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窟在哪个城市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麦积山石窟位于位于甘肃天水。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⑵ 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是哪个
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
⑶ 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中文名
石窟
外文名
rock cave
原为
印度
宗教
佛教
我国
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石窟艺术
石窟与印度佛教建筑形式
从北魏(386—534)至隋(581—618)唐(618—907),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了许多大石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共3张
石窟
石窟艺术与宗教文化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共3张
石窟
我国现存的主要石窟群均为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负盛名的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和重庆大足四大石窟。
石窟艺术与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与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艺术是为当时信佛的人们服务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不同,他们所属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样,因而在造像与壁画的题材上,也要根据自己那一宗派的经典造像。所以石窟艺术的发展,因时间、地点的不同,发展情况也不一样。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后汉人所开的窟画出一些大乘经变以外,其余早期开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经中的故事造像。这些石窟群中,遗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释迦和菩萨等单独的形象,其次则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寻求解脱)等故事画像。这些画像多数是根据《声闻藏》各经创造出的,与外国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学小乘教唯礼释迦的记载相同,与法显、玄奘等人所记天山南麓各国信仰小乘教的记录也完全吻合。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
⑷ 中国最早开凿的石窟寺
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唐代达到最盛,武则天时代已超过千窟。从秦开始每朝代都有新洞窟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如今,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区全长达1600米,藏有文书五万多件。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5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假如把窟内所有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巨大画廊,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敦煌莫高窟的第一位开拓者是乐樽和尚。为了在粗糙的岩壁上作画,历代的艺术大师们先在洞壁的四周及顶部抹上草泥,……白垩打底,再绘制壁画。壁画画好后,再配以彩塑。窟内最大的壁画高四十余米,宽三十余米,最小的高不盈尺。
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大都是佛教内容,如经变、本生、佛传、供养人及因缘故事。例如在257窟中,有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绘制的北魏壁画。故事大意是:九色鹿王途经水边,救出溺水者调达。后来,王后怂恿国王要剥取九色鹿皮作衣服,在巡捕九色鹿王时,调达竟告密。调达忘恩负义,遭到报应,国王放九色鹿王归山。全画取横卷式分九个场面表现,人和动物多取侧面,背景山水无皴擦。线条有力,色彩浓重,造型具有装饰性。用深色染外缘,中间渐浅,用白粉点最亮的部分,加强体积感。这是从外来艺术中吸收的"凹凸法"。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另一个大类,绘于佛教寺庙和道教的道观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古代许多着名画都参与过寺观壁画的创作,曾留下一些比较优秀的壁画作品,如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等等。山西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山西稷山兴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画、北京西郊法海寺名代佛教壁画,西藏拉萨罗布林卡的清代佛教壁画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杰作,至今保存完好。
⑸ 石窟的起源是什么
石窟的起源是石窟寺,由于佛教提倡遁世隐修,所以僧侣们往往在山谷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这种建筑形式被称为“石窟寺”,是最早的佛教建筑形式之一。石窟寺一般开凿成长方形,入口处有门窗,中间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边是住房。僧侣们在石壁上雕刻佛像、绘制彩画,或在中心石柱上雕造佛龛、佛塔。
(5)中国石窟最初在哪里扩展阅读:
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古印度达到鼎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后逐渐兴盛起来。开凿于南北朝时期,位于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之一。这些石窟大多因地取材,建造简单,有的洞窟前面还有前堂。洞窟内有泥塑像和壁画,佛像保留着印度风格。
至公元5世纪,汉族地区最早的一批石窟寺形成,这其中包括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武威的天梯山石窟。至此,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佛教石窟也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⑹ 中国石窟的起源
中国石窟的起源于印度的石窟寺。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
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而龙门石窟数量之多不仅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6)中国石窟最初在哪里扩展阅读:
石窟艺术与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艺术是为当时信佛的人们服务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不同,他们所属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样,因而在造像与壁画的题材上,也要根据自己那一宗派的经典造像。所以石窟艺术的发展,因时间、地点的不同,发展情况也不一样。
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后汉人所开的窟画出一些大乘经变以外,其余早期开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经中的故事造像。
这些石窟群中,遗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释迦和菩萨等单独的形象,其次则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寻求解脱)等故事画像。
⑺ 石窟起源于
石窟是在山崖壁上开凿的洞窟,用于宗教等目的。 起源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岩窟墓,在新王国时期演变为石窟,在公元前5至4世纪,经波斯传入印度,后通过中亚传入中国。
中国佛教石窟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分布地区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遗存。中国佛教石窟是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建筑、美术、音乐、舞蹈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着名的有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栖霞山和新昌石窟、重庆大足石窟、云南大理石石窟、邯郸市南响堂石窟遗址。
⑻ 中国最早凿建石窟的是现今的哪里中国重要的佛教石窟都有哪些
中国最早凿建石窟的是今新疆地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经由甘肃到达中原,并形成高潮,唐宋时在原有的石窟中续有凿建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窟群,元明以后石窟建造才逐渐停息下来。中国最重要的佛教石窟寺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此外,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河南巩县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四川大足石窟等也是比较重要的石窟。
⑼ 石窟出现于我国的什么时期
中国最早的石窟造像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的十六国时期,现存有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库车的库木突拉石窟等。北魏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开窟造像之风大盛,隋唐时期,石窟艺术达到顶峰,宋金时期开始衰颓,明清时代仅存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