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在中国都哪些省发生水灾
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贵州、福建。
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据水利部,截至2020年6月22日,全国16个省区19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多于常年同期;重庆綦江上游干流及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更是发生了超历史洪水。
(1)2030中国哪里有水灾扩展阅读
洪灾容易引发的疫情,最常见的是由于水源污染而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这其中包括可以通过水源传播的甲肝、戊肝、伤寒,甚至霍乱,以及水源污染后鱼虾等水产品易产生寄生虫而感染人。此外,由于夏季炎热潮湿,食物易腐败变质,也容易引起腹泻、胃肠道感染。
水灾发生后,乡村是重点防控地区。杨道锋曾经去乡村指导过水灾过后的防控工作,他表示,夏季暑热,农民喜欢直接喝井里或者水库里清凉的水消暑,但是由于卷入污水、粪便、动物尸体的洪水可能携带了多种致病微生物,导致一些饮用水源被污染,因此需要对这些水源进行消毒处理。
B. 让河南300万人受灾的洪水将流入淮河流域,为什么是淮河呢
这次突如其来的水灾令河南三百多万人民群众受灾,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非常大的危险。这次河南的洪水大部分将会引入淮河流域,这是因为河南虽然有黄河流域,可是因为地势的原因无法引入;只能将洪水引入淮河流域。去年淮河就出现水灾的情况,这次防汛的任务非常的严峻,防汛抗旱刻不容缓。
总结
让河南三百多万人民陷入险境的洪水将会流入淮河流域,因为地势合适的原因首选淮河流域。这次的引入将会对淮河下游地区受到危险,因此如何防止洪水再次危害人民的安全非常的重要。这次河南的洪水灾害非常的罕见,一些工程建设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但是这个功能有一定的标准,超出标准,灾难将会大概率发生。
C. 华东水灾的灾情
1991年5、6月间,中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水灾。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袭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失近70亿人民币。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人民币。200万无家可归的灾民在淮河大堤上搭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临时帐棚。
据当时民政部副部长陈虹介绍华东水灾灾情时说,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大、范围广,目前仍有200万人无家可归,并已有灾民患肠道疾病和疟疾等传染病,大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急需修复。完成上述救灾任务,需要二亿多美元和各种物资器材。
D. 中国近30年的自然灾害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为9千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辽宁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地区,但由于国家地震部门提前准确预报,当地政府又采取了有利的防震措施,损失降到了最小限度,成功挽救了十几万条生命。具体数字:
1、人员伤亡:死亡人数2041人,受伤人数27538人,救援兵力3.5万人。
2、受灾情况:地震造成城镇房屋倒塌500万平方米,农村房屋毁坏1740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165平方米,损失8.1亿元。
3、灾后重建: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减少了巨大的灾害,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高达15万人,经济损失将达5亿元。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顷刻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瓦砾一片,7200多个家庭全家阵亡,4204人成为孤儿,地震破坏范围为3万平方公里,有感波及范围达14各省市自治区,相当于我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1、死亡人数:24.4万人,重伤人数16.4万人,救援兵力15万人。
2、受灾情况:毁坏公共房屋1479万平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3、救援兵力:解放军出动15万人,唐山机场倚天飞机起落达390架次。动用全国13个省,300个医疗队,2万多人,开出专列159个。
4、国家拨款:43亿。
5、灾后重建:从1978年开始建设,到1988年有一个新唐山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91年:
5月、6月份开始,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死亡26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死亡164人,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
1998年6月中旬特大洪水灾害
1998年6月中旬发生的的特大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北方松华江流域,造成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灾害。全国29各省市自治区在手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1、伤亡人数:1562人,受灾人数2.23亿人,救援兵力27万人。
2、受灾情况:倒塌房屋497万间,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3、救援兵力:出动解放军、武警27万人,8000万群众参与抗洪,总动员力量达近亿人。
4、国家拨款:数十亿,各地调入物资近百亿。
5、接受捐赠:捐款35亿元,捐物折合人民币37亿元。
2008年1月中旬南方冰雪灾害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南方遭受有史以来的特大冰雪灾害,严重的破坏,给电力交通运输设施造成极大破坏,灾害波及21个省直自治区。
1、死亡人数:129人,滞留旅客400多万人次。
2、救援兵力:64.3万人。
3、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1.78亿亩,倒塌房屋4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4、投入力量:出解放军外,各地群众776万人参与救援。
5、国家拨款:295.37亿元。
6、捐助款物:22.75亿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纬度:31.0°N
经度:103.4°E
深度:14km
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伤亡统计
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2008年10月8日12时)
遇难:69229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经济损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
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
E. 全国哪个省洪水灾害最严重2020年洪水受灾严重地区
全国哪个省洪水灾害最严重F. 现在中国水灾哪个地方最严重
中国长江流域地方水灾严重。长江流域大部份地区处于季风区,夏季气候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热低压的影响,可能短期内降雨量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干流及支流从山区进入平原后流速明显减缓,一旦出现暴雨、河道流量猛增,就容易形成洪水。
1998年长江流域及东北等地区特大水灾1998年6月中旬~8月,长江爆发了继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8次洪峰接连出现,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达2个多月。7~8月,东北地区也连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发生4次大洪水,洪峰之高、流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6)2030中国哪里有水灾扩展阅读
水灾自救: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G. 淳安、开化、常山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我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有哪些
淳安、开化、常山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些造成特大伤害的洪水灾害在1931年的时候,当时长江流域发生特大的水灾,造成将近370万人死亡,而且受灾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公里。在1958年的时候,郑州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受灾面积达到了304万亩,造成的受灾人口达到了74万人左右,后来在1998年的时候,全国将近有29个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死亡人数也达到了上千,这场雪灾造成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
最后因为洪水灾害造成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危害,直接造成水源污染和比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洪水退去,还有可能会引发传染病的流行。
H. 目前我国受水灾的省份是
截至6月3日9时统计,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9省(直辖市),22市(自治州),91个县(市、区),受灾。
I. 中国曾经都发生了哪些特大水灾
生命起源于大海,人类文明在大海的怀抱中诞生、发育,但也曾在大海的咆哮中夭折。这就是海面上升带来的灾害。这种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渐进性,灾害效应持续时间长,灾害的发展又往往以潮灾、洪灾等形式表现出来。人们有时遭难不知有灾,遭灾不知损失。因此,是一种“无形水灾”。 自远古以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大多与当时的海平面相对变化有关。自地质历史上最后一次冰川在全球范围内退却以来,大约在距今1.8万-0.8万年间,海平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率上升了近100米,使人类的聚居地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后退。无数个人类古代的灿烂文明消失于汹涌的波涛之中,许多古代的道路、船坞、建筑物、防御工事,甚至是城市永久沉睡海底……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痕迹气体的含量在迅速增加,由此而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气温在增高,冰川消融在加速,海面在上升,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在加剧…… 全球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当代最大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因为海岸带是全球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城镇最多的地区。如果今后一个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一米,直接受影响的土地将有大约5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亿。如果再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及咸水侵入,则海岸带海拔5米以下的土地均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全球的1/2。198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指出,海平面上升是肯定要发生的灾害,而且将是全人类即将面临的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近百年来全球各验潮站的观测表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国外学者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的低、中、高值将分别为52厘米、114厘米和217厘米。1984年美国学者霍夫曼考虑了南极洲冰厚的不同效应,认为全球海平面在下一个世纪末可能上升56-345厘米,而以144-216厘米的可能性为最大。专家们一般认为,全球理论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科学联盟于1985年10月在澳大利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环境变化问题。会议认为,到2030年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浓度可以达到上世纪工业发达前的2倍,全球表面温度将上升1.5-4.5℃,海平面将上升40—140厘米。 我国数十个海洋观测站和验潮站的长期连续观测表明,我国大部分沿海海域的水温和水面将呈全面上升趋势。 据国家海洋局《198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在过去的100年中,我国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4厘米,南海和东海沿岸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分别上升20厘米和10厘米。另据施雅风教授等1987年的统计,我国1960-1980年间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为0.21厘米/年,大于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由于我国沿海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因此,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将不仅对沿海地区,而且对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威尼斯、达卡、圣彼得堡、大阪等历史悠久并带有传奇色彩的城市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威胁。1989年12月13日由意大利威尼斯市主办召开了一次题为“海平面上升对城市和地区的影响”的国际会议,就在会议期间,高潮的海水涌入了威尼斯市皮亚托圣马科的街道。在过去的50年内,威尼斯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了23厘米。 从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来看,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和地区性地面沉降似乎都十分缓慢,因而其影响似乎是有限的。 人们注意到的是气象、洪水、风暴潮等局部性海面或水位变化,但必须知道这些变化恰恰是在一定的海平面高程基础上产生的。海平面的上升将为风暴大潮提供较高的形成基面,从而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无形水灾”的危害不容忽视,要认识其表现特征,并提前防范。海面上升可能导致的危害有: 沿海平原淹没,土地资源受损。埃及有30%以上的人口集居于距海不到30公里的尼罗河三角洲海岸地区。近年来尼罗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相对海平面持续上升,加上尼罗河上游建筑了阿斯旺大坝,使入海的泥沙量大为减少,海岸遭受侵蚀,迅速后退。如果下一世纪海平面上升1米,埃及全国将损失15%的耕地,1000万人口将迁徙他乡。天津是我国地面高程最低的沿海工业城市之一。据统计,1983年市区地面标高在02米的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78%,大约有11%的面积位于多年平均高潮水位之下。如按1959—1988年市区地面沉降年平均速率60.3毫米计算,2米的剩余标高只需33年便将损失殆尽,而市区大部分地区沉降至平均高潮位以下只需17年时间。事实上由于地面沉降,海面的相对上升,天津市静海县的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海面以下。潮灾频率增加,受害程度加大。潮灾是指海水上陆造成沿海地区生命财产损失和海岸工程破坏的一种严重海洋自然灾害。其成因可分为风暴潮灾和地震海啸两类。潮灾不仅在发生时可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还可能在潮灾过后伴随着瘟疫流行、土地盐碱化,使粮食失收、果树枯死、耕地退化,并污染沿海地区的淡水资源,从而使人畜饮水出现危机,生存受到威胁。 我国是最易遭受潮灾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一次大的潮灾曾淹死10余万人,海水可侵入内陆30—40千米。1962年8月2日,7号台风影响上海,吴淞潮位达5.38米,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的防汛墙有46处决口,河水涌入,淹没了半个市区,繁华的南京东路水深达0.5米。上海市因地面发生沉降,黄浦江和苏州河防汛大堤先后4次扩建,共加高2米多。而海面上升或沿海地区地面标高的损失就如同“助纣为虐”,加重了潮灾的危害。如天津沿海地区,20年代至50年代间仅发生一次潮灾,而60年代至80年代却发生了5次。又如长江三角洲地区,19世纪发生潮灾8次,而本世纪至少已发生了13次。 排水能力下降,洪水威胁增加。我国太湖地区地势低洼,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1981年,长江出现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太湖排水因受潮头顶托而中断。1991年太湖流域又遭遇特大洪水,而此时长江正出现大潮排水不畅,造成了惨重损失。若未来海面继续上升,入江入海河道排水能力继续下降,将加剧沿海低洼地的洪涝灾害。以太湖入长江的主要河道浏河为例,据分析计算,如果海面上升40厘米,排水总量将下降20%;海面上升80厘米,排水总量将下降40%,若此时太湖流域出现50年一遇的洪水,则淹没的耕地面积将比原来增加30%,若再碰上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则淹没的耕地面积将比原来增加约60%。天津地区自1963年的特大洪水以来,地面沉降已使海河两岸及运河局部河岸堤顶高程大幅度下降,海河市区段堤顶高程普遍下降了1—1.6米,个别地段下降了2米左右,严重降低了海河的泄洪能力。据估计因海河干流淤积和地面沉降,其行洪能力已减少了79%。 海水入侵,农田荒芜,地方病流行。据资料介绍,莱州湾东岸莱州市80年代末就有12.24万亩耕地被海水浸染,其中近2万亩基本荒芜,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减少,旱涝保收的农田由1978年的75.3万亩减少到1989年的35万亩,粮食产量由1979年5.2亿公斤降至1988年的3.5亿公斤。寿光市王高乡附近海水南浸速度每年200—300米,不少良田已发生盐渍化,一些树木上半部枯萎,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危害。另据统计,莱州湾地区因海水入侵已有40多万亩耕地丧失了灌溉能力,农业每年减产20%—40%,仅1989年就减产粮食5亿公斤。因海水入侵,许多沿海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以致丧失了作为饮用水的功能。用作工业用水的也因水中盐分的增高,导致生产设备严重锈蚀,寿命缩短,产品质量下降。如龙口市,1989年就有38个村庄,4.5万人饮水发生困难。莱州市则有400多个村庄发生人畜饮水困难,有些地方人们因长期饮用咸水引发地方病。如1978年地方病普查时,莱州市还未发现甲状腺肿患者,而1989年已发现640例,氟斑牙病则由3076例上升到15000例。
希望采纳
J. 中国易引发洪灾的地方
广东,珠江等
受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
1.范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3.突发性强。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发性更强,—旦发生,人民群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四川华莹山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云南昭通一次也死亡200多人。风暴潮也是如此,如199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影响,从福建的沙城到浙江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上海潮位达5.04米,天津潮位达6.14米,许多海堤漫顶,被冲毁。
4.损失大。如1931年江淮大水,洪灾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厂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
二、建国以来的洪涝灾害损失
1998年中国的“世纪洪水”,在中国大地到处肆虐,29个省受灾,农田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千多人,房屋倒塌497万间,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鄱阳湖水面明显扩大,并且部分重点圩堤倒塌
1998年鄱阳湖区水域面积达5900km2,洪涝灾害非常严重
历史上重大洪涝灾害统计—1998年长江洪水 雨情:1998年汛期,长江以南地区降雨量较常偏多,暴雨日数多、强度大、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汛期,长江流域降雨大致分为4个阶段:6月12日~26日,降雨集中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区,一般降雨300mm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
原因:
人为原因:长江流域内森林被严重破坏,和豆腐渣工程.
气象原因:持续性全流域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