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55年授衔共有多少位将军
总共授衔了1038位将军(不包括十大元帅)。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10位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0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798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少将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
(1)55年中国军队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1955年授衔工作受到来自苏联的影响,由于当时党和国家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授衔准备工作自然也会向苏联靠拢。讨论军衔的等级设置时,总政、总后、军务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对军衔工作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一套方案,1952年11月26日上报中央军委。
初步计划军衔分6等20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三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这个方案除准将外,基本与苏联的军衔一致。1953年,以上部门在充分考虑苏方意见,同时参考当时朝鲜的军衔制,并结合我军具体情况,拿出了第二套方案,即6等21级。
1953年末,中央军委召开了55天的高干会议,确定我国军队发展的总方针、总任务。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说:“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以便按职责条令的规定,履行职权;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以鼓励其在军队中的工作和上进心。”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同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我军采用世界通用的军衔体制。
军衔设6等19级: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㈡ 中国军队到底有多少人
连100人左右,营300人左右,团1000人左右。
旅3000人左右,师1万人左右,军3万人左右,集团军10万人左右。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若干名士兵编成的军队最基层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排。设班长,由军士担任。一般在排的编成内遂行任务。班的编制人数,根据所担负的任务、配备的武器装备和便于管理、指挥的原则确定。
军队发展
中国近年来军队总人数保持在230万人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陆军,空军,海军以及一个独立兵种火箭军组成,军队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中国正积极进行现代化军事建设,相信中国的实力能更上一个台阶。
方面军由若干个集团军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隶属于统帅部或战区。设有领导指挥机关。为诸军种、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通常在战时组建,其编成主要视作战方向的战略地位、战场容量、敌方可能投入的兵力和己方兵力情况及作战企图等因素而定。
㈢ 建国初期中国有多少军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定额400万人。
当年全军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总兵额至627万人,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3)55年中国军队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第一次:计划将军队总数由550万压缩到400万
新中国成立之时,解放军的总员额达到了550万人,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技术兵种也很少。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全军总员额由550万减至400万。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未能继续进行,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12月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627万减至400万
1951年底,国内大规模剿匪作战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已转入阵地防御作战阶段,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形势,中央军委决定于1952年再次对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
1952年精简工作全面展开,至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400万余人。
㈣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多少人
㈤ 中国军队有多少人
军队编制是相当灵活的,所以一下说的数字以步兵部队为例,仅当参考。
班:通常由2-3个战斗组+班指(班长、1-2名通信兵)和班火力(机枪、榴弹)组成,通常人数10人左右。
排:有2-3个步兵班+火力班组成,火力班一般根据需要配属重机、迫炮(可能配属反坦克火力),人数在40人左右。
连:由2-3个步兵排+火力排组成,火力排一般由机枪班、迫炮班组成,通常配有反坦克火力。连级开始配直属部除连指(连长、副连、指导员、司务长)外还有炊事班,人数在170人左右。
营:2-3个步兵连+火力连,火力连除了大口径迫炮排外通常开始配属防空火力。营级开始配属卫生队、警卫班、侦查排。兵力600人左右。
团:2-3个步兵营。团级的综合作战能力就已经很强了,除了火力营(包含对地、对空火力)外还有特务连、卫生队、运输部队、通信部队等连级单位,还有政治处、维修单位等。兵力2000多人。(有些步兵团也配属装甲部队就不详细讨论了。)
旅师都是团的上级单位,属于相对独立的作战单位。但都明显加强了侦查、通信、后勤、火力和装甲部队。旅级一般辖1-2个团4000-5000人,师级2-3个团约10000人。
现在军已经基本集团军化,所辖兵种更加多样化甚至包括陆航团。这个人数就不好说了一般在30000-45000之间。
㈥ 有谁知道我国在1955年授衔时少将有多少人,什么名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360人 1955年授衔少将802人,1957年、1958年各补授2人,1961年到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54人。 解方陈沂 童陆生 詹化雨 刘其人 张瑞 彭富九 李信 曹广化 魏传统 孙仪之 傅家选 喻缦云 姜齐贤 钱信忠 贾若喻 王光华 王永浚 曹丹辉 李钟奇 叶楚屏 王文轩 叶运高 李兆炳 黄远吴涛 马文波 陈外欧 刘显宜 张松平 范子瑜 严俊 戴正华 官乃泉 黄曹龙 阎捷三 殷希彭 曾育生 陈远波 黄新友 张平凯 吉合 胡备文 钱江 陈福初 陈铁君 王兰麟 洪水 刘少卿 周维 刘绍文 安东 黄有凤 李基 况玉纯 游胜华 王兆相 贺盛桂 王兴纲 车敏瞧 张逊之 何济林 潘世徵 罗亦经 徐光华 黎东汉 幸元林 汪东兴 周子祯 张文舟 何克希 徐文烈 戴润生 陶汉章 谢振华 谢立全 林浩 刘居英 刘有龙 谢良 雷绍康 罗若遐 方升普 刘永源 王绍南 袁渊 谭知耕 余克勤 仲曦东 谭佑铭 张驾伍 周志刚 刘子云 沈启贤 吴嘉民 李汛山 吴华夺 李开湘 李治 张书祥 高存信 周世忠 陈海涵 刘清明 方正刘昂 李光辉 钟明彪 唐凯唐铎 胡正平 陈金钰 郑大林 张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李真 李毅郭奇 张日清 李良汉 钟发宗 徐其孝 林遵 胡华居 金忠藩 贺振新 段苏权 谷文善 薛少卿 漆远渥 王集成 李中权 张廷发 何廷一 石忠汉 朱虚之 沙克 黄炜华 杨焕民 吴林焕 何振亚 傅传作 王德贵 杨尚儒 刘锦平 李世安 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放 王平水 李平 梁达三 陈钦谢斌 高厚良 关盛志 李丰 邓东哲 蔡永肖前 方子翼 李长日韦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功 王云霖 周彬 李庆柳 余非 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 张百春 李勃陈浩 罗维道 刘福胜 余明 李振声 罗野岗 陈熙 安志敏 朱火华 刘鹤孔 王学清 曾征 黄仁庭 黄玉庭 袁学凯 兴中方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曾克林 易耀彩 郑国仲 张学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赵一萍 张汉丞 马龙曾生 段德彰 卢仁灿 桂绍彬 雷永通 张雄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黄忠诚 刘华清 苏启胜 朱军 刘中华 梅嘉生 何辉 谢甫生 吴西 魏天录 刘义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勇 邓龙翔 邱子明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一 邓兆祥 罗斌苏进 陈锐霆 贾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光 廖运周 颜东山 王振祥 罗通 程世清 林彬 邓家泰 宋庆生 王胜孙三 李迎希 徐德* 赵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张西三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张希才 曹传赞 李贞 龙福才 刘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燕 闵学胜 张吉厚 朱绍田 袁光 郭维城 徐斌陈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吴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杜国平 陈波 梁玉振 刘辉山 张廷桢 蔡炳臣 陈伯禄 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 曾涤苏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 左齐李铨 郭宝珊 史可全 闵鸿友 孙光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吴习智 徐国珍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罗章 侯世奎 颜金生 张开基 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钟生溢孙润华 李书茂 熊晃 李书全 曾光明 黄正清 慕生忠 李夫克 黄立清 鲁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王贵德 石新安 范明 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熊奎 何光宇 胥光义 张和 吴荣正 肖新春 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周学义 涂则生 金绍山 张忠 何德庆 崔建功 吴忠 汪家道 李觉 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 段焕竞 邱蔚 朱绍清 廖海光 刘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常玉清 胡大荣 赵俊 肖永银 张秀龙 熊应堂 张钅至 秀 詹大南 陈宏 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 谢胜坤 龙潜 欧阳平 李世炎 刘文学 李耀文 汤光恢 谢云晖 王六生 何志远 张闯初 符确坚 何柱成 刘毓标 李景瑞 万振西 刘健挺 程业棠 谢锐宋文 曾旭清 李元 郭金林 王文模 李辉高 宋献章 严光 童炎生 唐健如 贺光华 熊兆仁 周文在 李德生 黄朝天 王健青 陈士法 孙端夫 徐体山 邓仕俊 王诚汉 马辉陈奇 傅绍甫 李发 阮贤榜 匡斌 尤太忠 王直 秦化龙 杨汉林 资凤 罗湘涛 喻新华 张文碧 李曼村 陈德先 汪少川 彭胜标 罗应怀 熊飞 彭显伦 张潮夫 王若杰 王义勋 郭卓辛 邱相田 龙飞虎 朱耀华 陈忠梅 李国厚 余光茂 谭友夫 张新华 张宗胜 熊挺 张春森 曹思明 周明国 何敬之 姚醒吾 刘贤权 龙书金 韩东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贺东生 张广才 钟伟 吴自立 肖元礼 邓克明 卢绍武 叶长庚 刘子奇 李福泽 雷震 马白山 黄一平 余成斌 覃士冕 张国传 周发田 江燮元 李化民 欧致富 魏镇 刘新权 方国安 王全国 叶明 谢镗忠 廖冠贤 李丙令 陈德 陈发洪 王振乾 李俭珠 孙克骥 胡继成 杨树根 郭成柱 吴诚忠 王远芬 田厚仪 罗仁全 祝世凤 叶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国翰 赵兰田 王东保 陈文彪 彭龙飞 刘玉堂 张汝光 陈挽澜 黄荣海 李士才 胡登高 谭文帮 林忠照 钟文法 陈志彬 张太生 宋维轼 彭清云 方国南 兰桥 魏洪亮 董洪国 傅春早 肖远久 何能彬 任昌辉 颜德明 杨大易 余品轩 陈宗坤 邱国光 汤池 高体乾 齐丁根 曾敬烦 丁武选 程儒珍 郑效峰 邹善芳 汪洪清 刘兴隆 倪南山 卜万科 罗云 黄胜明 江腾蛟 黄德魁 甘思河 潘峰 傅崇碧 肖思明 叶青山 王奇才 龙道权 帅荣 裴周玉 黄振棠 李人林 曾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波 张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 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刘华香 赵文进 彭寿生 刘德海 林伟曾威刘彬 方之中 马卫华 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懋 陈宜贵 钟炳昌 廖鼎琳 刘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三生 杨根生 曹玉清 曾宪池 卢克 马泽迎 杨永松 苏鲁 陶国清 韩卫民 杨世明 王才贵 孔飞 李佐玉 王谦 贺晋年 罗成德 唐子安 江拥辉 张开荆 贺健 贺庆积 谭友林 吴岱 邱先通 钟人仿 刘何邹衍 张竭诚 邓岳 谢正荣 徐国夫 江文 刘亨云 宋承志 赵杰 王良太 王力生 赵承金 伍瑞卿 龙开富 李资平 张济民 曾祥煌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陈美福 张海棠 陈信忠 罗坤山 孙文采 苏焕清 黄思沛 叶荫庭 邱会魁 唐青山 罗桂华 王屏 姚国民 黄惠良 李荆璞 王蕴瑞 黄文明 张明远 胡炳云 肖应棠 肖文玖 潘焱丁盛 钟国楚 陈仿仁 陈云开 谢明 李呈瑞 梁仁芥 赵冠英 赵章成 谭善和 徐国贤 杨俊生 吴泳湘 周长胜 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贺大增 李震 吴保山 何运洪 李致远 谢福林 丁莱夫 丁先国 董永清 况开田 刘禄长 汪克明 王明坤 张树芝 张云龙 陈仁洪 李家益 赵国泰 吴瑞山 欧阳家祥 张万春 熊作坊 赖春风蒋克诚 舒行 廖鼎祥 范阳春 谢家祥 杨中行 张梓桢 彭盛 严庆堤 吴融峰 李彬山 刘春 余积德 官宗礼 严政 陈茂辉 张秀川 任荣 唐金龙 吴子杰 游好扬 赖光勋 李木生 徐其海 黎光 贺吉祥 张步峰 樊学文 汪易 李布德
希望采纳
㈦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授衔仪式”,请问,被授予上将、中将、少将的分别有多少人
1955年授衔时元帅10,大将10名,上将5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中将17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少将802名,1956年和1958年各授4名,1961年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时,全军共有将官以上军衔人员1614名。
㈧ 建国初期,五五年授衔的上将是多少他们的名字和简历请介绍一下
五五年授衔的上将是55人,分别是:
1、萧克,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2、李达,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3、张宗逊,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4、李克农,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5、王震,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6、许世友,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7、邓华,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8、彭绍辉,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9、张爱萍,时任副总长。
10、杨成武,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11、韩先楚,时任副总长。
12、李涛,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13、傅秋涛,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14、王平,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15、吕正操,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16、傅钟,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17、肖华,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18、甘泗淇,时任总政副主任。
19、宋任穷,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0、赖传珠,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1、洪学智,时任总后副部长。
22、周士第,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23、郭天民,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24、周纯全,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5、杨至诚,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6、陈再道,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27、陈奇涵,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28、王宏坤,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
29、苏振华,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0、刘亚楼,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31、刘震,时任空军副司令。
32、陈锡联,时任炮兵司令。
33、韦国清,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34、陈士榘,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
35、陈伯钧,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
36、钟期光,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7、宋时轮,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38、朱良才,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39、董其武,时任69军军长。
40、唐亮,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41、叶飞,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42、杨得志,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43、王新亭,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44、黄永胜,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45、李天佑,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46、陈明仁,时任55军军长。
47、贺炳炎,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48、阎红彦,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49、谢富治,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50、陶峙岳,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
51、乌兰夫,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52、周桓,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53、杨勇,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
54、李志民,时任志愿军政委。
55、赵尔陆,时任二机部长。
㈨ 五五年,授衔时上将多少 五五年授衔时,少将多少个
五五年授衔时,上将有55位,少将有798位。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因此共有57位将领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有798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此后至1958年相继授予8位将领少将军衔。1961年-1963年之间,共晋升233名大校军官为少将军衔。
(9)55年中国军队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一、1955年55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具体人员是: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杨勇、杨至成、杨成武、杨得志、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
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萧华、萧克、黄永胜、阎红彦、傅钟、傅秋涛、韩先楚、董其武、彭绍辉、谢富治、赖传珠。
二、开国上将王平:
1907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北,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红军时期,王平较长一段时间担任红十一团政治委员,他重视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激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他领导下,红十一团敢打恶仗、险仗、硬仗,善于长途奔袭和连续作战,在反“围剿”作战中屡屡重创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