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多少公斤
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400公斤,粮食安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所在,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等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粮食安全与生态农业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途径的关系,要实现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实现;而发展生态农业,要围绕粮食安全来开展。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棉油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
‘贰’ 中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粮食多少公斤
我国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约1.3斤粮食, 一.全国每天大约消耗16.9亿斤,一年是6168.5亿斤粮食,我国每年需要6-7亿吨粮食,这里有1-2亿吨的粮食缺口.注意,这个数据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数亿贫困、半贫困和半温饱人口维持现状!
二.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6.6亿吨(13277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产量比2018年增长0.9%,增加594万吨。
具体数据:
1.在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
2.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长1.8%。谷物、豆类、薯类三大类粮食单产水平均有所提高。小麦单产375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4.3公斤;玉米单产42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4.1公斤。
3.2019年农业气候对粮食生产总体有利。整体来看,今年气候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从全国看,大部分地区没有出现大范围灾情。
4.全国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耕、种、收、施肥、喷药、灌溉精准作业推广扩大,农业种植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
5.中国2019年粮食消耗量大概7.2亿吨,粮食自给率91%,粮食缺口6千万吨,主要靠进口解决。我们国家还是要稳住耕地红线,保证粮食90%以上自给率这个国家战略大方向。
6.我国的粮食消费主要包括:口粮消费大概占40%,饲料消费大概占26%,工业消费34%。
7. 主要进口:1)大豆每年从美国巴西进口8000万吨,主要用来做养殖业饲料和榨油。为了不让外国卡脖子,今年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大豆振兴计划良好开局。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贴近消费者需求,粮食品种结构也持续优化。
‘叁’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
据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透露,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474公斤,而国际上通常认为400公斤是粮食安全的标准线,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超过。
事实上,我国粮食已经连续17年保持丰收,最近6年更是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为保证粮食丰收,科技水平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全国冬小麦比去年增加了300多万亩,今年还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还有种子,水稻、小麦作为最基本的口粮,我国完全使用的自主选育品种,而且产量还不低。
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的份额只有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只有0.1%。
当然也有很多地方差距明显,比如玉米、大豆单产水平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生猪饲料转化率、奶牛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甜椒、耐储番茄等种子从国外进口还比较多。
在种质资源方面,目前畜禽种质资源库正在立项,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经开建,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9月建好,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
‘肆’ 中国粮食产量是什么
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2月6日公布,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13657亿斤),比2020年增加1336万吨(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谷物产量63276万吨(12655亿斤),比2020年增加1602万吨(320亿斤),增长2.6%。
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数据: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7632千公顷(176447万亩),比2020年增加863千公顷(1295万亩),增长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00177千公顷(150266万亩),比2020年增加2213千公顷(3320万亩),增长2.3%。
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805公斤/公顷(387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71.5公斤/公顷(4.8公斤/亩),增长1.2%。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316公斤/公顷(421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20.8公斤/公顷(1.4公斤/亩),增长0.3%。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统计局-关于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伍’ 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474公斤,这在全世界算什么水平
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474公斤,这其实是远远超过了400公斤的国际公认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这已经是连续四年超过国际公认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说明,我国是能够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保持连续17年的粮食丰收,连续6年脸是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0年的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1.339万亿斤。
我国在大力进行农田建设和对黑土地进行保护。和上年相比冬小麦也增加了300万亩以上,2021年打算建设一亿亩的农田。
可以说粮食是民生之本,只有保障粮食供应没有问题,百姓的肚子能够吃饱,才能让我们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三、我的看法:
我国除了少部分粮食需要进口以外,主粮我们已经可以自产自足。粮食是民生大计,我国现在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粮食公认标准。
‘陆’ 整个中国14亿人口一天要吃多少粮食
一天要吃10.15亿千克。
2016年,从各类果蔬,肉食之外,我国人均每年的主粮消费量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的消费,分别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人均主粮一年的消费量为132.8加122加8.3加2.6等于256.7千克,相当于513.4斤,折合为每天消耗1.45斤及各类主粮。
那么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粮为1.45斤乘以14亿等于20.3亿进等于10.15亿千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四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左右,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
(6)中国粮食标准是多少公斤扩展阅读:
具体储备粮食有多少国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但是正常而言,一半的量应该是有的,如果按照一半的量来算。也就是说,我国的粮食储备大概有4.55亿吨,1吨等于1000KG,所以4.55亿吨等于4550千克。按照上文,我们计算的十四亿人每天消耗10.15亿千克。国家的储备粮食可满足全国人民消费,四千五百除以十点一五等于四百四十八点三天相当于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
‘柒’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60193.84万吨,全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已经达到了442kg,与世界人均占有粮食量相比,已经远远超出其395kg的水平。
我国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其关键的因素就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技术创新。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多种相互交错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科技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人地环境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掠夺式经营与耕地负荷过重的问题,导致我国的耕地出现了非常普遍的沙化污染与水土流失等现状,我国的耕地的地力衰退、质量下降。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之间存在的矛盾,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相关的预则可知,到2020年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将增加到6.5亿吨,农业的供水量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我国的人均耕地占有虽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预计在2020年将减少为0.08公顷。
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农业自然灾害与病虫害也是较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其中在1997~2006年期间,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重高达30%。
(二)农业科技产业相对滞后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科技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础与根本。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也还处于高耗能、低效率的状态中,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而产品品质不好,在市场中缺乏强烈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5%,而发达同家的平均贡献率是70%,有的国家甚至高达80%。因此,我国农业要在困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二、发展我国科技农业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农业科技的发展领域
在满足社会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农产品应该向着相关领域进行不断的拓展,从而实现农业产值的增强。依据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的需求对新品种进行培育与改造,实现“专用型农产品”的发展,农业在食品、医药(生物反应器技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化工、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
因此,在未来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其逐渐转变为以生物生产为基础的多元化新型产业,从而实现农业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扶持引导农业科技企业
在发展我国科技农业上,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是重要途径。困此,要鼓励企业进行农业科技的投资,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划拨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另外,增加农业科技方面的贷款,推动农业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业生态科技安全保障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威助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保障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的战略对策是:强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人工恢复和重建,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发抗早耐旱新品种和节水耕作技术;从源头和过程中防治化学污染,保持生态安全。
发展科技农业不仅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科技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加强我国科技农业的发展可以从政策、技术、科研和资金等各方面人手,切实开展这些工作是发展我国科技农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