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园珠笔芯哪个国家生产的最好
应该是瑞士了。可以生产圆珠笔笔头的国家有瑞士、日本、中国。
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碳化钨球珠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我国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供出口。但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传统工艺需要分开进行处理加工。为了满足出口的需求,国内制笔企业开始大量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体化生产设备,以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圆珠笔使用注意
角度过小
易磨损球座的收口处(球座材料为镍铂铜或不锈钢,较球珠易磨损得多),如长时接触被写物,即使被写物是纸张,球座也经不起磨损,如此会造成球珠脱落。
正确角度
圆珠笔书写时,角度控制在55°至70°是最为理想的,这时,仅是球珠与纸接触(球珠很硬、碳化钨或陶瓷,很不易磨损),收口处不接触书写物,从而保证圆珠笔在良好的书写状态下延长使用寿命。
垫纸过厚
书写时,垫纸过厚,笔头收口处接触到纸,易磨损脱珠,建议:0.4的球珠不能复写;0.5的球珠最多复写1张,不宜再多;0.7的球珠最多复写3张至4张,不宜再多,复写时最好75°书写。
染料
染料的作用是赋予油墨足够的颜色深度,圆珠笔油墨中所用染料可分为油溶性染料和醇溶性染料,本试验所用染料为酞菁系染料,该染料不溶于溶剂,在油墨中有好的分散性,对成膜剂有强的附着力,从而不渗透于纸张内部,且颜色要色泽鲜艳,耐候性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圆珠笔
Ⅱ 为什么全球只有3个国家能制造出圆珠笔头
早在1888年圆珠笔就已经出现了,但那时的圆珠笔和现代的还是有点差别。到了1916年,经过德国改造过的圆珠笔和现代的会相似一些。在那时,圆珠笔的价格比钢笔贵多了。再到了二战时期,美国人开始批量生产圆珠笔,因为当时美国投放原子弹的事情,圆珠笔也叫原子笔,随后圆珠笔的销量也日益增多。直到1948年,中国才开始制造生产圆珠笔,随后国内制笔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就拿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来说,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一个笔头里面有5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滚珠与笔头、沟槽位之间有严格的适配要求,加工误差要求不能超过3微米,而且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这是什么概念,一根头发大概有100微米,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国家原子弹都能造,没道理造不出一个圆珠笔头。毕竟资本是逐利的,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就能抵得过制笔行业一年的用钢量。而市场上一支圆珠笔不过才卖几块钱便宜的可能就只要几毛钱,利润实在太少。因此,很多国家的钢铁厂并不是造不出圆珠笔头,而是在利益面前,它们既不愿做制笔商、更不愿费钱去做研发。
Ⅲ 哪些国家可以生产圆珠笔笔头
可以生产圆珠笔笔头的国家有瑞士、日本、中国。
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碳化钨球珠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我国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供出口。但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传统工艺需要分开进行处理加工。为了满足出口的需求,国内制笔企业开始大量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体化生产设备,以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3)中国哪个公司能生产圆珠笔头扩展阅读
研发笔尖钢技术的意义
对于国内的制笔企业来说,笔尖钢技术的突破无疑也是个好消息。中国每年生产400多亿支圆珠笔,是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
然而,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圆珠笔尖所需的特殊用钢,却长期完全依赖进口,每年企业需要用每吨12万元左右的价格,从日本等国家进口1000多吨。不仅如此,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企业从生产加工到标准制定都缺乏主动权。
在如此困局面前,中国造笔尖钢的出现就显得意义非凡。据专家介绍,中国研制成功易切削不锈钢线材以后,日本的钢材供应商立刻将价格从每吨12.5万元下调到9万元左右,而如果笔尖钢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国内制笔企业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我们也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主动权。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圆珠笔球珠
中新网-圆珠笔头“中国造”,技术突破是如何实现的?
Ⅳ 5个国家能造圆珠笔头是哪五个
截止2021年,能生产圆珠笔头的国家只有三个国家:日本,瑞士,中国。因为生产圆珠笔的技术太过于复杂,难度大。
据相关技术专家的介绍,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的制作工艺之精细程度,毫无疑问可以与制造航空母舰的技术难度相媲美。
即使航空母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明显比圆珠笔头重要太多。但是现实情况就是因为一颗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难住了全体中华儿女十年之久的时间,明明很多高科技的产品我们都能自给自足,但是唯独微不足道的一个圆珠笔头却让我国多年来只能靠进口来维持需要。
这一只一支小小的笔头,需要5条沟槽引导墨水。这5条沟槽融会贯通,每一条都有着决定性地位。如果哪一条出现了堵塞或者其他问题,那么墨水流量就会减少,字也相继写不清晰了。
但是,如果某一条沟槽的墨水流量太大了,那就会出现漏墨现象,会弄脏纸张,书写污渍,所以,这5条沟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制造要求不仅要精密,还要精良。
另外,笔头中有一只微小的滚珠,滚珠与沟槽之间的结合也是十分关键的。滚珠的润滑度和粗糙度都决定着最后的结果。假如说滚珠出现了润滑过度的情况,那就会造成没有相对摩擦力的情况,就会写不出字。
如果滚珠过于粗糙,那么就会卡纸。所以,圆珠笔的滚珠与沟槽都是工程师经过严密计算而确定的。特别是在加工的时候,是会有一个关于误差值范围,就是在3微米以内。3微米的长度大概是我们每根头发的三十三分之一。所以,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笔头的突破
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认为,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为了提炼材料,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说,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都是从一个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
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活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儿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的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
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
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出现断线情况,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网络-圆珠笔球珠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人民网-搞定!中国终于能造出圆珠笔头了
Ⅳ 圆珠笔头中国能造吗
其实,中国现在有能生产圆珠笔球珠的企业,比如笔者找到的这家:大连某钢珠制造有限公司,其在官方网站上自称是“一家专业生产微型球珠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不锈钢球珠、碳化钨球珠、陶瓷球珠。而在网络找到的其他介绍文字中,可以发现这家企业承担了全国85%的圆珠笔球珠生产销售工作。
这样的企业是个什么规模的企业呢?技术和产品达没达到需要进口、保密、中国现在生产不了的级别?其实这家企业坐落在辽宁大连庄河太平岭大赵村,员工只有50人,专业技工7人,是个实实在在的村级民办企业。
圆柱笔头球珠的制造利润极低
也就是说,近端时间盛传的“中国根本没实力制造的圆珠笔球珠”,其实在一个中国普普通通的乡镇民办企业就可以生产。而且,这地方既不是北上广,专业技工的待遇肯定也不是特别高。
当然圆珠笔球珠也分高档、低档,也许低档的钢珠可以生产,其他高档的圆珠笔球珠就生产不了呢?这也是现在网上最为盛传的一种说法。
当然,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高端的圆珠笔球珠,用的是碳化钨材料,材料强度和硬度钢高,仅比金刚石稍差。而这种碳化钨球珠中国也是可以生产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化钨加工国和出口国,其中最大的碳化钨出口国依次是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从材料角度,中国可以生产圆珠笔球珠用碳化钨。而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个大连乡镇级民办企业也能生产不锈钢球珠、碳化钨球珠、陶瓷球珠在内的所有圆珠笔球珠。
既然中国企业有能力生产圆珠笔球珠,也有企业在生产圆珠笔球珠,那么为什么大量的中国企业自己不生产,反而要到国外进口这么多的圆珠笔球珠呢?
因为成本。
圆珠笔的价格大家都知道,便宜的几毛钱、贵的也不过几块钱,其中的利润肯定少得可怜。中国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可以说这四百多亿支的圆珠笔,本身就代表圆珠笔行业薄利、无利多销,几乎完全没有附加值的现状。
那球珠呢?别看朋友圈里把球珠捧得“天花乱坠”、高深莫测,其实球珠更是非常廉价的产品。
阿里巴巴上搜索圆珠笔不锈钢球珠的批发价是30块10000个,四百亿支的圆珠笔产业规模,整个球珠的销售额不过1亿出头。而具体到每个球珠的利润,估计只能以“毫”(100毫=10厘=1分)作为单位计算了,即便垄断全国圆珠笔的球珠生产,年利润才3000万左右。
但在极低利润的背后,却是球珠研发生产的巨大成本。一方面是生产成本和生产损耗,一方面是技术开发的成本。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企业开发出了圆珠笔球珠的“精密加工技术”。
以下是网上可以搜索到的某圆珠笔制造企业的文字简介:
“公司字创立起就致力于直线导轨式多工位圆珠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开发和研制,目前已全部采用34—45工位的圆珠笔自动加工机床进行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不锈钢和镍白铜水性、中性圆珠笔头,该机床能一次性完成车削、钻孔、镗孔、冲槽、清洗、加球珠和收口的全过程,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高,产品圆珠笔书写流畅,线条均匀,不掉珠,不断线,并通过国家轻工业自来水笔、圆珠笔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和省级技术鉴定,被国内各大制笔企业采用和替代进口不锈钢笔头装成笔出口世界各地。”
无论从企业管理、成本还是财务的角度考虑,圆珠笔企业进口球珠都比自己研发生产划算。就目前的产业而言,圆珠笔球珠加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后产能”,是需要淘汰和出清的那部分。如果说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高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和低附加值产能的话,重新发展依赖金融资源的球珠加工,就是本质上的“本末倒置”和倒退。
中国制造需要升级,但别拿圆珠笔说事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确有一大批落后的产能需要淘汰,制造业急需转型,需要跟上国际的步伐和节奏。《长江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这样说:“不是造不出笔,难在造出中国好笔,而且高价卖出去。”圆珠笔这事上,你可以说中国制造的笔不好看、太廉价、不高贵、不好用,但就是不能说制造不出来。
但是,廉价和倾销这个锅要背也是中国经济模式背,而不是让圆珠笔产业背。前段时间不是有篇文章说“中国低价模式是发达国家绞肉机”,不是挺骄傲的么?
Ⅵ 有没有正规的圆珠笔生产厂家
正规的厂家,是不会轻易的外发加工点的,但是只给周边的加工点组装的,厂在桐庐分水制笔之乡,基本上加工点都放在那边,圆珠笔笔芯还在是个暴利行业,所以它没有在中国设立加工厂,这些笔芯都是进口的。
可以生产圆珠笔笔头的国家有瑞士、日本、中国,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碳化钨球珠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具有很好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供出口,但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
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工艺需要分开进行处理加工,为了满足出口的需求,国内制笔企业开始大量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体化生产设备,以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6)中国哪个公司能生产圆珠笔头扩展阅读:
该笔比一般钢笔坚固耐用,但如果使用保管不当,往往写不出字来,这主要是因干固的墨油粘结在钢珠周围阻碍油墨流出的缘故。
油墨是一种黏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而调制成的。
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入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墨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形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
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
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滑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圆珠笔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写出来的字迹起初很清晰。
可是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时间一久,字迹就会慢慢的模糊起来。
这是因为圆珠笔的油墨是用染料和蓖麻油制成的。
油与水不一样,它很不容易干,日子久了,油就会慢慢的在纸上浸开去,字迹就会变得模糊。
因此,圆珠笔只能作为一种普通书写用笔。如果想要把字迹长久保存起来,那么就需要用钢笔。
圆珠笔落地,如笔尖90度碰地,则圆珠笔笔头不会损坏,但若收口处碰伤,这样就会在此缺口处产生“冒油”现象,严重时,球珠还会脱落、出现书写困难等现象。
Ⅶ 为何说圆珠笔头比原子弹还难造全球仅3国能造出,是哪3国
先看曾经的一篇报道,(德媒:中国机械已有相当高精密度)据《德国之声》报道,中国首次完成圆珠笔头国产化。文章表示“这一新闻不容小觑”,德国之声认为,圆珠笔芯国产化确实为中国精密制造的突破。文章称“中国在过去20年由发展中国家变为高科技国家,但圆珠笔头一直依赖日本和德国”。这进一步说明“中国可在无需外国帮助的情况下,实现技术进步”。 那为何这么一件看似是小事的事件,会引起德媒或其他国家的注意,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中国技术进步了才能完成国产圆珠笔头?中国年产近四百亿量的圆珠笔,笔头却依赖进口?
制造圆珠笔尖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这些国内的设备达不到要求,再加上圆珠笔尖的利润空间小,国内企业很少有人愿意投入资金研发,大部分依靠进口。不过,我国太钢集团已经可以生产圆珠笔尖了,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要说以前是日本能研发出来,并不奇怪,再很早以前日本与德国就在精尖技术方面深究,还有一个是瑞士,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了,美国都不行。
Ⅷ 中国现在可以造出圆珠笔头吗它为什么这么难研发
可以,2016年9月,太钢集团通过历时5年的研究,终于取得成功,一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地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用来造笔头的)。
难研发的原因如下:
在圆珠笔头小小的“球珠”里面,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为了保证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的搭配,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成人的头发丝大约0.07毫米)。这种“世界级别”的难度,难倒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
至于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一个要不想要的造的问题,要知道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将原来的“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对于圆珠笔这个行业来说,成本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现在中国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一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换算一下,说明世界圆珠笔年销量顶天475亿支,看起来这个数值很唬人是吧!而事实上,就算全球五百亿支的圆珠笔产业规模,整个球珠的销售额撑死不超过2亿。
而具体到每个球珠的利润,估计只能以“毫”(1分=100毫)作为单位计算了。所以对于国内许多生产制造圆珠笔的厂家而言,即便垄断全国圆珠笔的球珠生产,年利润才3000万左右。而圆珠笔尖这个东西进口又比自己研制便宜的多,所以就没什么人去研制了。
同样的,对于圆珠笔头这么小小的一块肉,许多钢铁企业并不是太过关注。据了解,国内对于笔头不锈钢材料的需求大概在1000多吨,进口价格大概是在12万元/吨左右。1000多吨的需求量,与开发出国产笔尖的太钢那数以百万吨计的不锈钢产量相比,这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生产和销售的人都不是太关注这一块,所以以前我国那个圆珠笔头就直接进口了事。
其实这个行业早在5年前就已经步入价格战了,主要是因为韩国、法国等国厂商的介入。
他们其实是通过笔的革命作为蛮荒者强行杀入这个领域了,后起的水性笔/中性笔对笔尖、笔座体的工艺要求远远低于传统油性圆珠笔,一些水性笔的笔尖甚至就是普通的杆形钢芯,光滑度要求较低。
有的厂商甚至都不需要用钢材就做出水性笔的笔尖了,门槛越拉越低,此后几年大批厂商涌进水性笔芯领域(包括中国厂商),后起厂商一下子掀起了水落石出式的粉碎性革命。
(讽刺的是,中性笔的理论概念最早居然是日本人自己提出来的,真是自己埋葬自己的利润,别跟我扯三菱的水笔,这和扯NEC的镀膜是一回事,说白了都是情怀。)
韩系厂商发动的这次产业革命得涉及到圆珠笔的定义:
传统狭义上的圆珠笔其实就是指的油性笔,这种笔对圆珠、圆珠的座体的光滑程度要求极高(其实细小的钢珠制造并没有什么难度,难度在于光滑度、钢珠曲面变化率的工艺控制)。
敢问现在还有多少人用油性圆珠笔?现在已经是改良水性笔和中性笔的时代了,圆珠笔在各方面属性上都已经沦为鸡肋,可能就剩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保守国家还在大量使用圆珠笔。
也就是说水性笔的笔尖厂商已经通过新事物进行了毁灭性地弯道超车。这是对传统瑞士、日本厂商的高利润的粉碎。
实际上圆珠笔产业的产值即便像行业协会吹嘘的有600亿人民币,也赶不上IT行业下属细分类别的一个零头,更别说和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相比了。
至于笔的钢芯生产商的各家全年利润加起来连 台积电一个季度的利润都不如。至于其中对圆珠工艺要求较高的油性圆珠笔钢珠生产领域,全年总利润加起来估计连台积电买的一台ASML光刻机的单价都不如。
就算不提圆珠笔的圆珠已经被水性笔革命杀成了鸡蛋水饺产业。
整个笔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已经是夕阳行业了,先不谈产能过剩,敢问今天你是用笔多还是用键盘/触屏多,笔的行业产值的增长幅度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无论是产值、利润还是成长率,这和今天的成长性新兴产业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非要说“笔”还有什么高利润率的例子,那就只有少数几个奢侈品牌了,一年卖不了多少支,比如万宝龙的笔,镶它个一堆黄金宝石的,谁还看你的钢珠啊。
笔者写这些,也是因为心中的一个质疑,当时这笔专项研发巨款完全可以划拨到芯片光刻机领域、射频芯片领域、先进半导体制程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可是立项的时候,资源被某些传统钢铁行业的院士给抢到了。这一大笔钱原本应该有更好的回报的,可惜现在看来回本都够呛。
日本所擅长的产业大多已是传统夕阳行业,就靠冗长的日吹PPT误导舆论,这类夕阳行业即便产值还不低,利润却是少得可怜或者是负利润。
所有的日本冶金、材料、电器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三星电子(投行预计三星电子2017年第2季度利润将超过116亿美元,直逼工商银行),大把的日企靠做假账 骗可转债成为不死僵尸(资不抵债的东芝集团面临退市的概率不小,诚信危机太严重,恐怕连僵尸企业都做不成)。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集中精力抓住主导未来经济的新兴产业,多向美帝硅谷学习,才有弯道超车的机遇。
然而在一个已经杀得很成熟的传统产业拼命往往是事倍功半,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笔者不反对在任何科研领域拼资源,但是应该集中资源按优先次序进行攻关,这是新兴国家在经济人力物力资源配置领域的一个基本原则。
既然油性圆珠笔的钢珠做成功了,中国从此可以继韩国之后,进一步把“笔”这个夕阳产业从地板价杀到地狱价,把韩国、捷克厂商的利润打到零,把日本、瑞士厂商的利润杀到负值。
Ⅸ 圆珠笔芯中国能造吗来看正确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圆珠笔制造大国,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但是圆珠笔芯却是一个大难题。如今中国制造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却面临着圆珠笔核心技术和材料的问题,那么圆珠笔芯中国能造吗?详细情况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Ⅹ 中国造不造得出来圆珠笔头,其实都不是什
看到报道,一直中国不能国产的圆珠笔头终于被上市公司太钢集团(太钢不锈)生产出来了。作为由总理亲自点名过的产品,圆珠笔头不能国产,过去一直刺激着关心中国制造业者的心。作为一个制笔大国,圆珠笔头竟然只能进口,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现在太钢集团终于可以大规模量产直径为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有能力“摆脱其他国家的压制”。
消息一出,太钢集团的股价1月10日大涨5.2%。事实上,这个技术对太钢的业绩影响有限,因为即使是可以量产,也不等于可以打开销路。太钢还需要在成本和质量上,与国外竞争对手同场竞争,性价比比不上,强求国内厂商采购是行不通的。咱们也不可能为止征一个反倾销税。其次,即使是成本与质量比得过,市场据说中国一年也就1000多吨的需求量,对于太钢数以百万吨计的不锈钢产量来比,不足1%的销量。股价大涨5%以上,说明股民(股东)对于业绩增长的估计有些乐观。
其实,不仅是圆珠笔头,还有很多的东西,咱们都没能力国产。在元器件行业,大把我们造不出来,但是需求量(市场容量)远比圆珠笔要大得多的原材料。例如电普通的铝电解电容里面的电解纸,质量最好的产自日本,电解液材料,也产业日本。即使是我们钓鱼用的鱼杆,高吨位的碳布,也只有日本能生产。但是国产铝电解电容、国产鱼杆,照样在国内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不能生产的东西。不仅是取决于技术,还取得于市场生态、生产效率等。有人分析,现在1吨的圆珠笔头的不锈钢钢丝,成本是20万,但是进口的价格是12万一吨。咱们新引进的设备成本,以及目前生产效率,决定了成本不会比国外同行低。再加上即使你把生产效率做上去,市场需求量也不会增长。因此,做不做得出圆珠笔头,不仅仅是制造业的技术能力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市场问题。总理可以号召解决技术问题,但他也解决不了市场需求问题。
同样类似的东西还有电脑CPU、手机操作系统、电脑操作系统、GPS等。有的产品并不是利润不够高,而是市场上你研发出来的产品,就是没办法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说另外一个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在好多年前就生产出来USB插座,远比市场上任何一款USB电源插座要早问市两三年。但他的产品并没有成为最好卖的产品。原因是他的插板里采用的芯片都是工业级电源IC,一个插板的BOM成本就快一百块,市场定价肯定要150块以上,消费者根本不能理解一个USB充电插座要花150块的理由。
在这里我不是说他的产品不好。对于错失后来的USB插座市场,他也没有任何不满。市场从来就不是做出产品来就可以拿到。几年过去了,他的USB插座300个首批量产的库存,作为礼品慢慢地给朋友们送完了。他早就开始了另外的项目研发。也许下一个更强大的产品的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