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中国侨都在哪里
一、江门市是中国侨都,位于中国广东省珠三角,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海外华侨华人超400万人,与市内人口相当,拥有“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人缘优势。近年来,江门市植根深厚博大的“侨”文化,扎实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开创了“侨”文化建设新局面。现在,江门市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市院士路、江门市星光公园为代表的华侨文化;台山广东音乐、新会葵艺、白沙茅龙笔、蔡李佛拳、江门礼乐龙舟、鹤山咏春拳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宋元崖门海战古战场、蓬江区棠下良溪“后珠玑巷”、恩平歇马“举人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陈垣故居为代表的人文文化;中国(江门)侨都华人嘉年华为代表的节庆文化等文化品牌,特色鲜明,交相辉映侨都大地。还成功举办了四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江门月·中华情中秋晚会,进一步打响了“中国侨都 邑邑生辉”城市品牌。
❷ 中国第一华侨之乡是哪里
中国第一华侨之乡是在广东省江门市。
江门是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城市,也是一座拥有近400万侨胞数量的城市,一直以来都以“中国侨都”自居,名声在外。江门市包括开平、恩平、新会、鹤山、台山这几个地方,都是华侨们的故乡,尤其是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的碉楼与村落,就是华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见证,也是华侨建筑文化历史上的印记。这些碉楼,是当年广大侨胞们为了防洪防匪,纷纷兴建的,具有居守兼备的功能。它们是一些中西建筑、分布并不密集,一般都在一些地势较高与平坦的地方建造,集防卫、居住、艺术于一体,现在很适合拍摄清末和民国初年的影视剧,具有沧桑的时代感,也能体现华侨在中外文化上的交流和运用。
华侨之乡,一般指全国重点侨乡,广东的潮汕地区、江门台山、梅州等地,福建的泉州、福州等地,浙江的温州、青田、丽水等地,海南的文昌等均是全国着名的重点侨乡,均有华侨之乡的美誉。他们都是中国人早期在海外谋生存的杰出代表。
❸ 海外华侨大部分是哪里人
在2007年统计,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论华人华侨人口比例新加坡最高,占总人口的78%,达300多万,论数量则是印尼最多达700W.
如果是说华侨人大多是中国的哪个地方话就是潮州了.潮州地区有超过1000万潮人侨居海外,潮州有着侨乡之称.从总体上说,大部分华桥都是沿海地区的人.
以上信息希望能你帮助.呵呵
❹ 中国在外国的华侨最多的是哪个县
中国在外国的华侨最多的县那就是浙江的青田县!
❺ 湛江有没有法国华侨华人
华侨 侨、归侨是指哪些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为了适应工作中的需要,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对上述概念做出了具体解释: 一、华侨: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 二、归国华侨:指回国定居的华侨、简称归侨。不论年龄大小和何时回国,都是归侨。来华定居的外籍华人,在恢复中国国籍后,也称归侨。 三、华侨学生:指回国学习未在国内定居的华侨。 四、归国华侨学生:指从国外回来定居就学的华侨、简称归侨学生。不论年龄大小,就读何种学校都是归侨学生。 五、侨眷:指华侨在国内的眷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媳妇、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儿孙女、外孙儿孙女、抚养人和生活主要来源依靠华侨的其他亲属。 华侨回国后,其国内的眷属仍视为侨眷。 外籍华人在华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与侨眷范围相等同(享受侨眷待遇)。 六、外籍华人:指原是华侨或华人后裔,后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国国籍者(国内有关优待华侨的政策一般可以适用于外籍华人)。 华人 广义的"华人"指所有中华民族的人,狭义的"华人"指拥有外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政府不允许其公民有双重国籍,所以"华人"不具有中国国籍).狭义的"华人"含义与"华侨"相对,"华侨"指身在国外但具有中国国籍的炎黄子孙
❻ 法国华人街
巴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全城共分20个区。多少年以来,欧洲人、亚洲人、黑人、吉普赛人……许多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在众多外来的“少数民族”当中,华人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100多年不断的辛勤开拓和艰苦努力,不仅有了为数众多且相当成熟的社团,还开辟出一片让人引以为豪的,属于华人特有的天地———唐人街。
巴黎的唐人街位于离意大利广场不远的第十三区,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
漫步在这里的街道,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几乎每家店前的招牌都是用斗大的“方块字”写成,建筑的格局也是按照中国传统样式建造的。几家比较大的店铺,甚至还雕梁画栋,非常讲究。有些小饭馆门前,居然还挂起了如今在国内都很少见到的“幌子”。看我驻足观望,满脸的好奇,陪同逛街的朋友凑过来,半开玩笑地解释道:“看见了吧,这才叫突显中国特色呢!好多洋人到这里来,冲的就是这个。”说着,指了指正随风飘舞的小“酒幡”。其实,了解了巴黎华人的发展史以后,店主的这一番苦心就不难理解了。
据说,早在17世纪左右,就陆续有中国人辗转来到这里。真正大批华人踏上法国领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参战国,先后向法、英、俄等国输出劳工,达23万之众。到达法国的就有14万人。他们虽不是到一线亲自作战,但运输、抢救,甚至挖战壕、埋死人,脏活累活没少干。还有近一万人,成了异国的冤魂,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战争结束后,大部分人都回到了祖国,只有极少数留下来,做了侨民。在庆祝“一战”胜利70周年时,法国总统曾亲自颁发给客居异乡仅存的两位中国劳工“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表彰他们的“国际协作精神”。可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痛苦,又岂是区区两枚勋章所能弥补的。唯一值得宽慰的是,十几万华工流血、流汗的历史,终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印支局势动荡不安,作为宗主国,法国接纳了许多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的难民。他们当中,有80%以上是华裔的后代。巴黎政府划出一片当地人不愿去的简易住宅区,来安顿这些人。可谁知,仅仅十几年的功夫,原本街道狭窄、污水横流的“贫民区”,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平整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两旁的大小店铺鳞次栉比,各色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巴黎令人羡慕的居住区之一,还是各地游客争相到访的旅游热点。就像当地人戏称的那样,“买张地铁票,就可以逛中国。”
说起唐人街今天的辉煌,离不开老一辈侨民的艰苦创业,和新一代侨民的辛勤工作。早年,那些离乡背井来到这里的人们,只是分散地租住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一些矮窝棚里面。以手工缝制一些箱包之类的小皮件为生,或者开个小杂货铺,摆个小吃摊。本小利微,还经常被白人欺负。但他们都坚强地挺过来了。他们终日不辍,辛勤劳作得来的报酬,都非常珍惜,省吃俭用,节俭度日。后来,有些人用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资金,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餐馆和小作坊。但多数也只是夫妻档,或者家庭式经营。就这样,逐步发展起了一些以华人为主的企业,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社团。如此,不仅可以以集体的力量争取平等和尊重,还能够资助一些生活无着落的华人尽快摆脱困境。陈氏兄弟公司是这些成功华人企业的杰出代表。祖籍广东的昆仲俩,自1975年从老挝迁居巴黎以后,开办了一家以经营中国及东南亚国家货品的超级市场。物美价廉,品种齐全的商品,和勤勉的工作作风,使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如今已跻身法国百强企业行列当中。另外,像给巴黎各大超市供应春卷的华南食品公司,将中国产“红双喜”乒乓球引进法国的友信体育用品公司,专做广式糕点的岭南泰饼家,经营亚洲特别是中国货的华丰国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听着他们传奇般的发展经历,真是叫人既感动又振奋。在他们身上,不正是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那种勤劳智慧,顽强进取的传统美德吗!
除此之外,在巴黎还有两处华人聚集的地方。一是在位于第三区的“温州街”,据说它的来历更富有传奇色彩。原本这里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的天下。可是当第一家中餐馆开业以后,紧接着第二家、第三家……不知不觉当中,整条街道几乎都被来自浙江温州的华人所“占领”。仅剩的几家小店,看着那边红红火火,人来人往,自己这里却门庭冷落,不得已也只好将门面易手。他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时也没弄明白,当初这些两手空空,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是如何打败自己的。其原因很简单,团结、肯吃苦和薄利多销,就是制胜的法宝。
另一处是位于马恩河畔的“中国城”,那也是一座气势宏伟的中式建筑群。除了有餐馆、多功能厅、空中花园和大商场以外,还有极富中国特色的琉璃宝塔。总之,不管是法国人还是来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又多了一处领略东方灿烂文化的好去处。
听朋友讲,许多华人社团正为如何教育好“第三代”、“第四代”乃至子子孙孙,勿忘祖先,更多地了解祖国而积极想办法。衷心祝愿这些新一代的华侨,能像他们的祖辈、父辈一样,虽身在他乡,心却始终向着祖国
❼ 中国有法国人吗分布在哪里多
法国:
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
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
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汪。
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
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法国的主要 外来人口有: 第一:英国人, 第二:日尔曼人, 第三:斯拉夫人.
组成法国人.
华人迁移 法国最早可追述到 19世纪后期 当时有一小部分在外留学广东人 福建人 就曾移居法国
高潮在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中国向同盟国 派遣 将近20万劳工以及军队 加入一战.
很多活下来的人 一部分遗留在了法国. 加之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 不断的有 华人迁移现象
估计 现在欧洲国家中 华人最多的是 俄罗斯 将近100万多华人华侨. 法国 将近有40万华人 华侨 主要分布在巴黎 和里昂地区.一些法国大城市中. 华人以广东人.福建人.浙江人.为主. 华人在法国主要经营 餐饮业 皮革 鞋 纺织品的出售业. 在巴黎有好几条华人街.
❽ 什么是旅法华侨
法国华侨华人总会(旅法华侨俱乐部)创立于一九七二年,是法国当年唯一合法的华人社团。老一辈侨领在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经过八年多的卓绝努力,本着弘扬中华文化、促进融合和友好、遵纪守法、繁荣地方社会经济、维护祖国完整统一、爱国爱乡,形成了一个光荣传统,把总会逐步建设成最爱国的侨团之一。取着称,继往开来,团结乡亲,广结侨缘,明显地增强了与侨团之间的横向联系,正在为我侨胞进一步融入法国社会、造福桑梓构划新的宏图。它位于巴黎市中心,坐落在风景绮丽的赛纳河右岸的寺庙街。会馆设在一所不很显眼但却古色古香的院落内,南靠巴黎市府大厦,西临举世闻名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这里虽处闹市,可是闹中有静,娴雅素朴,活跃着一个享誉海内外的重要侨团。所有会员都积极投身于为华侨华人服务的公益事业,倾注在以下列目标为宗旨的各项活动之中:敦睦乡谊,增强团结;饮水思源,继承传统;促进融合,服务社会;互助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家乡,造福桑梓;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中法友好,共创辉煌
❾ 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其祖籍多来中国的什么两省
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且都是新兴的国家.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就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双边和多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更加密切的历史时期!
广东 福建
❿ 中国有哪些地区历史上被法国殖民过呢
在1840年之前中国留给外国的印象还是个大国形象。当时中国有许多藩地,也就是藩属国。
清朝与安南的关系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明建文帝时处在黎氏王朝的统治之下。16世纪初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封建集团.北方郑松集团控制了黎氏王朝的朝政,南方则为阮潢集团所控制。为了对付南方的阮氏集团,郑氏集团急欲结好清廷。1660年(顺治十七年),黎朝派遣使节到清朝朝贡,清朝随即同意册封黎维棋为安南国王。原来割据于安南南方的阮氏集团到17世纪末完全吞并了南方的占城国。1702车,阮福?派遣使节来中国,请求清廷册封,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自立为王。1803年,阮福映改安南为越南国,清政府命广西按察使齐布森出使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19世纪40~50年代.法国开始武装侵略越南,1862年6月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一个《西贡条约》,把越南南部六省变为法国殖民地。1874年3月,法国迫使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在条约中法国“承认”越南“独 立自主”,但须由法国主持越南的外交,借以否认中国的“宗主权”和确立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地位。1875年5月,法国将这个条约通知清政府,并要求中国约束黑旗军。清政府一再强调中国对越南的“宗主”保护责任,并指出在越军队是应越王之请去“剿匪”的。1877年,越南照例遣使来中国朝贡,法国也未加阻止。1883年,法国全面侵略越南,迫使越南签订了越法《顺化条约》,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权。1884年6月,法国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二次越法《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6月,中法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除此国家有被法国占领成为其殖民地外,亚洲的其他和中国有存在的宗藩关系的国家都没被法国占领过。
下面就是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亚洲
中东:黎巴嫩 叙利亚 土耳其
南亚:印度(一部份)
东亚柬:埔寨 老挝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