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数字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数字中国
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
数字中国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实践,将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将有力推动我国实现数字经济优质化、数字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
政府措施: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中国政府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此外,还将启动一批战略行动和重大工程,推进5G研发应用,实施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等。随着后续政策的出台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
‘贰’ 数字中国概念是什么
英文名称:digital
China
是以整个中国作为对象的数字地球技术体系。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球信息科学(二级学科)
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
针对性研究。此后,中国科学家展开了针对性研究,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数字中国”概念。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又称资源一号卫星)和巴西小卫星SCAI-1送上太空。当晚,据测控数据,资源卫星准确进入预定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控制全球。其核心内容是获取数字地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这样的地图上,地面所有一切都将暴露无遗。
‘叁’ 数字中国概念是什么
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研讨技术
聚集北京
2009年10月16日,几十位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专家聚集北京,参加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
就中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数字省区”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勾勒“数字中国”的蓝图。
专家观点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要健全中国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公益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其交换网络体系,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各地“数字省区”的发展对于整个“数字中国”的最终建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建议,中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在“十五”期间应当以促进中国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为主要目标,完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规范。
加速完善国家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和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并尽快建成多层次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数字省区”发展的规划指导统一标准,促进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国产化水平
据悉,国家将进一步支持各类基础性、业务化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的开发,促其实用化,并积极支持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估计,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亚太地区电子商务到2020年将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贸易额将达到2.7万亿美元。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占地区总额的47%,达8990亿美元。相比而言,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占地区总额比重依然较小。中国海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50%以上,其中2017年跨境电商出口336.5亿元人民币,增长41.3%;进口565.9亿元人民币,增长116.4%。
为了改善数字化基础设施,许多国家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投资政策,比如孟加拉国提出的“数字孟加拉国战略计划”和巴基斯坦设立的“全民服务基金”。
‘肆’ “十三五”期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国内领先数字化咨询公司中大咨询认为,电子政务有力支撑了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在全球的排名与2018年相比提高了20位。我国在线服务指数在全球排名提升到第9位,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伍’ 数字中国的建设主要涉及哪三方面
数字中国的建设主要涉及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三方面,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数字中国建设应该包括三个内容:一个内容是数字经济,第二个内容是数字政府,第三个内容是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三位一体”,构成了数字中国的基本框架。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要求
一是推动数字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里列出的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发力,以应用为牵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开源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方式的变革,让数字红利切实惠及百姓的生产生活。
三是逐步完善数字生态。持续提升企事业单位数据管理能力,夯实数据基础;培育大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促进数据流通,切实采好数据、管好数据、用好数据,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
‘陆’ 数字中国通俗来讲是什么概念呢
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
资源卫星这是中巴发射后第一颗传输型资源卫星。“资源一号”的发射成功,被认为是开辟了“数字中国”的新纪元,国际宇航界同仁都为之震惊。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中指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6)数字中国表现在哪里扩展阅读
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数字中国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要优化数字中国建设和生态,坚持开源开放,加强产能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柒’ 什么是数字中国
数字”的解释
解释
一
(附连接:一):表示数目的文字。
解释
二
:表示数目的符号。
解释
三
:数量的意思。
解释四
:表示率(比率等)
不同的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比如,十进制和二进制都会用到数字“0”和“1”。
同一个数在不同的记数系统中有不同的表示,比如,数37(阿拉伯数字十进制)可以有多种写法:
中文数字写作三十七
罗马数字写作XXXVII
阿拉伯数字二进制写作100101
含义
在相应的记数系统中,数字位置决定了它所表示的值。例如“3”这个数字:
在十进制数
37
中,它表示的值为30(十进制);
在八进制数
23
中,它表示的值为3(十进制);
在八进制数
37
中,它表示的值为3×8=24(十进制)。
举例
中文数字
小写: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
大写: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廿(niàn,20,大写:念)、卅(30,sà)、卌(40,xì)
皕(bì,200)
算筹
苏州码子: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
阿拉伯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泰米尔语
?
?
?
?
?
?
?
?
?
?
罗马数字
I
V
X
L
C
D
M
(依次对应阿拉伯数字的1,5,10,50,100,500,1000)
英文数字
A
B
C
D
E
F
(在十六进制中用到)
注
^
但在日常语言中,许多人都将“数字”等同“数”。
‘捌’ 数字中国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三大特点如下:
一是展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届展览会除吸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政府、机构或企业参展以外,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及国外企业的关注。
吸引了包括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微软、施耐德电气、IBM等单位首次参展,涉及英、法、美、丹麦等4个国家,他们展出参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以及各自的高端智能新品,进一步提升展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是展会权威性进一步提升。本届展会共有63项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集体亮相,包括清华大学的“清华数为大数据系统软件栈”、启迪公司的黑光超低照度全彩高清智能夜视成像系统、中科曙光的中国首款国产高性能x86微处理器(中国芯)和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等,体现出展会的前沿性、高端性。
三是展会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本届展览增加了许多互动展区,将展出网络大脑、蚂蚁金服福州三坊七巷数字商圈、天猫精灵等一款款贴近生活的“黑科技”。
此外,本届展览还在综合展区两侧增加互动体验专区,分别以网络金龙阿波龙、网龙全息投影为主体,通过场景式、浸入式地交流互动和现场体验,与市民亲密接触,让观众充分参与,切实感受社会智慧化和生活数字化水平。
相关介绍:
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
资源卫星这是中巴发射后第一颗传输型资源卫星。“资源一号”的发射成功,被认为是开辟了“数字中国”的新纪元,国际宇航界同仁都为之震惊。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中指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玖’ 数字中国通俗的定义是什么呢
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描述方式。
“数字地球”核心内容是获取数字地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这样的地图上,地面所有一切都将暴露无遗。
据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先生介绍,到1998年,大家就发现,在地球之外,在网络上有一个数字的地球,有一个数字中国,这是最早叫做数字城市的阶段。
由于我们和西方比较有一些后发,起步晚一点,但后发有它的优势,比如需求很强烈,国家的力量和资本的准备也比西方要充足,我们可以通过抓智慧城市、智慧中国、数字中国的建设,实现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9)数字中国表现在哪里扩展阅读
建立数字中国,开创建设的新局面。2020年不仅是“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的一年,也是开启“十四五”规划蓝图的一年,更是中央决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发展格局的一年。10月12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
"数字中国建设高峰论坛"的召开,对促进中国加快转型发展,加快构建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经济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方面,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新局面。
建立数字中国,让生活更快捷、方便。我们处在数字时代,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成果。数字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支付、网上订餐、快递服务带来了更方便的体验,网上政务服务使办事更快捷,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 AI咨询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立数字中国,促进生产智能化。建设数字中国,既关系着国家的转型发展,也为我们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公司以智能化、自动化、自动化、柔性化为方向,从批量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变,产品更加个性化,数字化驱动的生产转型正在不断实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充足的底气,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建立数字中国,提高社会治理效率。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社会治理方式将更加精确、有效,无论是基础设施布局合理、运转顺畅,还是警务系统通达高效,抑或是应急体系完善,都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提高民众的安全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的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字中国
‘拾’ 数字中国的建设主要涉及哪三方面
数字中国的建设主要涉及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三个方面。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三位一体”,构成了数字中国的基本框架。
数字经济应该说它的全部基础是信息技术,那么我们用数字技术来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让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能够直接面向消费末端,了解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数字中国为我们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相关基础,同时,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也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数字中国重点工作:
一是支持力度不减弱。
通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目前所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但中央财政的支持不会因此而停止,财政部将针对新的发展要求,保持现有支持力度不减、重点领域加强,继续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电信普遍服务工作。初步考虑,“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0亿元左右。
二是支持内容有拓展。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5G纳入电信普遍服务支持范围,先小规模试点,之后根据网络和应用普及情况,逐步扩大支持范围。同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的支持力度,支持林场、牧场等生产作业区,人口规模较大的聚居区深化网络覆盖。
三是支持方式再优化。
初步考虑,对因实际成本低于核定成本产生的结余资金,拟由任务承担企业统筹用于电信普遍服务工作,鼓励承担企业降本增效,更好发挥资金效益。同时,建议地方建立通信管理局主导,财政、工信主管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经济网-工信部:“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农村网络深度覆盖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建设什么样的国——数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