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五伦、五常和 五德
五伦:五伦是指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德:温、良、恭、俭、让。
Ⅱ 什么是五伦 五伦指的什么
1、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
2、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一书中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Ⅲ 什么是五伦
五伦
五伦(
五伦为儒家伦理原则的五种德目,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忠、孝、悌、忍、善是“五伦”关系的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中有提及该词。
Ⅳ 五伦指的是
什么是五伦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从婴儿到孩子,从孩子到大人,我们自觉不自觉的生在了这个人世中,知道了谁是父母,谁是兄弟,谁是朋友,谁是夫妻,谁是子女,相当于这些人的关系,我们即明白了谁是自己。
这样的一种近疏亲敬的人伦,仿佛是无意之间就晓得了。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亦是如此,东方西方对于人的世界,都有着一种共通的认知,这种相同正是人伦规则的共性。若人伦紊乱,则谓之乱伦,因此,文明的世界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不规则行为,以道德法律制度禁忌,这禁忌即是五伦。
所谓五伦,即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五伦之间的亲敬关系,正是亲别序义信这五种,自然而然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则,构成了整个中国世界的人世。把五伦与五常对应来看,亲为仁,别序为礼,义为义,信为信,夫妻(阴阳)为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善于用道治国之者,不会要人民以智取巧,而是要人民质朴敦厚。精通行道的人,把大道喻于百姓生活。以有限的所知治国,是肤浅的不长久的,而以智治国才是根本。知是有限的所知,而智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大道。不能说五伦里,任何一种是有知。而智是自我的觉悟,智是自觉觉他的觉悟。所以说,知与智是一种道的修行。
论述清楚了五伦与五常的关系,自然便会明白五伦与五行的关系。刘恒老师规范五伦与五行对应关系如下:
父子——亲——仁——木
夫妻——别——智——水
长幼——序——礼——火
朋友——信——信——土
君臣——义——义——金
五伦 - 来源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Ⅳ 五伦的来源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强调用它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和加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
Ⅵ 五伦指的是什么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Ⅶ “五伦”指哪五个最早出自哪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应该是这个,就连韩国人都知道。看来最早的出处不一定是哪里。
Ⅷ 孟子着名的“五伦”指的是
孟子着名的“五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8)中国五伦出自哪里扩展阅读
唐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幅以伦理为主题的吉祥图,名为《五伦图》。《五伦图》是古代艺术家根据孟子的“五伦”创作出来的。《五伦图》的画面是以凤凰为中心,在树、石、花卉、水中还有仙鹤、鸳鸯、鹡鸰、黄莺四种禽鸟出现。
《五伦图》中,以凤凰比喻君臣之道,仙鹤比喻父子之道,鸳鸯比喻夫妻之道,鹡鸰比喻长幼(兄弟)之道,黄莺比喻朋友之道。
仙鹤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淮南子》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在禽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在古代是一品文官的标志。
但鹤的另一层内涵现在知者甚少,这层含义源于《周易》。《周易》中说道:鹤父在山阴鸣叫,鹤子随之鸣叫相和,父子之间一唱一和,这是鹤的天性,犹如“父子有亲”,故后人用鹤来象征父子关系。
鸳鸯代表夫妇,则人所共知。此种观念在晋代以前已有。晋崔豹《古今注·鸟兽》云:“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选择一种禽鸟代表夫妻关系,非鸳鸯莫属。
很多人对鹡鸰也不太熟悉。这种鸟只要有一只离群,其他鸟就鸣叫起来,焦急地寻找同类。故《诗经》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句,后人便用鹡鸰代表兄弟之道,这种关系的准则是“兄友弟恭”,即孟子所说的“长幼有叙”。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讲信用,所以孟子说“朋友有信”。古人又从《诗经》中寻找灵感,发现《诗经》中有“莺其鸣矣,求其友声”之句,便用黄莺代表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