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铜鼓之乡是哪个民族

中国铜鼓之乡是哪个民族

发布时间:2022-09-22 09:13:11

① 素有“铜鼓之乡”誉称得是哪个少数民族

铜鼓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壮族

② 隘洞镇的铜鼓之乡

隘洞镇是壮族集中居住区,居住着壮、汉、侗、瑶、苗5个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96.96%。
隘洞可称是东兰的铜鼓之乡,全镇有189面铜鼓,占全县铜鼓储藏总量的33%以上。每逢重大节日,这里的壮族村民都以打铜鼓来庆贺。尤其是“蚂拐节”这天,这边歌声正酣甜,那边鼓点又聚起。人们还要进行铜鼓对打比赛,敲打者不时变换着花点,轮番齐上,令人目不暇接;变化莫测的花点不时敲出“团结战斗,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等成语的谐声来,更让人叹为观止。

③ 壮族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素有什么之乡的誉称

壮族是铜鼓之乡的民族

④ 铜鼓属于哪个民族

铜鼓节是壮族和水族的传统节日。

长乐乡一带壮族人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

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4)中国铜鼓之乡是哪个民族扩展阅读:

节日来历

相传,古时候,居住在龙江下游的一支水族先民,被迫迁居到都匀陈蒙山上下,开荒种地,繁衍生息。但这里山高路险,森林茂密,野兽出没。先民中有12个兄弟,为了不让官兵发现,分居在12个山垭口(又叫12翁,如翁奇、翁降、翁布等等),平时各自耕田劳作,有事就敲击铜鼓传呼。

在一次战斗中,陈蒙山垭口的鼓手不幸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因此,每年在他逝世的这天,12翁的寨老都带上自己的铜鼓,带领自己的家族会集到陈蒙山垭口的草坪上,举行祭祀庆典,这就是铜鼓节的来历。

⑤ 素有“铜鼓之乡”誉称得是哪个少数民族。

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保留铜鼓文化的“活化石”。目前,该县民间传承使用的铜鼓达612面,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铜鼓类型以麻江型最多,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时,还发展出以东兰为主要传承地的“壮族铜鼓习俗”以及与铜鼓文化派生的铜鼓舞、猴鼓舞、壮族歌圩、壮族蚂拐节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舞蹈。1990年以来,先后有日本、法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陆续到东兰进行铜鼓文化习俗考察。

为保护和向世人展示神秘铜鼓文化,该县自1993年以来,对县内的传世铜鼓进行普查登记,同时对“壮族铜鼓习俗”以及与铜鼓文化派生的铜鼓舞、猴鼓舞、壮族歌圩、壮族蚂拐节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舞蹈加以保护传承。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春榔舞》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瑶族猴鼓舞》和《布努瑶二声部瑶歌》被列入河池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该县依托铜鼓文化获得“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称号

⑥ 铜鼓舞是哪几个少数民族的传统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铜鼓舞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其特点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风格不尽相同。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其队形还有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喊和激动的呼叫,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

希望采纳

⑦ 江西省铜鼓县的由来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介于东径114°05′至114°44′,北纬28°22′至28°50′之间。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东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介湖南省浏阳县(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7%,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座,属典型的山区。全县人口14万,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

铜鼓是绿色之城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居江西省之首。境内有江西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面积达4762公顷,公园内有南方红豆杉20多万株,被誉为“南方红豆杉之乡”;有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万多公顷,公园内拥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22种,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县9.2万亩,占全部面积的53.5%[1],森林覆盖率高达93.8%,是长江中游地区鄱阳湖、洞庭湖和江汉三大平原之间的重要“生态孤岛”。铜鼓年均气温16.2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cm3,被誉为“天然氧吧”。

铜鼓是福临之地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铜鼓亲自领导和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铜鼓是秋收起义前委所在地和指挥中心。革命战争年代,铜鼓有2.8万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其中在册烈士1.8万多人,占江西省在册烈士的7%。毛泽东同志在来铜鼓领导秋收起义途中,不料被民团巡逻查防队抓获,他凭借机智,巧施妙计,在此成功摆脱敌人的搜捕,留下了“脚踏两省地,四元定干坤”的传奇经历,铜鼓也因此成为一代伟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福地。目前,该县正在着手以毛泽东同志化险福地为龙头,打造“中国红色福地”。

铜鼓是客家之乡 全县人口的70%为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铜鼓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别具一格。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风独具特色;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还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誉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铜鼓县坚持走 “生态立县、工业富县、科教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的发展道路,扩大对外开放,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具有铜鼓特色的生态经济,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⑧ 壮族铜鼓是如何起源传承的

壮族铜鼓是如何起源传承的

壮族铜鼓是我国青铜器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敲击铜釜发出的响声宏亮而且悠远,便用于报讯集众,逐渐演变成了“国之重器”的礼器和乐器。

除此之外,壮族铜鼓还具有宗教属性,它是天地神灵的集合体和人神沟通的宝器,壮族人认为,通过它可以冲刷心里的痛苦和烦恼,从而获得吉祥的慰藉。所以每逢婚丧庆典或重大节日,壮族都要敲击铜鼓,奏乐起舞,以示“天地自然和谐相生,人文情怀长存不息”,并且表达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壮族使用铜鼓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壮族人将铜鼓看作是传家的宝贝,非常珍惜,并千方百计保存下来,世代相传。壮族的传世铜鼓主要在高良、五龙、龙庆三个民族乡的村寨里,这些铜鼓大多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在1958年以前,全县境内共有铜鼓100余面,但多数在后来的“献铜”运动中被毁掉,如今仅剩下10面,这些铜鼓都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或族长专管,为各个村寨集体所有。

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壮族人的心目中,铜鼓是祖宗留下的文化根基以及精神家园。现在,在失去权力象征之后,铜鼓仍在民间使用,已然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遗存。

⑨ 青秀山的悠久历史

青秀山风景区兴建于隋唐,盛于明朝,湮没于清末民初。当时游览面积一万一千八百多亩,有青秀山八景之称的泰青远眺,餐秀观园,山房夜月,夕阳塔影,子夜松风,江帆破浪,凉阁听泉,沙浦渔灯。由于长期失修,八景已经荒废,被人们遗忘,只有各朝代留下的遗址和各种神话故事还流传民间。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风景区的建设,一九八六年,南宁市人民政府拨款开始重建青秀山风景区,首先重建了龙象塔,天池、董亭和望江亭游览区面积达五百余亩,其中龙象塔,高九层,六十多米。

在各游览区中,又新建了步云门、云天阁、塔影凌云、天外云香、花港晓岚、青秀山房、俩宜亭、盼鹊亭、锦鳞戏波、荷花池、浩浩亭、古道等二十三个风景点。

相关信息:

青秀山景区由青山岭、凤凰岭等18座大小岭组成。青秀山顶上耸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的塔。与满山青翠的树木相映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瑶池这两个巨大的人工湖。

天池面积达15000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瑶池位于供有壮族女神洛甲、聪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宝堂”的东边,面积5000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59作,东沿岸的花岗岩青石上刻有八仙聚会瑶池的浮雕图。

阅读全文

与中国铜鼓之乡是哪个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有什么文化建筑 浏览:749
如何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浏览:692
彩叶印度榕怎么养 浏览:31
如何注册中国外交部邮件 浏览:57
非典为什么会发生在印度 浏览:581
英国的上院与下院分别管什么 浏览:184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6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72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52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8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4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1002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2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3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814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26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8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5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28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