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历史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东关大街东大街路南一侧,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几经修葺、扩建,规模日臻宏大,现已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院之一。总面积11940平方米,礼拜堂面积1102平方米。寺院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画梁雕栋,玲珑精致。大殿为主体建筑,墙壁用青砖砌成,面宽5间,单檐歇山顶,高大的单体建筑矗立在突起的台基上,屋面装饰彩色硫璃瓦,殿脊装饰藏式馏金宝瓶。殿前左右有邦克楼和望月楼,均为3层,再前为西式大门、二门。寺院宽敞,平时可容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达万人,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与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相提并论,驰誉国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占地1102平方米,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宗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该寺座落在西宁市东关大街,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80年前后。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大将沐英因铺佐朱元璋开国有功,被封为“西平侯”(今西宁),负责镇守甘青一带。沐英在任“西平侯”时,应当地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和回族的请求,联合西宁土司冶正国(回族),共同禀奏朝廷后兴建了清真大寺。 该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该寺正中是可以容纳3000人进行礼拜的大殿,面积约1102平方米。大殿上装饰有金光灿灿的藏式馏金宝瓶。据说,这只宝瓶是大殿修成后,由甘肃拉卜楞寺的僧众集资捐送的,为国内清真寺所仅有。大殿内的几根巨大的柱子,则是由互助佑宁寺从寺院的松树林中挑选赠送的。此大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纯系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构严谨,外形宏伟壮观,内部清静素雅。大殿南北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厢楼,为歇山式建筑。大殿和厢楼紧相毗邻,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三座建筑是该寺主体,也是寺内的精华所在。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描金涂彩,显得艳丽华贵,蔚为壮观。 大殿前和厢楼之间是一块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广场。场内铺着青石板,石板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巧排密布,平整如镜,不露泥土。因此,晴天无尘埃,雨天无泥泞。 广场外,是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前三门,三门高约五丈,宽约七丈,显得古朴庄重,雄伟崇宏。三门两侧耸立着两座高大的鸣经楼,也叫喧礼塔。塔顶装饰有两个非常精致的小经筒,据说是湟中塔尔寺赠送的宝物。出去前三门,是一个三角形的小院。出了小院便是临街的西式大门,门顶上方,嵌有"东关清真大寺"六个金光闪烁的大字,同鹅黄色的大门溶为一色,赏心悦目,格外雅观。 该寺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西宁地区广大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重要场所。每逢主麻日和尔德节,附近伊斯兰教信徒,纷纷来到这里礼拜,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出专款进行修缮,使这座寺院不断放射出绮丽的色彩。现在,该寺为四方人士游览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人到此观光。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着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46年重建。历代几经修葺、扩建,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 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回教徒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 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大寺是青海地区伊斯兰的主领寺,大殿正前方是近3万平方米的广场。星期五“主麻日”和一年两度的“尔的”和“古尔邦”节的礼拜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清真大寺内有两座似塔一样的建筑物叫“唤醒阁”,是专供寺内阿訇呼唤教徒做礼拜用的。大殿外有两层回廊式“配楼”,左右对峙,给清真寺平添了雄壮的气势。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 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着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高近十米,宽为二十一米。九八年清真大寺改建时,于“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每到此地,人们都觉得置身于清净的殿堂了。 寺院的整体布局以前门、重门、大殿特殊的双重门次第而进,所以显出三门端正、持重,五门挺秀,宣礼塔拔地高耸,两厢楼挺秀屹立。大殿更以凝重、庄严、端庄、古朴为特点,为寺院增添一种肃穆的气氛。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
❷ 国内的四大伊斯兰教古寺分别在哪里,有什么样的历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宗教文化颇有讲究,现如今,我国仍有不少宗教爱好者,他们心怀虔诚,守护心中的一片净土。从古至今,几乎每座城市都会建有几座庙宇,供当地人烧香礼拜,即便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仍有不少香客慕名前往,寻找自己的心灵寄托。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座古寺,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位于福建泉州,不知道大家是否略有耳闻?
寺内景点众多,除此之外,还有奉天坛、明善唐等,都值得一览。对于这样一座古寺,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❸ 清真大寺的历史
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重修。1923年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后,便成为现在的规模。全寺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清真大寺坐东向西,中间为朱红色正门。门上楣有“清真寺”匾额及“国泰”、“民安”四个字。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各有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圣殿,除圣殿外还有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存碑六面,其中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❹ 清真西寺的历史沿革
保定市清真西寺座落在保定市南市区清真寺街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至今已有392年的历史。建筑风格系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清真寺大门三道,旁门两道,旁门两道,正门一道,正门上方有一块汉白玉石匾,石匾上有马良(民国间原山东省长)题写的枣核体清真寺三个大字。
本寺系明朝万历丙辰年(1616年)由直隶保定府城守营,司法公系房山县韩继村人见城内无寺,每遇节日投乡礼拜,法公定施资财独资修建,先买魏家菜园12亩,四面至道除盖寺外地基许众教亲借住官地私房。
当时法公只盖了三间大殿两间沐浴室,直皖战争军阀段祺瑞部下第二师师长马良征集回民部下1000银元,炮兵营长马景立又征集部下500银元,盖起两边耳殿和前厅,其余乜贴由马玉麟阿訇和乡佬等下关东(东北三省)敛乜贴完成。
光绪30年扩建了沐浴室南北讲堂,大殿内的地板由马国仁伊玛目操办完成。
伊斯兰教不崇拜偶像原来大殿房脊由走兽形象不适合需要由白云章出资将泥走兽搬走改成花草,并制成了18扇屏风放在大殿,由闫达周出资500银元制造殿内的呼图拜楼(敏麦尔)。
清真寺大殿共建21间,殿内同“文革”中本寺横遭破坏,匾额、经书及大量用品被付之一炬,大殿改为俱乐部,讲堂成街办工厂,沐浴室当木工车间。1979年省民委确定为重点开放清真寺,1984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群众捐资及政府资助,进行维修,翌年竣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长为尹宽(宁夏人)、刘克俭(河北大厂人)、马文兰(定州人)、马瑞林(保定人)。原教长张英杰为省伊协委员、市伊协会长,尔林较深,培养了不少学识较高的宗教人才,勤于教务,博得穆斯林群众好评。重新开放1O余年来先后有美国、日本、加纳、英国、以色列、利比亚、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客人及全国各地宗教界知名人士前来参观。寺内现存清道光年间石碑2通、光绪年间石碑2通,阿拉伯文、波斯文经书228本。寺产原有义地56亩,现有寺房44间以寺养寺。本寺附近为回族聚居区,1500余户中回民占80%以上,有3436人。保定市伊斯兰教协会设于寺内。
❺ 谁知道西安清真大寺的历史
清真大寺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宋、元,特别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 庄严肃穆的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❻ 南关清真寺的历史沿革
南关清真寺建成的历史有好几百年,由于战争等原因,多次遭到破坏。1949年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不断修复。1981年,宁夏地区的广大穆斯林群众热情募资,重建了这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
南关清真寺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该寺位于银川市南关南环东路。明末清初始建于南门外,1915年迁至城区,1953年经过扩建,成为一座拥有大殿63间、面积1200多平方米,南北配房41间,占地为20多亩的建筑群,其规模居于当时银川市区7座清真寺之首。原寺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殿堂门窗皆为红松木,雕刻工艺精细,惜于“文革”中遭拆毁。1981年重建,改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 2008年南关清真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修葺,维修工程耗资700多万元,历时1年多,对清真寺进行了全面的修缮。这座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对中外游客开放。
寺庙整修
2009年7月12日,有近400年历史的银川市南关清真寺维修工程全部竣工。从即日起,这座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对中外游客恢复开放。
南关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保进贵介绍说,这次维修工程耗资700多万元,历时1年多,对清真寺进行了全面的修缮,特地邀请原设计师姚复兴进行修缮指导。南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南关清真寺破旧不堪,亟待重建。1981年,在银川市有关部门和当地回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关清真寺重建落成。20多年来,南关清真寺成为宁夏对外开放的窗口,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代表团和友人前来参观。
❼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是那座啊在什么地方
1.泉州清净寺
位于福建泉州,又名“圣友寺”、“麒麟寺”,与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合称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也是沿海清真古寺中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好的一座,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州怀圣寺
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始建年代尚无定论(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南宋时代建筑)。该寺以高36.6米的仿阿拉伯式邦克塔“光塔”着称于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北京牛街清真寺
始建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元、明、清均有续建,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也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明时敕名“礼拜寺”。为我国传统式建筑的清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西安化觉寺
位于陕西西安化觉巷,原名“清修寺”,俗称“东大寺”,始建年代无定论,一说建于明初。该寺为中国传统式建筑,规模宏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❽ 清真寺的历史有多长
不知道国外的穆斯林教堂是如何称呼的,在中国延用寺为称呼应该是学习佛教寺院吧!寺本来是国家接待外宾的机构,有点类似现在的使馆,或者外交部之类的性质,最早到中国来的和尚就是住在大理寺,当时国家接待外宾的机构,后来皇帝就另外修了一个寺来给当时从西域请来的和尚住,叫白马寺,在现在的洛阳,后来佛教的寺院一直就延用了寺这个称呼。至于穆斯林就不知道历史资料有没有记载皇帝请阿訇过来或者吩咐阿訇住在大理寺的记录了。
也有可能是穆斯林为了传教而适应中国本土的一种称呼,比如最早天主教传入中国,传教士为了传教曾把教堂修成寺院的形式,利玛窦曾经自己就伪装过和尚,后来导致别人以为天主教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后来发现走不通了,才没有实行下去的。
这些问题应该历史上都可以查到相关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