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合伙人的影片评价
很励志,几个漂亮脸蛋赚足了观众的笑声和眼泪,但是给多数普通人的印象是青春只属于长得好看的人。评价以俞敏洪为原形的“成东青”的:他用演讲取代了性生活,现在他在公共场合基本不说人话。
《中国合伙人》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商业励志片,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该片于2013年5月17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土鳖”成东青、“海龟”孟晓骏和“愤青”王阳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1)中国合伙人好在哪里扩展阅读
成东青(黄晓明饰),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从明眸变成近视眼,第三次试考,考上北大。孟晓骏(邓超饰),精英知识分子,强烈自信,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王阳(佟大为饰),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居然就在燕京大学碰上,戏剧性的建立友谊。
三子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申请签证的结果是:两个成功,一个被拒。土鳖成东青延续失败的命运,眼看两个好友出国完梦,他失望透顶,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却又因在外私自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无余地的成为一个真正“失败者”。
美国那边,孟晓峻正要一展抱负,却未料堂堂燕大高材生,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落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的命运;王阳签证成功,却因一个一见钟情的美国女孩放弃出国,贯彻其浪漫派个性;成东青一无所有,只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却渐渐吸引不少学生。这是命运的安排,他从没想过,被拒签这个人生最失败的挫折,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
㈡ 如何评价电影《中国合伙人》
先说点题外话:
成东青-俞敏洪,王阳-王强(教美语思维),孟晓骏-徐小平(负责留学咨询、签证)。
虽然原型是这三人,其实还是改编了不少的,比如徐小平在北大应该不是学生,王强和徐小平都出过国,而王强在美国混得应该还不错。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谈不了电影制作等专业问题,我只能说说我的感受,这个电影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所以我每看过一遍这个答案就会有增加内容。
1.《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向中国民营企业家致敬的电影,并且拍得不错。
2.电影里的无数情节,包括"too young, too naive", 孟晓俊的那句“我们这代人最需要的改变”,苏梅在美国街头苍凉地说“是世界改变的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王阳在婚礼结束后呼喊“现在我们变成了什么”,以及最后“光阴的故事”,都在强调的同一个主题,就是年轻人不断的在和冷酷的世界搏斗,最后被现实打磨,或者保持自我。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是怎样的一群人,我想冯仑(本人)在电影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小姐心态,寡妇待遇,妇联追求。
这帮人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什么艰辛,干过什么灰色的事情,最后获得了现在财富与地位,我想大家不说非常清楚,至少也略知一二。电影里其实也提到了成东青最初违法办学,当然电影里没提到的是老俞本人和海淀区的警察局长应该关系也不错(估计这个段子很多新东方的老师都讲过)。
所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本来应该跟“中国梦”有关的电影,差点儿拍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灰色发家史;本来是向民营企业家致敬的电影差点儿成了给他们着书立传并且把灰历史洗白的电影;本来应该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电影,差点成了以“Money Talks"为主题的电影。
还好,都是差点。
说电影传递着不正确的三观,不如说这些人当年干得就是这样三观不正的事儿。
被逼无奈,非法办学,造星运动,侵犯版权,这些都是新东方曾经干过,甚至现在还在干的事儿。让新东方与众不同的是新东方现在做大了,在美国上市了,创始人都去干天使了;而小打小闹干违法生意的人(比如在新东方总部门口卖盗版新东方教材和盗版新东方老师视频的人)一辈子赚的钱可能都不及昨天晚上新东方股价上涨1.63%让老俞增加的财富多。
以前《灌篮》杂志评价乔丹说:迈克尔·乔丹是最好的球员,也是最坏的球员。而新东方,是中国最好的民办学校,也是中国最坏的民办学校。
所以你说《中国合伙人》拍得不好吗?我认为也许是陈可辛拍得太好了,让我们觉得成功就应该是像新东方这样,像成东青一样,是土鳖的逆袭。很多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当年又比成东青好到哪里去呢?
《中国合伙人》与《社交网络》像吗?像,太像了。说陈可辛故意模仿《社交网络》,也许因为二者的故事本来就很像。成东青和Mark都是大学里的土鳖,孟晓俊和Eardo 都是校园内外的成功人士,两个创始人对于企业发展方向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最后土鳖都把成功人士架空了。再加上侵权的情节,不得不说俞敏洪和Mark的故事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作为俞敏洪的直系师弟(我操这种说法太装逼了),也作为老俞曾经的一名兼职员工,对《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还是有非常复杂的情感的。
一方面,我知道很多老俞当年创业前后非常艰辛的故事,并且在毕业季看到以母校为背景的电影还是有不少感慨的;
另一方面,虽然这可以看做一部半虚构半纪实的电影,但确实有点功利了,说三观不正,并不夸张。这部电影在“青春、梦想”的主题下却隐藏着功利的三观。
但这就是老俞的故事,也可以看做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加一句话吧,我们可以看看当初跟着老俞打天下的元老,现在都在干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应该记住王阳在自己婚礼上说的那句话,“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亲兄弟合伙都有反目的时候,别说好朋友了。
㈢ 一部创业青年必看的电影!看《中国合伙人》究竟对创业有着怎样的启发
一部创业青年必看的电影!看《中国合伙人》究竟对创业有着怎样的启发?
这部影片是一部励志影片,虽然里面的很多场景我从未经历过,可能也不会有机会去经历,但是当影片的结尾,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放上来的时候,除了俞敏洪、徐小宁、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我还是震撼了,也产生了奇怪的共鸣。
《中国合伙人》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iCBzQad6LuOjaSDeZx__9Q
㈣ 从创业角度如何评价中国合伙人
从创业角度看中国合伙人,要通过影片明确如下4点信息,是创业者要学习到的知识。
主要明确的公司战略定位和规划比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更重要
当一个企业发展初具规模之后,创始人能否具备战略眼光,并将战略明确贯彻在企业发展实际中,让企业尽快形成明确的定位,是后期发展的关键。
建立现代公司治理规则是确保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梦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在公司内部主要归功于较早的实行了股改,确定了创业者的股权比例,并且明确了公司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后期,对公司内部主要贡献者实施了股权激励。在具体决策中,大股东成东青也尽量做到了公司重大决策的民主决议,没有做出违背其他股东利益的举措。这使得公司管理权利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局面,从而有利于公司平稳较快的发展。
良好的企业家素质是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成东青,从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转变成企业管理者,带领着新梦想不断成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与他本人低调的为人、开放的心态和在各种利益纠纷面前始终能平衡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如何处理好创始人之间的矛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国历来的理念是创始人=老板=控制人。为此而展开的股权争斗、利益博弈在现实企业中每天都在发生。成东青,以大局为重,利益次之,辅之情谊感化,很好的处理了一次又一次新梦想发展过程中创始人之间产生的矛盾。这也为现实中企业创始人解决纠纷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蓝本。
《中国合伙人》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商业励志片,由陈可辛执导,黄晓明、邓超、佟大为、杜鹃主演。该片于2013年5月17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土鳖”成东青、“海龟”孟晓骏和“愤青”王阳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合伙人
㈤ 中国合伙人中他们为什么能创业成功
《中国合伙人》成东青创业成功的原因。每个就是说创业成功的人都是说明他们付出了,奋斗了,所以说他们就是说早都能目标,敢于去时胜。
1、思路理念决定行为:
王阳没有目标、在不断亲身经历、喜欢经历、经历尝试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和生活方式,用经历去做教学方法。因为王阳之前是搞诗人的。孟小骏追求梦想、追求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不平凡,这也是他一直想给新教育注入的精神灵魂。
2、创业者的社会责任:
新的教育公开只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赢得尊重。新教育的精神和灵魂是赢得尊重,让世界了解中国。程冬青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新一届教育领导的社会责任。他终于知道小军在找什么了。
3、组建创业团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招生和讲座由程冬青负责。杨负责美国人的逻辑。回国后由孟小军负责模特签证。
拓展资料:
中国合伙人1里的创业团队构成要素是什么?
1 目标(Purpose) :影片中主人公为生活所迫,丢了工作,只有创业才能留在北京,后来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国,赢得尊重所以一定要上市,目标明确。2.人(People) ,成东青负责招生,讲课;王阳负责讲美式逻辑;回国后的孟晓俊负责模拟签证,一个初创团队就形成了,分工合作,各尽其责。3.定位(Place) :定位一家提供留学实用技巧的培训学校,核心是考托,迎合了中国当时的留学热。4.权限(Power) ,成东青是当之无愧的老大;5程序(Procere)在影片中体现不多。
创业团队的构成:
一、创业目标
创业团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引导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没有目标,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二、创业人员
人是构成创业团队最核心的力量,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
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创业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定计划,有人实施,有人组织协调,还有人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因此在人员选择方面要考虑到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如何,技能是否互补。
三、创业团队的定位
创业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创业团队的定位,确定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等;二是个体的定位,对团队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确定格子承担的责任。
四、权限
在创业团队当中,一是团队领导人的权力。团队领导人的权力大小与创业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一般来说,在创业团队发展的初期,领导权相对比较集中,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拥有的权利相应越小。二是团队权力。要确定整个团队在组织中拥有什么决定权?比方说财务决定权,人事决定权等。
五、创业计划
计划是对达到目标所做出的安排,是未来行动的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成目标实施的具体工作程序。
㈥ 时隔9年看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依旧不会过时,这部影片为何成了经典
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演员表现足够好;2、陈可辛导演的表达好;3、故事本身够真实动人。
最后,《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也是真的非常打动人,讲述的故事十分质朴,演员们的造型都足够逼真,整个故事很容易让观众相信,观众也很容易被代入到电影的情景中去,反观现在的诸多创业剧,不是霸道总裁就是钱从天上掉下来,这样的影片跟《中国合伙人》比,真的是烂透了。
㈦ 《中国合伙人》带给我们什么体验呢
《中国合伙人》自2014年5月份上映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电影中能给我们启发的东西太多了。看完电影我的感触也非常多,但是有几点是最难忘的:它演绎了团队的力量、解释了梦想的定义并且给我们拼搏努力的理由。 首先要想成功必须依靠团队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即使你的能力再大也不能忘记借助团队的力量,更何况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团队的优势在于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互补。就像片中的成东青,孟晓俊和王阳,他们三人一个性格保守、一个激进、一个中庸。作为新梦想最大的领导人成东青在一开始只是从农村来上大学的土鳖,英语说的也不好,不善于沟通,但是恰恰到最后走向了成功,这跟其他两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孟晓俊性格激进,梦想着站在美国的土地上改变世界,他其实是和成东青完全相反的性格,一个保守一个激进,这正是一种互补,成东青想而不敢干的事情,孟晓俊可以干,甚至可以拉着成东青一起干,但是他们的性格在一开始相差太大往往会出现争执,在剧情发展的后来这一点更能体现出来,而总王阳总是会在他们争吵的时候出现,进行调停和化解,这又是一种互补,王阳为人比较洒脱,可以说是比较中庸,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可以在成东青和孟晓俊之间将他们的性格进行中和,从而组成了一直优秀的团队。在他们的成功路上他们发挥着各自的优点将他们的事业逐渐推向了高峰,成东青用他失败的经历教导学生什么是失败然后又怎样站起来,王阳用它流利口语言传身教并摸索独特的教学方法,孟晓俊也发挥它了解美国签证的优势组织开展签证讲座等,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能量,他们三个人就是我们大家的缩小版,在每个公司每个团队中都有分工,各自都发挥着自己的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当大家都能发挥自己能量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时候。 其次“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觉坚持是一种幸福的东西”,这是成东青在片中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也给我们观众非常正确的解释了什么事梦想。
㈧ 如何评价电影《中国合伙人》
青春,有一千种脸孔。赵薇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致青春》,马小军的青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一头洗过的长发,柯景腾的青春是《那些年》沈佳宜芳香的白衬衣,文慧的青春是那一夜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滂沱大雨……而《中国合伙人》里中邓超饰演的“海龟”孟晓俊的青春则是把热血与激情撒在2B岁月的追梦之路上。
陈可辛是个神奇的导演,无论是爱情文艺片(譬如《甜蜜蜜》),还是商业古装片(譬如《投名状》),他都游刃有余。而这一次,在《中国合伙人》中,他讲述了三个年轻人“海龟”邓超、“土鳖”黄晓明和“愤青”佟大为从19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为了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屌丝逆袭”故事,可以说是男人版的《致青春》。而在这曾经一起2B之后各自牛B的三兄弟之中,黄晓明的角色地位自然力拔头筹;论为人处事之通达,佟大为当仁不让;不过若论最真实最热血最打动人的,却是邓超,演活了一个高学历“海龟”遭遇的“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东山再起”的悲催尴尬与曲折命运,相当亮眼。
《中国合伙人》也可以说是一部励志题材的电影,除了取材于“新东方”三子的创业史,还是保留了很强的个人特质,陈可辛还是遵循他以往的电影理念,而且这次更纯粹的在讲述他关于梦想和Loser的故事。片中的邓超一开始起初是大学里的佼佼者,自大而思想激进,是三兄弟中第一个成功留学的,成为三剑客中的“精神领袖”赋予力量,不仅造型干净利落,好学好实践,大哥范儿十足,更在关键时刻照顾兄弟。邓超一丝不苟的背头、斯文的金边眼镜、永远不离手的英文词典,倍儿地道的美式口语,诠释偶像式的“灵魂人物”,让人颇有好感。
虽然片中孟晓骏造型并不多,无论是求学时期略带学究气的知识分子形象,还是留学时期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洗盘子的杂工,或者还是回国创业时期精干的西装革履、梳着大背头,邓超都精彩演绎了一个创业团队精神支柱的奋斗一生。孟晓骏的人物性格从张扬到内敛,可谓是性格变化最大的,当他遭遇失败成为一个落魄苦逼的海归后,他的梦想被彻底击垮,经历了从自大到自卑、从优越感很强的高富帅到“屌丝”穷人的大起大落,为了保有自己的自尊而刺伤其他人,邓超很好地演绎出人物境遇发生变化的性格层次感,令你我都会共鸣触到内心。
“如果你额头终将刻上皱纹,那你起码能做到,你的心别长皱纹。”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也可以说是邓超饰演的孟晓俊的写照。面对失败,片中的邓超也曾质问自己以及伙伴“你觉得你还是个Loser吗?”于是过渡期后,他们还是会在逆境中求生,还得挺胸抬头回国创业,三人最终携手创造了商业奇迹,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三人互动对撞的火花不断,死党之间从年少轻狂到生活艰辛,再到成功创业与意见分歧,《中国合伙人》在故事上所散发出的爆发力格外惊人,尤其是孟晓俊本身所具备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场景的羁绊更是憋了一股子劲儿而爆发。所以,在兄弟情友情基情之外,《中国合伙人》无形中还带着对命运的挑衅,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鲜活丰满的创业故事。邓超是中国男人成长史的一面代表性旗帜,他以娴熟的演技使这个人物更具说服力。
孟晓俊不完美,他经常咄咄逼人,甚至有点不太讨人喜欢,但却让爱较劲的邓超偏偏放不下。这是一个演员对自我的高要求,也是面临一次演技上的挑战。这个人物据说是导演陈可辛年轻时候的缩影,看似坚不可摧,其实很容易被挫折打倒,又在逆境中求生,是个极具矛盾冲突的角色。邓超发现人物的特别之处是典型的“美国性格”,敢于表达自己,正是能够扬长避短,所以成为整个英语学校的幕后推手,负责组织黄晓明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佟大为发挥自己口语好的优势,把这个英语学校办起来。所以邓超也会近距离地观察陈可辛,从导演身上摸索出孟晓俊的性格,细致琢磨戏,交出满意答卷。
孟晓俊最终与伙伴取得了成功,邓超也精彩地诠释出了一段苦逼海归传奇,上演了一场绝境逆袭。作为一部以“新东方”为改编对象的半传记类影片,《中国合伙人》没有采用煽情跋扈的表现手法,也没有刻意去冷峻克制,而是以多重细腻的情感演绎俘获人心。这一次,邓超的表演霸气逼人,张弛有度,演出了角色对梦想的坚持,对事业的执着,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朋友的赤子之情,可谓是充满血肉,功不可没,让人不得不对他的表现竖起一个大拇指,道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