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清华大学读书一年所有费用多少钱
清华大学的学费为:除美术学院各专业之外的专业学费为5000元/年;艺术设计学专业5000元/年,艺术设计专业和造型艺术专业12000元/年。
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由于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一般不是很贵,普通类专业通常4000-6000元每年,艺术类专业通常8000-10000元每年,不过公办大学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学费通常2-3万元一年甚至更高到十几万;
民办大学由于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都比较贵,普通类专业通常10000-20000元每年,2-3万一年也很多,当然也有更高的,艺术类专业那就更贵了。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收费标准清华大学
㈡ 叫叫阅读课一年多少钱
叫叫阅读课一年多少钱?我知道!
L2年课是1800元一年
5日体验课是9.9元
年课包括:
1、240节线上互动课
其中有192节互动阅读课,48节小主持人培训
2、绘本100余册
全年12大主题,12套配套教具
3、365天陪伴式辅导
240场育儿讲座,班主任老师全程陪伴辅导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升表达能力,养成良好品格和习惯,多领域全面接触,激发孩子大脑思考。年课共阅读100余册绘本,积累10万+字词句,多主题覆盖,发展孩子的语言、社交、习惯、认知等。
L2阅读与表达的课程适合3-4岁孩子,还有L3精品阅读年课(4-6岁)、L4阅读与写作(6-8),不同阶段课程供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
5日体验课之前在淘宝直播有在卖
基本内容是4天互动阅读课+1天小主持人课
希望回答能帮到您!
㈢ 中国知网看书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建议在校园下载,在家的话,每页要0.5元。还不如找代下,一篇才0.5
㈣ 中国知网包年的费用是多少怎么办理
中国知网会员卡卡种及优惠:
200元会员卡另赠50元券(赠券有效期90天)
300元会员卡另赠100元券(赠券有效期90天)
500元会员卡另赠200元券(赠券有效期180天)
1000元会员卡另赠450元券(赠券有效期180天)。
可以通过知网的官网进行办理,在线阅读或下载中国知网的文献是按页数收费的,按照0.5元/页的标准计费。
一般大学都有购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数据,因此如果还是在校学生的话,通过校园网内网访问校园网,并找到相关链接,即可免费查看和下载这些数据。
(4)中国阅读一年多少费用扩展阅读:
知识检索方式
1、数字搜索:“一切用数字说话”,CNKI数字搜索让您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研究变得简单而明白,关注学术热点,展示学术发展历程,发现经典文献。
2、翻译助手:文献、术语中英互译的好帮手,词汇句子段落应有尽有新概念。
3、图形搜索:各专业珍贵的学术图片,研究成果和复杂流程的直观展现表格搜索,各专业珍贵的学术图表,对比各类信息数据提供方便。
㈤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是怎么收费的
您好,如果您是江苏移动客户,手机阅读产品资费包括三个部分:点播信息费、包月信息费和通信费。
点播信息费
按本点播:按本标准资费为1-10元/本。
按章点播:按章标准资费每章0.04元-0.15元不等,如单章低于1000字,则不收费,同一本书,书内每章价格相同,具体资费以书籍资费提醒为准。
包月信息费
包月产品按价格分为三类:手机悦读会会员包(价格3元)、精品包(价格从3元-8元/月不等)、畅读包(分为8元和15元两种)。包月客户可免费阅读已订购书包内推荐阅读的书籍,包月书包外书籍可享受8折优惠(仅适用于点播资费)。
通信费
短信费:1、客户发送短信至10658080平台,0.1元/条。2、客户在使用业务过程中接收平台下发的信息免费。
流量费:2013年1月1日起通过CMWAP或者CMNET接入点使用和下载手机阅读业务均正常收取流量费。仅供参考,感谢您使用中国移动通信。
㈥ 外国人在中国读大学学费多少
1。要看学校和专业 一般来说名校 比如北清复交 是1W美元左右一年
2。外国人的学费更高,不过中国政府有奖学金。20%的来华攻读学位的学生会得到全奖。具体可以看教育部的网站和新闻。中国目前大力吸引留学生 目标是2020年 在华留学生人数达到50W人。
㈦ 中国人均读书量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很不符,因何当前中国国人陷入阅读危机?
从传统上说,阅读一直停留在精英层面,没有形成全民阅读的传统。
其次,即时的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再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心变得浮躁。生活压力大,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再去思考书中的要义,也很难有兴致去探索哲学的命题。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阅读当成是获取信息的途径。
国人的“阅读危机”还表现为阅读的功利化。一直以来,升学和就业成了国民教育的主要追求,学生就形成有用的书就读,无用的书不读的功利阅读观。这样把读书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对读书本身感兴趣。
最后,部分国人阅读量少与个人需求有关。中国当前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忙于各种事情而无暇阅读是一部分人阅读量少的原因。一个人的阅读量还与他对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相关。如果认为阅读与自己的生存状况关系不大,或者阅读反而会影响生存状况的改善,他就没有阅读的需求和积极性。
不久前,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国内掀起了一股“莫言热”,但要拉动国民阅读水平,仅靠莫言一人,那无异于杯水车薪。我们应该抓住当前莫言“阅读热”的契机,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为“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
“4.3本”是怎么得出来的?
“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我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徐升国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新闻出版总署,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去年年底进行,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调查结果。
徐升国介绍,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开始于1999年,现在每年进行一次,是一项对国民文化消费的长期跟踪调查,有央视市场研究和零点调查公司等专业公司参与,采用国际上社会调查的标准体系,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0个左右城市对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获得2万个左右的样本,调查问卷的设置涵盖图书、期刊、音像、网络、手机等载体和途径以及公共阅读服务、读书节、农家书屋等项目,已经被视为我国国民阅读的风向标。
与这个数字在各类媒体上被用来“警醒世人”不同,专业人士眼里,“4.35本”的结果无惊无喜,“去年的调查结果是4.25本,前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所以总的趋势是在徘徊波动中趋稳,但也不值得乐观。”徐升国说。他表示,阅读量下降是全球性的趋势,对此的担忧并非国人所独有。但是,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我们确实偏低,跟传统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不相符。当下的读书风气和氛围还不如上世纪80年代,“知识无用论”似乎愈演愈烈,阅读少尤其年轻人不读书是我们切实的所见、所感。
我国何时能有全国性的阅读工程?
在国外,阅读被当做“总统工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导阅读。英国政府拨款数千万英镑资助“阅读起跑线”项目,给每一位妈妈和低幼儿童发放内含绘本、笔、贴纸等的大礼包,这一项目已经被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已引进。英国还有“1英镑购书计划”,每个孩子都可以领到1英镑,去书店购买指定的、定价为1英镑的图书。
而我国内地目前还没有政府支持的全国性此类活动,往往仅限于某一地区。比如北京阅读季、上海读书月、深圳读书月、杭州西湖读书节、苏州读书节、陕西三秦读书月、湖南三湘读书节、广州岭南读书节、新疆天山读书月、内蒙古草原读书节等。也有部分社会资金开始以慈善的方式进入阅读领域,如段永平的“心平基金”在学校建的书屋等。“三叶草读书会”等民间读书组织也纷纷成立。还有一些商业机构以产业方式进入阅读领域,如“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亲近母语阅读中心”的成立等。此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和21世纪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纷纷以新的业态和方式促进阅读,比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的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等。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上至政府官员、领导、出版社、文化部门,下至妈妈、宝宝、儿童、学生,都应该重塑对阅读的认知,而国家应该把阅读当做一项国家战略,早日设立国家读书节和国家阅读基金”。徐升国透露,聂振宁、冯骥才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多次提议,希望尽快得到批准。
数字阅读势如猛虎,为什么却不被计算在内?
近年来,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令专业人士也始料未及。199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国人的上网率才3%,数字阅读无从考察;2011年,上网率增加到54.9%,数字阅读率达到40%,手机阅读率达27.6%。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国民数字阅读人均读书仅1.42本。
徐升国说,数字阅读之所以没有与传统阅读合并计算,首先因为数字阅读的统计是不能以“本”为单位的,很可能只是部分章节、段落;此外,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这两种形式有较大差异,比如,手机阅读的可能是书,更大的可能是报纸、刊物。也不能以传统纸质阅读的监测手段,监测数字阅读的阅读量。
“数字阅读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和检测,但是目前全世界对数字阅读的关注结果都认为,还不能简单地说数字阅读好或者坏;数字阅读目前也不能取代传统阅读,因为其还有明显缺憾,比如可能损害儿童的视力;往往因超链接的存在,不断分散读者注意力,使其无法专注于阅读本身;数字阅读也容易导致碎片化和浅阅读。”徐升国的观点是谨慎的。几年前,iPad刚刚出现时,有人曾经说:iPad是阅读的杀手。在某种意义上,也许这并非危言耸听。
莫言获诺奖对全民阅读会有多大的拉动作用?
据悉,出版机构“精典博维”获得了莫言作品3年的版权,将在3年内出版约包括20本书的《莫言文集》,定价七八百元人民币,希望卖出100万套。徐升国算了一笔账:“虽然文集主要用于收藏,但假定每套书都有两个人阅读了其中一本,最终可以拉动当年全民图书阅读率上升0.001,就是说,如果要将人均读书数量从4.35本提升至4.36本,约需要10个莫言。”当然,此结果没有把重读旧书、购买单行本以及通过数字方式阅读的莫言小说计算在内。
从世界出版界来看,一个新的超级巨星的产生,对阅读的拉动作用屡见不鲜,比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共7部,已被译成7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销售数亿册,其中每一部的出版,都会让全球出版界震动一下,而这一年如果没有一部新书诞生,全球出版界的产值都要下降一点。
徐升国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策划如何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和起点,推动国民阅读潮流和阅读时尚。“不管在什么程度上,这毕竟是一个机遇。”
不久前,徐升国所在单位与中央文明委联合开展了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1万人赠送一本书的活动,这1万人最想得到什么书的统计结果令人吃惊:《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和《红楼梦》位列前三。徐升国认为,国民对文学阅读有这样深刻而广泛的偏好且阅读水准和品位如此之高,使人对文学阅读拉动国民整体阅读水准、对国民阅读的前景有了信心。
㈧ 中国国家地理季刊一年多少钱
中国国家地理是月刊。 标*价360一年。
《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着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㈨ 当今中国人一年阅读多少本书
我看到的数字是:每人一年平均阅读5本书左右。当然,这个数字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个人觉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就像平均收入一样。做一个参考,认识一下就好。
事实上,每年多读点书,比如一年读50本,真的不难,很多人都可以做到,我自己已经做到了。但能做到和真的做到了是两码事,现实中只有少数人真的做到了每年读50本书。关键是一个意愿和选择问题。因为很多人把可以拿来读书的时间做了玩手机、约会等等的一些事情。
这里先给你具体算一下:一年阅读50本书,平均下来就是一周阅读一本书。拿一周阅读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籍来讲,那么一天只需要阅读3万字不到,按照正常人每分钟阅读两三百字的效率,那么每天只需要花费1.5-2个小时就可以实现一周阅读一本书,一年阅读50本书。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快速阅读的能力,能一分钟阅读两三千字(通过训练“精英特速读”掌握的,具体读书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难度自我调节阅读速度),那么每天阅读0.5个小时,就足够完成一周阅读一本书的目标。
除了快速阅读的技能可以帮我们轻松实现50本书,另外还有几个策略,它们分别是:建立晨间阅读的习惯、远离以及戒掉社群媒体成瘾的习惯等。
建立晨间阅读习惯主要是为阅读设置时间。因为早晨醒来后的这段时光,通常是我们专注度较高、精神较好的时候。每天早晨如果能安排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那一年阅读五十本书就容易多了。
当然,这个时间段你也可以放在晚上,如果放在晚上,需要特别注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影响。因为经过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注意力、精力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很容易、也更原因玩玩手机、看看电视等轻松不费脑的行为。所以,如果你把阅读时间定在晚上,要学会管理时间、管理任务,避免被分心。比如减少关注一写没有多少营养的内容,删除一些娱乐性质强、实用性低的软件,同时关闭各种没必要的信息推送;每天给自己特定的时间娱乐(如晚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在“玩”之前定好截止时间的闹钟等等。
㈩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费标准
我原来去的时候部分阅读室是免费的,还有部分需要借阅卡。
借阅卡需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户费、工本费;学生等只能办理借阅第二外借室的书籍,第一外借需要有高级职称的证书才能办,还有古籍阅读室也需要相关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