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火药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状况
古代火器的发明和运用是世界战争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火药兵器的出现,揭开了兵器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人们从使用冷兵器迈向使用火器的阶段,预示着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变革,终将使战争的面貌彻底改观。中国作为火药的故乡,现代枪械的前身——古代管形射击火器开始出现于战争舞台,也发生在中国。
在北宋初年的《武经总要》中,已经列举了当时军队中装备有许多火药兵器,说明早在公元1044年以前,我国北宋的军队已经装备有多种相当规模的火药兵器了。但一种成熟的技术,都需要经历一个摸索尝试的萌芽期,早在唐末五代时将火药用于战争的战例也星星点点见于文献,但过于简略,直至《武经总要》时期,用于战争的只是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成的燃烧、爆炸物,还没有见到有关管形射击火器的记载。现在一般认为,南宋绍兴三年(1132年)陈规守卫德安时用巨竹制造的“火枪”,是目前确知的世界上使用管形火器作战的最早实例。古文献中记述的“火枪”,从使用方法上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是《金史》中所提到的“飞火枪”,即在普通长枪的枪头后部绑扎一个装有火药的筒(通常是纸制的),作战时点燃筒中的火药,喷出火来用以烧伤前来格斗的敌军,火药烧尽后则可同一般长枪一样格斗扎刺。第二类火枪就是陈规用巨竹制造的,每支用两个人扛抬发射,点燃后喷射火焰烧向敌方,这已是一种原始的管形火药火器了。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制造了发射“子窠”的“突火枪”更进了一步,此枪用大竹筒制成,内装火药,还安有“子窠”,有人考证是陶制颗粒,作战时点燃火药,利用火药燃烧后产生的作用力射出“子窠”。如果“子窠”是子弹的雏形这一推测正确的话,那末这种“突火枪”可以算作近代枪械的前身。这种竹制突火枪后来多被称作“火筒”,多次用在以后的战争中。随着的科技的发展,至少在元代中期,这种管形火器由竹制改用金属来制造以后,即从“金”旁,但还是用“筒”音,即“铳”字。元明铜铁制火铳多有传世及出土,现在公认最早铜铁制造的火铳,是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铳。最近又有新发现,经权威专家学者考察鉴定,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 (1298年)铜火铳为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铜火铳。这些火铳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口径小,细长轻便,铳尾安木柄由单人持击的手铳,发射石制或铁制的散弹。一类是口径大,粗短较重,需要安于架上发射球形弹丸的碗口铳。这两种后来分别演变为枪和炮。
以上简要介绍了我国火器的发展史。在西方,最早有关枪炮的发明纪录是1326年英国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张火炮射出铁箭的图画。因此管状火枪类武器最早出现在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末中国管状火器的发明纪录是不是还有可能提前呢?答案是有的。
西方研究东方史的学者在巴黎一家博物馆里,发现了一幅由敦煌流失至国外的绢本彩绘佛教降魔图。此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绘释迦牟尼得道前夕降魔的故事。画中,释迦佛主法相尊严,跌坐中心,无数奇形怪状的魔鬼手持各种兵器,蜂拥而至。当然,在佛法面前,妖魔们的进攻最后狼狈而逃。画中的各种佛、魔等形态各异,生动传神。根据绘画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推断是约绘于公元十世纪的五代至北宋初年的作品。令人感觉特别惊异的是,在画面的右侧上方,向释迦袭来的魔众中,有一个头顶上生有三条毒蛇头的恶魔,只穿一条短裤,袒露上体。它双手持着一种形态奇特的喷火兵器,器体筒状,前端展口外侈呈碗形,筒体似束箍,筒后安有较细的竹制或木柄,从筒口喷射出熊熊的烈火。这幅降魔画中的兵器,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注意。英国东方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指出,现在却必须把火枪的发明向前推二百年,这支火枪除了装有火药外,里头还塞满金属弹丸或碎金属陶瓷,这些随着火焰一起射出,肯定那是内装火药并塞满金属弹丸等的火枪。李约瑟的结论可能有些武断,但从图中所画的形象来观察,它的形制与元代出现的手铳颇有相似之处,前有铳体后有铳柄,恶魔手握处似当铳体中部药室处。但从图上看,这件兵器喷出的是火焰,尚无他物,更与陈规的喷火竹筒火枪性能一致,且整个宋代尚无铜制火铳的发现,因此它很有可能是一支竹筒制的喷火兵器,和陈规火枪一样使用了火药。假设推测无误,中国古代发明使用火药管形兵器的历史就将陈规制造火枪的1132年,又向上推溯了二百年左右。当然,仅凭一张宗教画中的孤证还难以下出确切的定论。但这幅图画作为探讨古代管形射击火器发明的珍贵资料,能促使我们沿着这一线索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㈡ 火药正式用于军事方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火药正式用于军事方面,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
火药的发展据《宋会要》记载,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宋都汴京设有专门制造攻城器械的作坊,其中“火药作”是专门生产火药的。
1044年,军事网络全书《武经总要》使用了“火药”一词,并且记载了军用火药的三种配方。这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出现的火药名称和军用配方。
《武经总要》中记录了多个制造火药的处方,根据不同的军事需要,配置不同的火药。比如有所谓毒药烟球火药法、蒺藜火球火药法、火炮火药法等。
㈢ 我国唐朝时期出现的火药武器至今多少年
用火药做主要原料的武器,最早出现在904~906年,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出现“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是现代热兵器的始祖。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唐末天年间(904~906),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出现“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宋朝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设广备攻城作,其中有生产火药的部门。《武经总要》一书记载了火药的三种配方,生产火药已达相当规模尽管生产技术严格保密,仍传入辽朝,故从日本大量进口硫黄的同时,又严禁硫黄和焰硝向辽出口。宋神宗赵顼时,边防军中已大量配备火药弓箭、火药火炮箭等兵器。辽道宗时,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阅火炮”南宋时,水军也配备了霹雳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设有火药兵器制造业。早期火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后,火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显着增大(见彩图[火箭(模型)将火药筒缚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后推力带动箭支前进,宋代][军队配备的火药武器之一])。金朝火药制造技术来源于辽,金军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后,在宋、金、元之间的战争中,火药的使用愈益频繁。金末抗击蒙古军时,曾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火器。宋代出现了类似近代炮弹的铁火炮,却仍用抛石机投射;又发明了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发射“子窠”,类似于后世枪炮,却尚未使用金属发射管。这是辽、宋 金代火药兵器进步的极限,却已决定了后世火药兵器的发展方向总之,辽、宋、金代可算是人类使用火药的奠基时期。到元、明又发现了铜铁铸造的管状火器──铳和炮。
火药的破坏力在唐朝炼丹术已经提及,如唐朝清虚子编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记载的“伏火矾法”,而宋人孟要甫的《诸家神品丹法》则收录了无名氏配方的“伏火硫黄法”。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记载火药作为武器的制作过程的书籍为曾公亮的《武经总要》,描绘了炸药从弹弩发射的机理。该书记载了中国第一批军用火器,分火球类和火箭类,在第十一和十二卷中,记录了引火球、蒺藜火药 、毒药烟球三种火药配方。宋朝后期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炮管和大炮射弹。关于中国火枪最早的艺术作品来自敦煌的佛教壁画,该画大约作于公元950年。12世纪初期,这些火枪被大量使用,用中空的竹管作为枪管,装有火药沙、铅弹、尖锐的金属屑或瓷器碎片的,后来发展成为大的火药推进的箭。最后,易损坏的竹子被铸铁管所取代,同时新武器名称也由原来的“火枪”变为“火铳”。13世纪还发展出了“百子连珠炮”,在铜管或铸铁管中可以填充大约100粒铅弹。关于金属手枪最早的考古发现来自中国黑龙江的出土文物,制作年代为1288年。中国人来发明了包裹炸药的炮弹。明朝焦玉所着的《火龙经》记载了宋朝初期的“飞云霹雳炮”,这是一种轻型爆炸性火炮,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1126年(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㈣ 火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现存最早的关于火药的记载是唐代着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孙思邈的丹经中明确记载着:把硫黄、硝石放在一起烧炼的时候,如果有木炭掉进去就可能发生爆炸。到了唐代晚期,火药已经成了炼丹家们献给军事家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在公元904年唐朝末期地方势力之间的相互攻击中,第一次使用了一种名叫“发机飞火”的武器。到了北宋时期用火药制成的各种武器,如火药箭、火球、神火飞鸦等已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在宋朝抵抗北方金国的进攻中多次使用火药、火器等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公元1126年着名的开封保卫战中,宋朝的守军在李纲在率领下,使用一种名为“霹雳炮”的爆炸性火药武器,让进攻的金兵吃尽了苦头,死伤惨重。到了南宋时期,用火药制成的爆炸性火器无论在陆战中还是在水战中都已经成了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了。
现在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门公元1332年铸造的铜质火炮,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最早的火炮。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西征的蒙古大军把从宋朝学到的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方法传播到了阿拉伯国家。大约到了13世纪末欧洲人才通过阿拉伯人的着作了解到火药的制作方法。后来十字军在东征的过程中,同当年的金军一样,吃尽了阿拉伯人的火药武器的苦头,最后终于学会了爆炸性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但是,这时中国人发明火药已经800~900年了。
㈤ 火药领先世界多少年
时隔1000年后,中国火药技术再次领先世界,中科院传来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