型卷烟,属中国典型的清香型卷烟之一,得名于云南着名传说中的彝族少女“阿诗玛”,曾荣获部优产品称号,属中国名烟。
但该烟已于2006年正式停产,原因是由于云南旅游局将“阿诗玛”注册为旅游商标,红塔集团为避免侵权停止了该品牌香烟的生产。
(5)阿诗玛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阿诗玛香烟鉴别:
1.“阿诗玛”牌系产品有84mm软、84mm硬包;94mm软、硬包。
2.包装
a.由于机型不同,84mm软包条盒油封有正面及侧面两种封口。
b.小盒、条盒均采用激光打码技术,打印有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质量编码。小盒打在底面,条盒打在中文面左边,上下居中。
c.小盒、条盒所使用的白卡纸,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彩色纤维,打开包装后可以看到有一根根的彩色纤维,而且这种纤维在纸张中同样能够找到。
d.卷烟纸为印有“YXCF”字样的螺纹纸,该字母是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有字母的地方螺纹是断开的。
e.采用印有“YXCF”字样的打孔水松纸,从抽吸第二口开始到结束,抽吸端滤嘴颜色内深外浅。
Ⅵ 阿斯玛的烟是什么地方的
阿诗玛烟出自玉溪,阿诗玛烟是红塔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出品,此品牌香烟于1982年开始生产了,为A段上限烤烟型卷烟,属中国典型的清香型卷烟之一,得名于云南着名传说中的彝族少女“阿诗玛”,曾荣获部优产品称号,属中国名烟。
(6)阿诗玛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阿诗玛香烟鉴别:
1、“阿诗玛”牌系产品有84mm软、84mm硬包;94mm软、硬包。
2、包装。
a、由于机型不同,84mm软包条盒油封有正面及侧面两种封口。
b、小盒、条盒均采用激光打码技术,打印有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质量编码。小盒打在底面,条盒打在中文面左边,上下居中。
c、小盒、条盒所使用的白卡纸,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彩色纤维,打开包装后可以看到有一根根的彩色纤维,而且这种纤维在纸张中同样能够找到。
d、卷烟纸为印有“YXCF”字样的螺纹纸,该字母是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有字母的地方螺纹是断开的。
e、采用印有“YXCF”字样的打孔水松纸,从抽吸第二口开始到结束,抽吸端滤嘴颜色内深外浅。
Ⅶ 阿诗玛是哪个民族的人物
阿诗玛出自云南省石林彝族,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中的主人公。作为彝族人民口口相传的阿诗玛,她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精神。
阿诗玛植根于石林彝族撒尼人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在该民族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已成为撒尼人及彝族的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阿诗玛也是被认同的中华民族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女性形象之一。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阿诗玛的故事,彝族民间的传说故事,由彝族人民创作,《阿诗玛》起源时间,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萌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
故事:阿诗玛是个聪明美丽而又能干的农家姑娘,当地有财有势的热布巴拉,定要娶她给自己的儿子做媳妇。阿诗玛不肯,热布巴拉就派人抢她。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阿黑和热布巴拉家斗智比武,得到胜利。
终于把阿诗玛救出来。可是热布巴拉不甘心,求崖神放水淹死兄妹俩。可爱的姑娘阿诗玛被水冲走了,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她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撒尼人怀恋她,叫唤她的名字,山谷里就传来她的回声。
和阿诗玛人物有关的作品有:长诗《阿诗玛》、电影《阿诗玛》、音乐剧《阿诗玛》、连环画《阿诗玛》等等作品。在据悉,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发掘和整理,叙事长诗《阿诗玛》整理发表6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许多国家传播。。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自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搬上荧屏,开始享誉海内外。从那时起,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的阿诗玛形象,活在了国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烟和景点。
阿诗玛的故乡是彝族。彝族作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