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哪个省铀矿多

中国哪个省铀矿多

发布时间:2022-09-13 19:34:03

❶ 辽宁黄沟铀矿床

庄廷新1吴迪2刘晓东3

(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黄沟铀矿床产于辽河群浪子山组和钾长花岗岩接触带内带,赋矿围岩主要是重熔混合岩。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过程,重点对其地质特征、主要找矿成果进行阐述,基于新的认识,突破连山关地区原有的沿接触带找矿模式,在岩体内部找矿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勘查;重熔混合岩;黄沟铀矿床

1发现和勘查过程

黄沟铀矿床位于连山关铀矿床东南约1km,分布于接触带两侧,在距403矿化点南部约500m,256矿点西北约500m的位置。黄沟铀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过程是在连山关铀矿床及403、256铀矿点的找矿勘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1连山关铀矿床及403、256铀矿点的发现和勘查过程

连山关地区放射性地质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核工业东北四〇六队在该区进行了区域放射性地质踏勘。1958年核工业东北四〇六队辽一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地面伽马普查。1959~1964年核工业东北四〇六队辽二队在该区进行了矿点揭露工作。

1959~1960年东北四〇六队辽宁二队本溪小队在1∶10000伽马普查时发现了256矿点,1963年9月四〇六队直属队在伽马普查时又发现了403异常点,随后对各异常点进行了地表揭露及钻硐探勘查。

256矿点施工钻探7243.5m,坑探2400m,并于1962年填制了1∶2000地形地质图1km2。钻硐探工作控制了435m标高以上、走向延长(NW 向)200m左右的地段。

403异常点于1963~1964年进行了800m3 的地表揭露工作,主要以槽探配合剥土,深度约3m,同时填制了0.64km2地形地质图,并进行了1∶2000爱曼测量及1∶1000的伽马详查。

原基建工程兵二五三团(现核工业二四三大队)普三中队于1974年进入该区进行普查工作,1975年发现工作区西部的连山关铀矿床,1976~1979年进行普查、详查工作。1980年由核工业东北地勘局二四一大队进行勘探工作,对矿床技术经济指标作出了评价,于1989年10月提交了《辽宁省本溪县连山关铀矿床勘探报告》。当时在报告提交后,并没有结束对矿床西南部的勘探工作。连山关铀矿床从1975年发现至1989年勘探结束,共投入地表钻探工程53030.17m,坑内钻探3746.18m,斜井及水平巷道3300.77m[1]

1988~1991年核工业东北地勘局二四一大队在对五道沟铀矿进行初勘工作时对403、256矿点又进行了部分钻、硐探施工。但当时仍然认为256矿点的铀矿化主要展布方向是NW 向,因此在其西部沿接触带至403点南部布设了4条NE向勘探线(图1),其中4号勘探线深部见一个工业矿孔ZK46和两个矿化孔ZK47、ZK48(图2),两侧及深部未再控制。至1991年末,256矿点附近共投入钻探工作量13045m,坑探3756m3,硐室钻592m;已施工工程均限于350m标高以上。403矿点及其周边施工钻探12604m,坑探592m3

图1 256~403地区工程分布图

1—第四系;2—石榴二云片岩;3—石英岩;4—白云母石英片岩;5—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6—红色混合花岗岩;7—白色碱交代混合花岗岩;8—变辉绿岩;9—伟晶岩;10—实测、推测地质界线;11—实测、推测断裂;12—坑道口位置;13—20世纪60年代施工钻孔;14—20世纪90年代施工钻孔及编号;15—勘探线及编号

图2 403矿点4号勘探线剖面图

1—坡积物;2—浪子山组二段云母片岩;3—浪子山组一段石英岩;4—白色混合花岗岩;5—浅红色混合花岗岩;6—红色混合花岗岩;7—地质界线;8—接触带;9—渐变地质界线;10—钻孔及编号;11—工业铀矿体;12—表外铀矿体

1.2黄沟铀矿床发现和勘查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期,核工业东北地勘局二四一大队在403~256地区找矿工作已有一些好的迹象,但受当时对控矿因素认识程度不够及找矿勘查技术水平所限,找矿工作未能有更大的突破。

随着连山关铀矿床矿山开采及资源量核实等工作的开展,新的地质矿化现象不断发现,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于2006~2008年对黄沟地区开展了生产中的科研工作,对该区铀矿化的控矿因素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前人对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限于就点论点,虽也发现了矿化与白色混合花岗岩及基底隆起有关,但未能充分认识到韧性剪切活动对碱交代作用、基底隆起及含矿断裂的主导控制作用。因此,以前的探矿工程一般均限于地表近接触带,很少向SW 向矿体延深方向布设。因此,进一步的普查找矿工作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基于新的认识、新的找矿理论指导,黄沟地区找矿工作逐步有了新的发现。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于2008~2010年对黄沟地区进行了铀矿普查工作,累计钻探施工9451.47m,发现了较好的铀工业矿化。完成的全部27个钻孔中,发现4个工业孔、5个矿化孔、12个异常孔。普查钻孔见矿率为33.3%。

2011~2013年继续对该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3年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8222.72m。完成钻孔34个,其中工业矿孔17个、矿化孔5个、异常孔11个,普查钻孔见矿率为64.7%。

至此,黄沟铀矿床被发现。在6年的普查工作之间,找矿认识不断深化,理论不断丰富,找矿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在认识上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是对矿体形态产状的认识,钻探工程部署由2011年的330°勘探线调整为2012年的0°勘探线;二是对矿体存储空间和赋矿围岩的认识,由重熔混合岩控矿改为构造裂隙控矿,勘探深度也随之增加,由之前勘探工作打到红色花岗岩就终孔调整为综合判断终孔标志。

2矿床基本特征

2.1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工作区位于全国16个重点成矿带之一的辽东-吉南成矿带内,东南距辽宁省本溪县连山关镇约5km。西距连山关铀矿床约1km。区内交通方便,东距沈丹线铁路、公路均约10km,北距本溪市30km,区内有辽连公路及乡间公路相通。面积约0.5km2(图3)。

工作区属于千山山脉中低山区,东高西低。山脉海拔一般为350~550m,相对高差200~300m。地形切割中等。

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6.27℃,冬季漫长,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雨季在6~8月,7~8月降雨量最大,年降雨量930mm。

本区人口稠密,采矿业发达,除西部的连山关铀矿外,铁矿、硫化铁矿、大理石矿等比比皆是。居民以农作物生产为主,兼营林业及采矿业。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高粱、大豆。木材以硬杂木为主[2]

2.2地质特征

(1)构造

黄沟铀矿床位于辽东古裂谷北缘连山关短轴穹状复式背斜的南翼西段[3],该复式背斜轴向NW,核部为新太古代连山关钾质混合花岗杂岩体,冀部为古元古代辽河群沉积变质岩系所覆。矿床内构造主要有3种:①NW 向大型韧性剪切带,为主要控矿构造;②NEE向至EW 向次级裂隙,为富铀矿体定位空间;③NE向断裂,为晚期构造。

图3 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1—连山关铀矿床;2—高速公路;3—国道;4—省道;5—县道;6—铁路;7—河流;8—高程点;9—黄沟铀矿床

(2)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鞍山群残留体及古元古界辽河群[4](图4)。

鞍山群:呈残留体赋存于混合花岗杂岩体中,矿区内仅有茨沟组及大峪沟组。

茨沟组:下部为斜长角闪岩,中部为各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厚层磁铁石英岩,上部为黑云变粒岩、石英岩。总厚度大于500m,该组岩石混合岩化强烈。

图4 连山关地区区域地质简图

1—奥陶系灰岩;2—寒武系灰岩;3—震旦系石英岩;4—辽河群沉积变质岩;5—燕山期花岗岩;6—白色混合花岗岩;7—红色混合花岗岩;8—地质界线;9—不整合界线;10—渐变地质界线;11—断裂及构造方向;12—韧性剪切带;13—重熔变形带;14—铀矿床、矿点;15—黄沟铀矿床

大峪沟组:由黑云变粒岩、黑云浅粒岩、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片麻岩、夹电气浅粒岩、电气透闪变粒岩、云母斜长片麻岩等组成,总厚度大于624m。

茨沟组、大峪沟组总的特点是:下部以角闪质岩石为主,上部以黑云质岩石为主,并出现片岩、千枚岩及石英岩。原岩建造主要为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向上过渡为酸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及碎屑泥砂质岩建造,陆源沉积物自下而上增多。本群铀含量较低,平均为2.42×10-6。经鞍山、吕梁两期混合岩化作用,铀局部富集,可形成具有一定工业意义的铀矿化。

辽河群:区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及西北部,东北部也有少量出露。本群地层出露完整,韵律明显,构成一巨大沉积旋回。矿区内共出露5个岩组。从各组岩石类型看出:①浪子山组为碎屑岩-黏土质岩建造;②里尔峪组为酸性岩-火山岩建造;③高家峪组为黏土质-半黏土质建造及碳酸盐岩建造;④大石桥组为碳酸盐岩建造;⑤盖县组为碎屑岩建造。总厚度6891~7983m。

本群的铀含量普遍较低,最高4.5×10-6,最低1.0×10-6,以浪子山组石英岩最高,里尔峪组其次,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盖县组最低。

本群内赋存铁、铀、钍、稀土、硼、黄铁矿、磷、菱铁矿、滑石、石墨等矿产。浪子山组是区内主要含铀层位。辽河群与鞍山群为角度不合接触。

(3)岩浆岩

连山关混合花岗杂岩体西起弓长岭,经连山关至草河城,呈近东西向分布,区内长40km,宽7~10km,面积约320km2,构成弓长岭下马塘复背斜的轴部,混合了鞍山群和辽河群浪子山组底部岩层[5]。该混合杂岩体主体由红色钾质混合花岗岩组成,其间有少量早期钠质花岗片麻岩残留体,并大量分布太古宇鞍山群残留体,边部分布有在韧性剪切背景下发生的动态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白色重熔混合岩。

1—浪子山组二段石榴二云片岩;2—浪子山组一段石英岩;3—浪子山组一段白云母石英片岩;4—重熔混合岩;5—钾长花岗岩;6—黑云母花岗片麻岩;7—脆性断裂;8—地质界线;9—渐变地质界线;10—岩相分界线

白色重熔混合岩分布在红色混合花岗岩与辽河群浪子山组之间,与围岩呈和谐的过渡关系。该类岩石的石英含量一般在50%以上,其他成分与红色混合花岗岩类似,无片麻理,与其他岩石渐变过渡。为连山关铀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6](原勘探报告称为混合质石英岩)。岩体边部除形成白色重熔混合岩外,还形成了一套变形程度由弱到强的变形杂岩。该变形杂岩发育于白色混合花岗岩与浪子山组底部石英岩之间,岩性一般为白云母石英片岩[7,8](糜棱片岩)。一般由岩体向外的顺序是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重熔混合岩(可无)—白云母石英片岩(糜棱片岩) ( 发育重熔混合岩的地段可缺失)—石英岩—石榴二云母片岩(图5)。3种主要岩性的基本特征见表1。

图5 接触带地质剖面示意图

表1 连山关混合花岗杂岩体岩石基本特征

续表

锆石形态特征及SHRIM P定年结果表明,连山关岩体形成于2511~2540Ma,同时发现了包裹在年龄为25xxMa左右的新鲜锆石中的老碎屑锆石,年龄在2917~3045Ma,说明连山关岩体物源与古太古代地体有相关性[3]

(4)铀矿化特征

黄沟铀矿床位于连山关矿床东南约1km处,成矿条件与连山关矿床类似。根据钻孔编录资料将研究区的铀矿化按矿化类型分为两种,分别为构造-重熔混合型铀矿化和沉积变质型铀矿化,但后者未发现有工作意义的铀矿体,其特征见表2。

表2 黄沟地区铀矿化特征

主要富矿体的矿化围岩为重熔混合岩、碎裂重熔混合岩(原称混合质石英岩),而向花岗岩内带的浅红色、红色混合花岗岩中矿体逐渐变薄,品位变低至尖灭。

根据野外岩性编录总结,我们发现黄沟地区的碎裂重熔混合岩和碎裂钾长花岗岩中铀矿化的区别主要是赋矿岩石中矿物含量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岩性中石英、长石和以绿泥石和黑云母为主的泥铁质胶结物含量的不同,重熔混合岩的绿泥石和石英较钾长花岗岩多,而长石含量则略低于钾长花岗岩(图6,图7)。两种岩石的其他矿化特征则未发现明显区别。因此,我们认为黄沟地区产于碎裂重熔混合岩中的铀矿化和产于碎裂钾长花岗岩中的铀矿化在成因上是基本相同的,暂不区别对待。

图6 碎裂重熔混合岩铀矿心

图7 碎裂钾长花岗岩铀矿心

2.3矿体特征

矿体分布在东西长约600m、南北宽约400m的范围内(图8),标高在10~560m之间,其中大多数矿体集中在120~320m之间,埋深为170~460m(图9)。最浅的32号小矿体标高为500~560m。资源量最大的17号矿体赋矿标高为26~187m。主要矿体相对集中,利于开采。但矿床向西深部延伸方面与连山关铀矿床类似,受限于钻探难度仍未控制封闭。

矿体呈板状、透镜状,走向大多为NE66°~90°(图10),倾向南、南南西、南南东,倾角20°~65°不等,矿体倾向延长最大327 m,走向长度最长约240m。矿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4m,最大视厚度为8.78m。

矿体受大型韧性剪切作用影响,连山关岩体在近接触带处局部发生张剪拆离作用,次生脆-韧性断裂将岩体切割拆离,形成的低压空间由韧性-半熔融的重熔混合岩充填,富铀热液在其内较为脆性的构造带内富集成矿,矿床中矿体均为隐伏盲矿体,主要赋存于重熔混合岩异常增厚部位以及重熔混合岩和钾长花岗岩岩性过渡带的北东向剪切裂隙中,自南东向北西雁行排列。

研究区内围岩蚀变强烈,热液活动现象明显,其中胶状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赤铁矿化分为砖红色和棕褐色两种类型。砖红色赤铁矿化中黑云母并未完全蚀变成绿泥石,而棕褐色赤铁矿化镜下发现大片的绿泥石蚀变,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显着,可作为找矿标志。

铀成矿与构造关系密切,中品位(>0.1%)以上的较富矿石主要产于构造岩中,但这些含矿构造规模均不大,贯通性差,很难在地表被发现。推测这些含矿构造应为韧性剪切活动晚期,在构造层次由深构层转化至浅构层的过程中,在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在拉伸褶皱轴部形成的张剪性韧性-脆性断裂。

图8 黄沟地区地形地质图及钻探工程分布图

1—第四系残、坡、冲、洪积物;2—里尔峪组大理岩、透闪大理岩;3—浪子山组四段灰黑色石英云母片岩及千枚板岩;4—浪子山组三段薄层状透闪大理岩夹片岩及变火山岩;5—浪子山组二段上层石榴二云片岩;6—浪子山组二段中上层变粒岩及云母石英片岩;7—浪子山组二段中下层石榴二云片岩含石英析离体;8—浪子山组二段下层灰白色石英云母片岩;9—浪子山组二段未分;10—浪子山组一段石英岩及云母石英片岩;11—重熔混合岩;12—红色混合花岗岩;13—变斜长角闪岩;14—韧性剪切断裂;15—压性断裂及倾向;16—扭性断裂及倾向;17—张性断裂及倾向;18—性质不明断裂;19—推测断裂;20—实测地质界线;21—推测地质界线;22—渐变地质界线;23—高程;24—钻孔及编号;25—见工业矿孔、矿化及异常钻孔;26—探槽;27—地层产状;28—矿点及编号

图9 黄沟铀矿床2号勘探线剖面图

1—石榴二云母片岩;2—石英岩;3—重熔混合岩;4—钾长花岗岩;5—工业矿体;6—低品位矿体;7—矿体参数;8—已施工钻孔及编号;9—已施工钻孔孔深;10—水云母化;11—构造破碎带;12—绿泥石化;13—硅化;14—钾长石化;15—黄铁矿化

本区铀矿化与连山关铀矿床具相似的特征,均为与大型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构造-重熔混合型铀矿床,铀矿化系在富铀花岗岩(提供铀源)、大型韧性剪切活动(提供成矿动力及热液运移通道)、动态重熔混合作用(形成富铀热液)及晚期脆性裂隙系统的综合作用下形成。

图10 黄沟地区160m中段地质平面图

1—浪子山组3段薄层状透闪大理岩夹片岩及变火山岩;2—浪子山组一段石英岩及云母石英片岩;3—重熔混合岩;4—黑云母花岗片麻岩;5—红色混合花岗岩;6—韧性剪切断裂;7—地质界线;8一工业矿孔;9—工业矿体;10—低品位矿体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1)通过6年的普查找矿工作,大致查明了黄沟西部深部存在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铀矿体群分布,初步查明了工作区的地质构造和蚀变发育特征,大致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了铀矿化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等,落实可供详查的矿产地一处。

2)总结了找矿标志:①近接触带处大型韧性剪切带发育部位;②重熔混合岩增厚变异部位;③NEE走向、EW或NWW向雁形排列的脆性断裂发育部位;④已发现的铀矿点、矿化点西部的深部;⑤胶状黄铁矿化伴随棕褐色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强烈叠加处。

3.2创新点

连山关地区为辽东铀成矿重点区域,多年来多家地勘单位在此开展了找矿工作,相继发现了沿接触带分布的一系列铀矿点。黄沟铀矿床在20世纪90年代初也开展过找矿工作,但是由于当时认识上存在局限,仅在接触带找矿且钻探深度普遍偏浅,在见到红色混合花岗岩时就停钻,种种原因导致未能取得突破,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于2006年开始进入黄沟地区工作,经过仔细的野外勘查和室内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黄沟地区具有很好的铀成矿前景,到2013年工作了8个年头,认识不断提升,理论不断丰富,进而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并认为黄沟铀矿床成因属于构造-重熔混合热液型。铀矿化受次级裂隙控制,分布在重熔混合岩异常区的NEE向—EW 向次级裂隙中。新的找矿经验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矿体形态产状受含矿裂隙的控制,不同地段可能有局部变化,钻探工程部署由2011年的330°勘探线调整为2012年的0°勘探线;二是矿体存储空间和赋矿围岩的认识,由重熔混合岩控矿改为构造裂隙控矿,勘探深度也随之增加,由之前勘探工作打到红色花岗岩就终孔调整为根据岩性、构造、蚀变综合判断终孔标志。该矿床的发现为在连山关地区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成功经验。

4开发利用情况

目前黄沟铀矿床尚未开发利用,因其距连山关铀矿床仅1km,如若开发可利用连山关矿山的设备及已有巷道,可节省支出,增加效益。

5结束语

黄沟铀矿床发现较晚,但意义重大,不仅新增了资源量,延长了矿山寿命,而且新的地质认识有助于连山关地区的找矿工作,以点代面,放眼全区,连山关地区乃至整个连山关岩体有类似成矿特征的地区还有很多。世界铀资源总量中,前寒武纪铀矿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为重要的铀成矿省。但在我国目前仅在辽东连山关地区发现成矿年龄为前寒武纪,而且具有有利的铀成矿条件,建议多家地勘单位多交流、沟通,共同为连山关地区铀矿大基地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核工业二四一大队.辽宁省本溪县连山关铀矿床勘探报告[R],1990.

[2]庄廷新,等.辽宁省本溪县黄沟地区铀矿普查[R],2010.

[3]庄廷新,等.连山关岩体南缘韧性剪切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C].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科研报告,2009.

[4]张秋生,等.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5]郭智添.辽东连山关早前寒武纪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2(S1).

[6]刘汉儒,等.3075矿床富矿段物质成分围岩蚀变及其与铀矿化关系[C].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科研报告,1987.

[7]王文广,等.辽东中部地区区域铀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远景评价[R],1997.

[8]金念宪,等.连山关岩体南带铀矿化特征与点带对比[R],1986.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庄廷新,男,1966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总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放射性地质专业,1992年获长春地质学院构造地质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工作。

❷ 我国什么地区核能丰富

四川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宜宾核燃料厂是我国惟一的核电站燃料组件生产基地;中国核动力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院等科研单位都位于四川

❸ 中国的铀都在哪是乐安古城吗~

是江西抚州相山
相山是乐安跟崇仁的交界,相山是崇仁的,不过矿大部分在乐安!以前相山地带人烟稀少,崇山峻岭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地质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在相山地区的石马山发现多种铀次生矿物,找矿人员按发现的异常顺序,把它编号为A4—A903。此后,一支地质工作队迅速组建,并开始在相山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探寻铀矿大会战。经过几代地质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最大的火山岩铀矿——被誉为“中国铀都”的江西抚州市相山铀矿从此横空出世。

❹ 中国最大的铀矿在哪里

中国最大的铀矿在江西省乐安县公溪镇的721矿。
721矿,是亚洲最大的铀矿石开采基地,有铀都之美称,解放初期为避免各方势力之虎视,故以721为代号。
铀矿有土状、粉末状,也有块状、钟乳状、肾状等等。有些土状的铀矿被称为铀黑,而块状的则称为沥青铀矿。土状的铀矿没有什么光泽,块状的则具有沥青光泽。铀矿石是具有放射性的危险矿物。它们除了可以提取铀用于核工业外,还可以从中提取到镭和其他稀土元素。

❺ 铀矿的中国铀矿

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田)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
矿床以中小型为主,其中主要的铀矿床有:相山铀矿田、郴县铀矿床、下庄铀矿田、产子坪铀矿田、青龙铀矿田、腾冲铀矿床、桃山铀矿床、小丘源铀矿床、黄村铀矿床、连山关铀矿床、蓝田铀矿床、若尔盖铀矿床、芨岭铀矿床、伊犁铀矿床、白杨河铀矿床。已经建成和新建的厂矿有:衡阳铀矿、郴州铀矿、大浦街铀矿、上饶铀矿、抚州铀矿、乐安铀矿、翁源铀矿、衢州铀矿、澜河铀矿、仁化铀矿、本溪铀矿、蓝田铀矿、伊犁铀矿等。 2012年11月4日,国土资源部称,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国内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连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跻身于世界级大矿行列。这对我国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提高核电发展资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义。
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❻ 铀矿成矿区(带)划分

1.2.2.1 成矿区(带)划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铀矿区调、普查、揭露和勘探工作,西南地区已探明了一批铀矿床和矿点,发现了大批铀矿化点和铀异常点、异常带,提交和控制了一定数量的铀资源量。已探明铀矿床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境内,在区域上形成了腾冲、临沧、川北、若尔盖和黔中五个铀矿田,从而奠定了西南地区铀资源基地的基本格局。

西南地区已探明铀矿床归属于特提斯、秦祁昆和滨太平洋三个成矿域。根据区域铀成矿特点和控制区域构造单元的级别,铀矿床、矿点的集中程度,并参照《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等,2008),将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较丰富探明铀资源及较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划为铀成矿带;将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由于工作程度低,目前尚未发现铀矿床,但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划为铀成矿远景带。根据上述划分原则,可将西南地区划分为冈底斯-腾冲、三江、川西北、川北、黔中五个铀成矿带以及冈底斯、昌都、昌台-稻城和康滇地轴四个铀成矿远景带(表1.2;图1.5)。

表1.2 西南地区铀成矿带划分一览表

(据郭宁等,2012,有修改)

1.2.2.2 主要铀矿成矿区(带)简述

(1)冈底斯-腾冲成矿带——腾冲成矿亚带

腾冲成矿亚带位于云南省怒江以西腾冲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东南部。含矿岩系为新近系上新统芒棒组陆相碎屑岩建造。成矿带总体呈南北向展布,长200km,宽30~50km。(图1.6)。

(2)三江成矿带——临沧成矿亚带

临沧成矿亚带位于云南省凤庆、临沧、双江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喀喇昆仑-三江褶皱系东南部,介于澜沧江断裂构造带与柯街、双江断裂构造带之间的临沧勐海褶皱束中。含矿岩系为新近系中新统勐旺组陆相碎屑岩及含煤建造。成矿带总体呈南北向展布,长300km,宽50km(图1.7)。

图1.5 西南地区铀成矿区(带)划分示意图

(据孙泽轩等,2010,有修改)

1—扬子准地台;2—华南褶皱系;3—秦岭褶皱系;4—巴颜喀拉-松潘褶皱系;5—喀喇昆仑-三江褶皱系;6—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7—喜马拉雅-雅鲁藏布江褶皱系;8—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点;9—花岗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0—火山岩型铀矿点;11—碳酸盐岩型铀矿点;12—碳硅泥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3—含铀磷块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4—变质岩型铀矿点;15—碱性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6—构造域界线;17—一级构造单元界线;18—铀成矿带及编号;19—铀成矿远景带及编号

(3)黔中成矿带

黔中成矿带位于贵州省修文-翁安-余庆-三穗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黔北台隆与黔南台陷的接壤部位。成矿带呈东西向展布,长约240km,宽约120km(图1.8)。含矿岩系为寒武系、二叠系滨-浅海相含磷碳酸盐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和晋宁期花岗岩,受断裂构造带、硅化破碎带、构造蚀变带控制。

(4)四川盆地北缘铀成矿带

四川盆地北缘成矿带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南江、通江、宣汉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川北台陷前陆盆地内。含矿岩系为下白垩统苍溪组陆相碎屑岩建造。成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240km,宽40~50km(图1.9)。

图1.6 腾冲成矿亚带铀矿地质略图

Kz—新生界;Mz—中生界;Pz—古生界;Pt2Gl—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γ—花岗岩。1—地质界线及不整合界线;2—断裂构造;3—盆地编号(①龙川江盆地;②腾冲盆地;③梁河盆地;④盈江盆地;⑤陇川盆地;⑥瑞丽盆地;⑦遮放盆地;⑧潞西盆地;⑨江东盆地;⑩户撒盆地);4—砂岩型铀矿点及编号;5—砂岩型铀矿床及编号

(5)西秦岭铀成矿带

西秦岭铀成矿带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若尔盖和迭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甘孜-松潘褶皱系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部位。铀矿床集中分布于西秦岭褶皱系白龙江复背斜上。含矿岩系为下志留统羊长沟组、塔尔组和拉垅组海相硅灰岩建造。成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大于100km,宽约5~10km(图1.10)。

❼ 我国的铀矿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谢谢

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
矿床以中小型为主。

❽ 湖南三江口铀矿床

姜必广陈旭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三江口铀矿床位于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瑶族镇,处于鹿井铀矿田南部,由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发现并勘查。通过收集大量地面地质调查研究、工程揭露、物化探测量、化学分析和岩矿鉴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工作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以及放射性地球物理场等特征。梳理了区内构造系统,重新归并和延扩了F101、F101-1、F23、F205等主成矿构造带;进一步总结了区内成矿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展布和活动期次等特征;大致查明铀矿化特征,区内围岩蚀变和热液脉体的种类、期次、规模、分布规律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初步查明矿区矿石物质成分和铀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湖南三江口;铀矿床;地质特征;资源潜力

矿区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诸广山岩体处于赣粤湘褶皱区,为万洋山-诸广山走滑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九峰-大余东西向隆起带、万洋-诸广南北向隆起带和万洋山北东向隆起带的三重控制。北西面为武功诸广地幔斜坡带,而岩体中心铀成矿的主要部位则为幔坡过渡带[1~2]。这种褶皱区、隆起叠加区、斜坡带三位一体的区域构造格局,对岩体的形成与演化、构造的发生和发展极为有利,为相伴产生的铀活化转移与富集成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发现和勘查过程

三江口铀矿床是在原中南地勘局、华南地质局等多家地质勘查大队地质前辈们工作成果基础之上,被逐步发现并查明的。从发现三江口铀矿床地表线索,到圈定该铀矿床,先后施工数千立方米槽探和数十个钻孔,最终将该地区的九龙江地段提交为可供详查的普查报告[3]

1.1本地区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三江口地区1958年即有核工业原三〇九队和七〇三航测队在此进行过铀矿地质调查,1960年以来,核工业三〇二大队、三〇四大队先后进行过矿点检查和初步揭露评价工作。20世纪年代后期,核工业三〇二大队在该区工作的队伍撤回鹿井矿田。20世纪80年代后期,核工业七〇三航测队又在该区进行了1∶5万航空伽马能谱测量。

1988~1989年,华南地质局二九六大队在工作区南部城口—长江一带进行了1∶5万铀矿区域地质调查。

1998~1995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该区及周边进行了铀矿初查和区调。

1991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该区开展了1∶1万铀矿普查工作,提交了《湖南省鹿井矿田西南部上禾村—浒松地段铀矿初查总结报告》。

1992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九龙江地段实施了1∶2000铀矿详测工作,提交了《湖南省汝城县九龙江铀矿点普查评价报告》。

1994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科研分队对该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提交了《湖南省汝城县“三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及远景评价》报告。

1994~1996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对该区开展了1∶5万铀矿区调。

2007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九龙江地段和木洞地段开展普查工作,完成1∶1万地质简测和伽马总量测量9.52km2,钻探工作量705m,槽探1825m3,铀、镭分析138项。伽马总量测量圈定异常点41个(部分为老异常点)、异常带15条。

2010~2012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九龙江地段开展普查工作,完成1∶5000地质修测16.00km2,钻探工作量18016m,槽探800m3,铀、镭、钍分析277项,其他分析115项,并提交了《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铀矿床普查地质报告》。

1.2发现和勘查过程分析

1.2.1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三江口铀矿床位于“三九”矿田毗邻鹿井矿田,与其同处我国华南铀成矿省南岭地区。南岭是我国着名的纬向构造带之一,基底由加里东运动形成[4],主要为花岗岩体,其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得以出露形成山峦,如骑田岭、香花岭等。山体走向或呈北东—南西后,如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或呈正东西向,如大庾岭;宏观而言,南岭地区为东西走向山地。三江口铀矿床与鹿井矿田在区域上具有类似的地质成矿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从宏观地域来看,南岭地区铀成矿具不连续性,但具有广泛分布的特征[5~6] 。在数十年的地质工作中,我国在该地区发现了众多的铀矿田、铀矿床,且地表铀异常点带分布十分广泛。

1.2.2循序渐进的勘查工作

20世纪50年代,地质工作仅仅根据地表异常进行探索性调查揭露,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大比例尺(1∶5万)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工作的开展,地质找矿重点地段逐渐明朗起来。鹿井矿田外围重点地段的铀矿初预查、区调、科研工作逐一展开,结合各种物化探工作综合成果,具备良好铀矿化异常的三江口地区就这样被划分为重点远景区,直至三江口铀矿床的发现。这一过程历时多年,说明铀矿田外围的铀矿床发现和勘查周期长、难度大,因为各项工作要按部就班,要遵循地质找矿特点和规律进行。这期间需要各时期的地质工作者充分运用该时期发展起来的先进物化探技术,然后运用各种勘查手段去逐步发现、排查、探索、验证铀异常、铀矿化点带,直到发现并控制铀矿床。这一铀矿找矿过程体现了地质找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7]

2矿床基本特征

三江口铀矿床位于九峰岩体的北部,黄竹垄断裂带东南侧、塘湾断裂东侧。有上堡断裂、热水断裂从北东方向延伸至南西方向通过本区,三江口铀矿床定位于工作区中近EW向的九龙江断裂和NE向黄洞口断裂的夹持区及邻近地段(图1)。

图1 湖南省汝城县“三九”矿田地质略图

1—第四系;2—石炭系上统;3、4—石炭系大塘阶中上段;5—石炭系大塘阶下段;6—石炭系岩关阶;7、8—泥盆系锡矿山组;9—泥盆系棋桥组;10—泥盆系跳马涧组;11—寒武系中组;12—寒武系下组;13—震旦系上组;14—震旦系下组;15—木溪头单元;16—中棚单元;17—高奢单元;18—东岭单元;19—鱼王单元;20—益将单元;21—细粒花岗岩;22—伟晶岩细晶岩;23—地质界线;24—接触(气化)式热力变质带;25—实测及推测断层;26—铀矿床;27—工作区范围

2.1岩浆岩

区内出露均为九峰岩体(三江口超单元)的花岗岩。九龙江地段地处东岭单元(J2D)岩体中,且有晚期中棚单元(J3ZP)岩体产出,为工作区主富铀岩体。在这两期岩体超动接触界面附近铀矿化有富集的趋势,认为不同期次岩体间的接触界面对铀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岩体的自变质作用主要有碱交代,表现为钾钠长石化和单一钠长石化;后者主要见于中棚单元,主要为白云母交代黑云母或交代长石和石英,交代黑云母后有氧化铁析出。区内花岗岩大致经历了3次碱交代(白云母化)作用:第一次为155Ma左右,第二次为130Ma左右,第三次为115Ma左右[8],相当于晚侏罗世木洞超单元,三江口超单元的高奢、中棚、木溪头3个单元岩体晚阶段的自变质作用,每一次碱交代(白云母化)作用均伴有铀元素的迁出。

铀矿床含矿主岩岩性为燕山期灰白色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铀矿带内岩性主要为碎裂花岗岩、花岗碎裂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

2.2构造

矿区位于诸广-万洋复式岩体的中南端,区域热水断裂带的南部,城口矿田菱形格状构造的北部。本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形态多样,构造成分复杂,除上述区域性大断裂外,区内一般断裂构造按其走向可分为NNE、NE、近EW、NW 向4组,主要断裂有热水断裂(F103)、木洞断裂、F101断裂、黄洞口断裂等。区内次级NE、NNE向断裂,尤其在九龙江不同级别的三角断块中的次级断裂是有利的含矿断裂[8]。三江口矿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见表1。

2.3围岩蚀变

铀矿带中的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紫(黑)色萤石化、水(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微粒(胶状)黄铁矿化较发育,然而晚期硅化与上述某种或多种蚀变共生却是最重要的蚀变找矿标志,此外多类型蚀变叠加也较有利于矿化富集。蚀变的强弱与矿化的强弱常具正相关[9],蚀变规模越大,矿化规模一般也相应较大。

2.4物化探异常

三江口矿区有90%以上的异常点带集中于东岭单元(J2D)中,发现并圈定的15条异常带中有13条产于东岭单元,这都反映了东岭单元岩体是铀成矿的有利围岩。此外伽马总量场晕的长轴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与区内主要的构造形迹基本一致。从前人其他放射性物探成果来看,本区的伽马能谱和放射性水化学晕,具有场晕规模大、场值高、分布集中、方向性明显、各种场晕重合性好等特点。这些场晕多沿接触带展布,受构造和接触带控制。

表1 三江口矿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一览表

2.5矿体地质

2.5.1矿体特征

本次普查工作圈定工业矿体39个,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在 F101、F23F205、F101-1等含矿断裂构造中。F101号带组32个矿段平均厚1.92m,单工程最厚7.23m(ZK07-01),最薄0.44m(ZK08-02);12个矿体平均厚1.71m,矿体最厚3.40m(F101-1-Ⅱ-1号矿体),最薄0.55m(F101-Ⅱ-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6.77%,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为稳定,相对而言,靠近九龙江断裂的北段较厚,南段稍薄,反映了不同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对矿化较为有利。

F23号带4个矿段平均厚2.58m,单工程最厚4.66m(ZK39-01),最薄0.75m(ZK3101);3个矿体平均厚2.84m,矿体最厚3.65m(F23-Ⅱ-1号矿体),最薄1.27m(F23-Ⅲ-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7.21%,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为稳定。

F205号带10个矿段平均厚1.21m,单工程最厚2.87m(ZK79-05),最薄0.72m(ZK79-03);6个矿体平均厚1.14m,矿体最厚1.47m(F205-Ⅲ-1号矿体),最薄0.85m(F205-Ⅰ-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47.53%,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为稳定。

F31号带2个矿段平均厚1.00m,F31-Ⅰ-1号矿体平均厚1.02m;F3-2号带1个矿段厚0.80m,F3-2-Ⅰ-1号矿体平均厚0.80m。

本区矿化具有上酸下碱、上氧化下还原特征,矿体垂直分带规律[10]和侧伏规律明显,从九龙江地段矿体见矿标高示意图中展示出矿体具明显的侧伏特征(图2),其侧伏规律是自北往南矿体埋深变深,侧伏角约为300,一般为20°~35°之间。上部矿石为铀-玉髓-微晶石英型,中部矿石为铀-萤石型,深部矿石为铀-方解石-黄铁矿型。

图2 九龙江地段矿体见矿标高示意图

1—矿体露头出露线及勘探线编号;2—坑道及编号;3—探槽及编号;4—构造及编号;5—工业矿孔及编号;6—

2.5.2矿石特征及加工技术性能

本区铀矿石主要为赤铁矿化花岗碎裂岩型、微晶石英脉型、构造角砾岩型。原生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多以吸附形式存在于花岗碎裂岩中。次生铀矿见有黄绿色透明片状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等,常见于花岗碎裂岩溶蚀空洞中。矿石共生组合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赤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细脉为主,少量玉髓、方解石。

三江口铀矿床的发现过程中因经费预算未作专门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测试,但鹿井矿田毗邻“三九”地区,二者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相同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和矿石类型,且加工选冶各技术指标相似。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在对比研究基础上对三江口铀矿床矿石加工性能进行评价。

三江口铀矿床矿石遭受断裂构造不同程度的破碎。于矿石中发育有含矿热液脉体及伴随的蚀变现象,节理裂隙也较为发育,常见脉体充填胶结。在各主含矿断裂构造及其附近出现的东岭单元、中棚单元花岗岩,岩石完整致密,围岩牢固。

各矿体均赋存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埋深一般为50~400m。

矿石和围岩体重差异不大,分别为2.63g/cm3和2.65g/cm3

岩石硬度一般为5~6级,局部地段因硅化可达8~9级。

松散系数为1.48~1.50。

安息角为40°~450。

为研究铀矿石的工艺性能及其经济技术指标,核工业二三〇所于1979年3月在牛尾岭矿床中的KD13-3、KD13-15、KD14-1-1、KD14-2-7等处,用刻槽取样法,采取水冶试验样一个,重164.5kg,铀含量为0.114%。

矿石岩性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碎裂花岗岩及花岗碎裂岩,铀以细粒或微细粒分布以及呈细脉状和发丝状沿裂隙分布的沥青铀矿为主。铀与黄铁矿化、硅化、紫黑色萤石化、微晶石英脉关系密切,与三江口铀矿床铀矿石类型类似。

铀浸出试验采用酸法搅拌浸出探索试验。为了解影响铀浸出的主要因素,选定硫酸用量6%(占矿重)、二氧化锰用量0.5%(占矿重),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3h,粒度0.5mm,矿重100g,液固比1∶1进行搅拌浸出。制浆一次,用pH =1.5的稀硫酸液,搅拌10min,水洗一次,用液固比1∶1的热水直接在漏斗上洗涤。试验结果为:铀浸出率96.33%,尾渣铀含量0.0042%,浸出液剩余酸度10g/L。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普查主要成果

通过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多年地质工作,在三江口矿区九龙江地段施工48个钻探,其中,工业矿孔30个,矿化孔6个,异常孔11个,无矿孔1个,见矿率98%(图3),工业矿段累计视厚度102.58m,矿化段累计视厚度52.93m。三江口铀矿床的特点是矿体数目较多、主矿体规模较大,沿走向延伸较好。铀矿体标高一般在-200~300m,垂幅超过500m,埋深一般在100~500m,走向长30~150m,倾向延伸20~150m。平均厚度为1.66m,厚度变化系数69.68%;矿化较均匀,平均品位0.142%,品位变化系数147.04%。铀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网脉状赋存在近SN 向F101、F101-1、F23, NE向F205等含矿断裂构造中。

3.2铀矿普查创新点

1)加强了综合研究。根据区域成矿规律和已有矿床、矿点、矿化点的详细研究,确定成矿远景区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的找矿靶区,从区域展开部署,达到面中求点的目的。三江口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铀矿地质工作,探矿工作是几上几下,时间跨度大,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更换了新人,但是过去数十年该地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找矿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对前期的大量资料进行了整理,包括各种图件、化验分析报告、岩矿鉴定报告、物化探成果等,通过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对于矿区的矿床和成矿地质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形成一个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可能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研究,推断矿体可能的赋存位置,来指导下一步工程部署。

图3 三江口铀矿床地质概况示意图

1—中棚单元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东岭单元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细粒花岗岩脉;4—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5—断裂构造编号及产状;6—探槽及编号;7—工业矿孔及编号;8—矿化孔及编号;9—异常孔及编号;10—无矿孔及编号;11—勘探线及编号

2)重视弱异常。磁法找铁矿、激电找多金属矿、化探找贵金属矿都经历了从重视找强异常到注意弱异常的类似历史[11]。在异常筛选中,在该区以往重视强异常和大异常,结果在强异常、“高大全”异常找不到矿,地面也施工了大量的槽探、井探和硐探工程,但找矿效果甚微。本轮工作中我们通过对该区强、大异常区边部的弱异常和小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后进行探索验证,终于实现了找矿突破。

4开发利用状况

三江口铀矿床目前还只完成部分地段的普查工作,矿体均未封边,有待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主要矿石类型为硅酸盐型,矿石物质成分较简单,矿石中铀可分别采用酸法浸取,根据同类矿床矿石选冶加工工艺试验,铀浸取率高,耗酸量低,尾渣铀含量低,水冶成本低。

5结束语

5.1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前期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三江口铀矿床铀资源潜力较大,其主要含矿构造南部延伸段尤其是深部含矿潜力较大。目前三江口铀矿床仅在九龙江地段进行了普查工作,此外在三江口矿区南部的石壁窝—木洞地段,其地表铀矿化较九龙江地段更好,其铀矿普查前景更值得期待。

另外,九龙江地段与石壁窝—木洞地段在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影响下,受相同的成矿断裂构造带控制,二者的成矿机理、矿体分布特征、控矿含矿规律是否具有相似性都需要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

5.2勘查开发前景

前已叙及,三江口铀矿床地处“三九”地区,毗邻鹿井矿田、城口矿田等着名矿田。矿山建设条件良好,矿石品位富,易采、易选、耗酸量低,具有很好的技术加工性能。如能投资开发利用将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应龙,李智龙,全国珍,等.湖南省铀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2009:452-460.

[2]季克俭.热液矿床研究的重要新进展[J].湖南地质,1991,10(2):115-118.

[3]姜必广,陈旭,等.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铀矿区普查报告[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2013:42-59.

[4]黄国龙,尹征平,凌洪飞,等.粤北地区302矿床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2010,29(2):356-357.

[5]梅水泉,姜必广,等.湖南省汝城县“三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及远景评价[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1994:37-46.

[6]梅水泉.诸广山中段“三九”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J].铀矿地质,1997, 13(2):83-88.

[7]韩吟文,马振东.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96-197.

[8]梅水泉,周倩,等.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地区铀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研究[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2011:41-43.

[9]张展适,等.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成矿过程中水-岩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5,34(5):483-493.

[10]金景福,倪师军,胡瑞忠.302 铀矿床热液脉的垂直分带及其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1992,11(3):252-258.

[11]刘鹤峰,马友谊,等.创新思维与找矿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3-25.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姜必广,男,1968年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总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岩石学矿物学专业,一直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先后任地勘项目技术员、专业负责、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地矿公司经理、大队总工程师。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哪个省铀矿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5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7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6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7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1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7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6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0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3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1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1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98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2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1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6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5
伊朗为什么不把油卖给中国 浏览:511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赤脚医生 浏览:92
印度舞腰链怎么用的时间长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