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世界汽车产量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1908年成立于美国的底特律,创始人是马车商威廉-杜兰特,他将美国当时的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卡迪拉克汽车公司、奥克兰汽车公司、雪佛兰汽车公司和别克汽车公司组合起来成立了通用汽车股份公司。
由于投资分散忽视管理,公司很快陷入危机之中。杜兰特的继任人小艾尔弗雷德-斯隆于1923年接管公司后,进行了全面的改组整顿,建立起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控制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整个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一个既有统一指挥,又有各部门活力的有机整体。
在斯隆的领导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1921年的12%增加到1941年的49%,此后一直居世界各汽车制造公司之首,1997年的生产汽车达八百多万辆,占全球汽车生产总量的六分之一。现在通用汽车在全球各地推出150多款不同类型的汽车,其中包括通用汽车旗下的四大品牌:欧宝、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
目前,通用汽车公司生产轿车有六个分部和两个子公司欧宝和伏克斯豪尔,拥有瑞典绅宝汽车公司的一半股份。六个分部都设立在美国本土,它们分别是:
凯迪拉克分部(Cadillac) 1902年由美国人亨利.利兰建立,取名凯迪拉克是为了记念底特律市的创建者法国人安东尼.凯迪拉克。1909年凯迪拉克公司被并入通用公司,成为通用公司生产豪华轿车和跑车的分部,其产品是通用公司最高档次的。主要产品有赛威(Seville)、帝威(Deville)、凯帝(Catera)等。
别克分部(Buick) 1903年由大卫.别克创建,1904年被转手卖给通用公司创始人杜兰特。主要产品有世纪(Century)、皇朝(Regal)、林荫大道(Electra/Parkavenue)等。
雪佛兰分部(Chevrolet) 1911年杜兰特离开通用后与瑞士赛车手路易斯.雪佛兰合建雪佛兰公司。1918年杜兰特回到通用后公司被并入通用,此后一直是通用公司最大的分部,主产经济型车及中、高级跑车。主要产品有卢米娜(Lumina)、卢米娜多用途车(LuminaAPV)、星旅(Astro)、卡玛洛(Camaro)、克尔维特(Corvette)、美宜堡(Malibu)、万程(Venturo)、飞越运动厢体车(TransSport)等。
旁蒂克分部(Pontiac) 1907年特律市附近的奥克兰县旁蒂克市一名马车商建立了奥克兰汽车公司,1908年被并入通用公司。1925年因生产的旁蒂克牌汽车受到欢迎,逐在1932年将奥克兰分部改名为旁蒂克分部,生产中档汽车。主要产品有太阳火(Sunfire)、博纳威(Bonneville)、格兰艾姆(GrandAm)、火鸟(Firebird)、飞越运动厢体车(TransSport)等。
奥兹莫比尔分部(Oldsmobile)由美国汽车业开创者之一兰索姆.奥兹建立于1897年,1908年并入通用公司,是美国第一个大量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以产中档车为主。主要产品有阿莱罗(Alero)、Aurora(曙光)、短剑(Cutlass)、激情(Intrigue)、88(Eightyeight)、摄政王(Regency)、剪影厢体车(Silhouette)等。
土星分部(Saturn) 1985年通用公司决定新建土星分部,企图开发先进的土星牌轿车以抵御外国轿车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分部设在田纳西州春山市,是通用公司唯一从内部建立起来的公司。主要产品分为豪华轿车SL、旅行轿车SW和跑车SC。
另外通用还有一家着名的GMC公司,以生产皮卡为主体
有很多,都是他的子品牌,比如:雪佛来、凯迪拉克、欧宝、悍马等
目前,通用汽车旗下品牌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霍顿、悍马、欧宝、庞蒂亚克、Saab萨博、土星和沃豪
B. 各种汽车的出产地
BMW最初是一家航空发动机厂创建于慕尼黑。1917年Rapp Motor公司更名为BMW。
航空先驱Zeno Diemer创下了9760米的世界爬高记录。采用宝马制造的航空发动机打破记录的Franz Zeno Diemer(中间)以及他驾驶的飞机。
首辆BMW摩托车诞生于慕尼黑生产线上。
采用宝马发动机进行第一次飞行。至Persia20年代,飞机极大地缩短了世界空间距离。
飞行员Walter Mittelholzer采用宝马航空发动机,连续七次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上所有系列生产的跑车中,宝马328型速度最快。Rudolf Schleicher是这一传奇般汽车的设计师。
巴西人Nelson Piquet采用宝马涡轮增压发动机,荣获“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冠军称号。这是宝马赛车运动史上辉煌的一页。
国际市场
英国汽车市场
英国的汽车发展历史悠久,汇集了世界领先的企业、大学、赛车产业及自主项目,已经具备实现转型研发的实力。专业知识和前瞻性的思维是英国开发核心汽车技术的独特优势。
英国汽车的制造能力世界排名靠前,从产品的制造范围和所涉及的行业品牌规模便可见一斑。英国汽车的制造范围涵盖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公交车、客车等多领域英国拥有可进行批量生产的7家乘用车制造商、8家商用车制造商、11家公交车客车制造商、逾10家大型高档车兼跑车制造商。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交易商协会的数据,2013年,英国共生产整车160万辆,相当于每2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其中77%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国的汽车制造水平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顶级制造商。
作为全球汽车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中心,英国的动力总成设计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在发动机设计方面优势显着。2013年,英国总共生产255万台发动机,占整个欧洲发动机生产总量的30%,其中更有62%的发动机出口至100多个国家。
法国汽车市场
与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法国的汽车市场也属于成熟市场,趋于饱和,其中大部分新车的销量已不再是初次购车的消费者购买,更多的是旧车更替。受地域、经济、生活成本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法国人更热衷于两厢国产小车。
所以在法国本土,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车辆似乎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并不匹配,而这也恰恰是这些欧洲发达国家所共有的特点,他们对于汽车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高,更偏重实用。据汽车行业数据显示法国本土两大集团中。
标致雪铁龙在2014年在法国售出51188辆汽车,同比下滑了2.2%;雷诺集团销量也同比下跌了0.4%,降至37898辆。此外,大众、福特、丰田等大部分车企2014年也在法国都遭遇下跌,法国的汽车市场的销量预期也不是很乐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汽车
C. 在中国哪个国家的车最多
如果说哪个国家的车最多的话。应该是德系了。。如果说哪个品牌最多。那应该是本田了吧
D. 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截止2019年12月,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中国的发展速度,我国2020年的汽车总保有量有望达到2.7亿,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业内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增长阶段,千人汽车拥有量增速从12%左右向5%左右自然回落。但当前汽车销量依然处于4%-5%的潜在增长区间,2019的一些因素会逐步弱化,降幅会逐步收窄,到2028年我国汽车总保有量将接近4.1亿辆,千人汽车拥有量约288辆左右。
(4)中国哪个国家的车最大扩展阅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11月的销量信息。2019年11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259.3万辆和24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3%和7.6%。产量同比增长3.8%,销量同比下降3.6%。
2019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和231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和9.1%。从整体数据来看,产销降幅比1-10月继续小幅收窄。乘用车方面,2019年11月,产销量分别为216.3万辆和205.7万辆,环比增长11.6%和6.7%,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下降5.4%。与上月相比,MPV销量略有下降,其他均呈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SUV销量继续增长,其他乘用车品种依然下降。
E. 中国是日本车最多的国家吗
美国,日本车正是席卷了美国后打出了名堂。中国保有量最大的还是德国车,进入中国最早,Santana肯定是保有量最大的单个子品牌。
F. 2021世界汽车最多的国家排名
2021世界汽车最多的国家排名是德国,日本,美国,中国,法国。
人们在买车的时候除了看车辆本身的综合表现以外,汽车品牌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大品牌不仅有着相对靠谱的质量,还能让车主更有面子。然而在市场上有着许多不同的汽车品牌,究竟哪个品牌更好呢?下面来看看2021世界汽车集团十大排名。
根据英国品牌机构Brand Finance在2020年3月发布的全球十大汽车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可以看到,世界汽车集团前十名分别为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德国,大众集团旗下包含了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等众多世界一流品牌,其中仅凭奥迪和保时捷两大汽车品牌每年就可以为大众集团带来极为可观的利润。
戴姆勒集团Daimler AG 德国戴姆勒集团是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以及第二大卡车生产商,戴姆勒集团旗下主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迈巴赫,Smart,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品牌和业务。
丰田集团Toyota Motor日本丰田集团一直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占据着不少的份额,其中卡罗拉,凯美瑞,汉兰达等车型遍布国内大街小巷,该集团旗下汽车品牌主要有丰田,雷克萨斯,日野,塞恩,大发,斯巴鲁等。
宝马集团BMW Group德国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通称BMW,宝马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也被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集团旗下拥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几大汽车品牌。
本田日本本田集团全称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是一家同时在东京证交所和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跨国机动车制造商,本田现役产品线主要有汽车,摩托,动力产品和飞机四大业务,其中汽车业务由核心品牌本田和豪华品牌讴歌构成。
通用汽车美国通用集团在全球生产和销售包括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GMC,五菱,宝骏,霍顿等一系列品牌车型并提供服务,该集团旗下车型自2014年起便畅销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特汽车美国福特汽车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垄断组织和世界重要跨国企业之一。早在1988年公司销售便在在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居第2位。该集团主要产品有汽车和汽车零件,拖拉机,电视机,收音机,电子通讯系统,导弹控制系统,卫星和地面站设备等。
日产集团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是一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跨国汽车制造商,旗下主要包括核心品牌日产和豪华品牌英菲尼迪,中国是日产最大的单一市场。
吉利汽车中国作为唯一上榜的中国品牌,吉利集团一直专注于事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旗下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太力飞行汽车,曹操专车,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雷诺集团旗下产品虽然在国内名气不大,但是在雷诺在整个欧洲市场上有着较高的市场地位,并且一直占据着颇高的市场份额。
G.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哪个国家呢?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哪个国家呢。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哪个国家呢?
英国汽车杂志AUTOCAR日前报道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欧盟退居第二。 中国的汽车产量早在2012年就已超过欧盟,2013年达2198.41万辆,远超欧盟的1460万辆。2014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将达2400万辆左右,将超过欧盟1000万辆,相较于2014年全球汽车总销量7550万辆的规模,几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实,不仅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汽车产能都在加速向中国转移。从国内媒体披露的全球汽车品牌布局中国的产能看,到2015年,仅通用、福特、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标致雪铁龙、菲亚特、丰田、本田、现代、起亚这些欧美亚企业就计划在中国实现汽车产能总计1486万,相当于欧盟往年销量总和。
如果再算上路虎積架和沃尔沃的产能,进入中国的汽车总量还会更大。可见,全球汽车产能向中国偏移势头强劲,直观表现则是合资企业国内四处扩大规模,如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之外又在广东佛山、四川成都建厂;上海大众安亭工厂之外,又在浙江宁波、江苏仪征、新疆乌鲁木齐、湖南长沙组建分厂;北京现代目前也正在筹建第四工厂。
全球汽车产能向中国转移,是因为中国市场需求集中释放,销量及增幅为世界之冠,非常诱人。由此带来的正效应是就业人员大幅增加,汽车行业员工收入明显提升,产能的转移带来技术设备人才资源向中国集中,有助于带动中国汽车行业水准的提升。产能的竞争带来产品的充分竞争,可以让中国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的汽车商品,提升汽车生活品质。燃油需求大量增加也会给石油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带来的利润也很可观,使汽车经济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出现波动、地方政府“卖地财政”失去根本经济依赖之后,成为中国经济暂时的“稳定器”。
但中国汽车发展更富深远意义的目标是建成汽车强国。世界汽车产能向中国集中,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产能也在扩大,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到3200万辆,到2018年更将突破4000万辆大关。但随着中国汽车产能逐年加剧,利润摊薄,未来的汽车产销将进入惨烈的竞争状态。
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汽车产业虽大却不强。众多全球品牌汽车巨头与中国合资后,中国组装替代了中国制造,没有自主研发,成了合资外方的附庸,技术上受制于人。别人的技能没学会,自己研发又错过了好时机,创新能力被削弱。
坚持独立研发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虽然急起直追,用十几年时间取得了国外汽车数十上百年的进步,但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生产研发力量分散,品质提升缓慢,市场认同度低,在世界各大汽车品牌优质产品强势围剿之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连续下滑一周年。
J.D . Pow 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预计,到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将追平国际品牌。但品质追平之后,想让更多消费者愿意购买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还需要8-10年时间。而目前正是中国汽车消费增长高峰,8年之后,大面积市场将趋于饱和,即使自主品牌最终赶上,如何消化膨胀的产能?
此外,世界产能转向,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可能面临更大汽车社会问题,比如拥堵、雾霾、道路与停车设施等,汽车行业过度发展的弊端更加凸现;大量汽车产能转移到中国,风险也将接踵而至;一些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的城市在城市容量和汽车需求饱和、销量不再增长之后,经济增长将面临断崖式下滑等,美国底特律就是前车之鉴。
在经济全球化、国家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汽车合资是必要的。但目前,汽车行业发展应充分利用主导地位明确合作研发项目,确保付出市场最终换来技术,保证汽车行业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在汽车消费需求饱和之前,给自主品牌以喘息之机。在这一问题上,国家需要整体考虑海外投资合作条件。即便是欧美,对一些核心产业的保护比中国更为严格。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在取消钢铁等逾十个行业的外资限制同时,“汽车整车”仍被明确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持“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政策“红线”。此举十分必要。建议在此基础上,慎重对待即将到期的汽车合资企业的续约问题。
在考虑与国外相互对等的资本开放模式的同时,建议为中国汽车行业留条后路。这关乎中国汽车强弱盛衰。当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汽车强国的希望。
H. 中国有哪几个最大的国产汽车品牌
奇瑞,华晨,长安,北京牌,红旗,奔腾等等
I. 哪个国家是汽车生产大国
首先应声明的是,生产大国并不等于生产强国。生产大国指的是生产的数量,而生产强国不仅包含数量而且包含质量。汽车生产大国中国也可列入其中,而汽车生产强国包括德国、美国和日本等。
J. 世界上汽车制造大国是哪些
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家,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由去年同期的1178.37万辆增至1209.50万辆,产量攀升了2.6%。同时中国是上半年唯一超千万辆的汽车生产国,产量约为排名第二美国产量的两倍。
居于第二、第三的美国和日本,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美国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增长3.0%至612.06万辆,而日本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实现465.10万辆,与去年同期506.63万辆相比,下滑了8.2%,较去年同期与美国的差距,有所上升。
其他国家汽车产量与前三国相比,差距较大,均有百万辆的差距。德国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微涨0.6%至308.48万辆,排名第四位。而以232.18万辆排名第五的韩国与去年同期234.26万辆相比,产量下跌了0.9%。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讯(记者徐惠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3.5%提高到去年的28.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从产业规模看,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450.3万辆和2459.8万辆,同比增长3.3%和4.7%,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超过2000万辆,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 年的3.5%提高到28.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随着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为中国成长为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奠定了基础。
在各细分市场,2015年中国共生产乘用车2107.9万辆,同比增长5.8%,占全球乘用车总产量的31.6%。2005~2015年,中国乘用车产量以年均19.2%的增速持续提高,自2009年超越日本后,已连续7年位居榜首。2015年中国商用车生产342.4万辆,同比下降10.0%,占全球商用车总产量的16.3%。其中,轻型载货车产量占全球轻型载货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8.6%提升到11.8%。
受统计口径影响,中国轻型载货车的产量低于美国,居于全球第二位;中重型载货车产量占全球中重型载货车总产量的比例从2001年的8.7%上升到30.6%。2005~2015年间,中国中重型载货车产量的年均增速为8.5%,2007年超过日本后,已连续9年独占鳌头;客车产量占全球客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13年的60.6%上升到62.2%。2003年以来中国客车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且自2005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了8.5%,是世界客车的主要生产大国。
汽车产业已成为经济主导产业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并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1996~2014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0.85%上升至2014年的1.44%,年均增速达到1.34%。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显着拉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关系是1∶7,即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从汽车工业链来看,涉及诸多行业,往往带动100多个产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就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鉴于汽车对上游钢铁、石化、橡胶、玻璃、电子和下游金融、保险、维修、旅游、租赁、旅馆等产业的拉动作用,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在5%以上。随着汽车工业规模与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链条不断完善,汽车工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显着。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汽车“走出去”
“一带一路”的实施以及各省市的布局夯实了中国与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基础,为中国汽车业“走出去”提供了从政策背景、贸易环境到资金、文化等各方面的支持,也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当前,汽车业发展增速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客观上也存在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问题,而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出口量小,品牌弱。因而,正需要有“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平台化解正在不断凸显的国内产能过剩危机,以实现“多赢”。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一带一路”涉及的中亚、东南亚、西非、东欧、中东等区域,汽车总销量与我国汽车年销量不相上下。随着经济合作深入,这将给中国品牌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中国汽车业将迎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考”,更是迈向汽车强国一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