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本草纲目原本在哪里
本草纲目原本不知去向,但是1596年的金陵胡成龙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明朝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不知去向。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江西本系统,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夏良心、张鼎思刻本等;钱本系统,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并改绘药图;张本系统,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文字参校江西本、钱本,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并附《本草纲目拾遗》。
B. 中国地道的药材产区有哪些
甘肃陇西中药材市场简介 陇西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这里盛产313种中药材,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 以陇西为中心的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其中白条党参的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2008年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20多万吨,成交额达13亿元。 作为西北最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的陇西,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走信息化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把陇西建成汇集中药材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交易平台和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陇西中药材商贸市场 首阳市场中药材交易占地68亩,建筑面积2122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党参、黄芪集散交易市场,有党参、黄芪“晴雨表”之称。文峰中药材交易市场占202亩,有两层营业楼31幢,经营铺面550间,两个交易大厅交易功能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了窗口作用。全国唯一的中药材专业种苗市场——首阳“西部中药材种苗市场”已建成运营,吸引了来自四川、广东、广西、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区的2000多名客商常驻市场经销药材。两大市场年集散各类中药材600个品种15万吨,成交量7万吨,成交额5亿元。经营水平逐步提高。县内有经销企业218户,其中百万元以上的12户,50万元以上的78户,20万元以上的128户,贩运人员一万多人。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gip╂
C. 自古以来被视为地道药材的有哪些地方的药材
众多的本草文献也都记载了名贵药材的品种、产地等内容。如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宁夏的枸杞,内蒙的甘草,四川的黄连、芎莠、附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云南的三七、茯苓,江苏的薄荷,浙江的贝母,山东的阿胶,广东的砂仁、陈皮,广西的蛤蚧等。自古以来都被视为地道药材,传沿至今,享誉国内外。
D. 中国黄芪之乡在哪里
中国黄芪之乡在甘肃定西陇西县,甘肃省定西地区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着称,陇西、岷县、渭源三县分别是“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黄芪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芪播种的温度要求。
E. 秦岭地道中药材品种有哪些
陕西有句名言云“秦地无闲草”,一是说明秦岭的一草一木都有药用价值,二是说明千百年来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对草药深入研究的成就。而且陕西是中草药材大省,产量一直居全国前五位,产地主要在秦巴山区,据《陕西中草药》(1970)载有650种,《陕西中药名录》(1985)载有2619种,《华山药物志》(1985)载有926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1987)载有1235种,《太白山本草志》(1993)载有1412种。
秦岭中草药资源丰富,若按分布环境来论,如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太白米、狮子七、太阳神针、九牛七、猴娃七、鸡心七、毛果七、白蝎子七等;在树干上的有头发七、金刷巴、金丝带、天蓬草、云务七、海风藤、石豇豆、桑寄生、秋蒜苔等;在石头上的有白石霜、黄石霜、红石耳、黑石耳等;在山崖上的有石韦、石斛、石防风、尖刀七、晒不死、白三七、罗汉七、石寄生、盘龙七、爬山虎、三桷枫、一口血、景天三七、棉还阳草、地柏还阳草、单支还阳草等;在河道水溪旁的有一碗水、一支箭、夏枯草、水芹菜、二叶草、水玉簪、水龙骨、水灯心、水金钗、水紫菀、水扬梅、水蜈蚣、水胡芦七等;在山体上的有葛根、木通、香薷、牡丹、芍药、细辛、山药、柴胡、贯众、黄芩、秦艽、寸节七、白毛七、透骨消、天王七、五花七、猫儿七、碎米七、红苕七、竹根七、八月瓜、上天梯、桃儿七、五转七、黑三七、太白艾、三钻风、三颗针、半支莲、人头七、窝儿七、五味子、长胜七、老虎七、蝎子花、冷水丹、飞天蜈蚣七等。
秦岭中草药多年来已形成两个民间“圣地”,都集中在秦岭山脉:一是秦东牛背梁(商洛),中草药应用习惯上以“丹”字命名,含道家丹药之意:如散血丹、破血丹、索骨丹、闭火丹、老君丹、黑接骨丹、黄接骨丹、白接骨丹、红接骨丹、百步还阳丹等。这些称为“丹”的药有148种,性多寒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治疗火热病症为其特长。
F. 中国的药材之乡是哪里
中国五大药都
安徽亳州:
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毫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毫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亳州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药材已成为亳州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河南禹州:
有“中华药城”之称。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着书立说。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惟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现在市区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
河南辉县:
有600年百泉药交会的历史优势,每年举办“药交会”。百泉药材交流大会,源于百泉一个古老的庙会,庙会距今1000余年,隋代庙会始兴,唐代已很盛行,年长日久,逐步形成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百泉与江西樟树、河北安国组织的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并称中国三大药材交流大会。
河北安国:
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现在安国的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立体化、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使安国在50万亩耕地上以药材年产量占全省65%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香飘。放眼花开落,疑似置琼瑶。”描述了六大药材规模种植区的怡人景色。
江西樟树:
有“南国药都”之称。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境内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汉代张道陵,晋代葛玄、葛洪,唐代孙思邈等道士、医学家先后在此采药炼丹,传授炮制技艺,樟树药业实始于此时。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1958年,江西省卫生厅在此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中药材交易会。从20世纪80年起,此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
G. 滇南本草的滇中至宝
《滇南本草》书中所载许多药物都是《本草纲目》未载之药,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完善做出很大的贡献,尤其对云南本土医药研究具有宝贵价值。许多常见的中医药,都是始载于《滇南草本》,例如,可用于各种出血症常用的止血药物仙鹤草,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消食积、止痛等功效的灯盏花,还有具有祛风、利湿、通经活络的川牛膝、川草乌、贝母等都是始载于《滇南本草》。书中除了对草药的记载外,对花卉、水果甚至牛奶的药用价值都有记载,例如樱桃、蒲公英可入药等。《滇南本草》中记载了不少来源于彝族药的药材(如: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云黄连、金荞麦等),有的已成为云南地道药材,并收载入《中国药典》。《滇南本草》对云南本地药材的记载 如:“滇连,一名云连……功效胜川黄连百倍”,“云连”因此得名。这些记载对考证云南本地药材属性提供了依据。 此外,在《滇南本草》中,还有关于云南人用烟草治病的记载:“野烟,又名烟草,性温,味辛麻,有大毒。治疗毒疔疮、一切热毒疮;或吃牛马驴骡死肉,中此恶毒,唯用此物可救。”这种“野烟”也许就是云南的原生烟,这些记载对研究云南烟草业发展的历史渊源有着紧密地联系。
《滇南本草》成书至今已近600年,被历代云南人奉为“滇中至宝”。多年来,不仅其药物学方面的内容日臻完善,而且在地名研究、酒文化及历史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颇高的价值,被称为“药物学的《红楼梦》”。
H. 有关中国的地道药材有哪些
西藏虫草、云南三七、长白山人参、藏红花、宁夏枸杞和灵芝等。
I. 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在哪里
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 。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原因,各地区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应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内涵、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即中药材、民间药和民族药。
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己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药物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来相沿药学叫做“本草学”。
中药材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民间药
也称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
民族药
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或由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记载的天然药物。
J. 中国四大怀药 产地是哪怀府八县是哪八个县八县的名字叫什么
四大怀药是焦作地方特产,主要指古怀庆府(它的地理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辖区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四大中药。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山药(薯蓣)、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之后历代医药名家由表入里、去粗存精中进一步发现了四大怀药的优秀原始本性。因而此说流传至今,并成为品牌。
怀药一名,自然因怀地地名而来。自武王伐纣,废“邢丘”为怀(治所在今武陟县大虹桥乡土城村南)开始,以后历代将这片土地称为怀、怀邑、怀川、覃怀、怀州、怀孟、怀庆等。
怀庆府八县:河内县(现在分为沁阳市和博爱县)、济源县(现济源市)、孟县(现孟州市)、温县、武陟县、修武县、原武县、阳武县、(原武县、阳武县现合并为原阳县)。
(10)中国地道的本草在哪里扩展阅读:
怀府名称由来: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元成宗驾崩,宫廷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朝野一片混乱。左丞相阿呼岱阴谋奉元成宗皇后伯岳吾临朝称制。右丞相哈刺哈斯看到这种情况,就连忙派人分别到青海迎接怀宁王海山,到怀州迎接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
因为怀州离京城很近,这个爱育黎拔力八达没几天就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京城,他在右丞相哈刺哈斯的帮助下,杀掉了左丞相阿呼岱,自己当了监国,暂时代理皇帝处理朝政。
同年五月,怀宁王海山到了京城,当上皇帝,史称元武宗,他改年号为至大,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武宗在位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初七驾崩,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皇帝位,史称元仁宗,改年号为皇庆。
皇庆二年(即公元1313年),太后降懿旨,将仁宗奉母居住的怀王宫,改名为兴隆寺(即俗称的高台寺)。为了纪念仁宗的功德,在城内大关帝庙两边修建怀王殿,并取年号“皇庆”中的“庆”字,把怀孟路改为怀庆路。
又过了几十年,明朝取代了元朝,又把怀庆路改为怀庆府。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存县,废掉了“怀庆”这个已沿用了几百年的老名字,县名也改为沁阳县。
从此怀庆府做为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