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蒿的介绍
沙蒿(学名:Artemisia desertorum)为菊科蒿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陕西、贵州、黑龙江、青海、河北、四川、辽宁、吉林、西藏、宁夏、山西、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干河谷、河岸边、森林草原、路旁等、高山草原、草甸、砾质坡地、林缘、局部地区成片生长、荒坡、草原和为草原地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常作为牛羊等的冬季饲料,具备很好的固沙效果,在我国北方较多见。
B. 沙漠里长的沙蒿籽人吃了有付作用吗
没有副作用,但是也不能乱吃哦。
沙蒿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提脓拔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咽痛,疮疖痈肿。
①《内蒙古中草药》:"茎叶:去风湿,消热消肿。治风湿性关节炎,咽喉肿痛。"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叶:捣烂外敷疮疖痈肿可提早化脓开口,具拔脓作用。"
沙蒿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或作发泡剂。
沙蒿子的禁忌注意:
忌生冷。
C. 沙蒿的特性有哪些
沙蒿
一种普通植物,属于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干河谷、河岸边、森林草原、路旁等,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最根本植物。
植株:多年生 草本。
根:主根明显,木质或半木质,侧根少数;根状茎稍粗,短,半木质,直径4-10毫米,有短的营养枝。
茎:茎单生或少数,高30-70厘米,具细纵棱;上部分枝,枝短或长,斜贴向茎端;茎、枝幼时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无毛。
叶:叶纸质,上面无毛,背面初时被薄绒毛,后无毛;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5厘米,宽1.5-4.5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5(-2)厘米,宽0.3-0.6厘米,每裂片常再3-5深裂或浅裂,小裂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0.5-1.5厘米,宽1-1.5毫米,叶柄长1-3厘米,除基生叶外,叶柄基部有线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略小,长卵形或长圆形,一至二回羽状深裂,基部宽楔形,叶柄短,具小型、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3-5深裂,基部有小型的假托叶;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基部假托叶小。
花: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3毫米,有短梗或近无梗,基部有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狭而长的扫帚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小,卵形;中层总苞片长卵形;外、中层总苞片背面深绿色或带紫色,初时微有薄毛,后脱落无毛,边白色,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背面无毛;雌花4-8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长锐尖;两性花5-10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先端稍膨大,不叉开。
果:瘦果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8-10月。
D. 沙蒿种子种植技术
1.选地
首先是选地,沙蒿的栽培适宜于阳坡沙性土壤,一般可以用不适合种庄稼的土地种沙蒿。只要栽种好就能存活下来,还不怕风沙。但在黏性较大的土地上不易存苗。
沙蒿的种子很小,必须做好提前整地。在播种之前浅耕一遍,耕后待播。播种期最好是在夏至前后,趁阴雨天气的时候播种。冬季较冷的地区播种的话容易遭受冻害。
用耧横坡条播法播种。行距保持在70厘米,播后轻耱,然后覆土0.5-1厘米即可。幼苗出土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分次把苗子剪成50-70厘米左右的株距。这样对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保持水土的起到很大的作用。
E. 运城有沙蒿吗
全中国的每个地方都会有这种植物。不光是运城有这样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只要死。雨量充足,什么地方都会生长。
F. 黄花蒿和沙蒿的区别
黄花蒿和沙蒿的主要区别是,品种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境分布不同,具体如下:
一、品种不同
1、黄花蒿
黄花蒿是桔梗目、菊科、蒿属、黄花蒿种植物。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黄花蒿
根单生,茎高100-200cm,多分枝,叶纸质,头状花序球形,多数,总苞片3-4层,花深黄色,两性花10-30朵,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2、沙蒿
根状茎稍粗,茎单生或少数,高30-70厘米。叶纸质,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球形,有短梗或近无梗,基部有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狭而长的扫帚形的圆锥花序。瘦果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8-10月。
三、生境分布不同
1、黄花蒿
遍及中国全境,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m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m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中国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2、沙蒿
华北、西北、东北分布在低海拔至海拔3000米地区,西南省区分布在海拔3000-4000米地区;多生长于草原、草甸、森林草原、高山草原、荒坡、砾质坡地、干河谷、河岸边、林缘及路旁等,局部地区成片生长,为草原地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黄花蒿、网络-沙蒿
G. 在中国的戈壁沙漠有哪些树木
胡杨树:
沙漠的脊梁
胡杨,或称“胡桐”。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体内还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可防干旱。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折断胡杨的树枝,从断口处流出的树液蒸发后就留下生物碱。胡杨碱除食用外,还可制造肥皂,或用来制革。人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
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六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它是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幼树和嫩枝上密生柔毛。叶子变异很大,在幼树或嫩枝上的叶呈线状披针形,而中年树上的叶于却变成卵形或肾形,所以又称异叶杨。开紫红色披针形花,结长椭圆形葫果。胡杨还能从根部萌生幼苗,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
胡杨生长较快,它的叶子可作饲料,木材耐水耐腐,是造桥的特质材,也可用于造纸和制作家俱。胡杨林可以阻挡风沙,绿化环境;保护农田,是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两岸或地下水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维吾尔人的英雄树
美丽的胡杨树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的说法。胡杨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现的古老树种,中国塔里木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胡杨原始森林。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可将根扎进地下1O多米,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
置身塔克拉玛干沙漠,看着一株株与命运抗争的胡杨,令人由衷地感叹生命的顽强。从合抱粗的老树,到不及盈握的细枝,横逸竖斜,杂芜而立。然而,无论柔弱,无论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着枝梢。很少有人能够明白,正是无言流淌的塔里木河孕育出这一片片不屈的生命。
在沙漠腹地生活着二十多种土着动、植物,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着干旱多风的大漠。塔克拉玛干沙生植物仰仗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发达的根系,顽强地生存着。有人测量了红柳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比值竟达20:1。芦苇发达的水平根系是其得以在沙地上稳定扩散种群、维持群落繁衍的根本保证。大部分多年生植物就是*根茎繁殖和延伸的。
胡杨树除了很繁,沙生植物的另一特点是种子或果实长有冠毛或翅片,可以借助风媒传播后代。如芦苇、沙拐枣、罗布麻、*枝葱等。但在缺少地表水的沙漠瀚海中,大量的种子很难找到发芽的机会,只有在低洼、潮湿的丘间地上才有可能生根。
沙漠植物还有许多特点。如多乳汁的夹竹科植物罗布麻、菊科*枝鸦葱、萝藦拉牛皮消等,不仅有利于抵御风沙的破坏,还可以减少酷热和于旱引起的强烈蒸发。还有一些植物叶片虽然退化,或变成膜、鞘、革质等,同样也可以抵抗狂风,减少蒸发。漫长的冬季,那些枯而不落,甚至是枯而不黄的植物成了沙漠中又一迷人景色。
H. 白沙蒿主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方
白沙蒿别名:圆头蒿、籽蒿、油沙蒿;白沙蒿为典型的沙生半灌木,自然分布于中国和蒙古(南部)。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西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西部和北部)、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生于海拔1000~2850m的荒漠草原地区的流动、半流动和固定沙丘,也见于干旱的荒坡。在沙地可成为优势种,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是一种超干旱沙生植物和流动沙丘的先锋植物。由于抗旱、耐风蚀、抗沙埋、耐瘠薄、易繁殖等,枝叶又是良好饲草,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地区广大群众就有栽植白沙蒿,恢复沙地植被的习惯和技术。1958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在总结群众经验基础上,对白沙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开展研究,虽然没有选育出白沙蒿的栽培品种,但是,仍然是广大沙区恢复植被最重要的植物之一。曾在50年代末到80年代,先后在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及腾格里沙漠栽植和飞播白沙蒿,都取得显着效果。实践证明,白沙蒿是广大干旱、半干旱沙区恢复植被,治理严重沙化和退化草地,提高植被覆盖度和饲草生产的最有利用价值的防风固沙植物和饲用植物。
I. 沙蒿与过敏有多大关系
北京协和医院调查显示,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的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花粉。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蒿属花粉是当前我国北方沙区夏秋季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之一。
我国北方沙区蒿属植物种类多、分布广,且其花粉数量大、体积小、质轻,在空气中飘浮时间长而且具有较高的飘散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致敏能力,使蒿属花粉成为当地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最主要致敏原。
研究表明,籽蒿花粉是西北一些地区引起“伏天花粉症”的重要致病花粉,是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蒿属花粉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气源性致敏原,中国约有11.3%的呼吸系统过敏患者对蒿属花粉过敏。
此外,专家还提示,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不仅仅对蒿属植物过敏,通常也对尘螨、霉菌等其他过敏原敏感。
(9)中国哪里没有沙蒿扩展阅读
延伸阅读——部分地区已停止或准备停止在飞播造林中使用沙蒿:
我国北方地区由蒿属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形成的沙生植被,主要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人工营造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陕西省治沙所、甘肃省治沙所等单位专家研究,在长期的净化过程中,沙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繁殖习性。沙蒿群落能够防风固沙,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在荒漠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中发挥较好作用。
回望上世纪50、60年代,北方沙区就分布有大面积沙蒿。80年代开始大规模飞播造林治沙,为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加入一小部分沙蒿等作为伴生种。
沙蒿,先期发挥固沙作用。但随着主要树种的生长,沙蒿逐步衰亡。当主要树种由于老化成熟而退化到一定程度时,地带性植被沙蒿、黄蒿等蒿属植物又可能重新侵入生态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四省区现有沙蒿保存面积约1300万亩。当前,部分地区已停止或准备停止在飞播造林中使用沙蒿。
J. 梭梭树就是沙蒿吗,是一个植物吗
不一样的。
1.梭梭 是梭梭树 又叫“盐木”、“琐琐树”,苋科梭梭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干旱,一般生长在中国新疆和内蒙古西的沙漠地区。是沙漠造林用的重要植物之一。 同属另有黑梭梭和白梭梭两种。
2.梭梭草 是 香附子,又叫莎草、香附、回头青,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为草坪中的恶性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