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人去哪里做客

中国人去哪里做客

发布时间:2022-09-11 08:47:07

A. 中国和美国去别人家做客的礼仪要求

楼主,你好:
我直接引用一位教授的吧: 一位美国朋友邀请你去他家。你以前从未去过美国人的家,你不确定该怎么做。该带一个礼物吗?该怎么穿?该几点到?到了那里该做什么?很高兴你发问。你若是客人,只要使自己感到自在就好了。待客之道就是这样:虽然不在家,却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是否带礼物的问题常使客人不安。在某些文化中,送主人礼物不只是社交礼节——还是必要的。但是在美国文化中,客人并不一定要带礼物。当然,有些人的确会带个表示感谢的小礼物给他们的主人。一般来说,花和糖果都是适宜的礼物,如果这家有小孩,就可以送玩具。如果你不打算带礼物,别担心,甚至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空手而来。
美国人的待客之道从家里开始——尤其和食物有关。大多数美国人都同意,无论如何,好的家常菜胜过餐馆的菜。受邀吃饭时,你或许可以问:“需要我带些什么吗?” 除非是每人带一道菜的聚餐,否则主人很可能会回答:“不用,你来就可以了。”大多数非正式的聚餐,你应该穿舒适、轻便的衣服。设法准时到,否则打电话告诉主人你会晚点到。用餐时,习惯上人们会称赞女主人烹调的美食。当然,最大的赞美是多吃!
当你吃饱的时候,你可以主动表示帮忙清理桌子或清洗碗盘。但你既是客人,主人可能不会让你这样做的。他们或许会邀请大家到客厅吃点心、喝茶或咖啡。聊个大约一小时或许就该离去了,你可不希望变得不受欢迎吧。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屋子里四处窥探。待主人邀请你后再参观才比较礼貌。除了乔迁喜宴之外,客人通常都只待在客厅里。
美国人通常喜欢访客事先通知他们,只有非常亲密的朋友才可以不请自来,尤其当访客要待好几天时更是如此。最好不要久留——这是给访客的经验之谈。如同十九世纪一位法国作家所写的:“第一天是客人,第二天是负担,第三天就是讨厌鬼了。” 即使是亲戚通常也不会一次待上几个星期。当你住在美国人家里时,设法使你住的地方保持整齐清洁。主人一家将会感谢你的体贴,他们甚至会再次邀请你!
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自己是好客之人。尤其是美国的南方人更以款待客人而自豪。事实上,“南方的好客”是非常出名的。不过在美国各地,人们都会展开双臂欢迎他们的客人,所以当你发现为你准备的WELCOME字样的门垫时,不要惊讶,只是别忘了在垫子上把你的鞋蹭干净就行了。

下面我再说中国的:
1、去别人家做客,当主人的话可多可少,甚至经常劝你喝茶或提建议看看电视时,你就该告辞了。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时,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欢迎了。

2、正在对上司汇报工作,他的眼睛没有专注地看着你,或者他的手指不经意的在桌子上扣几下,很可能他已对你的汇报不满意了。如果你进去时,他脚正在桌子下无聊地晃动,你说话间,他的脚忽然间停止了晃动,那他已经对你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和一个新认识的人谈话时,他的双手总是在不经意间抱在胸前,那表明他还是对你有所防备的,所以,在让他相信你以前,最好还是谨慎为之。

4、在酒桌上,一个向你频频敬酒的人,不是有求于你,就是对你有敌意,所以你还是尽快的分析一下,究竟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前者就赶快把话题引过去答应他,后者你就要装醉了。

5、一个人向你发出了邀请,你兴致勃勃的落实邀请时,他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他的邀请不过是顺口一来的说法,你就不要追究下去了,除非你想让他讨厌。

6、发现你的失误没有告诉你,比告诉你要可怕得多,特别是两个人处于竞争的工作状态时。

7、一个面对你总是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是骄傲,他的内心恰好与他夸夸其谈的外表相反,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他的夸夸其谈不过是用来掩饰内心的自卑罢了。

1.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

2.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

3.大方一点。不会大方就学大方一点。如果大方真的会让你很心疼,那就装大方一点。

4.低调一点,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要比临时工还要低调,可能在别人眼中你还不如一个干了几年的临时工呢)。

5.嘴要甜,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会夸奖人。好的夸奖,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但不要过头到令人反感。)

6.如果你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顺利的不得了,那你就要加小心了。

7.有礼貌。打招呼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长辈的称呼和年纪大的人沟通,因为你就是不折不扣小子辈。

8.少说多做。言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9.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0.手高眼低。

11.遵守时间,但不要期望别人也遵守时间。

12.信首诺言,但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承诺一直记在心上并信以为真。

13.不要向同事借钱,如果借了,那么一定要准时还。

14.不要借钱给同事,如果不得不借,那么就当送给他好了。

15.不要推脱责任(即使是别人的责任)。

16.在一个同事的后面不要说另一个同事的坏话。要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要微笑。

17.避免和同事公开对立(包括公开提出反对意见,激烈的更不可取)。

18.经常帮助别人,但是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

19.说实话会让你倒大霉。

20.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21.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又自负了,又骄傲了,又看不起别人了。(即使你有通天之才没有别人的合作和帮助也是白搭)

22.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要忍耐一生的啊,有的人一辈子到死这门功课也不及格)

23.新到一个地方,不要急于融入到其中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足够的时间,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24.有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事要往坏处想,坏事要往好处想。

25.尽量不要发生办公室恋情,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那就在办公室避免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包括眼神。

26.会拍马屁(这是和顶头上司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小心不要弄脏手。

27.资历非常重要。不要和老家伙们耍心眼斗法,否则你回死得很难看的。

28.好心有时不会有好结果,但不能因此而灰心。

29.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30.如果你带领一个团队,在总结工作时要把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把功劳都记在下属身上。当上司和下属同时在场时要记得及时表扬你的下属。批评人的时候一定要在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职场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转)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

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

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拥有挚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人家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影响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对朋友——善交际勤联络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激烈竞争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有必要,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因此,空闲的时候给朋友挂个电话、写封信、发个电子邮件,哪怕只是片言只语,朋友也会心存感激,这比邀上大伙撮一顿更有意义。

我有个朋友在一个大公司一时难展才华,心情郁闷。朋友得知后,邀他到一家略小的企业试试,结果如鱼得水,半年之内就荣升部门主管,这就是交朋友的好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就拉近了朋友的心,如此亲切的朋友,有好机会能不先关照你吗?

对下属——多帮助细聆听

在工作生活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在员工及下属面前,我们只是一个领头带班而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荣耀和得意之处。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树立了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美国一家着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向竞争对手——露齿一笑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许多人对竞争者四处设防,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冷不妨地“插上一刀踩上一脚”。这种极端,只会拉大彼此间的隔陔,制造紧张气氛,对工作无疑是百害无益。其实,在一个整体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可爱的闪光之处。当你超越对手时,没必要蔑视人家,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人家在你上面时,你也不必存心添乱找茬,因为工作是大家团结一致努力的结果,“一个都不能少”。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千万别跟他较劲,轻轻地露齿微笑,先静下心干好手中的工作吧!说不定他仍在原地怨气,你已完成出色的业绩。露齿一笑,既有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又有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还担心败北吗?说不定对手时早已在心里向你投降了 。
另外建议你看一看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礼仪讲座。

B. 去别人家做客吃饭应该坐哪

1、中国的餐桌坐次:
餐桌坐次的暗示: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那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二、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
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大致说来,他们有以下八种宴请形式:有席位的宴请,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会,鸡尾酒会,聚餐会,野餐,茶会。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大致说来,他们有以下八种宴请形式:有席位的宴请,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会,鸡尾酒会,聚餐会,野餐,茶会。
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中西在宴客的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在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食为首。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中国和英语国家宴客习俗的差异还表现在宴请的礼仪上。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中西宴客方面的另一大差异,就是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操作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C.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巴基斯坦旅行,在巴基斯坦有哪些注意事项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巴基斯坦旅行,在巴基斯坦有哪些注意事项?

伴随着中巴合作的推进,愈来愈多中国朋友选择到巴基斯坦旅行。我们为大家从吃穿住行各方面列举了以下这些注意事项,希望会有所帮助!

一、衣

部分旅游景点外国人应向本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参观考察许可证书即可入内,请提前了解相关情况。交通出行强烈要求租车自驾,巴基斯坦公共交通系统较弱,假如没有车,交通出行艰难。要不是很急,不推荐采用三轮车,旅客人身安全安全没有保障。

城市间的交通不要选择列车,这里晚一点状况很严重,非常容易耽搁行程安排。建议选择客车或是的士,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比较优秀,巴士站的广泛水平也更高。在巴基斯坦乘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小大城市并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还可以经常看到载满货物的马车驴车牛车,一定要特别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没有经验的驾驶人员尽量不要上道。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大家还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D. 如果中国,英国,法国人要去日本做客要注意什么礼仪

社交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日本人通常都爱以鞠躬作为见面的礼节。在行礼时,日本人讲究行礼者必须必恭必敬,而且在鞠躬的度数、时间的长短、鞠躬的次数等方面还起特别的讲究。在鞠躬时,手中不许那东西,头上不得带帽子,手也不可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在一般的情况下,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与别人见面时,是只鞠躬不握手的。在行见面礼时,态度必须谦恭地问候交往对象。
在日本民间,尤其是在乡村之中,人们在送别亲友时,往往还会相对方行跪礼和摇屐礼。跪礼,即屈膝下跪,它是妇女所行的礼节。摇屐礼则是男子所行的礼节。
在与日本人初次见面时,通常是要交换名片,否则既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 日本人很讲究清洁,每天都要洗澡,有时也会邀请客人一起去浴室洗澡的习惯,有他们的将叫"裸体相交"。
日本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与中国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一样,二者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不过,日本人的姓名是往往较多,并且四个字的较多。而日本妇女在结婚前姓父姓,结婚后姓夫姓。称呼日本人时最好使用"先生""小姐""夫人",也可以在姓氏后加一个"君"字。只有在正式场合才可以称呼全名。在交际场合中,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无论自己开心与否,都要笑脸对人,这也是做人的一种礼貌。

服饰礼仪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之中对打扮十分介意,在商务交往、政务活动以及对外场合中才会穿西服,在民间活动时,他们有时会穿国服-和服。它是大和民族的一种传统服装,和服最基本的特点是没有什么线条。领口很大,袖子宽短,腰身广阔。穿和服时,一定要穿木屐和草鞋,并配以布袜,妇女穿和服时,还必须腰系彩带,要后加上一个小软托,并且手中打伞。在过去,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无一不与穿着者的地位、身份有关,因此人们在穿和服时,一点也不马虎大意。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衣着上必须注意四条:1、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是不尊重交往对象。所以,在与日本人会面时,一般不宜穿着过分随便,特别是不要光脚或穿背心。2、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时,进门要先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3、拜访日本人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4、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

餐饮礼仪

在饮食方面。日本可以说是自成一体,世人一般称之和食或是日本料理。和食的主要特色,曾被友人归纳为"五味""五色"与"五法"。五味是指日本人在不同的季节里,饮食的口味往往个不同的侧重,通常是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此外还好食涩味;五色是指菜的色彩搭配,一般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五法是指和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蒸、烧、煮、炸、生等等五种。 具
体而言,和食是以大米为主,多用海鲜、蔬菜,讲究清淡与味鲜,忌讳油腻。典型的和食有:寿司、拉面、刺身、天妇罗、铁板烧、煮物、蒸物、酱汤,等等。此外,还有饭团和便当。其中,尤以刺身,即生鱼片最为着名。
日本人非常喜欢喝酒,西洋酒、中国酒和日本清酒,统统都是他们的最爱。在日本人们普遍喜欢喝茶。久而久之,形成了讲究"和、敬、清、寂"四归茶道。
日本人用餐时,要摆上一长矮桌,男子盘腿而坐,女要要跪坐而食。在用筷子吃饭时,日本所使用的筷子是尖头的,在使用筷子上,日本人有八忌"1、不准用舌头舔筷子;2、不准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举棋不定;3、不准夹了一种菜又夹另一种菜,而不去吃饭。4、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5、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6、不准用筷子的饭菜里扒来扒去,挑东西吃;7、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盘、碗之上;8、不准用筷子当牙签用。宴请客人时,大都忌讳将饭盛得过满,并且不允许一勺盛一碗饭。作为客人,则不能仅吃一碗饭,那怕是象征性的,也要在添一次。否则,就会被视为宾主无缘。

习俗禁忌

日本人对樱花无比厚爱,而对荷花很反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荷花是丧葬活动用的,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标志,不要作为礼物送给日本人,盆花和带有泥土的花,则被理解为"扎根",所以不要送给病人。在探望病人的时还要注意不要送山茶花、仙客来花、白色的花和淡黄色的花。水晶是日本的国石。日本人很喜欢猕猴和绿雉,并且分别将其确定为国宝和国鸟。同时,他们对鹤和龟也好平如潮,认为是长寿和吉祥的代表。但是,日本人对金色的猫以及狐狸和獾极为反感,认为它们是"晦气""贪婪"和"狡诈"的化身。一般而言,日本人大都喜欢白色和黄色,讨厌绿色和紫色,还敬重数字"7"这一习俗,对数字;4"与"9"视为不吉。日本人很喜欢送人小礼物,但是下列礼物不可;梳子、圆珠笔、T恤衫、火柴、广告帽。礼品包装不要扎蝴蝶结。即便是吸烟者,日本人也不喜欢别人向他敬烟,他也不会向你敬烟。

E. 中国人做客与西方人做客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中国人和西方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没办法做比较。如果你说东方人和西方人还可以,只不过还是没法比较。
中国人的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做客区别都是很大的,各省之间也各不相同。而你所说的西方人,包括的范围也太大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同一个国家和地区里的不同位置的人们,习惯也各不相同。

F. 中国人在韩国去印尼旅游指南

韩国
旅游忠告
1、目前韩国针对两年内多次持旅游签证前往韩国、拥有OECD(经合组织)国家良好出入境记录或者“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等相关人群提供了旅游多次往返签证,非常方便去首尔购物的血拼客,对于是否具备申请多次往返签证资格,需要向当地管辖领事馆咨询详细情况。
2、韩国人有进屋脱鞋的习惯,他们认为整天在外行走鞋非常脏。
3、在韩国餐馆,结账的时候多是客人自己到柜台结账,而不是像中国餐馆一样坐在那里叫服务员来。有些餐厅菜单上的价格是不包含10%的附加税的,但大多数饭店和小吃店都是含有10%附加税的。不用给小费。
4、 韩国餐馆里的菜单基本上是单一品种,想要一次性吃点不同的菜品,像是辣炒年糕、石锅拌饭、紫菜包饭、大酱汤、泡菜汤之类的,可以去김밥천국(紫饭天国)。它是全韩国承包连锁店,里面卖的是韩式小吃。
5、 韩国人对浪费食物极其反感,多数韩国人用餐一定会吃得盘干碗净。中国旅行者在用餐时要特别注意。大多数韩食按每人份计算,普通食量的人点一份就够吃,食量大的朋友可以点两人份或酌情加单,避免点太多吃不完。
6、 韩国餐馆里几乎都有“免费”小菜。说是免费,其实都包含在菜品的价格里,所以桌子上的那些小菜吃完还可以再要。
7、 韩国时间比中国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
8、 旅途中要将自己的重要物品随身携带、或者寄存于住处的前台或者保险箱内。随时确认自己的背包以及钱包内的所有物品。
9、 所有的门票、参观券、车票一定要在指定的购票处购买(尤其是KTX 高铁车票),不要在外面乱付钱买票。
10、乘坐出租车的时候,尤其是夜间,尽可能确认车牌号码,或者司机以及车辆的信息再乘坐(在出租车副驾驶位置的前方立着一个牌子,上 面会有司机信息)。
11、 在公共场合购物或者吃饭不要大声喧嚷,哪怕是在繁华的街头巷尾, 这一行为很不受人欢迎。
出游必备物品
1、证件类:护照(护照复印件)、机票、身份证等各种证件。
2、药品类:普通感冒药、肠胃药、晕车药、创可贴。
3、日用类:牙膏、牙刷、拖鞋。
4、数码类:韩国电压一般为110V,一般酒店都可采用220V和110V的电源,头扁脚插座。
5、服装类:当季服装。
风俗禁忌
1、泡菜是韩国文化的象征,味道辛辣发酸、强烈且独特。韩国人喜欢泡菜,每餐饭都离不开它。
2、在韩国,倒酒时一手拿酒瓶,另一手要托住手臂;对主人的敬菜,头一二次要推让,第三次才接受。
3、拒绝别人的敬酒是不礼貌的,如不能喝,就在自己的杯中剩一点酒。
4、韩国人一般不把盘中的菜吃得很干净,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敬;有长辈在场,不能抽烟,不能戴墨镜。
5、接受物品时要用双手,并且不要当面打开礼物。
6、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时,必须要脱鞋。不脱鞋是非常无礼的表现。
7、韩国人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
印尼
旅游忠告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不仅仅是巴厘岛。不要忘了,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包含了上万个海岛,遍布着一百多座活火山,以及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自然。在印度尼西亚,你除了可以去巴厘岛上的乌布和库塔看海滩与寺庙,相邻的龙目岛更多保留了本来面貌。你还可以去日惹看的庄严的婆罗浮屠,攀登Merapi火山等等非常多的火山。
出游必备物品
游客一般只须准备夏季服装。如欲去山区高地旅游,则必须准备羊毛衫、夹克衫等服装以御寒。外出游览时,衣着以轻便为宜,穿T恤衫、短裤即可。若参观博物馆、寺庙、总统行宫,参加普通宴请,男穿长裤衬衣、女穿长裙即不为失礼。如出席正规宴会,则需着装整齐,但男士若穿上印尼长袖巴迪衬衣,可适应一切场合。印尼白天阳光强烈,遮阳帽或阳伞是必备之物。如在雨季,外出别忘带上雨具。
风俗禁忌
1、印尼有2.17亿人口(2004统计),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2、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十分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此外,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肉制品,不饮酒。
3、印尼人比较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印尼人与初次交往的客人一般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和外国援助等问题。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妇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小费
印尼是小费国家,用餐、住宿等一般要付小费。但小费数额没有确定比例,视对方付出的劳动从数千到数万印尼盾不等。
正餐餐馆:5000-20000盾。
搬运行李:1—5美金(根据行李件数多少支付。)
酒店床头小费:1—2美金(这样他们才会为你收拾房间。)
在外就餐:支付总餐费的10%—20%(一般餐厅的总价已经包含了小费,如果没有包含则另付。)
落地签证:25美金
医疗信息
1、印尼医疗较不发达,医疗费用高。登格热、伤寒、疟疾、痢疾等热带传染病、流行病在印尼较为常见,印尼医院对此类病症具有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
2、印尼私立医院医疗条件一般较公立医院先进与完备,但收费较高。此外,雅加达、泗水、巴厘岛等地还有一些中医诊所。在印尼旅行遭遇急、重症请及时前往当地医院就医,若参加团组旅行可要求旅行社予以协助,若私人旅行亦可通过当地朋友或电话查询台咨询,或向我驻印尼使领馆求助。
3、印尼的药品以进口为主,常规药品均有销售,按粒计价,普遍较贵。建议游客自备治疗感冒、腹泻、降压、防暑等常用药。 印尼保险公司数目众多,保险业正处于发展期。雅加达、巴厘岛等主要城市及其景点均开办有旅游保险业务,SOS等跨国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旅行、就业、医疗等保险服务。
邮局信息
明信片从印尼寄到国内的邮资为7000卢比。 http://www.posindonesia.co.id
其他地区邮资:
亚洲:7000卢比
欧洲:100,000卢比
美国:120,000卢比
重要电话网址
重要电话
报警:110
救护:118
火警:113
搜索救援:115
自然灾害:129
号码查询:108
大使馆:0062-215721026
重要网址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http://id.china-embassy.org/chn/
印尼网站综合搜索引擎(印尼文、英文):http://www.searchindonesia.com
印尼飞洋旅行社(英文):http://www.avia-tour.com/
印尼Anta旅行社(英文):http://www.antatour.com/
印尼各地宾馆预定及介绍(英文):http://www.astralhotels.com/Asia/Indonesia/index.html
印尼火车时刻表(印尼文):http://www.pacific.net.id/content/transportasi/ka/
印尼鹰航:http://www.garuda-indonesia.com/

G. 中国人去别人家做客的礼仪要求是什么

基本就是主人请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其他的就显得多余了。
切忌喧宾夺主。
另外请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衣着整洁。

H. 中国人出境游最爱去哪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很多景区再现“人山人海”景观。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

当然,火爆不只是国内游,出境游同样如此。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近半游客选择了出境游。来自旅行商的数据显示,出境旅游热门目的地首推东南亚,如苏梅岛、巴厘岛、沙巴岛、宿雾岛等备受青睐。

很多人将泰国列为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数据也显示泰国每年的游客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国家。为什么泰国这么受欢迎?

从一部电影说起…

2012年的贺岁大片《泰囧》掀起了一股“泰国热”。根据泰国旅游局的统计,2011年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有152万,而2012年,有270万中国游客前往泰国,增长了43.5%。2013年去泰国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达到453万。

今年年初,从北京出境“跟团”前往泰国的游客数量再攀高峰,达到35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3.8%,占总出境游客数量的28%。

泰国似乎整装待发,准备好再次迎接全世界,特别是中国游客的光顾。泰国旅游和体育部次长蓬帕努在1月召开的《关于2017年泰国旅游及收入情况》的发布会上说道,中国游客在数量和创收金额上对泰国旅游业贡献最大,去年赴泰的中国游客为当地带来了超过52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047亿元)的收入。而某旅行平台数据也显示,就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泰国曼谷的出境机票被预定的最多。

以上内容来自:新京报

I. 请问:中国人做客,主宾右为上还是左为上领导开会主席台上右为上还是左为上

现在都是国际标准右为上。中国原来是左为大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去哪里做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藏红花什么水果 浏览:560
印度式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浏览:363
印尼选票为什么要人工数 浏览:538
越南什么时候盛行东风 浏览:482
意大利哪里买gucci 浏览:14
固安英国宫一期怎么走 浏览:534
英国爱它美奶粉价格是多少 浏览:119
印度用海南话怎么说 浏览:936
中国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资 浏览:927
为什么伊朗不能付款 浏览:108
意大利和韩国哪个更适合居住 浏览: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 浏览:553
中国有多少低收入人 浏览:827
中国李宁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浏览:122
印尼每月出口镍矿石多少吨 浏览:923
剃刀党杀了哪个意大利人 浏览:212
中国贫民如何翻身 浏览:120
意大利艺术服装哪里好 浏览:393
中国如何更新外国的游戏 浏览:231
伊朗币怎么转到迪拜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