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最会赚钱的城市,有小上海之称,为什么GDP全国前列却跌出新一线
无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被称为小上海,也是一座富裕的城市。2017年,无锡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500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三个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然而,接下来是无锡一线城市的消息。许多人说这很难理解。很明显,无锡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自去年以来,无锡一直是新的一线城市之一。为什么无锡会在今年的重新评估中被忽略?无锡不具备一线城市的资格吗?大多数原因是无锡不能满足一线城市的要求。
无锡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城市。它早在3000年前商朝末期就存在了。它是我国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无锡就在长江以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以来,无锡已经成为中国南方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无锡虽然已经从一线城市跌落,但其发展速度和人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信任经过几年的努力,无锡将能够全面、均衡地发展经济。在不久的将来,无锡一定会回到一线城市的行列。
⑵ 中国这么大啊, 哪里富人最多。
报告显示,2013—2015年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1%,预计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44万亿元。未来5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平稳增长至196万亿元。
从高净值家庭地域分布图上来看,沿海代表“旧钱”(通常指家族财富已经积累经过几代,个人财富很大一部分通过继承获得),而中部(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财富人群正在崛起。预计未来5年内,高增长率和高密度的地区将会减少,北京、上海、广东等富裕地区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会转移至内陆地区,私人财富规模基础较好且受政策红利影响较大的省份,如四川、河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将会具有更大发展潜力(见图1)。
具体来看,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区域分布仍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根据BCG中国财富市场模型预测,2015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6个东部沿海省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均将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一半,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争夺客户的主战场。四川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其次为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经济大省。
从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额来看,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和浙江等6个省份总额为23万亿元人民币,约为全国高净值家庭资产规模的一半,是中国私人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广东省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河北、四川、河南等较富裕地区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量也都在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以北京、广东和江苏为代表的省份,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总体私人财富规模较大,但过去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逐渐下降,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些省份已成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必争之地。
⑶ 中国最赚钱的地方在哪里
这个当然是,福建=广东,钱是比较好赚的
还有云南,这地方宝贝多看你懂不懂了
⑷ 中国哪里的人最会赚钱,最有钱
中国哪里都有会赚钱的人,但是中国哪里的人最会赚钱是谁也说不准的。因为保密财富的人太多太多。
目前公开的中国最有钱的是:
2016中国十大富豪:王健林、李河君、马云、宗庆后、李彦宏、马化腾、雷军、严介和、严彬、何享健。
2016中国十大年轻富豪:王思聪、黄泽金、纪凯婷、杨惠妍、范冰冰、郭敬明、章子怡、周杰伦、言承旭、赵薇。
⑸ 中国身家过亿的人12万人,有钱人都是怎么赚到钱的
有钱人都是赚到钱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是官商勾结。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科技的不发达,加上计划生产,很多东西的生产供不应求。那人时候。供应的东西的价格比较低,而大多数人没有指标,很多人有钱购不到东西,只有高价从市场上购买。比如化服,尿素,市场价基本上分配价格的一倍,有关系的人,或者说斡旋中有当官的人。有分配指标,或者说能搞到指标,所以有一部分发了财。当时还有的是自行车,电视机等,比较的紧俏,一搞就是一台好几百,上千,如果能开出几十百把台。就成了富人,不出本钱不出力,那是的钱比较的值钱。
有钱人都是赚到钱是改革开放初期,信息不对称赚钱。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通比较快。经济发展很快,一部分人下海经商,说白了就开始做生意。那个时候。交通运输不发达,没有网络,信息不发达,各个地方的差价比较大,因此头脑灵活的,从沿海地区,或其他省份。将东西搞到内陆地区,差价比较的大。那时比较明显的是电子手表,几角一支的可以销售到十几元一支,那是下海基本上发了的。
改革开放官商勾结赚钱。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扩大内需,加快了各种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各种建设需要人来承包和负责,有许多的工地,进行招投标的暗箱操作。这部分有一定的资金,或者利用国家的资金,取得工地的承包权,一转手就是钱。一个上百万的工地,一转手就是几十万。由于要靠关系,靠请客送礼,靠行贿受贿。没有关系的人,有钱都找不到庙子,所以有一部分发财致富了。
⑹ 中国这么多亿万富豪 钱都都是哪来的
《2010胡润财富报告》(下称《报告》)称, 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已达87.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6.1%,其中亿万富豪达5.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7.8%。《报告》还显示,中国内地现在已有1900位十亿富豪和140位百亿富豪。胡润在发布会上分析说,中国内地富豪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股指上涨、房价上涨和中国2009年GDP的快速增长。《报告》将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商人、高收入人士(如跨国公司高层)、“炒房者”和“职业股民”。以富豪的长期居住地为划分标准,北京、广东、上海三地的千万富豪数量占中国内地的48%。北京有15.1万位千万富豪和94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一;广东有14.5万位千万富豪和82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2.2万位千万富豪和73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
⑺ 中国最有钱的十大城市
中国最富十大城市排名
1、上海
上海的经济一直发展的相当迅速,排在中国最富十大城市第一位完全是实至名归的。这里是有名的金融中心,有很多大企业都在这里来创办企业,也有
很多人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另外上海市GDP达到2.75万亿人民币,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
2、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中心城市,这里不仅GDP发展很不错,人均收入也很高,不过这里的房价也很贵,假如没有更多的底气是没办法在这里生活的。
3、福州
福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同时还是中国有名的模范城市,也是比较美丽的旅游城市。有很多知名品牌运动鞋都在福州生产的。
4、广州
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级的大都市。中国很多知名的服装公司都是在广州生产开发的,这里的汽车制造以及石油化工等等也是比较发达的。
5、深圳
深圳市是广东省的省辖市,还是国家区域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这里都有各种的大力扶持经济的措施,这里的电子产业发展也是比较先进的,这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
6、重庆
重庆市是国家的中心城市,这里的火锅、温泉都是相当出名的,这里也是有名的国际大都市,GDP更是达到1.76万亿人民币。
7、天津
天津离北京比较近,近些年来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入中国最富十大城市也是意料中的结果。这里是一个自由贸易体验区,整体都是十分繁荣的。
8、苏州
苏州是一个十分美丽而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这里有很多有名的旅游景点,山水之美也是一直为人们所称赞的,近些年来经济发展也是相当迅速了。
9、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同时也是全国特大城市。这里有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级研发平台等等,高校也是数量较多的。
10、舟山
舟山是一个有名港口城市,这里还有着很大的商品贸易中心,经济一直在平稳的发展中,最终成功的进入中国最富十大城市行列。
⑻ 中国就那么多钱都想要钱到底赚谁的钱
因为很多商品都可以来回流通,只要不打仗就都赚钱,你有水果,我有蔬菜。咱两交易,谁亏了?咱两不交易,谁亏了?交易,将你吃不掉,可能腐烂的水果卖给我,和买你需要的蔬菜,否则我的蔬菜也会烂掉。
这个简单的比方,你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贸易可以共赢了吧!
⑼ 中国南方人有钱还是北方人有钱或者是哪方挣钱好挣又多
南方人一般都是比北方人有钱的,很多人都说,南方人有钱那是因为南方正好赶到大开放。其实,南方人比北方人有钱是有道理的,毕竟心性不同。
先是广东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属于沿海地区,是通往港澳地区的必经之路,旅游业发达,而又因为毗邻港澳,吸引港澳地区投资较方便,所以各种工业发达。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广东地区从三来一补到来料加工,从制造业到智能信息技术产业,门类齐全,与各地往来贸易频繁,并且体现了广东地区的创新能力。
其次广东是最早进行改革开放试点的城市,珠三角地区、珠海特区、深圳特区,和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的政策,较好的政策让广东地区高速发展。
因为高速发展,所以吸引力很多先进的人才和技术等中坚力量,加上吸引来的国外资金和技术,让很多顶尖人才向广东地区聚集。
就是因为南方人没事爱喝茶,这喝茶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穷,聊得是怎么做生意。我们呢,就爱喝酒,只要一沾上酒,都觉得自个儿是皇上,然后就开始胡说八道,回家倒头睡。然后第二天起来接茬喝,那怎么成啊。要不怎么说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呢。
网友们纷纷表示惊呆了,“没喝酒我是北方的,喝了酒北方是我的。”、“吹吧,与喝茶有个鸟关系?是改革开放占了地域的便宜,你在大西北天天泡在茶缸子里也不管用。”、“瞎**扯淡”。
⑽ 社会疑问:中国哪来的这么多有钱人他们如何来钱的呢
两周前,我在自己的专栏文章《中国一直在“补贴”西方?》中谈到了中国大城市某些物价比西方还贵这一现象,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引来了很多读者评论。 其实,这也是我内心的疑惑。常理告诉我:如果中国大城市存在着比西方还贵的物价,那就一定有比西方还富的人群在支撑着这种物价。我今年在北京生活了半年多,所见所闻,确实验证了这一常理。 当然,这类富人在整个中国所占比例极小,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特别大,即使极小的比例,绝对人数也不少。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近公布了一份关于 中国富人的研究报告,报告称,2008年中国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家庭不到中国家庭总数的0.1%,但拥有45%的总财富,半数以上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集中 在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和山东六个省市。 别 的地方我不清楚,我只谈谈我生活过的北京。我的感觉是:即使是在北京,富人也是少数,但由于灰色收入的存在,北京能够支撑比西方还贵的物价的消费者比例应 该大于0.1%。半年多的北京生活,我算是亲身见识了这些北京人的“不差钱”:他们开着好车,戴着名表,经常去高档餐馆吃饭,豪华洗浴中心泡澡,卡拉OK 歌厅飙歌,灯红酒绿之处按摩、洗脚……他们花钱时出手之大方、之豪爽,应该不比西方同类逊色,有时甚至更胜一筹。 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包括私企老板、外企的高薪雇员、律师、咨询师、会计师等高级专业人员、歌星、演员等娱乐 圈名人;第二类人是中国房市和股市两大市场的受益者,包括房地产开发商、股市庄家、资本玩家和一些成功的炒房者和股民;第三类人则是吃“官粮”者,包括党 政机关的中高层官员、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切记:不要小瞧第三类人的资产和消费能力,虽然他们工资单上的收入看上去远远低于前两类人的资产,但正 如一首民谣所说,他们“工资基本不动”,吃饭“有地儿报销”,购物“有人买单”,而且还有很多的“外快”,也就是所谓的“灰色收入”。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读者的疑问: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钱?” 第一类人和第三类人获取财富的方式,不用我多说,或白、或黑、或灰,中国老百姓有很多议论,中国媒体有很多讨论,经济学家也有很多研究,例如,中国 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曾经带领课题组进行过有关灰色收入的调查,得出结论称,2005年中国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灰色收入总 计4.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4%,而有机会获得这些灰色收入的人,原来就是高收入阶层或权力阶层。但第二类人的财富究竟“都是哪里来的?”我则 一直似懂非懂,稀里糊涂。 这位朋友说,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中,历时10多年、至今尚未完成的房地产商品化运动、旧城改造运动和城市扩张运动,加在一起,等于是一场具有 中国特色的“造富运动”。首先是掌握土地拍卖权的官员们:地方政府高价卖地,使地方政府的财库鼓了起来,官员们也因此富了起来;其次是房地产商们:他们在 拍来的土地上盖房子,然而再高价卖给消费者,紧跟着也富了起来;接下来是各类投机性炒房者们:他们搭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飙升的快车,买进卖出,也迅 速地富了起来;最后是旧城改造运动和城市扩张运动的受益者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一部分老市区居民和“被城市化”的原郊区农民成为一波一波的拆迁活 动的受害者,他们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剥夺和侵害,沦落为城市贫民,但其中另外一部分人,则通过讨价还价、甚至做“钉子户”等方式,为自己维权争利,成功地 在这场“造富运动”中分得了一杯羹 ……总之,这场通过卖地和盖房子而起的“造富运动”,就像一道点石成金的魔杖,点到之处,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富翁们因此“被”制造了出来。 “听上去,好像仅仅是拆老房子、盖新房子这样一种城市翻新过程,就‘翻'出了一个新富阶层,”他接着说,“但实际情况是,仅仅造房子是造不出一个新 富阶层的,房子需要有人买,而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的房子,其买主是全中国的有钱人,甚至包括某些外国的有钱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来自全中国和全世界 的部分金钱,共同滋养、培育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富阶层。” 听了他这一席话,我仿佛茅塞顿开:我甚至连想起了今年上半年我在北京的某些生活片断。那些不连贯的生活片断,经这位朋友如此点拨,也都纷纷自动互相连接起来,并具有了意义。 我 在北京生活期间,曾经住过两个小区。从小区内有游泳池、健身房、足浴中心、宠物医院等设施来看,这两个小区均可算做中产阶级小区。我喜欢游泳,泳后顺便泡 泡桑拿。在我最初住过的那个小区,我泡桑拿时常常遇到本小区的三个业主:两个老板,一个官员。其中一个老板是广东人,在北京做化妆品生意,故在北京置业; 另一个老板原来是所谓的“山西煤老板”,后来通过买房、炒房,“洗尽”了手指缝中的煤黑,摇身一变,成为京城房老板,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房租;至于那位 官员,则单位不明,官职不祥,因为他常常对此含糊其辞,我也不好细问,但听话听音,我大概可以猜出他在涉外经贸部门工作,他常常对那两位老板抱怨自己没 钱,但他开的汽车,却与那两位老板不相上下:他的车是宝马。 这个生活片段,似乎验证了北京业主来自全国的说法,也验证了政府官员“工资基本不动”的那首民谣。 我最后住过的那个小区,业主的收入略低一些,主要是政府官员、国企员工、外企或私企的“小白领”。例如,我最要好的“泳友”之一,是北京一家旅行社 的普通导游。时值盛夏,我们游完泳后常到泳池外的树荫下乘凉聊天。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特别健谈。他的工作似乎不忙,他的说法是:他就职的那家旅行 社是国企,游客不多,效益不好,因此他的收入也不高,每月只有两千多元人民币的工资,但这份工作的好处是,他平时不用去上班,只有等到游客人数足够时,他 才会组团带游客去外地游玩,因此即使是平时上班时间,他也有很多时间去健身房和游泳池锻炼。但一直令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他也似乎“不差钱”:他在本小区 拥有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房,开着一辆奥迪牌汽车,每天游泳后,也经常与一帮小区里的“酒友”去附近的餐馆去吃饭喝酒……直到有一天我们闲聊时,我才明白: 他在旅行社每月领取的两千多元人民币的工资并非他的主要收入,他在市中心还有两处房产,一套租给一家住户,租金三千多元,另外一套租给一个餐馆,月租一万 五千元。当然了,后来我又听其他人说,导游的灰色收入也不低…… 这个生活片段,似乎验证了北京市区的老居民只要有几处房产至少都不属于“弱势群体”的说法,更验证了国企员工工资不代表其全部收入的说法。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其间没有经历过大的衰退,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谜,有人说,谁能给出谜底,谁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我 看来,更大的一个谜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中国人,究竟是怎么富起来的?其真相、其谜底更是被层层迷雾所缠绕,被种种神话所包裹,站在中国之外的人,如同 隔雾看花,越看越迷糊,站在中国之内的人,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是官方的统计数字,也被五花八门的地下经济、灰色收入所扭曲,无法 成为判断真伪虚实的依据,甚至就连王小鲁的4.4万亿元灰色收入之说,也有很多推测的成分,因为你无法精确地界定和计算“灰色”的东西。 我索性放弃为每一个疑惑提供既明确、又全面的答案的徒劳努力,不妨提一些问题,以激读者讨论;抛几块砖头,以引专家之玉。即使引来的不是玉石,而是同样的砖头,在砖砖互撞的过程中,也许就能撞出真理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