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的时间是以那个地方时间为准的
在中国公认的是北京的时间!其实不是的。中国的真正的正确的时间是以北京以北大概河北以东的那个太阳出来的时间为正确的时间的!
B. 中国的标准时间是怎样计算的
什么是“北京时间”呢?它是我国根据区时制以及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种标准时。
我国幅员广大,如果按照标准时区的划分,我国由西到东可划为东5区、东6区、东7区、东8区和东9区,共5个时区,最东的地方和最西的地方,区时相差4个多小时。但为了计时方便,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真太阳时或北京的地方平时,而是东8区中心线120°经线上的地方平太阳时,它以东经120°的地方视时为基础,并经过视太阳时流通不均的订正。它只符合东经120°的天文条件,而不符合北京(东经116°9′)的天文条件,因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时。
这种电台传出的清脆悦耳的报时声是哪里发出来的?北京时间是在哪里测定的呢?报时声是由北京天文台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来的;而北京天文台却是通过陕西天文台授时台授时,校正时间,向全国播出标准的北京时间。
陕西天文台授时台位于离西安约150公里的蒲城县境内,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授时中心,也是我国测定和发播标准时间的地方。
授时台主要有两个发播标准时间与频率的专用电台。一个是以BPM呼声为代表的短波时台,一个是以BPL呼声为代表的长波授时台,都是1981年正式使用发播的。
在短波授时台,纵横交错的天线宛如蛛网,基准钟房和微波发射室里的各种现代化仪器有节奏地发出“嘟,嘟”的信号,日夜不停地进行着时间的测定和发播。这个台承担了我国短波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发播任务,用短波无线电传播时间信号。在我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确可靠地收听到它们所发播的精确信号,即使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也可以清晰地收听到它的信号。现在,全世界已有几十个类似的短波台分布在全球各地。
长波授时台是利用长波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号的,它的精确度比短波授时台更高。在这里,利用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等现代化授时仪器,建立了我国原子时间标准,可以保持3万年甚至30万年才有正负一秒的偏差。它使我国的定时精度从短波发播的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推进到微秒(万分之一秒)量级,提高3~4倍以上。它完全可以适应空间技术,发射卫星、导弹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标志着我国的授时工作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C. 北京时间到底是中国哪个地方的时间
北京时间指的是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的时间。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东八区)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而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
(3)中国时间以哪里计算扩展阅读
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均采取北京时间(UTC+8),但在大陆的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等虽然用北京时间来表示,但也比其他各省相差,如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优惠时段,在新疆、西藏推迟两小时走
我国现代无线电授时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而后由上海天文台租用邮电部的一个短波无线电台发播。然而上海偏居东南一隅,发播信号无法覆盖全国范围,难以适应当时国家的需要。因此,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在1966年将台址选在了陕西蒲城。
D. 北京时间取自哪里
北京时间取自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市的地方平太阳时间(东116.4°),而是东经120°的地方平太阳时间,二者相差约14.5分钟。
北京时间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报时,并通过人造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
时台选址
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均采取北京时间(UTC+8),但在大陆的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和邮政通讯费用优惠分界点虽然用北京时间来表示,但也比其他各省延晚2小时。
如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优惠时段,在新疆、西藏推迟两小时走。而在新疆民间(特别是维吾尔族群众中间),使用UTC+6的情况更为普遍。新疆电视台汉语频道与少儿频道使用北京时间,维语频道与哈语频道使用新疆时间。
我国现代无线电授时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而后由上海天文台租用邮电部的一个短波无线电台发播。然而上海偏居东南一隅,发播信号无法覆盖全国范围,难以适应当时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因此,在1955年,全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中,将在内陆筹建一个能覆盖全国、精度达到毫秒量级的授时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初步将台址选在了甘肃兰州市,但是由于和当时的苏联专家意见相左,建台计划暂时搁置。
196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提建设授时台计划,科学院再次派专家赴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勘址,并将台址预选在陕西杨陵。1966年授时台台址最终确定在陕西蒲城县,并以“326工程”为代号开工建设短波授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