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古银器是哪个国家的

中国古银器是哪个国家的

发布时间:2022-09-05 11:01:20

㈠ 你知道多少关于银饰的起源与历史吗

达尔文说,人类的起源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 那么机智的你们,知道我国银饰的起源与历史吗?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战国时代 我国银饰银器使用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根据相关考古发掘资料,在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了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出土了猿型银饰;内蒙古格尔旗西沟畔匈奴墓,出土了9件战国时代赵国的银;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战国晚期匈奴墓,出土了银虎、银鹿、银环等。 关于汉代银饰、银器的使用,在我国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墓,出土了100多件银器,其中秦始皇三十三年制造的鎏金刻花银盘以及带有鎏金纹饰的小银盘,表明了我国银器制作的高水平。 ● ● ●
巅峰之唐 唐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还是我国银器制作的繁荣期。考古实物表明,唐代银器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做工上,都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品类多,各种纹饰图案都非常的精细。 由于大唐经济昌盛,地域辽阔,银器的分布也很广泛,各种银器皿,以及头簪、头钗、耳环、耳坠、项锁、项圈、手镯、臂环、脚环等银饰品,包括镶宝玉、玛瑙镶翠玉等不同工艺,充分反映了唐代银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和成就,成为中国银文化史的代表。 ● ● ●
商品宋元 到了宋元时期,银器的制作逐步商品化,从前只有皇室贵族才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开始流传佩戴,与前代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是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宗教人物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接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宋元银饰设计新颖,造型优美,每件银饰上的图案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 ●
明清满天下 明代金工艺在传统技术上得到了大力提高,表现出简明、快捷、线条分明的特点,由于金银器在当时比较时尚,明朝宣德年间,设置了很多铸造局,制作了大量的金属器物。同时,规定了工匠制度,要求各地金银匠轮流到京城服役,为时六个月。在明代,除了铸造局,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制作了很多金银器,其中以银器为最多。明代银饰品在民间本来就流落不少,但历经兵荒马乱,现存于世的已经很少了。 到了清代,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了迎合帝王、权贵的喜好,各种工艺都以华丽为尚,家具、石刻、建筑等,无论色彩还是样式都变得富丽堂皇。各种手工艺的水平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金属的雕刻、镂空、花丝、珐琅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康熙、干隆年间,银器、银饰品的使用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利,而是步入了每个家庭,不分贫富贵贱三教九流,女人头戴银头饰、男人腰佩银挂件已成为一种时尚。银楼、银作坊、银店分布全国各地,做工也越来越多讲究,扭、锤、穿、拉、嵌、镀、包银都得到了发挥。银饰文化在民间大展宏图,大放异彩,构成了中国传统银饰文化的主要内涵。可以说,每件作品都让人赞叹民间艺术家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和睿智的设计构思。 ● ● ●
二十一世纪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强大,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获得了全方位的飞速发展。 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的古代文化需要发扬光大,几乎灭绝的银饰文化应该大放异彩。把祖先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是我们不能推卸的责任。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将受到世人的瞩目,传统服饰、刺绣、银饰和其他古老艺术的审美价值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㈡ 书中介绍的金银器涉及了哪些朝代

对于金不是很了解,我来说说银吧。
据银壶之雅一书中记载,银器的产生至今约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据考察,约在公元前四千年欧亚交界的雨河流域美索不述米亚,直至古罗马时期,已是贵族家中必用之品,晏客不可或缺之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更是上流阶层所偏爱,是身份的象征,直至现在,欧洲和许多国家仍保持使用银器的习惯。
在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银制品,应该是出现在商周时期,是一极为简单的银制品,到了西周,银器制作工艺有了显着的提升,春秋战国时期,也生产相当的数量,主要分布在南方,秦汉时期,工匠运用多种复杂工艺,当时已经广泛运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极高的工艺技法,变化出多样的器型及装饰之品,至唐朝,白银本身贵金属的价值已经被认同,因而有了更大的发展,从挖掘出的古代银器中了解,约是在唐代开始兴盛起来的,唐代银器的工艺技术极其复杂、精细。至清中晚期,民间可以合法拥有银制品,使银器制造业更加突飞猛进,此时期出现的精品最多的,在城镇上,可见银庄、银店、银楼等。

㈢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资料

今中外金银器一直是收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中国甘肃玉门夏代古墓中出土的金耳环虽然铸造粗糙,但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饰器实物。商代的金器以装饰品占主导地位,器物类相对较少。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眼部贴金的虎形饰及金片、金叶、金箔等装饰,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祭祀坑中发现的金面罩和金杖等祭祀用的金器说明,金器在商代已经得到社会上层广泛使用。银的使用历史较晚,目前所见的春秋时期银错铜兵器,是最早用银的实例。

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金银器的设计制作工艺已经非常高超。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和应用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除了饰件还开始生产餐具、茶具、佛教法器等生活器物,而且品种大为增多。

两宋时期的金银器制造业更为商品化。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富商巨贾,都享有着大量的金银器,上层庶民和酒肆妓馆的饰品及饮食器皿也都使用金银器。随着金银器的社会化,宋代金银器无论在造型上或纹饰上一反唐代的富丽之风,而变为素雅和富有生活气息。

明代的金银器制造工艺高超,明定陵出土的金冠、金盆等是代表作。造型庄重,装饰华丽,雕镂精细。器物用打胎法制成胎型,主体纹样采用锤成凸纹法,细部采用錾刻法,结合花丝工艺,组成精美图案,有的器物镶嵌珍珠宝石,五光十色。金银上凿刻压印“官作”或“行作”或工匠名及成色。

清代金银器的工艺多趋于繁富华丽、精细琐碎。色彩追求艳丽妍美,样式崇尚变奇化异。

金银器可分为金银器物和金银饰物两大类,它们还可分为饮食、信符玺印、容器、舆洗器、梳妆用具、陈设观赏品、宗教祭祀器、冠服、发饰、颈饰、耳饰、手、臂饰、胸坠饰、剑饰、车马饰、货币、杂器等10余小类。

金银器物中的饮食器有樽、杯、盘、壶、盏、碗、豆、蛊、锅、箸、勺、匙、温碗、盏托、茶具、羽觞、执壶、花口杯、提梁壶等。信符玺印有腰牌、符牌、金印章等。容器有盒、缸、罐、簋等。舆洗器有匜、盆、洗等。梳妆用具有梳、篦、刀、奁、镊、镜架、栉背等。陈设观赏器有薰炉、香薰、银钏、金钟、瓶、盘、挂屏、盆景、天球仪等。宗教祭祀器有造像,葬具、法器、祭器、如意、香案、匾牌、菩萨等。

金银饰物中的冠服有凤冠、冠顶、冠带、金银冠、步摇冠、冠花等。发饰有笄、簪、钗、梳步摇、钿花、珠花等。颈饰有项链、顶圈、排圈、金银冠坠、护头箍、金银角、银马围帕、金银抹额、金银插针、金银衣帽饰、吊饰、长命锁等。耳饰有耳珰、耳环耳坠等。手、臂饰有钏、镯、条脱、戒指、指环、顶针等。胸腰坠饰有压领、腰链、腰带、腰牌等,货币类有金贝、金条、金砖、金板、金饼、银贝、银饼、银元、银铤、银锭、金五铢、马蹄金、麟趾金、金银开元通宝等。

㈣ 中国最大的银饰品生产基地在哪

中国最大的银饰品生产基地在哪?
中国有着悠久的银器生产、使用历史。我们国家最早出土的银器年代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在唐朝时达到了鼎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银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普及开来。
就目前国内而言,比较好的银器生产基地有河北唐山、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浙江,湖南郴州等。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每个省都会有银器加工厂的。
纯银碗筷勺
谢谢您的关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㈤ 为什么说唐朝是中国古代金银器最繁荣的时代

答:唐朝被称作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该期的金银器不仅数量大,仅从考古发现来看,便已经超过了以前各朝代的总和,而且种类繁多,制作亦极为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唐朝金银器出现繁荣景象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来人们对金银所具有的神秘观念,汉代方士认为“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朝这种观念仍然盛行。同时唐代统治者又把金银器皿的使用渗透到社会等级观念之中,为保证统治阶级对金银器皿的独占,《唐律疏议》做出了明确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神农二年(706年)进一步强调:“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银。”这使得金银器不折不扣的成为了当时人们身份的标志。不过由于金银作为食器可以延年益寿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仅用法律条文很难去限制人们对金银器的使用,这从考古发现可以得到证明,许多金银器皿都出现在一品官员以下的墓葬中。
皇室宗亲和重臣权贵们对金银器物的喜好,促使一些人将金银加工成精美器物,使之兼财富、实用和艺术为一体,并进奉取悦帝王而获得宠幸。《资治通鉴》记载:唐大历元年(766年)冬十月乙未这天是唐代宗李豫的生日,“诸道节度使献金帛、器物、珍玩、骏马”为皇帝贺寿,贺礼价值“共值缗钱二十四万”,可想当日李豫一定龙心大悦。另一方面,赏赐金银作为收买手段在宫廷内部权利之争中笼络人心也司空见惯,帝王为了表彰有功于朝廷的将军、权臣也常常以金银作为封赏。史载,唐玄宗李隆基在消灭太平公主等敌对势力,巩固其统治之后,对有功之臣赐“金银器皿各一床”。总之,金银器在唐朝宫廷斗争、外交活动、军事战争等方面成为了收买、赏赐的主要物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唐代金银采矿和冶炼工艺的提高,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等一系列背景,是唐朝金银器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新的金银矿不断被发现,《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生产并贡金的府州达73处,生产并贡银的府州有68处,均超过前代。唐朝银器经过测定的纯度都很高,一般在98%以上,可见唐代冶炼银的技术十分高超。政府在发展金银采矿业的政策上也具有灵活性,在保证官府开采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允许和鼓励私人开采,政府则从税收中获益,如伊阳县中的一个银矿每年交税银就达千两之多。这既充实了国库,同时也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和金银产量的提高。
唐中期以前,唐朝金银器的制作基本由中央政府所垄断,通过设立掌冶署和金银作坊院等专门机构来进行管理。技艺高超的巧匠,几乎是强制性被征调为官府服役,这使得官府作坊集中了各地有熟练技术的金银工匠,客观上提供了工匠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也保证了特殊技术的传授和提高。在原材料充足,工具、生产条件等不计成本,可全心全意地进行创作的情况下,产品数量和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官府作坊对器物的生产还有着严格的监督、检验程序,每件产品制成后,参与者的人名按其不同身份由低向高排列刻在器物上,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水准。唐朝还制定了教授、培养后备人才的制度,金银器制作要学习四年,通过严格考核后方能成为正式工匠。当官府工匠短缺时,工匠的后代还可以优先被选择继承父业。
唐朝后期,随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徭役上捐钱代役的现象更为普遍,官府作坊的工匠身份相对自由,致使金银器手工业领域开始突破中央政府的垄断,出现了地方政府甚至私人经营的作坊。从考古发现带刻铭的金银器上看,越州(今浙江绍兴)、宣州(今安徽宣州)、桂州(今广西桂林)、洪州(今江西南昌)等地皆有制作金银器的作坊,它们制作的器物许多都造型一样,尺寸相同,显然是订做或出售的商品。许多器物尤其是银器上出现工匠、私人作坊联盟行会的名字等,都是前所未见的,这使得金银器逐渐走下神坛,开始普及到民间。
总之,对金银器的崇拜和喜爱,促进了金银器的生产;金银矿开采的兴盛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专门设立的官府作坊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民间私人作坊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金银器制作技艺的提高;加之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产自中西亚等地的外来金银器进入中原,其影响日益强大。这都为唐朝金银器物的制造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共同促使金银器越做越多,越做越美,成为历史上最繁荣兴盛的“黄金王朝”。

㈥ 国内银饰品,最大产地在哪里

中国最大的银饰品生产基地在云南鹤庆新华村。

云南鹤庆新华村被誉为中国银品之都。鹤庆新华村,位于茶马古道要塞,历史上叫做“石寨子”的一个美丽水乡。人杰地灵,山魂水秀,风光秀丽,四季如春,是云南民俗文化的长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6)中国古银器是哪个国家的扩展阅读:

历经十年浩劫,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新华银匠就开始复苏了千年的手工银器制作传统,走村串寨,离乡背井,活跃于云南边陲和祖国的大西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民族制作宗教和生活类的手工艺品。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启发,新华银匠的手工艺银器从西南边陲不断走向海内外,成为政界文化界知名人士以及市场新贵的青睐。

投资1亿元的新华村石寨子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旅游产品集散地;具有浓郁白族文化的新华村五星级旅游度假酒店,已成为云贵高原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制高点;海尾河、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构成了一幅“高原水乡”的人居自然图,恍惚之间,眼前便是一幅美丽的曼妙壮锦,一个真实的人间天堂。

新华村有着浓厚的白族民居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千年的传统手工艺银器文化、精湛的银器工艺品以及省级和地方政府在新华村实施的旅游产业和【云品工程】,使新华村 “银品之都”的独特魅力,将被揭去千年的神秘面纱,大放光芒,为更多的世人朝谒和知晓。

㈦ 是什么开创了中国银器制造的先河古人是怎样使用银器的

中国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银文化的发展历程又长又辉煌。据已经出土的银器可知,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银器了。

白银不仅可以制成生活用品,还可以用来制成装饰品。我们祖先制造的银器又多又好,其造型或清素典雅,或玲珑奇巧,或新颖别致,可谓多姿多彩。银器的纹饰或繁密瑰丽,或朴实无华,或富丽堂皇。有时,银器上的纹饰与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相映成趣,使整个器物更显得金碧辉煌。

㈧ 中国古代白银是依赖日本进口吗

不是啊! 我们自己的银矿还是蛮丰富的~
明代确实出现过缺少白银流通的危机,这也是明王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不过没有依赖进口~ 清代实行锁国,更加不会从日本进口白银~
另外日本的白银也不见得丰富啊,进口也不会从日本大量进口……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开采利用银矿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出土的耳环、鼻环等银质饰品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认识银矿,并且采集、提炼白银,加工制作饰物。进入春秋时期,全国详知“银之山”10处。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见有银项圈、银器、银针等随葬品,这充分说明,战国至汉代,不仅能采冶银矿石,而且加工制作银器的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到了唐代,据记载,当时全国“有银”地点共35处,民间采银颇盛。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银的年收入量达10万余两。宋元是我国古代银矿业继续发展时期,元丰年间,银矿场分布于68个州(京、府、军),元丰元年银的总收入量达21万余两。银在元代是作为一种主要货币,至元31年(公元1294年),除京师外各路交钞库所存“钞母”白银总数约100万两。但是到了明、清和民国时期,银矿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年产银量仅徘徊在2~6t之间。

㈨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
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上发展起来的。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所未见的。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这个时期,在中原地区的墓葬遗址中,以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秦国墓葬、河南洛阳金村古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器最有代表性。此时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引人注目。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金器。中原和南方地区的金银器,大体看来,与北方匈奴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形制风格截然不同,多为器皿、带钩等,或是与铜、铁、漆、玉等相结合的制品,其制作技法仍大多来自青铜工艺。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王朝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国力十分强盛。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抑或是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更少见,可能因为这个时期鎏金的作法盛行,遂以鎏金器充代之故。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汉代金银器皿,大多为银制,银质的碗、盘、壶、匜盒等,在各地均有发现。一般器形较简洁,多为素面。
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金钿工艺的成熟,使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并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代金银器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广东、陕西、甘肃、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均有发现。除大量金银饰品外,主要还有车马器、带钩、器皿、金印和金银医针等,涉及面较为广泛。在吉林省通榆的北方鲜卑族墓葬、西北新疆乌孙墓葬、车师国故地、焉耆古城等遗址,以及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墓地也发现了金银器,大多为金银饰品,如牌饰、金花、首饰、带扣等,具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个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也不断创新。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
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了“范阳公章”龟纽金印、金冠饰、人物纹山形金饰,镂空山形金饰片等,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点。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仍不多见,且所见大都带有外来色彩。如山西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中出土的鎏金银盘,银高足杯和银耳杯等,除耳杯外,鎏金银盘和银高足杯均为波斯萨珊朝制品。
同时,随着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这个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和功能亦颇受影响。江苏镇江东晋墓出土一件金佛像牌,呈长方形,正面线刻有裸体全身佛像,头顶灵光,面带稚气,应为释迦出土童像。这种用于佛教奉献的金银制品在唐宋以后极为常见。

唐代金银器:绚丽多彩

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可以说: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唐时历时近300年,金银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初唐到唐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器类品种不多,有碗、盘、杯、壶、铛等。其装饰特点是划分出许多区段来配置图纹,装饰区间多在9瓣以上,甚至于有14瓣的,这些区间瓣多錾刻成U形或S形。棱形器物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
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公元684—755年),器形种类增多,上一期12瓣以上的装饰区间手法已被淘汰,大量采用六等分、八等分来装饰配置纹样,装饰瓣多为莲瓣形且多为双层叠瓣,U形瓣已极少见,S形瓣不再出现。
总之可以说:从唐初到玄宗时期金银器皿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外来因素逐渐减少和消失。如高足杯、带把杯、折棱碗、五曲以上的多曲器物和器身呈凸凹变化的器物很流行。纹饰有忍冬纹、葡萄纹、连珠纹、宝相花纹、禽兽纹和狩猎纹。
肃宗到宪宗时期(公元756—820年),装饰手法多采用多重结构为主的六等分法,盘类多附三足,出现仿生器形,即仿照动物等的造型。已不见高足杯,带把杯和多曲长杯等。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种类繁多,盒、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装饰手法。

宋元金银器:清丽典雅

宋代随着封建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有铭款的金银器显着增多,亦为宋代金银器的一大特点,并对元、明、清的金银器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宋代金银器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虽不及唐代金银器那样丰满富丽,然而却具有典雅秀美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与宋代艺术的总体风格是一致的。有人认为,宋代艺术没有唐代的宏放魄力,但是其民族风格却更为完美。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唐代金银器皿显得气势博大,而宋代则以轻薄精巧而别具一格。宋代金银器在造型上极为讲究,可谓花式繁多。

宋代金银器的纹饰总的说来,以清素典雅为特色。虽没有唐代纹饰那样细腻华美,然而其洗炼精纯亦非唐所及。素面者,讲究造型,光泽悦目;纹饰者则以花鸟为大宗,并使丰富多采的装饰纹样,与变化多姿的器物造型巧妙结合,达到合谐统一。比之唐代,宋代纹饰的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其表现内容更为广阔,亦更为世俗化,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看,自秦以来流行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几乎无见。而较多运用锤鍱、錾刻、镂雕、铸造、焊接等技法。具有厚重艺术效果的夹层技法,为宋代以前金银器制作中所未见。镂雕工艺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精进。最有特色的是,宋代金银器采用了立雕装饰和浮雕型凸花工艺。
宋代金银器在其本身的纵向发展中,还出现了大量横向结合的作品。金银与漆、木等其他材料合壁,金银用于服饰、书画等。
两宋时期的辽、西夏、金、大理等国的金银器也有较多发现。大体上看,其作工和形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唐宋金银器制作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其形制、品种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时代风格。与宋代和明代相比,迄今为止见到的元代金银器为数不甚多。然而从文献材料上看,当时的金银器饰并不稀见。
从总体上看,元代金银器与宋代相近似。银器数量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皿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多,如瓶、盒、樽、奁、架等。元代大多数金银器均刻有铭款,这对研究元代金银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造型纹饰看,元代金银器仍讲究造型,素面者较多,纹饰者大多比较洗练,或只于局部点缀装饰。然而,元代某些金银器亦表现出一种纹饰华丽繁复的趋向。这种趋向对明以后金银器风格的转变,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清金银器:华丽繁缛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如果你从中国金银器的历史长廊中流览而过,那么当你信步走到这里时,便会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器形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目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相和谐一致,但是却和贴进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器迥然有别。然而,明清两代的金银器,其发展轨迹可谓明晰可见,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鲜明。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仍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在明代金银器的纹饰中,龙凤形象或图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到了清代,更加推向极致。与宋元相比,明代金银器中素面者少见,大多纹饰结构趋向繁密,花纹组织通常布满器物周身,除细线錾刻外,亦有不少浮雕型装饰,对以后清代的金银器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清代金银器保留下来的极多,大部分为传世品。从风格上看,清代金银器既有传统风格的继承,也有其他艺术、宗教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继承吸收古今中外多重文化营养因素的基础上,清代金银器工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洋洋大观和多姿多彩。

清代金银器的器型和纹饰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朴之意,同时反映了宫廷金银艺术品所特有的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的倾向。其造型随着器物功能的多样化而更加绚丽多彩,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整个器物更是色彩缤纷、金碧辉煌。清代金银器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调配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继宋、元、明以来,清代的复合工艺亦很发达。金银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等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
清代传世品中,亦保留了不少各少数民族的金银器。这些金银器反映了当时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爱好,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总之,清代的金银器丰富多采,技艺精湛。其制作工艺包括了范铸、锤鍱、炸珠、焊接、镌镂、掐丝、镶嵌、点翠等,并综合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应该说,清代金银工艺的繁荣,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法而又有所发展,并且为今天金银工艺的发展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 结 语 ◇— —

纵观金银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是那个时代审美意识的反映,亦能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发展看,金银器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而在同一时代中,金银器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横向渗透和影响。金银器是在中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并发展的,它从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条浩荡壮阔的大江,而每一支汇入其中的细流,都使她更加博大而辉煌,都使她得以更加色彩斑斓、仪态万方的面貌呈现;那么,具有神奇瑰丽色彩的金银器,不也是为中国文化这一巨大实体注入活力和风采的一支涓涓细流吗?

㈩ 银壶最早起源哪个年代

银壶最早起源哪个年代?

从古至今,白银在人类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古代神话中,人们将银与戴安娜女神连在一起,使其充满浪漫与神秘的色彩。早在公元前是5000年。中国人,埃及人,希腊人以及罗马人都掌握了开采冶炼,白银技术。其中,大部分人被用来制作货币或饰品,中世纪的银主要产自波西米亚和西班牙,文艺复兴后,由于西班牙银矿的大量发现,以及对外掠夺,使其称雄于世界银贸易市场。随后美国发现了更大储量的银矿,打破西班牙的垄断地位。并且使银大量出现于人类生活之中。

纯银999银壶

如果说春秋战国是中国银器的提高时期。那么秦汉可以说是银器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银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同时,在各种其它器物上也多了很多银饰的出现。可见此时白银不但用于制作器皿,也用于各种装饰。

自三国及南北朝时期,中国银器数量是相对减少。其原因在于战乱不断,产量减少,另一方面还在于佛教开始兴盛,占用了大量的白银。在此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外国银器开始进入中国,这对于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方银器制作技巧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希望此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关注!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银器是哪个国家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老打击伊朗 浏览:390
硅谷在印度投资多少钱 浏览:673
意大利在哪里买珊瑚 浏览:106
印度种族相差多少 浏览:302
2021意大利杯冠军是哪个队 浏览:546
中国哪个城市雅阁最多 浏览:566
起源于中国的狗狗有哪些 浏览:140
生蚝海鲜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875
印度的鸡肉怎么去皮 浏览:492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380
伊朗驻欧佩克代表什么 浏览:833
中国男篮奥运落选赛哪里看 浏览:709
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穿的衣服叫什么 浏览:118
绿茶在英国怎么说 浏览:395
越南人自己怎么做水泥 浏览:724
中国哪个省种樱桃 浏览: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么兼职 浏览:42
英国炸鱼薯条多少钱 浏览:647
英国总共有多少运输机 浏览:477
美国海运到中国港口需要多久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