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肥胖率高达12% 不能全赖肥胖基因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健康生活管理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庆平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端午在即,中国人总是用食物来标记节日——粽子、咸鸭蛋、雄黄酒……大家兴致勃勃过节的同时不免忽略了健康,过度食用佳节食品可能会超出身体承受负荷。
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介绍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包括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据悉,目前中国人肥胖率为12%左右,且增长趋势明显,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间增长速度比较快。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2. 中国人的肥胖率是多少
中国人健康状况的最新数据,按体育总局的规划,我们要到今年10月份左右才可以看到,但在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中,有65%的人在这一年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
以年龄段划分,体育人口(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36-45岁和26-35岁成为国人中最为“静态”的两个群体。2000年的统计表明,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
2000年,中国人最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健身健美操、武术、秧歌、交谊舞、广播操、羽毛球、气功、门球。2005年北京市的调查显示,排名前几位的项目已经变成了跑步、游泳、步行、球类、登山、健美力量练习,气功与武术相加,也只能敬陪末座,甚至不敌“其他”。“更多人可能是需要看得见的减肥或者其他效果,转向了强度更高的有氧运动。”北京市体科所所长吴向军分析。
3. 中国的肥胖率是多少
据2020中国健康瘦身行业发展检测及分析报告。我国肥胖人群规模2019年已经达到2.5亿人以上。中国的肥胖率约为17.86%。
4. 中国肥胖比例是多少
中国人肥胖比例33.4% 青年女性占肥胖人群43%左右
其中儿童肥胖的比例每年以5%比例递增,这和现在转基因食品有关。
5. 中国人比5年前更高了也胖了!在这同时该如何管理好自身体重
这是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个体重严重失控的时代。现代人长期营养不均,作息不律,衍生出各种的体重问题。在我们国家,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也就是每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是胖子 。
四,将吃饭的盘子,碗换成最小的,这样也能够很好的控制住饮食。
做到早睡少熬夜、少吃咸、少吃甜、少吃零食、少吃干果,同时做到米面菜肉油都要吃,但是总能量要低于每天的消耗。
减重不存在固定的食谱,只存在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只有当所有的生活都能够满足减重的需求,减肥才不是梦。
2,加强体育锻炼,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 , 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6. 中国肥胖率
2019年中国人肥胖率飙升至12%,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固然有很多美味,但是如果把胖归咎于美食,实在是不对哦!
在印象中,美国的肥胖人口是最多的,因为他们的主食是炸鸡汉堡。
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不少居民饮食营养过剩,中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越了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数据表明我国成人中30.1%的居民是超重、11.9%的居民为肥胖,男性超重肥胖率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肥胖正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是死亡率、慢性疾病率飙升的原因之一。
中国5-9岁的肥胖儿童数量约占总数的17.5%,也是属于肥胖儿童较多的国家。而且男女的肥胖比例比西班牙还大,男生肥胖率(22.3 %)几乎是女生(11.8 %)的两倍。隔壁韩国这一数据为12.4%;日本数据为5%。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和慢性病病发率持续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大大提高了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风险。
1
心脏:脂肪堆积→衰竭→死亡
肥胖,可能导致脂肪长期堆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心脏会被一层厚厚的白色脂肪包裹,会影响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和养分的能力,最后可能逐渐衰竭而死。
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2倍。
2
肝脏:脂肪肝→肝炎→肝癌→死亡
肥胖的人肝脏老化非常明显。平均而言,身高体重指数每增加10,肝脏的“年龄”就会增加3.3年。
而且,脂肪肝几乎是和胖人如影随形,部分肝癌患者经历了由肥胖发展为脂肪肝炎,由脂肪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以及肝癌。
3
肾脏:肾小球“三高”→肾病
肥胖会直接增加肾脏负担,使肾小球长期处于“三高”状态(即: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这种“三高”状态可导致内皮细胞、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超滤,引起肾病。
不断增加的体重给骨关节造成巨大的负担,加快了关节软骨的蜕变和丢失,并刺激骨刺的形成,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
7. 中国肥胖人口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如果我们还在吐槽“中年发福”,那么侧过头看看旁边的95后、00后,他们也越来越胖了。
2016年,中国肥胖人口9000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短短几十年,我们胖的太快了!
腰围越来越粗,体重飙升,慢性病频发,健康程度越来越差,中国进入了一个飞速肥胖的时代。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胖?
小妙总结了几个关键词:
| 快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节奏快,任何步骤都显得多余麻烦,省事方便是第一。于是大众的诉求催生了遍地开花的外卖、速食和快餐。
当丰富的选择,撞上越来越短的就餐时间,大脑甚至来不及反应,我们就吃多了。
我们常说,you are what you eat.如果你想不起昨天、今天中午都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是什么味道,你真的在吃饭吗,还是在大口吞热量?
| 重口味
楼下的小饭馆,还有我们每天订的外卖,是【盐多油多糖多】的重灾区,油汪汪的炒菜很下饭,绿叶菜却少得可怜。
当我们爱上重口味的麻辣刺激,健康的小清新饭菜便难以下咽,水肿、便秘、发炎、肥胖……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但我们的口味越来越重,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 商家的消费陷阱
打着低卡、低糖、0脂肪、非油炸等迷惑性的标签,加上花花绿绿的包装,商家准确把大众拉入了自己精心打造的消费陷阱。
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大众对健康的焦虑,然后打包了一份经过多重加工、不怎么健康的“健康食品”递到我们手里。
| 吃=快乐
“生活不易,至少还有吃的能让我们开心。”大家都这么说,真的如此吗?
胖死都要吃的巨无霸芝士汉堡、100块3吨零食、挑战10碗巨辣火鸡面……“快乐肥宅套餐”听上去很美好,事实上,快乐很短暂,吃完是新一轮的丧和第二天的减脂flag,垃圾食品打造的“肥宅”才是最后的真相。
想想你每次放纵完的真实感受。
食物越来越易得,除了超标的热量,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再加上没时间不愿意运动,肥胖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运动比食物更能让你快乐,且持续时间更长)。
拿什么来拯救我的“肥胖病”?
我们的认知里,肥胖从福气的象征变成“疾病的万恶之源”,只花了短短四十年。
真的对比的话,现在过年一天吃的食物(比如鸡鸭鱼肉),可能比之前一年(40年前)加起来还要多。生活确实变好了,物质越来越富足,我们却还未摆脱潜在的“饥饿感“和自己的生理本能,看到食物就败下阵来。
· 孤独?焦虑?吃点夜宵撸个串,多大点儿事。
· 高兴了,来一个甜品;不高兴了,约一顿火锅。
· 初雪,炸鸡和啤酒是不能少的仪式感。
· 没有奶茶的一天是不完整的,才不管它的三分糖其实有半杯那么多~
· 减肥好辛苦,奖励一个全家桶。
· 而且吃的时候一定要看“深夜食堂”和下饭综艺。
不缺食物的今天,我们迷失在食物的海洋里,在暴食,在失控。
“隐形肥胖”成了大家的自嘲。
· 我现在不是个大胖子,但我迟早会是。
· 我看着很瘦,可我有脂肪肝和高血压。
很久以前我们囤积脂肪来生存,现在多余的脂肪让我们不堪重负、生病。该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肥胖病”?
方法论依然是:管住嘴+迈开腿。
如果没有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对健康的追求,没有对身材管理的重视,没人能让你管住自己的嘴,也没办法让突出的肚腩回到十年前。
马上过年了,你还要胖3斤吗?
小妙知道看到这儿很多人会说“过年胖”是不可避免的,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了。
吃得慢一点,油炸的可以少吃,鸡腿可以去皮,油腻的涮涮水再吃,吃饱了就放下筷子,茶几上那块糖果没必要塞进嘴里……
胖是由无数个小细节堆砌的,一点点改变,会有很大的差别。
试着改变一下,来一场10天后的健康减脂大挑战。
过年零食“大减负”!
可乐可以换成零度的,热量高得吓死人的薯片,换成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阻脂脆片”,喝点水会在胃里膨胀,饱腹感强到爆炸,吃完还能吃下别的零食算小妙输~
爸妈平常爱吃的点心,甜到腻嗓子,吃完血糖飙升血压瞬间上去了,让人担心,今年我想给他们好吃更健康的“丢糖·五福年货礼盒”,0糖,低碳水,无麸质,大人小孩都爱,性价比还高。
过年少不了吃爸妈做的菜,给他们准备了“喷雾橄榄油”,方便,真空不氧化,喷一秒=1g,精准控制油量,再也不会一回家就吃得满脸冒油了~
过年容易吃多不消化,还便秘,多吃杂粮好处多,“中粮的16种杂粮礼盒”是小妙最爱的,混合在大米里,做杂粮饭/杂粮粥so easy,膳食多元,肠胃健康少长痘,一吃就爱上了~
制造胖子的时代,这里有更多适合你的健康年货:
奶油味坚果换成原味的,只有健康油脂,味道更纯粹;
低GI、不苦的荞麦面Q弹爽滑,热量减半,和番茄是绝配;
烹饪款椰子油适合烹炸煎炒,燃点高更健康,没有椰子味,喷香更健康;
麦麸+无糖酸奶是早餐好搭档,清肠减脂;
大块的原味牛肉满满蛋白质,可以直接吃,还能做菜;
……
送什么都不如送健康,1.21-1.27,全场年货价。
马上过年了,健康年货囤起来,比你先到家。
👇点这里进入商城首页,变瘦变健康!
8. 中国人的肥胖率是多少
由于工作压力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人虽然肥胖率比西方人低,但糖尿病盛行率却与西方人一样。这项发现提醒我们,不只是因为胖,体重均衡的人也要注重均衡的营养摄入和常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