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四大渔场是什么
中国有四大渔场,它们分别是: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海域)、舟山渔场(东海海域)、南海渔场(广东、海南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
1、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是江苏、上海、浙江、台湾四省一市渔民的传统捕鱼区域,主要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四大经济鱼类为主要渔产。
2、黄渤海渔场
黄渤海渔场位于渤海湾一带,面积约3600平方海里,是山东省、辽宁省两省渔民的主要捕捞渔场。主要捕捞对象为小黄鱼、带鱼、对虾等。
3、南海渔场
南海渔场是我国着名的热带渔场,这里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
4、北部湾渔场
北部湾渔场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是捕捞绯鲤、红笛鲷、金线鱼、蓝圆鲹等鱼类的优良渔场。
渔场的形成原因
渔场的形成一般无非以下几个原因: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沿岸流,水团运动。这些因素的出现会使得海水扰动,把底层的营养盐搅起来,孕育很多浮游生物,吸引大批鱼群前来觅食。
中国海域跨温带、热带海域,面积广阔。近岸海域有众多河流汇入,有较为复杂的洋流和水团系统,大部分位于大陆架海区,是形成渔场的优良条件。
2. 中国四大渔场是什么
中国有四大渔场,它们分别是: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海域)、舟山渔场(东海海域)、南海渔场(广东、海南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
1、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渔场面积约为5.3万平方公里,是江苏、上海、浙江、台湾四省一市渔民的传统捕鱼区域,主要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四大经济鱼类为主要渔产。
按照面积和规模来算,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渔场的形成一般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沿岸流,水团运动。这些因素的出现会使得海水扰动,把底层的营养盐搅起来,孕育很多浮游生物,吸引大批鱼群前来觅食。
中国海域跨温带、热带海域,面积广阔。近岸海域有众多河流汇入,有较为复杂的洋流和水团系统,大部分位于大陆架海区,是形成渔场的优良条件。
3.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江河中哪些地方藏鱼最多
许多钓鱼爱好者都喜欢野钓,除开去水库去的最多的是地方便是各种大小河流了,野钓怎样获得多,因此钓点的挑选就越来越非常重要了。许多大江大河汹涌澎湃,不太适合野钓,因此更多的是钓鱼爱好者喜爱钓流水稍慢的河段,在流水较缓自然环境清幽的地方才算是鱼儿最好的寻食之所。这都是钓鱼优选的好钓位,说这些钓位也拥有许多注重可探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小岛或者大石头,因为在河中间,无论鱼是上下游或是中下游,都需要从这通过,海岛清静安全性,鱼胆子大,假如岛的面积大,冬季春季钓朝阳的这一面。假如是大石头,会出现一个储水区,叫回水区。假如有这种部位,无论你用哪种窝料鱼饵,你全是小河边最靓的仔。
桥墩下边是略被太阳晒着点,不过大多数或是黑影的河面,这类地区都是典型性的并没有大鲤大草,可是耳光尺寸的草鱼还是很有一些的,并且大些的桥,全是单双排桥墩,能够容下许多钓鱼爱好者选位。
以上建议仅作参考,相信钓鱼爱好者对于了解的水域都有固定的好钓点。如果去陌生水域野钓,能够参照以上的建议,或是那句,我希望对您有作用。
4. 中国十大渔场是哪几个
一、石岛渔场
位于山东石岛东南的黄海中部海域。该渔场地处黄海南北要冲,是多种经济鱼虾类洄游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黄海对虾、小黄鱼越冬场之一和鳕鱼的唯一产卵场,渔业资源丰富,为我国北方海区的主要渔场之一。渔场常年可以作业,主要渔期自10月至次年6月。主要捕捞对象:黄海鲱鱼(青鱼)、对虾、枪乌贼、鲜鲽、鲐鱼、马鲛鱼、鳓鱼、小黄鱼、黄姑鱼、鳕鱼和带鱼等。
二、大沙渔场
位于黄海南部,大致在北纬32°—34°,东经122°30′—125°范围内。地处黄海暖流、苏北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交汇的海域,浮游生物繁茂,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越冬和索饵场所,为黄海的优良渔场之一。每年春季(5月份),马鲛鱼、鳓鱼、鲐鱼等中上层鱼类,由南而北作产卵洄游途中经过该海域,形成大沙渔场的春汛。夏、秋季(7—10月),索饵带鱼在渔场中分布广、密度大、停留时间长;其它经济鱼类如黄姑鱼、大小黄鱼、鲳鱼、鳓鱼、鳗鱼等亦在此索饵形成又一个渔汛。冬季,小黄鱼与其它一些经济鱼类仍在此越冬。
三、吕四渔场
位于黄海西南部,东连大沙渔场,西邻苏北沿岸。由于紧靠大陆,大、小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丰富;同时又处于沿岸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加以渔场水浅、地形复杂,因而为大、小黄鱼产卵和幼鱼索饵、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黄海、东海最大的大、小黄鱼产卵场。吕四渔场地处废黄河口,泥沙运动频繁,渔场内的沙滩位置与形态常常变化,是我国着名的沙洲渔场。
四、舟山渔场
位于舟山群岛东部,大致在北纬28°—31°,东经125°以西的范围,地近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冷、暖、咸、淡不同水系在此汇合,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鱼群十分密集,为我国近海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大的渔场之一。舟山渔场鱼种丰富,有带鱼、鲐鱼、鲹鱼、小黄鱼、大黄鱼、鲷、海蟹、海蜇、鲨鱼、海鳗等。渔场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夏秋季有鲐、鲹鱼汛,冬季则形成近海最大的带鱼冬汛。
五、闽东渔场
位于北纬25°—27°10′,东经125°以西的东海南部海区。闽东渔场有金钗溪、七都溪、赤岸溪、怀溪、白马河、霍童溪、北溪、鳌江和闽江诸多溪河注入,又有低温低盐的浙闽沿岸水与高温高盐的台湾暖流分支汇合,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生,成为多种经济鱼虾产卵、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这里四季均有渔汛,渔业产量占福建省海洋渔业总产量的大部分。春汛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马鲛鱼、乌贼、银鲳、姥鲨、鳗鱼、鲐鱼、蓝圆鲹、小公鱼、毛虾、梭子蟹等。夏汛主要有鳀鳁鱼,鳓鱼、银鲳、青鳞鱼、小公鱼、对虾、海蜇等。秋汛主要捕捞大黄鱼、鲍鱼、鳓鱼、海蜇、梭子蟹、对虾等。冬汛主要捕捞带鱼、大黄鱼、乌贼、蓝圆鲹、鲐鱼、鲨鱼、毛虾、棱子蟹和舵鲣等。
六、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位于台湾海峡南部,北起北槟岛附近,南至台湾浅滩以南,自然条件复杂,受高温高盐的黑潮分支和南海水,以及低温低盐的浙闽沿岸水和高温低盐的粤东沿岸水四个水系的混合影响,加之台湾的江河注入和台湾浅滩南部的涌升流,构成了渔场高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丰富,鱼种繁多,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中上层鱼类渔场。中上层鱼类的金枪鱼、青干金枪鱼、舵鲣、蓝圆鲹、沙丁鱼、脂眼鲱、乌鲳和绒纹单刺鲀等,以及底层鱼类的鲷类,蛇鲻、带鱼、乔氏台雅鱼等都很丰富。渔场综合产量高,全年均可作业。
七、珠江口渔场
位于北纬21°08′—22°00′,东经112°50′—114°20′,为南海的重要渔场之一。渔场内岛屿众多,渔场地处外海水和珠江冲淡水的交汇区,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使众多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成为生物活动的密集中心,构成优越的渔场环境。围网渔汛主要在12月—次年4月,2—3月为旺汛。盛产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鲐鱼、圆腹鲱等。
八、北部湾北部渔场
位北纬20°20′—21°30′,东经106°30′—109°50′,北濒广西沿岸,东临雷州半岛,西邻越南,南接北部湾中南部海域。渔场内岛屿较多。来自大陆的九州江、南流江、钦江、北仑河和红河等江河流入北部湾,繁殖生长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形成了许多经济鱼类的良好栖息场所。浅海围网作业渔期自11月—次年5月,1—2月为旺汛,主要渔获物有青鳞鱼、蓝圆鲹和沙丁鱼等。拖网作业渔期自9月—翌年5月,主要渔获物有长鳍银鲈、蛇鲻、红鳍笛鲷、断斑石鲈、鲹鱼和海鳗等,此外,每年4—6月为鲨鱼的钓业渔期。
九、西沙群岛渔场
西沙海域气候炎热,终年水温很高,为珊瑚的大量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珊瑚的丛生又为鱼类生长、繁殖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基础和优越的栖息条件。西沙群岛周围大多有巨大的礁盘,水浅而清,有着浅水礁盘性鱼类生长的环境;而礁盘外侧深度骤然增加,属于深水性环境,适于大洋性鱼类生活。因此,这里鱼的种类众多,属于礁盘鱼类区系的有海鳝科、笛鲷科、金眼鲷科和鳍科等;属于大洋性鱼类区系的有鲭科、旗鱼科、飞鱼科等。其中产量较高的有刺鲅、鲔鱼、金枪鱼等十几种。西沙群岛渔场为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鱼类终年生长、繁殖。生长快、个体大是西沙群岛渔场经济鱼类的一个显着特点。此外,凶猛性鱼类数量较多,肉食性的鱼类约占40—50%,如鲨鱼,几乎分布于整个水域。西沙群岛渔场因海底崎岖不平,礁石丛生,不宜拖网作业,但却适合各种钓具、挂网、敷网作业。由于这里鱼类资源雄厚,故各种鱼类的上钓率特别高,在我国沿海首屈一指。
十、南沙群岛渔场
南沙群岛是由200多个岛礁、沙洲、暗沙、暗滩等组成的群岛,周围有许多沉没的海底山和珊瑚礁。受这种地形影响,常能形成局部的涌升流,把底层丰富的营养成分带到表层。同时,众多的珊瑚礁环境又为鱼类提供了饵料充足、适宜栖息和易躲避敌害的场所。南沙群岛渔场水产资源丰富,鱼类有褐梅鲷(石青鱼)、真鲹(吉尾鱼)、斑条魣(吹鱼)及金枪鱼类等;贝类有乌蹄螺、砗磲;爬行动物有海龟、玳瑁;棘皮动物中有梅花参(菠萝参)、二斑参(白尼参)、黑尼参(乌圆参)、蛇月参(赤瓜参)、黑狗参(黑参)等。
5. 镜泊湖现国内罕见淡水鱼群风暴,这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
对于长江的十年禁捕、我们都是举双手欢迎、因为这些年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和鱼类数量急剧下降、但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所以必须让他们的种群数量恢复到正常状态、最近有人发现镜泊湖出现国内罕见的淡水鱼群风暴、这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如同梦中楼阁、天上流星一样、要知道这样的场景我们还是在视频中国外能够看见、能够出现这样的场景、足以说明我们的环境保护以及种群保护非常奏效。
6. 入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鱼儿一般都在哪些地方扎堆呢
夏天到,鱼难钓,入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许多钓友死守一天,都上不了几条鱼,甚至有时还会空军而归。今天就用我以往的经验,浅谈一下,在炎热的夏季,鱼群分别会在哪些地方扎堆,只要找到鱼窝,就能增加鱼获,避免空军,提高爆护的可能,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除此之外,饵料的搭配也尤为重要。夏天钓大鱼,我们要留意饵料的口味,或许腥香型饵料对鱼儿的诱惑力更高,但是目前,小杂鱼非常容易闹窝、争食,最好是采用清香型白酒饵料。我最常用的办法便是,把素饵之首玉米煮熟后,滴进3~5ml的垂心者诱使,用保鲜膜,或是放进包装袋密封性,自然发酵一整晚。由于,垂心者诱使会释放出水生花卉的味儿,与谈水环境类似,更能引鱼入窝,让鱼群更为放心。
不仅如此,当中还带有DMPT素,及其从鱼类的身上获取的自然激素,能显着变长鱼群的开口时间,促进鱼群玩命寻食,增加咬钩率。应用垂心者诱使打窝后,窝料的穿透性较强,留味时间久,只需20min,河面便会出现一连串鱼泡,下竿就鱼多。
夏天垂钓难度可能大一些,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鱼类,趋温、趋氧、趋食这三大特点,就能找到鱼窝,再搭配上正确的饵料,连竿爆护还是有可能的。每个水域的具体环境都不一样,想要提高鱼获,还要靠自己多实践、多思考,否则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7. 中国的舟山渔场建在什么流上
中国舟山渔场建在上升流显着的海域上。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中国沿海10大渔场之一,是完全属于浙江省的。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大的渔场之一。其位于舟山群岛东部,大致在北纬28-31°,东经125°以西的范围,地近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
冷暖咸淡不同的水系在此汇合,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鱼群十分密集。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7)中国哪个地方鱼群最多扩展阅读:
形成原因
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
2、有长江水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
3、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此交汇,使洋流搅动,养分上浮。
4、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
5、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
8. 中国舟山渔场建在什么流域
长江流域。
其位于舟山群岛东部,大致在北纬28-31°,东经125°以西的范围,地近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中国沿海10大渔场之一,完全在浙江省境内。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大的渔场之一。冷暖咸淡不同的水系在此汇合,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鱼群十分密集。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舟山渔场具有显着的近海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舟山渔场是多种经济鱼类和水生动物、虾蟹等繁殖和育肥的场所;是中国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
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地渔民的传统作业区。主要渔业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鱿鱼)。
渔汛
20世纪始到70年代末,春季有小黄鱼汛,夏季有大黄鱼和乌贼汛,秋季有海蜇汛,冬季有带鱼汛。随着大批机动船常年投入生产,渔汛季节已无明显界限。80年代以来,小黄鱼、大黄鱼、乌贼、海蜇已形不成渔汛,带鱼汛亦出现旺汛不旺,网产趋低的现象。
现主要渔期为11月至翌年1月。
9. 那个湖泊的鱼最多
其实每个湖泊的鱼都是差不多的,都非常的多,比如说洞庭湖,鄱阳湖。
像国外的话就不太了解了,只知道国内的。
鱼类(学名:Piscium),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的统称,
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1]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16张
鱼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
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
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
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
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不确定。
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
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10. 中国海鲜产地有哪些
中国的十大海鲜产地,咱们就从北到南介绍一遍,排名不分先后。
渤海湾:
渤海的面积在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小,只有约为7.7万平方公里,以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连线为界,近似于封闭性内海,洋流少而微弱,这也成了绝佳的海鲜“孵化场”。每到夏季,很多鱼虾洄游到此产卵时,便是海鲜最肥美和捕捞量最大的时候。
呈口袋型的渤海,被人们依地缘性分成了三块区域:北面的辽东湾、西边的渤海湾和南面的莱州湾,梭子蟹、对虾、小黄鱼和鲅鱼等是整个渤海最出名的海鲜,但除此之外,每块区域的海鲜也有自己的特色。
代表产地:
辽宁·大连
山东·烟台
闻名产出:海参、鲍鱼、虾夷扇贝、鲅鱼、梭子蟹、杂色蛤、黄蚬子等。
刺参:这里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海参产地,常年低温,盐分均衡,自然纯净的水质以及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使得生活在海底的海参生长缓慢,但也正因此,让它们体内积累了更多的氨基酸、多糖等营养物质,味道尤为鲜美。
皱纹盘鲍:产于渤海湾的鲍鱼。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
海胆:很多人没吃过,最常见的做法是海胆蒸蛋,味道有点像加强版蟹黄,鲜得不像话。
梭子蟹:渤海湾梭子蟹以莱州的最为着名,梭子蟹和大闸蟹完全属于不同的味道,梭子蟹以鲜为主,大闸蟹以香为主。但是梭子蟹不像大闸蟹一样可以保存运输,出水以后很快就会死,死掉的梭子蟹在几个小时就会变空,肉质发散
黄海
黄海从胶东半岛成山角到朝鲜的长山串之间海面最窄,习惯上以此连线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北黄海面积约8.1万平方千米,南黄海面积约40.9万平方千米。黄海的西北部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东部由济州海峡与朝鲜海峡相通,南以长江口东北岸启东角到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分界。
黄海南部海域的海底地势平坦,又有“黄海暖流”和“沿岸流”两股洋流常年在此盘旋,使这里形成了天然的优良渔场。但这里却不适合生长大规模鱼群,但虾蟹螺贝等海鲜尤多,像着名的“虾中之王”对虾、毛蚶的升级版魁蚶、“海蛎子”牡蛎都以这里出产的为上品。
代表产地:
江苏·连云港
闻名产出:小黄鱼、鲅鱼、黄姑鱼、对虾
小黄鱼:小黄鱼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小黄鱼富含蛋白质、糖、脂肪、钙、磷、铁、钾、钠、镁和维生素A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