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最早的县是哪个县
县作为行政单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但那时的县的管治的范围非常的大,属于一级行政单位,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县。关于谁是中国最早的县其中的一种说法是:秦朝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立九江郡,置新淦县,县镇府设在淦阳,成为中国最早的县。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毕竟郡县制由秦开始。所以这种说服力更强一点。
❷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在哪里河南还是湖北吗
从设立时间上来看,权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权县位于今湖北省一带。而综合建立时间和现在的情况来看,主张河南省息县是“天下第一县”,也是存在一定道理的。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由此,就县来说,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设立了。
权县之后,楚国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设县,以此加强了楚国对于偏远地区的掌控力度,这也是楚国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诸侯国的重要基础。
在权县之后,楚国消灭了息国,并在该地区设立息县。就息国来说,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疆域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一带。公元前682年前后,楚国消灭息国,并在该地区设立息县这一建制。 息县在建立时间上,要晚于权县的,也即后者要比前者早设立数十年了。
但是,因为权县的建制没有保留至今,也即现在没有权县的区划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息县这一建制,则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今,成为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县。所以也有说息县是“天下第一县”的。
❸ 中国最早设县的地方
摘要 县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用。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秦国。《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就是说在春秋初,秦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邽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邽、冀二县,并列堪称天下第一县。
❹ 中国最早设县的地方
甘谷县,喜马拉雅山
❺ 请问中国第一个设立的县是哪个县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68年),攻灭邽戎和冀戎,设邽县(今秦州区)和冀县(今甘谷县),是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级行政设置。
❻ 中国最早的县那个省的
甘肃省的甘谷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城,早在西元前688年就已置县,即先秦时期的秦武公十年置县。《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西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迄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了。在秦武公时秦人就打破了分封制在此建立了郡县制的最初框架,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时冀已建县467年了。是中国历史上置县最早的地方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县。
❼ 中国最早设县的地方是什么
公元前704年(周桓王十六年 / 楚武王三十八年),楚国攻灭汉水流域的权国(今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西部)并在此设县,这里堪称中国第一县。
❽ 中国建县最早的是哪个
摘要 您好,中国建县最早的是邽县
❾ 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
甘谷县
经历史记载:《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
就是说在春秋初,秦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甘谷县)
第二年又设置杜县(今陕西杜陵县)、郑县(今陕西华县)。
❿ “天下第一县”指的是哪个县﹖
天下第一县指的是息县。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信阳市。息县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淮河过境75.4公里,河之南葱翠秀丽,河之北坦荡宽广,自古以来土沃田良、物产丰饶。
息县有三千多年的建县历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国,公元前682年在华夏大地上首次设县,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县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
(10)中国最早设县的地方是哪个县扩展阅读:
一、息县人民传承焖、炖、蒸、滑、煎、炕、炸等传统烹饪技艺,精心制作的“信阳菜”息县菜系,营养丰富、咸香味厚、食材多样、南北兼容,广受全国各地宾朋的赞誉和喜爱。
面炕系列:面炕鸡、面炕羊肉、面炕青椒圈、面炕葫子汤等。
焖菜系列:气哈馍焖鸡、红焖五爪土鸡、醋焖小焦鱼。
炖菜系列:腊肉炖鳝鱼(泥鳅)、清炖牛腩、炖鱼头、炖老土鸭等。
蒸菜系列:蒸榆树叶、蒸槐花、蒸荆芥、原味蒸三样等。
滑菜系列:三菌滑牛肉、滑鱼片、滑猪肉片等。
炸菜系列:干炸焦鱼、香酥河虾、炸春卷、炸萝卜丸子等。
此外,香煎淮河大白刁鱼、铁锅鱼块、砂锅鱼块、铁锅羊三宝、溜乌鱼片等宴席菜,刷子鸡块、油酥馍、包信大饼、凹子馍卷咸鸭蛋、芝麻焦馍、松花蛋等小吃,亦是广大食客舌尖上的精品。
二、方言
息县方言属北方方言中江淮方言的一种。由于地处南北交界,自古以来,五湖四海宾朋往来不绝,形成了平实古朴、种类繁多、兼蓄南北的息县方言,长期以来在百姓口中广为流传。
如:搬坡儿——搬椅子和凳子给人坐;路坝子——有沟塘的村宅的出路;不成仙——不争气;迷瞪瓜——丢三忘四的人;眼气——羡慕;花娘——小婶子等。
三、艺术
息县地处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之地,古为姬姓封国,传承数百年,文化积淀深厚。地理人文的特殊性使息县民间文化兼有南北而又独树一帜,如:板凳龙、嗨子戏、淮河排、皮影、地灯、花伞旱船等。
嗨子戏,又名“花篮戏”,当地人称“浪当妖”,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大约有200年的历史,是息县独具特色的传统地方戏。
旱船,始传于明清年间,以舞为主、说唱为辅,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形式。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濮公山庙会、张陶乡、包信镇的乡会和正月十五等民俗节日期间,旱船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广受欢迎。
四、民俗
息县的民俗很多,从年初到年尾都有民俗相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正月初十,给石头放鞭炮,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正月十五,看灯展,小孩打灯笼,欢庆佳节;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大人、小孩都抢在这一天理发、搬家、给未婚青年订婚;三月三,到濮公山赶庙会,到寺庙上香请愿祈福;端午节,门前插艾草、炸油条、吃粽子,清早煮艾草水给孩童洗澡,祈愿驱除五毒;七月七,给心仪的人送花;
八月十五,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山,孝敬老人;腊月二十三日以后,家家打扫卫生,购置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