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历史的温度和哈弗中国史哪个好

历史的温度和哈弗中国史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9-22 14:00:28

A. 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哪个系列更好

哈佛大学出版社一直想要做一套简明、清晰、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通史,关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找到了在国际汉学界享有盛名的卜正民先生,他邀请另外三位西方的汉学专家,历经近10年,共同完成了这套代表着世界中国史研究成果和水准的《哈佛中国史》。

中文版的引进、翻译和出版,又经历了10年筹备、5年编辑。

B. 中国通史,谁写的好一些,看哪个呢

中国通史类书籍版本众多,令人眼花缭乱,有国人写的,如吕思勉《中国通史》、钱穆《国史大纲》,也有国外汉学家写的,如剑桥中国史、讲谈社中国史、哈佛中国史等等。众多版本中,各有哪些利弊,哪些值得推荐?
我们邀请了几位资深书评人回答这一问题,意见仅供参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段位,斟酌选择书籍。
张明扬 资深书评人、作家
读历史的话,我其实不是那么推荐通史类书籍,断代史(唐史明史)专门史(军事史经济史)读起来更有收获一些。按我个人的喜好,“断代史”我都觉得有点大了,专门看本《万历十五年》这样的不是更好么?
第一,“通史”往往更强调的是学术界的“定论”,给作者的发挥空间并不大,写作者那些很别具一格但有争议性的观点很难“尽情发挥”。
第二,随着学术的精细化,一个人能够精通数千年中国历史越来越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理由怀疑,当代史学家写的“通史”往往都是以拼凑为主。因此,这些年出版的几套新版通史都是“集体创作”,更准确的说是,每个作者完成一本自己专业的断代史写作,最后“合”起来称为一“套”通史。
基于我以上说的这两点,我就“勉为其难”的评点一些版本的通史书籍吧。毕竟,读史如果要入门,先提纲挈领的“纵览”一下中国历史,也没有什么不好。

《上下五千年》
我的入门书,浅显易懂,虽然史观和很多历史叙事有点陈旧了,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了。当然,这种历史“蒙学”书我了解的不多,欢迎大家补充,更新。
2、《国史大纲》,钱穆着
大师之作,当然很好,个人感情很浓烈,主张用“温情与敬意”看中国历史。但问题是,你真的有能力有兴趣啃完两本“竖排繁体”,并且文字不那么白话文的大书么?书是好书,但也要挑适合自己的,绝对不是什么入门书。
3、《吕着中国通史》,吕思勉着
大师之作,还是那个问题,你确定能充满求知欲的一直一直读文言文么?
4、《中国史纲》,张荫麟着
被誉为天才之作。但这本书严格说来并不是“通史”,张荫麟先生英年早逝,这本书只写到东汉。
5、三套老外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和《讲谈社中国史》都是我之前所说的“集体创作”,既可以整套作为通史来购买,也可以挑几本作为断代史来购阅。这种“断代史”式的创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了专业性,每段历史都可以挑选第一流的学者来写作。

《剑桥中国史》
无论从学术影响还是作者的咖位来看,《剑桥中国史》都是最一流的,严重推荐购买,唯一的问题是,还没有出全;《讲谈社中国史》也值得推荐,日本学者看写中国史会有些很奇特的化学反应,插入了很多日本的戏份,可以看作某种意义的“东亚史”;《哈佛中国史》我不太喜欢,作者水平良莠不齐,通俗有时容易流于浅显。

《易中天中华史》
这就是传说中一个人写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还没有出完,现在最新应该出到第十九本《风流南宋》。一个人写这么大的书,就不要要求太多“原创性”了和学术性了。
资深历史爱好者就不要买了,买了肯定骂,不过,这套书虽然不可能有惊喜(一个人写这么多,你惊喜给我看啊),倒是很不错的入门书,一点也不晦涩,而且史实靠谱。就是,你确定你这么这么爱读书,能看完这套最后可能会有近三十本的“巨着”么?
我的建议是,这套书很适合拆开来买几本你有兴趣的,易先生写三国和两汉还是挺不错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吕思勉撰写的中国通史共计两种,一是《白话本国史》,二是《中国通史》或《吕着中国通史》。前者出版于1923年(商务印书馆),属早期作品,后者分上下册,上册出版于1940 年,下册出版于1944 年(开明书店),属成熟期作品。从品质上讲,显然以后者更胜一筹,可作为阅读中国通史的首选,其优点是清晰,尤其上册,分作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等十八条目,千年沧桑,一目了然,缺点则是单薄,这由其写法所决定,以区区两册,论上下数千年,只能长话短说,所以此书只适合入门(其文言写法对一些读者而言也许是一种障碍),而非深造。
张荫麟《中国史纲》
如果说吕思勉的成就,更多来自后天努力(相传他把二十四史读了至少四遍,其所下苦功,当世不作第二人想),那么张荫麟的成就,更多来自天纵英才(张荫麟天资之高,连陈寅恪都叹服不已,《哭张荫麟二首》有“流辈论才未或先,着书何止牍三千。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忘岁年”之句)。吕思勉出版《白话本国史》那年将近四十岁,张荫麟的寿命却止于三十七岁,写作《中国史纲》之时年仅三十,惊才绝艳,并世无双。对于这本书,无论文采还是见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怎么誉美都不过分,至于缺点,只能归罪于苍天或命运,造化弄人,使张荫麟英年早逝,导致《中国史纲》只写到东汉,沦为残篇。

钱穆《国史大纲》
与吕思勉《中国通史》相反,钱穆《国史大纲》适合深造而非入门。作者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似乎太深了,从而积淀为一种成见,这容易误导初学者,却不妨作为研究者的靶子。
傅乐成《中国通史》
这本书的优点是老实,缺点也是老实,最适合作为消毒工具——假如你中过范文澜、翦伯赞之流的中国通史之毒。
陈恭禄《中国通史》
陈恭禄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名字,他在民国学界,一度光焰万丈,1949年后却几乎销声匿迹,湮没无闻。身名俱灭的同时,作品随之蒙尘,事实上,他的《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等,较之同名着作,毫不逊色。拿《中国通史》来说,“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兼备”,顾颉刚誉为“较近理想”。不过这本书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如吕思勉《中国通史》一样,所采用的文言写法,可能令今天的读者望而却步,第二此书共六十篇,前二十篇属于成稿,后四十篇则据作者遗稿整理而成,这中间的断裂,终归是一个遗憾。
《剑桥中国史》
费正清、崔瑞德主编的剑桥中国史,按计划共十六卷,最早一卷出版于1978年,迄今整整四十年,不过,哪怕经历了四十年之久,这十六卷还是没有出齐,《剑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和《剑桥中国隋唐史》(下卷)依然在孕育之中,《剑桥中国上古史》《剑桥中国五代十国及宋代史》《剑桥中国清代前期史》等尚未译入大陆,通史之“通”,名实不副。就分卷而言,多人合着史书的毛病,一样不缺。当然,论分量和深度,无论中西,此书都首屈一指。
《讲谈社中国史》
讲谈社中国史与剑桥中国史同一毛病,都不配称作通史,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写完,后者没有出完。这套书共十二卷,大陆只引进十本,第十一卷叫《巨龙的胎动:毛泽东与邓小平》,第十二卷叫《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留意港台版。它的优点,一是通俗(立足于大众路线,所预期的读者应在高中生和大学士之间),二是详尽,三是美观;至于缺点,一来缺少一个提纲挈领的导论,二来各卷之间良莠不齐,譬如第一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翻译有问题,第二卷《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写法有问题,第十卷《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则是平庸之作。

哈佛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原名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倘若直译,应为“帝制中国史”或“中华帝国史”,由此可知它所书写的时段,帝制即皇帝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终于1912年清帝逊位,共和落地。从这一点上讲,这套书并非通史。它最大的优点即脉络清晰,尤其对比剑桥和讲谈社中国史。缺点则有两个,一是定位不准,力求通俗,实则学究,若谓剑桥中国史的预期读者在学院,讲谈社中国史的预期读者在大众,它则徘徊于二者之间,注定尴尬;二是品质问题,前三卷作者叫陆威仪,以他的历史功底,写秦汉一卷已经相当勉强,再让他写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可比赶鸭子上架,结果把丛书品质直接拉低了一个档次。

问题里提到的这些中国通史类书籍,的确可谓是各有千秋。
先说吕思勉先生的这本《中国通史》,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集中于论述文化史,下册则是介绍政治史。吕着中的文化是大文化的概念,政治经济社会无所不包,每一个专题都论述得非常精彩,足以管窥吕先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无比熟稔;而政治史的下编也采取论史结合的方式,很多评论见地不俗。如果要说缺点的话,就在于其上编采取的是专题串讲的形式,每个专题都没有太多展开,而下编以时间为序的政治史论述,又过于简略。读者更适合通过这本书,对于中国历史,建立起一种通盘性的认识。
再说钱穆先生的这本《国史大纲》。这本书也是以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切入点,跟吕着类似,同样是比较宏观和大脉络的论述,其中对于政治制度演化变迁的论述最为详尽和精彩,很多内容,跟钱先生另一本名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可以对照阅读。而就缺点而言,首先,钱先生采取的是半文半白的论述,而且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的版本仍然多为繁体字竖排,这点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可能会不适应。同时众所周知,钱先生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因此在论述当中,他多少对于中国历史的很多方面褒奖有余、批判不足,不够客观。而且由于钱先生的这种立场,他对于元代和清代的论述也过于否定,跟历史的真实面貌有一定距离。

再来说海外汉学家写的这三部中国史。先说剑桥中国史。这部中国史的篇幅和体量是最大的,作者队伍也最为权威和庞大,其学术性,在三部中国史当中,也是最强的。如果是搞学术研究或者是历史的发烧级爱好者,还是推荐慢慢啃这部剑桥中国史,虽然全部读完,可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其体量巨大,所以它可能不太适合历史的普通爱好者。相比之下,日本讲谈社的中国的历史系列和哈佛中国史的体量,更适合普通读者和爱好者阅读,前者是10卷(日本原版是12卷,后2卷大陆版没有引进),后者是6卷,都是相对可控的体量。讲谈社这套书的优势在于通俗易懂和相对浅显,感觉比较适合入门级读者,但由于作者水平存在高低,因此这10卷当中,的确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写作水平和可读性差距很大。讲远古和春秋战国的前两册更像是学术笔记,可读性和通俗性都比较欠缺;写秦汉、隋唐、明清的这三册可谓是非常出色的通史着作,视角独特,分析全面,文笔生动,值得推荐;而写晚清民国的最后一册则没有走出传统的窠臼,跟一般史书和教科书区别不大。
而哈佛中国史尽管比讲谈社这套书的学术性,整体而言,要更强一些,但由于其作者多为擅长叙事的西方中国研究大家,因此在可读性和阅读体验上来说,比起讲谈社这套书,可能还要更胜一筹。相对于国内一些通史性着作的流水账式按部就班的论述,哈佛中国史却是写出了足够的新意,强调叙事性,侧重于对政治史之外,社会史、文化史的论述。无论是对于各种历史素材的灵活运用,还是其深厚的历史学想象力,这套书都是可圈可点。当然,哈佛中国史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存在为数不少的史料征引和细节上的小差错。但瑕不掩瑜,整体而言,这套书仍然非常值得推荐。

C. 哈佛中国史和剑桥中国史哪个好

剑桥中国史好些。有些有价值的新观点。算史书。哈佛中国史,有名无实。严格说,都不算正规中国史书。错误较多,不太值得中国人看。

D. 有哪些讲的好的全面细腻的历史书推荐呢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生有大史才,可惜37岁就去世了,这本只写了第一卷的《中国史纲》之所以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恰是因为体现了他的才识。而且这本书很短,再精读,几个小时也能读完。特别好看呢。‍‍

E. 推荐,推荐,颠覆世界观的十本书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完”的十本书 。

一、《枪炮,病菌,与钢铁》

如果说有那些书,可以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那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大概就是那样的书。

读这本书是看到高晓松的推荐,打开后的感觉犹如第一次读到《明朝那些事儿》的新奇感,但这本书比《明朝》更有学术性(但不是学术书)。

贾雷德·戴蒙德的一些观点真的非常新奇,也十分有趣。他用大量的证据构成了可以让人信服的逻辑链条。为什么欧亚大陆领先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为什么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主导?中国的衰落真的是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人类文明的差异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

书中涉及的知识很杂,包括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方面,但读起来却是一点也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趣。

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与疯子是两极,普通人是赤道,两极不懂赤道的炎热,赤道不懂两极的寒冷,寒冷与炎热是对立的”。

这是一本挂着精神病访谈录的心理学书,但看完后还是称其为小说比较合适,因为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超出了我所理解的正常范畴(不要当真,不要当真,不要当真)。

此书是作者对全国各地多名精神病人的访谈记录,内容涉及心理学,宗教,量子力学,四维生物,佛学,玛雅文明等众多比较神秘的领域,十分新奇有趣。

感觉这本书有点危险,至少我当时在读的时候就陷进去了,精神有点飘忽。如果逻辑不够严密,情商不够彪悍就不要读这本书,以免给自己带来困扰。

三、《月亮与六便士》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不得不说作者的嘴是真的碎。其实说这本书写的有多么多么好吧,也不完全是,更多的还是内心的触动,以及在书里面找到了一种人生认同。

对于现在正在社会中打拼以及将要走上社会的同龄人(我十八,你们呢?),这本书真的推荐看完。

梦想和面包之间到底该如何抉择,如果升华到哲学层次,那便是个人生活与艺术理念有什么关系?

这本书也是看到高晓松推荐看完的。

四《平凡的世界》

“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路遥的经典之作,与其说是一本好书,不如说是一本好的励志书。很多人读完都能在里面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意义。不过书中的价值观在今天看来是有些落后的,已经没人愿意再做那个孙少平了,王满银才是人们追逐的目标。值得一看的是那个时代,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改革时代的巨大变迁。

五、《小偷家族》

作者是日本作家枝裕和,这本小说已经被拍成电影上映了,戛纳电影节金奖,日本票房冠军,没时间看书的人去看电影也可以,电影对小说有很高的还原度。

一个家庭的快乐 真的是靠血缘来维系吗?亲情到底该如何定义?

简单朴素的文字勾勒出了十分真实的画面感。一个东拼西凑而成以偷盗为生的家庭,再历经一番波折后最终分崩离析。特别是最后的部分,爸爸与祥太之间的对话,母亲在警察局所说的话,无不让人泪目。

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暗恋是低到尘埃里的欣喜

“请你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还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的暗中怀有的,不为人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趋意奉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的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的贪得无厌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里,就像跌进一个深坑,从那一秒钟起,我心里只有一个你,就是你。”

茨威格对女性心理的描写十分生动,书中所描写的是一个近乎神经质的女人对一个男人的迷恋,那种偏执,变态,纯洁的爱情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于是这本书也被人调侃说“一个变态女和一个脸盲男的故事”。

七、《三体》

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当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三观分分钟被刷新,以往的那些公平,自由,博爱都成了浮云。三体只能用伟大来形容。

八、《历史的温度》

不同的人,在历史中看到不一样的一面。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到了自己。有人看作是假作真,有人当做是真亦假。

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的风趣,活色生香的历史趣事。

九、《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十、《灿烂千阳》

文笔,情节,价值观,叙事手法都完全符合我的审美,一打开就放不下了。

每一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是经历过死亡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到底有多可怕。

最后根据个人喜好推荐一本,钱钟书的《围城》。

这本书看了好几遍了,其实我不太喜欢书中的故事,只是单独痴迷钱钟书的文笔和才情,那种刻薄、牙尖嘴利的俏皮话让人看了很过瘾。

文中有意思的俏皮话: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看 完 记 得 分 享 给 其 他 朋 友 哦

F. 推荐几本关于世界历史的书

特别推荐《全球通史》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世界通史》作者是崔连仲。本书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近代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1996年初,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G. 有哪些史书可信度比较高

很多的当权派,为了掩盖罪行,往往会改史书,比如明史,很多的污点。唐书的可信度稍微高点,但是没有哪本史书敢说是百分之百的可信度。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历史,而胜利者往往会改变历史的真实性。

H. 推荐几本好书历史的。

如果是中学学生,建议先读一些通俗的。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着,非常棒,里面内容精彩,把明朝历史讲得活灵活现,取材广泛且权威但不失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用作学习还是当故事看都挺不错。可以下电子书。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袁腾飞 着,语言超幽默,特别棒,看后受益匪浅。书里有赠送光盘。
《全球通史》美国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 着,我们老师说高考历史经常从中取材。该书作者零几年的时候去世了,可惜!建议看纸质书,虽然有难么点贵,但里面的图片是很有价值的。

你也可以选择《史记》,我个人认为它作为史书,其语言并不枯燥,市面上一般有白话版的。

I. 请推荐几本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

《二十四史》、《史记》这些书一般人看不懂,你暂时先别想了,以后如果有能力再说,《明朝那些事儿》和百家讲坛那些书,属于“文化快餐”,“快餐”吃多了也不好。
我向你推荐两本书,你肯定看得懂,而且很有思想,很专业。一本是吕思勉先生的《吕着三国史话》;另一本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历史方面的书籍,包括《史记》、《二十四史》这些习惯上我们认为比较权威的史书由于种种原因都有一些记载失实的地方,吕先生在其《吕着三国史话》中对于历史记载的深刻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历史书籍阅读过程中更准确的把握史实,去伪存真。
思勉先生和黄仁宇先生在他们的这两本着作中对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很专业而且也不难掌握,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还被很多美国高校选为历史科的教材。我觉得你应该好好读一下这两本书,作为你以后读其它史书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你再读其它的历史书籍,就不是在盲目的填鸭式的读书,而是能在读史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并能从中得到启迪。
你到稍微大一点的书店去应该都有卖的,哪个出版社无所谓,你只要按书名和作者买就不会错的。

阅读全文

与历史的温度和哈弗中国史哪个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6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72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52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8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4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1002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2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3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814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26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8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5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28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8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9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9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9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44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74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