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陆姓哪里最多

中国陆姓哪里最多

发布时间:2022-09-04 18:04:32

❶ 陆姓源于哪里

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
寻根溯源
1、出自妫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战国时,齐宣王之子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为山东陆姓。
2、据《广韵》所载,颛顼曾孙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其子陆终被封于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后代子孙有以陆为氏者。
3、据《陈留风俗传》、《风俗通义》等资料所载,春秋时有陆浑国(故城在今河南嵩县东北),被晋灭亡后,国人以国为氏,称为陆姓。
4、他姓改姓或其他。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洛后,实行汉化政策,改鲜卑步陆孤氏为陆姓,与“穆、奚、于、贺、刘、娄、尉”并称北人八族。是为河南陆姓;相传成吉思汗之孙阿里不哥,排行第六,为避灾祸隐姓埋名,以排行为姓,故姓陆;彝、台湾土着、京、土家、满、蒙等族均有陆姓。
得姓始祖
陆通。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其出生地为姚墟而得姚姓,又因其曾居于妫�河边,所以后代又有妫姓。周朝初年,舜的后裔妫满建立了陈国(都今河南淮阳),其十代孙陈完,后因避难逃到了齐国,因功被封于田地,遂以封地“田”为姓,更名田完。战国时,田完的裔孙田和代齐,自立为君,田和曾孙齐宣王有一子名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其后代以其封邑为氏,称为陆姓,并尊陆通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陆姓最早发源地为山东,早期陆姓亦是以山东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南北朝时鲜卑族步陆孤氏改为陆姓,遂以河南洛阳为郡望,成为陆姓发展史上又一大繁衍主流。陆姓很早便迁居于南方。据载,西汉时,陆通后裔陆烈任吴县(今属江苏)令,迁豫章(今江西南昌)都尉。其子孙留居吴县,发展成为当地强宗大族,治为吴郡,并尊陆烈为开基始祖。后来,吴郡陆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颖川支、荆州支、丹徒支、乐安支、鱼圻支、太尉支等,遍布河南、湖南、江苏、山东等省份,其中颖川支后发展为当地望族,并尊陆闳(陆烈第十二世孙,东汉初年任颖川太守)为开基始祖。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陆姓有鲜卑步陆孤氏加入,南方孙吴政权有大都督陆逊一族,南北方各地的陆姓阵容都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此期荣载史册的陆姓名人盛出空前。据载,陆逊之子陆抗为孙吴镇军大将军,陆逊之孙陆机、陆云皆西晋着名文学家,江南陆姓此时之昌盛显赫可见一斑。盛唐时期,陆姓势力呈巩固加强发展之态。据福建《云霄县志》所载,有陆姓将佐随从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落籍于此。宋元至明清时期,陆姓已广布神州,进而延伸至台湾、新加坡等地。另外其分布格局历经数千年辗转迁徙,无数次避祸南移,已变为典型南方姓氏。今日陆姓分布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等省为主,上述几个地的陆姓人口约占全国陆姓的百分之六十五。
郡望堂号
陆姓郡望主要有五个:1、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2、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3、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4、平原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5、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堂号:
“河南”、“平原”、“河内”、“吴郡”、“忠烈”、“黜霸”、“怀忠”、“三德”、“源本”、“绳武”、“咸秩”等。
宗族特征
1、陆与路相通,陆姓家规家训凝炼着“走正路、正己身”的高尚情操。
2、陆姓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陆逊、陆羽、陆游等。
3、陆羽乃品茶权威,被奉为“茶神”,亦是陆姓敬业精专之表率。
4、陆姓字行有序,字意隽永。如清代陆乃普所修《陆氏宗谱》中有江苏吴江陆姓一支老派字行为:“传家惟孝友,华国本诗书。”新续字行为:“鼎亨延世祚,恒业守丕基。”
名人精粹
陆贾:西汉时楚人,着名政论家、辞赋家,主张提倡儒学,并辅以“无为而治”思想,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着作有《新语》。陆逊: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官至丞相,曾出谋击败关羽,后以火攻大败刘备,名震三国。陆抗: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逊之子。曾任建武校尉、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英武之风为时人所赞赏。陆绩: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天文学家,官至郁林太守。陆机:西晋着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着有《陆士衡集》。陆云:西晋着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着有《陆士龙集》。陆突:洛阳(今属河南)人,北魏时官至厉威将军、关内侯。其子陆俟随帝征战,屡建奇功。陆突有子十二人,曾孙数十人,均仕当朝显官,是为官宦显赫之家。陆探微:吴(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宋时着名画家,精于肖像画,所绘人物“骨秀神清,严正生动”,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又因笔势连绵不断,有“一笔画”之称。陆修静: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南朝宋时着名道士,着有《三洞经书目录》及斋戒仪范等。陆法言:临漳(今属河北)人,隋代音韵学家,着有《切韵》。陆柬之:吴县人,唐代书法家,有《临兰亭诗帖》传世。陆羽: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着名的茶道专家,被后人尊为“茶神”。陆龟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唐代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有《野庙碑》、《甫里集》等着作。陆德明: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撰有《经典释文》等。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诗人,官至宝章阁待制,一生所着多为忧国忧民之篇,如《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陆九渊: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其学说被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陆治: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着名画家,擅画花鸟、山水,所绘山水焦墨皴擦、风骨峻削。陆陇其:平湖(今属浙江)人,清初着名学者,学宗程朱,与陆世仪并称“二陆”。

❷ 陆姓的在中国有多少人都分布在哪里姓氏排名中排第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8

❸ 姓陆的人,分布在哪里的最多

姓陆的人,分布在江苏省的最多。江苏居住了陆姓总人口的23%,为陆姓第一大省。

当代陆姓的人口近42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西二省区,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广东、上海、浙江、贵州、安徽,此五省市陆姓人口又占33%。全国形成了东方江浙和南部两广的两块陆姓聚集区。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项、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项:据说,颛项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❹ 中国的姓氏分布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的情况中,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又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合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征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改姓的现象,这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少数民族用汉族姓等等。在人群中改姓是突发的和随机发生的事件,往往发生在迁移过程之中,但是可以肯定有总人数中改姓人数的比例较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隐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行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小,娶嫁地域相对固定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某种程度隔离的群体,这在进代上有特殊的意义。这种与近代人类进化有直接相关的同姓群体。在探讨中华中族的起源和进代等研究中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
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隐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
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同时,再一次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汉族一直存在着遗传上异源的南北两大群体,其1000年来的地域分界线应在武夷山和南岭地带。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❺ 陆性氏在中国人口中有多少人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
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
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1] ,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回答不易,请采纳,谢谢

❻ 哪些地方有陆氏祠堂、陆氏名人祠堂、陆氏名人纪念馆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郡望堂号

1. 郡望

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

2. 堂号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三畏堂: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雍正朝,“镇国将军陆韫卒,上体恤故臣,加封镇国公,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世袭。”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长恩伯(承恩伯)、骁骑二等子。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 品级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赐江宁镇国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

古代名人

陆通,陆氏始祖元侯。齐宣王少子,分封于山东平原皈县陆乡。因地得姓,被尊为陆氏始祖。

陆贾:陆氏五世祖,西汉着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陆氏23世祖,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火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陆氏24世,三国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

陆机:陆氏25世,西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着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着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着有《陆士龙集》。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贽(754年~805年)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是中唐时期着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着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着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龟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着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陆龟蒙举进士不第,一度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以后就在吴淤江畔的甫里(今吴县甪直)隐居,一边赋诗论撰,一边从事农业。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陆九渊(1139~1192) ,南宋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着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秀夫(1236—1279)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建湖建阳镇)人。“宋末三杰”之一。

陆广:元代着名画家,吴人。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着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着有《潜园总集》。

❼ 陆姓的人口分布

当代陆姓的人口近42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明朝至今600余年陆姓人口由57万增到420万,增长了近7倍,陆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陆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西二省区,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广东、上海、浙江、贵州、安徽,此五省市陆姓人口又占33%。江苏居住了陆姓总人口的23%,为陆姓第一大省。全国重新形成了东方江浙和南部两广的两块陆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陆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南方和西部的移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移民流向。陆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贵海、广东大部、湖南西南、云南东部、重庆东南角、苏沪浙、安徽大部、江西东北、福建北部,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3.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居住了大约71%的陆姓人群。在湖南东北部、广东东端、重庆大部、云南中部、四川东南、赣闽大部、台湾、湖北东南和西南、安徽西北端、河南东南角、山东东南、辽宁、黑吉西部、内蒙古东部、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陆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1%—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3%,居住了大约21%的陆姓人群。
陆姓在香港各支派及分布情况,没有详细的资料。从在香港的陆姓人士来看,不外乎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中国内地迁居;一是由本端口长大。由内地迁居香港的陆姓着名人士主要活跃在经济界,其中着名的有陆擎天、陆达兼、陆达权、陆孝佩、陆恭蕙等人。 陆姓在澳门出名的有书法篆刻家陆海。 除汉族外,陆姓在少数民族中分布主要在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布依族、哈尼族中。
瑶族的姓氏有缘自本身民族起源传说,也有从四面八方陆续迁入瑶族而出现汉姓的,如广西南丹县大瑶寨族中10多个汉族姓中就有陆姓。
据对京族老人的调查和当地文物的考订,可知京族的祖先是从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地、瑞溪等地陆续迁来占,其中陆姓迁来较晚,主要迁入瑶山心岛居住区。
布依族的姓与汉族已相同,陆姓也是其中常见的姓。

❽ “陆”字在百家姓排名第几姓氏主要分布在哪里

陆,中华姓氏之一,大江南北陆姓人才济济,在中国“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9位:“谭邹熊陆金”。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❾ 陆姓的在中国有多少人都分布在哪里姓氏排名中排第几

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主要郡望

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河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颖川太守陆闳。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河、商河、惠民、阳信等县。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反正我也姓陆,祖上好像在绍兴那里,不过据说是陆逊的分支

❿ 陆姓多见吗,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 ,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阅读全文

与中国陆姓哪里最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国家排多少名 浏览:50
中国的疫情有多少例 浏览:893
为什么中国没有研发新药 浏览:212
印度有多少大型车 浏览:499
哪个国家恨中国 浏览:592
意大利体和拉丁体哪个好看 浏览:569
越南回广西坐什么航班 浏览:324
二战为什么意大利成了战胜国 浏览:618
中国为什么和印尼不好 浏览:461
有哪些国家帮助了中国疫情 浏览:406
中国风影响力如何 浏览:633
越南蘸水怎么弄 浏览:960
中国电机上市公司有哪些 浏览:518
中国银行对公转错了多久能退 浏览:672
哪里可买意大利石楠木 浏览:24
伊朗货币有什么 浏览: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办理什么证 浏览:518
在印尼买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钱 浏览:269
伊朗阿巴斯什么航线 浏览:539
中国是学什么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