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根据世界银行此前公布的标准,只要人均国民收入(GNI)大于12056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80485元人民币),国家就被列为高收入国家(经济体)。我国刚刚达到人均1万美元,显然还没有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但是,已经有部分省达到高收入水平了。如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天津、浙江、广东等。
中等收入标准的公布,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绝对标准。实际上,同样的中等收入,有的属于高收入附近的中等收入,有的处于标准线下方的中等收入,相差是非常大的。因此,纵然进入了中等收入群体,也未必就达到中等收入生活水平,还要看家里有没有房贷,有哪些负债,等等。如果家里没有负债,收入是净收入,那么,这样的中等收入家庭,就是真正的中等收入者。反之,就很难名符其实了。
所以,千万别问是否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而要看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实际消费能力、实际购买能力等。只有购买力条件下的中等收入水平,才是最棒的。
首先要分区域来定义这个中等收入,别北上深,那么家庭收入在100万一年,可以算中等,如果在苏州,广州,无锡等工业发达地区,60-80万的家庭年收入可以算是中等,再比如,南通,青岛,常州,泉州,成都等地50万左右就是中等。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唯有两种可能,第一,夫妻两个都是高学历,在大型国企,好的事业单位等。第二,夫妻两个有一个是做生意或者好公司的销售。否则都达不到。
是否“及格”首先要看“中等收入”的标准是什么。
“中等收入”标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的衡量标准并未达成一致,世界银行给出的“中等收入”标准是日收入10-50美元或者日收入10-100美元,按照现在1美元兑6.4825人民币的汇率,日薪能达到64.82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超过324.125元或者超过648.25元的日薪就算是“高收入群体”。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我国月薪超过194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群体,想必绝大部分的上班族都能达到这一水平,比如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是32189元,即月薪2682元,远在1945元之上,达到中等收入并不难。甚至有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都在1945元以上,比如北京市2021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320元。
但其实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对我国来说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世界银行是综合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来制定的,很多非洲国家的平均日薪还不足1美元,用这个标准衡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来说有点低了。
不过国际上还有一套衡量中等收入的标准,那就是以平均收入的中位数为基础,中位数的50%或者75%是下限,1.5倍到2倍是上限,处在这个收入水平之间的是“中等收入”。
按照这套标准,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是27540元,即月收入2295元,那么月收入在1147元(或1721元)到3442元(或者4590元)之间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了。
想必很多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现在三四线城市的平均薪资标准都在五六千元以上了。
当然,达到这个水平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之前就说过我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但是这些人中当然包括学生、幼儿、老年人等,所以实际上也没有那么悲观。
我国也提出过自己的“中等收入”标准:在2018年的时候,统计局曾说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是低收入群体、2000-5000元的是中收入群体、5000-10000元的是较高收入群体、10000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群体。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按照当时的投票情况来看,44%的网友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不过有些网友认为这一标准太低了,甚至不够还房贷。
2019年的时候,国家统计局表示,如果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家庭年收入达到10-50万就算是“中等收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2017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就有4亿人了。
三口之家达到10万元的收入应该不难,假设家里有两个上班族,那么每人月薪达到4167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这还没算收入更高的企业家、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医生律师、个体经营户等。
写在最后:中等收入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相关部门和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的界定也较低,大多数人是能达到这一标准的。
那为什么我们还觉得“不够花”呢?实际上这与日常支出较大有关,特别是房贷的存在,这也直接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明明属于中等收入,却没有剩余,还得省着花”。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完全不必在乎自己的收入在什么水平上,只要够一家人的支出就可以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何必太在乎太较真呢?
2019年9月的时候,在一个发展论坛上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中国将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按照刘世锦的说法,按照典型的三口之家计算,中等收入群体大概标准是年收入10-50万元,2019年的时候,中国大概有4亿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一个三口之家基本上是父母加上一个孩子,这样来说父母都是需要工作的,这样家庭净收入要达到10万元-50万元也不算太难的事情。现在来说,如果工作努力,一个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赚到七八万元也是有可能的,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人上班工作,一年下来赚到10万元以上也是可能性比较大的。
2020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薪酬大概是79854元,如果一家人中父母都能够达到平均薪酬79854元甚至更多,那么平均每个人每年净收入也基本上能够达到6万元以上,这样两个人加起来就有12万元以上的净收入,这样的家庭收入基本上就达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了。
当然了,年薪79854元是我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这样来说,可能还有不少就业人员工资低于全国平均工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我国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家庭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了。
综上所述,“中等收入”也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标准,根据一些专家的提法,一般家庭年收入达到10万-50万元就算是中等收入家庭了,这样来说,如果一家人里面有两个人工作,只要勤奋工作,都有可能达到中等收入家庭。
具体的标准是多少?如果只是按说收入来算,并不客观。房产、负债,是否有二孩儿、三孩儿,家里几位老人需要赡养,家人是否 健康 ,这些都是隐性的。我认为不能单纯的从收入角度,来评定中等收入家庭。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在出席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时表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在已经有4亿人。一时间大家都很迷惑,自己到底属不属于这4亿人之中呢?这4亿人中等收入的标准是如何呢?
其实,这个标准是这么来的,在2019年1月15号,国家统计局发布过《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其中具体指出:低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5000元到10000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如果据此计算将近有四亿人是达到了中等收入标准。
后来,国家统计局曾经也作出了回应:中等收入组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月入2000元到5000元并不是“中等收入群体”,上面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但是这一解释还是比较让人迷惑,到底我国的中等收入应该是什么标准呢?
国家统计局的有关高层不公开的提出一个简单的中等收入群体衡量标准标准,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那么这个家庭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其实这可能是符合城市中的标准的,如果加上农村的广大基数,那么标准有点高了。
国家上的咨询公司艾瑞咨询,也曾经发布过一个报告,那是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中等收入人群需求金融报告》,其中,将中等收入界定在劳动者的月收入在8000元到50000万元人民币。当然随着不同等级的城市还是有所不同。北上广深要求的月收入就会更高一些,顺着城市的经济活跃性,对于收入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降低。
瑞士信贷银行在2015年10月,比照美国的情况,提出一个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以美国的5万美元到50万美元为基准,按照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进行汇率换算,那么个人财富在2.8万美元到28万美元的我国人,就算是中等收入群体。
其实不论如何标准,要我国的经济持续向上,只要我们的GDP不断在增长,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均GDP在不断提升。如果成功跃升在人均GDP1.4万美元以上,那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会大大增加。这也是国家追求的未来的发展目标。
按照世界银行去年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大概是2.4万~24万元。被平均值甩得越远,说明大家贫富差距越大……
2000元以下低收入,2千到5千中等收入,5千到1万较高收入,一万以上高收入。不知道这个是以什么为由算出来的。还有这个是指家庭的总收入,还是指消费完以后剩下的收入。如果是消费完以后剩下的收入,也就是一个家庭月底能够剩下的钱,那么这个数字相对来说还是有可信度的。如果这是一个家庭的总收入,那么这个数字根本就不必要去理会。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月收入一万块钱,但是他要还5000块钱的贷款,那么这个人就不属于较高或高收入,只能算中等收入。要是一个人月收入5000块钱,但是他要去还3000块钱的贷款,那么他就不属于中等收入,属于低收入。
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上面说的这些5000块或者3000块的月还贷款的数额,不能算多,只能算上平常的一个数字。有很多人还的要比这个高的多,甚至有很多家庭要全家人一起去还每个月的贷款。所以每个月能剩下来的其他开销少的可怜的,满大街都是。
暂且权当以上说的是单身一个人,先不论家庭。如果拿家庭来算,这个负担会更大。
那么何谓中等收入?何为及格?只能是大部分人还得补考。
谢谢, 江月来回答。
以另外一种方式来阐述这个问题。
我自己认为的中等收入并没有一个数字化的标准, 我的标准就是你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在我的眼中中等收入的人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吃: 一日三餐基本上全部是在家解决, 如果中午在单位吃就在单位吃, 一个月可能会跟同事, 亲戚朋友到中等偏向的饭店聚餐一次,喝50-150元一瓶的酒, 抽20元左右一包的香烟。 一桌菜钱除了酒水之外在600元左右。早餐在家里解决, 一般有鸡蛋牛奶或者一个包子之类再加稀饭。中饭和晚饭都比较简单随便, 米饭加一荤一素一汤, 周末有空的时候可以买点虾蟹海鲜等等解一下馋。平常不会吃零食, 吃零食也以国产二线品牌的零食为主, 如喜之郎, 盼盼, 冠生园等等。
住: 一家有1-2套商品房, 一大一小。大的130平方左右, 小的60平方米左右, 大的为子女准备, 小的将来留给自己住。不会去住进富人区。 家里装修材料以普通装修为主, 牌子选用国产一线品牌。 电器也大都是国产一线品牌。很少使用进口产品, 同一品牌也是选经济实惠档次的。如果家里有小地方需要维修, 一般以网购为主, 网购后自己动手, 实在不行才会请装修师傅。
穿: 平常穿着以国产二线品牌为主, 自己极少消费国内一线品牌, 给子女可以消费国内一线品牌甚至进口品牌。不会囤积大量衣服, 以够穿为原则。平时小件衣服以网购为主, 一般不会到大型商场消费, 偶尔会到平价超市消费, 特别喜欢逛一些路边小店, 希望能淘到价廉物美的衣服鞋帽。
行: 一般使用10-20万左右的 汽车 。同时配备一辆电瓶车, 一般路近的都使用电瓶车出门。
玩: 一年有1-2次的周边地区的近距离 旅游 , 报团或者与亲戚朋友自成团。平常周末可能会选择到乡下钓鱼或者农家小饭店聚餐。
圈子: 一般以同等收入的亲戚朋友为主, 攀不上高收入群体, 也不愿意搭理低收入人群。
这些就是我们这一辈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状态, 各自对比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了。
在我看来,“中等收入”标准不但要看具体收入数据,还得看家庭成员的和睦程度,个人的自我感觉的满意程度等等,及不及格与各自感知的幸福指数等有关联。
就拿我自己和我的家庭来说,我与爱人均已退休享受到按月领取一定养老金的资格待遇,两人加起来每月有一万左右的收入,我本人月养老金四千块多一点点,爱人是公立医院退休的,属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养老金比我多一些。独生女和女婿均在省城的国有企业工作,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我和爱人当下住在一套40来平公寓,除了每月支付一千六百块房贷外,其余收入自由支配,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感受到生活无忧无虑,自己觉得每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认为我们的家庭就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幸福感满满的。
我的一位同事,他本世纪初参加了企业改制重组,任企业设备部主任,工作技能强深得重用。又因为企业重组后的那几年里企业产品价格一路飙升效益好,并入股资金分红效益也不错,据说挣下很多钱。前不久,这位同事的爱人碰到我爱人彼此聊了一会儿,据爱人说他们仍然不满足自己的家庭收入状况。但在我看来,他们家就是名副其实的中等偏上收入家庭,不但及格,而且家境富足。
在老家,我常常与我八十多岁的大舅聊天,说到他们家当下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舅十分满足。他说他们现在只愁吃不下多少。他还说,他大儿子早年给他们买了一笔养老保险,加上六十岁后拿到的基础养老金和八十岁以上高龄补贴和承包地补贴等等收入足以够生活开支了,他早年做生意存下的二十来万块还没动着呢……看大舅动容的神情,他自认为他也是村里的中等收入家庭,满足而自信。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什么是“中等收入”标准和自己及不及格,关键要看各人的认知情况和生活自我满意程度等等,其标准并不是唯一的。。
‘贰’ 中国中等收入标准是多少
其实,如果按14亿人口的收入来说,2000—5000的收入确实可以算中等收入了。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月均2164元。
在2017年的统计局收入《公报》数据里,我们还发现,他们把全国的收入细分为五等分,这为我们排除顶尖富豪的收入提供了便利。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国居民收入分五组:
第一组是“高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月均5412元。
第二组是“中等偏上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月均2879元。
第三组是“中等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1875元。
第四组是“中等偏下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3元。
第五组是“低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500元。
‘叁’ 在当今的社会中,收入达到多少才算是中上等
所谓中上收入水平就是:个人月收入高于中等收入水平,还没有达到上等收入水平的一个档次。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全国各地月收入多少才算中上收入水平标准不一。只有在某个具体的地方才能说清楚。
应发工资就是我们在扣除五险一金之前的这个标准,如果说你扣除五险一金,包括个人所得税之前,能够在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之上,那么就说明你是属于中等偏上的收入,另外一个考量条件就是全社会的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的标准是32,000元,平均到每人每月大概是2670元左右,所以你在扣除五险一金之后,自己真真实实到手的钱能够在2700块钱以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其实它也是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由此可见,月收入多少才算中上水平,这个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要视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而定。
‘肆’ 中国中等水平收入是多少
国家统计局称,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集体的总称概念,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衡量。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或阶层)概念。2019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称,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不过,1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又称“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
‘伍’ 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要达到多少
五千以上应该算是中等,但是,又有多少人徘徊在五千一下呢?我想应该也不少啊!根据各城市收入差距太大。所以说嘛,不好说呀!
我国有一半多家庭,已经迈入中等收入水平队列,具体平摊到人均收入要达到7万元以上,就是月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人均月收入按最低6000元,年收入就有7万2000元,这种个人收入在国内已经不算低收入了,超过全国平均中位数收入大概一倍左右。
不过,全国还有一半多人,平均每月工资没有超过5000元,这从每个月个税就可以具体体现出来。
现在,很多人都只有工资收入,没有资产收入和被动收入,这就说明我国还只是快要全面达到中等收入门槛。
我国人均储蓄很高,人均可以达到存款6万元以上,只是存款这一个指标,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达到平均值以上。
可是,这只是储蓄,利息收入微薄。其他投资和理财还比较欠缺,国家正在引导储蓄证券化。
我国广大居民,离真正的高收入和实现财务自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先实现中等收入,再实现高收入,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和共同富裕。
我认为中等家庭是有车有房没有贷款,年薪在三十万左右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中等收入家庭2亿户,约占46.5%。
年入多少才算中等收入群体?本次报告以201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50% 200%作为界定标准。那201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又是多少呢?
18048元!是的,家庭人均达到18048元即达到中等收入标准。从世界范围来看,采用绝对标准也是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划分高、中、低收入国家的标准。参照该标准,凡家庭年收入在17100至68400的家庭即中等收入家庭。
从2010年至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由16.2%上升至46.5%,似乎已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正高歌猛进冲刺中高收入。
事实上,在不同的报告当中,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都有所不同。世界银行曾经给出的标准是以日均收入1.9美元作为参考,提出日人均收入在10美元到50美元或是10美元到100美元的人为中等收入群体。
而在前段时间,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张收入“阶层表”。根据这张收入表显示,中等收入层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曾经有专家表示,虽然对于不少一线、二线城市来说,2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还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是就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00元到5000元还是处于中等收入群体。另外,其指出,按照国外的经验来看,中等收入家庭一般是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现在有不少省市最低工资水平是在1500元左右。所以,这样计算下来,3000左右就能够算作是中等收入家庭了。不过,对于这样的界定标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太低了。
在中国,中等收入家庭,月收入6000-20000元人民币,年收入5万——30万吧。
分地域,地域不一样,收入和消费也不一样啊!不能同日而语。
收入多少在幸福的指数衡量上,不成正比!
‘陆’ 多少月薪才算是中等收入
事实上,在不同的报告中,定义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不同的。世界银行给出的标准是按日均收入1.9美元作为参考,即日均收入在10 - 50美元或10 - 100美元的人群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2020年6月8日,美国桥水投资公司董事长瑞·达利欧却表示,自从他35年前来到中国,他已经看到,中国的人均工资收入增加了22倍,贫困率从88%下降到不足1%,而中国的GDP占世界比重已从2%上升到22%,上涨了20%。
据相关数据统计,35年前,中国刚刚开始进行工资改革。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平均收入只有60-80元左右。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71000元,即人均收入约为6000元/月。另外,2020年4月初。
某招聘网站发布的行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行业薪酬最低达到7000元左右,其中排名第六的会计相关行业平均薪酬为10183元/月。这样看来,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人均收入其实远不止是增涨了22倍。
‘柒’ 中国中等收入的金额范围是什么中等收入群体有多少人
月收入达到2000以上5000以下都属于中等收入,据统计,我们国家一共有超过4亿人属于中等收入。收入是每个人重点关心的问题,根据地区收入水平的不同,收入也会有很大差异。经过统计发现,我们国家中等收入的人群已经超过4亿人,每个月收入只要达到2000元以上到5000元以下都属于中等收入。
中等收入人群的压力通常来自职场和家庭,尤其是那些贷款买车买房的人,每月需要承担固定消费,还需要赡养老人,成家之后还需要赚钱养家,为孩子的教育、生活费操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忙碌。而且工作也不稳定,需要时刻做好准备,以防被裁员。在这种压力之下,中等收入的人群自然认为自己生活比较辛苦。
‘捌’ 人均多少钱算中等收入
中国经济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的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有效地破解利益关系失衡的矛盾和问题,为实现收入倍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制度保障。要坚持改革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国有经济的正确定位不动摇;坚持打破行政垄断不动摇。
以现阶段工资收入水平和工资收入结构来看,我国人均收入5000元到7000元方为中等收入水平。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目前大约23%,在此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努力达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到6亿人左右,这对未来10年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人口城镇化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发展转型将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提供巨大空间。建议结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尽快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具体行动方案。
以民富优先为导向尽快破题收入分配改革,为广大中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条件。第一,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第二,以制度公平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以公益性为目标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第四,加快推进结构性减税。
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保障,也是中等收入者认同感逐步增强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迫切要求以公开、透明为重点,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的基础制度;理顺利益关系,形成公正有序的分配秩序。为此,需要在多方面的改革上取得突破:第一,以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政府预算公开;第二,以官员财产公开为重点,逐步形成覆盖全民的财产申报制度;第三,建立公职人员的收入、财产动态监察制度。
‘玖’ 家庭年收入多少算是中等水平
中位数比较客观,能避免人们各种虚伪,狂躁,沮丧,攀比算不良情绪的困绕。有利于大家较好地定位自己。
一线城市:1万+
新一线城市:8000+
二线城市:6000+
三线城市:5000+
四五线城市:4000+
看到这个,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标准太低了吧?其实这一点都不低,甚至还有点高。
有些人把中等收入想象成少数人的收入层次,事实上我们我说的中等收入家庭也就是欧美常说的“中产收入家庭”。
什么中产?中产的定义是家庭收入高于最低25%,低于最高15%的群体,占比高达60%,是代表着绝大多数收入者的数值范围,这个数值涵盖范畴比较大。打个比方,一个城市收入最低的25%上限是2000元,最高15%的下限是1万元,那么2001-9999元都属于中等收入。
不过我国城市众多,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收入也不可能一概而论。在发达城市现在月入上万的人都是数以百万计,同时在很多四五线城市,月薪2000以下依然很常见,所以在三四线家庭收入在4000以上就可以超过最低25%的家庭,当然这仅仅是迈入中等门槛,是中等范畴当中最低的,并不是收入中位数。
不过即便是中位数,恐怕数值也远低于大家的想象,目前所有城市当中,薪资中位数超过6000块的也只有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广州也还不到5000块。
可能有些人说现在平均工资过万的不是都十几个城市了吗?怎么可能上海才刚过6000呢?
这里简单说下薪资中位数和平均工资的区别。平均工资是全部有收入群体薪资之和除以人数得出的数据,其中包括马云、刘强东、王健林这些企业家,以及郑爽、这些人的收入在内。而中位数则不同,中位数是在所有收入者当中处于50%位置的人,不高也不低的这个水平线。
打个比方,A公司有10个人,工资分别是2500、3000、3500、4000、4000、4500、5000、8000、2万、10万。这当中8000是主管,2万是副总,10万是老总。那么这公司平均工资是15450元。
而中位数则是(4000+4500) 2=4250元。
所以大家觉得15450和4250这两个数字哪一个更能够代表该公司实际收入情况呢?哪一个更能代表大多数人呢?想必还是中位数最靠谱吧?
虽然武汉、厦门、东莞这些发达城市中位数还不到四千块,但依然已经超过了50%的人。所以现实就是月入过万没那么容易,一线城市高薪人数多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在上海陆家嘴的甲级写字楼里边一样也有很多月薪四五千的人。而偏远五线城市,还有很多拿着一千多块工资的人。
因此开篇写到的数字其实已经不止超过了25%的人,恐怕超过三分之一都不止。尤其大城市的数值甚至都超过中位数了。不用看网上动不动就有年入几十万还哭穷的,自己挣多少自己心里都有数。
国家并没有公布中等收入的标准。所谓的中等收入,实际上主要还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想象,或者一些学者机构的自由划分。
2019年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经表示中国的收入群体已经超过了4亿人。国家的中等收入家庭的划分标准非常宽泛, 以标准的三口之家为例,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的 , 有购车、购房、闲暇 旅游 的能力 ,一般才可以被认为是中等收入家庭。这样家庭约有1.4亿个。其实,在很多网友看来年收入超过20万元就是富裕家庭了。
其实,每年的国家统计年鉴都会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进行分组划分。根据最新的划分标准, 对于处于20%的中间收入组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6249元。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的家庭人口规模仅为3.1人,而且呈规模继续缩小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全国收入水平处于中间20%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6万余元,家庭收入仅约7.8万余元。
对于20%的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1172元 。这2.8亿人,家庭收入水平仅为12万元。
所以说,如果家里有一个职工属于年薪过万的,这不仅能够确保家庭收入属于中间偏上,而且至少能够超越全国70%的家庭。
其实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大家又过于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因此总觉得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很高。实际上全国有十四亿人,201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才达到了60.6%。
就国民收入而言,2020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刚刚达到321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31元。
所以说,不要被周边城市的繁华迷了眼,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是很穷的。年轻人也不一定非要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困扰,中国还是非常大的,总是有容身之地的。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说说我家吧,俺家俺跟俺媳妇年收入工资二十三万左右,理财算四万左右吧,这么算到手的收入二十七万吧。就是这么一个收入,条友都说在青岛都超不过百分之五十的家庭,估计放到全国那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就不错了。所以你可以想想,家庭收入多少钱才能算中等水平了!估计家庭收入得超过五十万才能到中等水平吧。
除了看统计数据,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方法,那就是看每一个收入段位的家庭生活细节,比如卧室是什么样的,洗手间是什么样的孩子玩具是什么样的等等。
这样的资料从哪里找呢?出去有些麻烦。
实际上在海外已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收集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网站
这个专门的网站叫美元街( Dollar street)专门把不同国家,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细节,用图片和录像的形式呈现。通过调整收入区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家庭收入在什么段位,你也会发现,似乎不同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
同一个国家不同收入的比较,不同国家相同收入的比较,这将提升认知视野,初次接触甚至会冷汗涔涔。
一身冷汗,正是我的亲身体验。记得第1次访问这个网站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金灿灿的街道,街道的西头是低收入区域,越往东收入越高。顺着街道从西往东走着,我看着触目惊心的图片和录像,看着贫民窟一样子的生活环境随着向东行进而越来越具有现代色彩,家居设施愈来愈熟悉。终于我看到了和现实生活几乎一样的洗手间厨房卧室,停了下来,看了看此刻的输入指示牌,差不多就是我的家庭收入。然而纵观整条街道,此刻的位置,居然连中间还不到...
希望我的回答能为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呲牙]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定位,比如有房有车,还房贷,车贷的怎样定位?有房有车,不需要还房贷车贷的怎么定位?买不起房,车的,怎么定位?
就以年收入20万左右,做比喻吧!
先说有房有车,并且要还房贷车贷的。
车有了,房子也有啦,可是每个月房贷车贷加在一起,要还一万多块钱的话,每月就算有两万块钱的收入,也是有点紧张的。
一家三口每个月的生活费先不说,光是额外的物业费,水电煤气费,最主要还有孩子的费用。
如果手紧一点的话,除了还房贷车贷,其他的费用也差不多够了。
但是如果你想给孩子报个这个班,那个班或者一家人想出去 旅游 一下,这个时候恐怕费用就有点紧张了。
所以,如果每年只有20万的收入,还要还房贷,车贷,相对来说,生活水平不会很高,想达到中等水平,有点困难。
在说无房无车的,20万算什么水平?
我有个朋友在一线城市工作,年收入在20万以上,无房无车。
因为没有房子,所以户口一直迁不到一线城市,他的女儿上学一直都是上的私人学校,全部都是高价。
今年她女儿考上了高中正常的分数线,本地的可以上正常高中,她女儿就上不了,只能又是选择的高价高中,每年七万多的学费。
这就是现实,没有房子,上学都要受限制,我朋友一直在努力存钱买房子,可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家都知道,随便一个小三居室就得几百万,每年靠20多万的收入,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买上房子。
你们说,在一线城市20万的收入算什么水平?
如果换到小城市就另当别论了,随便存上几年钱,就可以买个很不错的房子,生活水平也可以一下子提高不少。
最后,说一下有房有车,且不用还房贷,车贷的这部分人。20万是什么水平?
没有了房贷,车贷的压力,20万块钱只作为平常的生活花销,和日常开销, 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我觉得生活水平一定是中上以上水平了。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
这样的家庭让人羡慕,但就我们目前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这样的家庭少之又少,大多数家庭都是在奋斗中。
总结:
20万的年收入可能代表不了什么,有钱的人也许有很多,但是平均下来没钱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
想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还需要大家不停的努力,奋斗,拼搏。
相信每个人的日子都会越过越好。
这个得看你在哪个城市生活,不能一概而论,中等家庭至少得满足住,吃,穿,出行等方面的经济要求,至少得有房有车吧!
两口子年收入10万,三口之家年收入15万在三四线城市小日子过的就不错了。前提是有房有车情况下。
对于中产家庭的定义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的。有人说是要根据家庭年收入来判断,如果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就能算是中产阶级;而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三四线城市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在一些县城中,家庭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就算是中产阶级了。这个标准是根据所在的省市,因为消费水平有差异,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也有不小的差异。
记不清那一年了,看过一个数据,说中等水平家庭年收入人均在2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