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每年进口粮食多少吨
粮食产量已经突破13000亿斤,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目前,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宽松,库存充裕,粮食储备已经大大超过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17%至18%的安全警戒线。
我国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过去几千年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成功解决,逐步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发展趋势:
粮食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不足我国一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粮食将会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不小的挑战。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不可能把粮食安全完全寄托在粮食贸易上,关键还是要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满足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我国每年要进口超过1亿吨粮食粮食够吃,为啥还进口?
Ⅱ 中国进口玉米的标准
中国进口玉米的标准,玉米实行的是进口国营贸易管理,也就是有相应资格的企业才能进口,其他进出口企业是不允许进口的。
Ⅲ 中国17年1月进口多少玉米
1月份预计,2016/17年度全国玉米进口量为20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下降117万吨,降幅37%。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库存压力较大,目前价格水平可以挡住进口,将抑制国内玉米进口需求。2016/17年度国内玉米总供给量为22155万吨,比上月预测上调5万吨,比上年下降625万吨,降幅2.7%。
1月份预计,2016/17年度国内总消费量为19711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增长2051万吨,增幅11.6%。国内畜禽存栏有望回升,高粱和大麦等替代品进口预计下降,均有利于玉米饲料消费增长(爱基,净值,资讯)。国内深加工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在东北的深加工补贴政策支持下,部分前几年持续停机的企业已经重新开工,深加工行业开工率将提高,刺激玉米工业消费增长。预计2016/17年度玉米饲料消费为1140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增加1200万吨,增幅11.8%。玉米工业消费为634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增加840万吨,增幅15.3%。
1月份预计,2016/17年度玉米结余量为2444万吨,比上月上调5万吨,比上年下降2676万吨,降幅52.3%。
Ⅳ 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粮食,品种,各从哪些国家进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古人云:“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安谷则昌,绝谷则危”。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第一大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能否找到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需求的战略途径。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粮食的生产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历史阶段。在当前粮食总量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下,粮食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粮食行业正在经历新旧体制转变的过程。粮食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关键是要认清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探索,开展新的创业。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提出战略性的思考。
粮食企业改革是粮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和条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也是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决定性因素。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首要条件。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掌握必要的粮源,稳定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保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进行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粮食企业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抓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粮食企业只有通过改革,彻底实行政企分开,才能分清粮食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企业应承担的经营盈亏。这将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面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新的用人、分配、保险制度和监督、约束制度,便于粮食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粮食企业改革是适应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而是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粮食企业改革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粮食调控主要通过粮食部门,以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方式实现对粮食的宏观调控。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战略物资”逐步向一般商品过渡,粮食行业由垄断性行业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在新的形势下,粮食宏观控制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表现为政策调控、国家专储调控、进出口平衡、市场自发调控、资本市场调控、农业生产结构调控等多种形式综合并用。
粮食企业改革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年度间的粮食产量波动难以避免,对粮食市场的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保护和稳定粮食市场,我国1990年就着手建立了粮食最低保护价格制度和用于调节粮食市场供求与价格的专项粮食储备制度。1994年又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保持合理的粮食储备,充实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吞吐能力。同时适时适度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通过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的粮食供求关系,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需求。中国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并不排除利用国际资源作为必要补充,起到品种调换、丰欠调剂和区域平衡的作用。当前出现的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低消费水平下的过剩。从长远看,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粮食需求呈上升趋势。
粮食企业改革适应粮食市场价格机制的需要。粮食价格机制正逐步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农户和企业。市场价格机制在引导农民种植和粮食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已对部分粮食品种,如红小麦、早籼稻、南方玉米等退出了保护价收购范围。今年,国家对浙江、福建、广东等8个销区省、市进行粮食价格放开试点;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将补贴直接给农户;新开设早籼稻、粳稻、玉米大宗粮食期货交易品种,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功能作用,这意味着国家对粮食宏观政策和调控办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政策的出台,对粮食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粮食形势,有效地发挥粮食的资源优势,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近年来,粮食价格一再走低,一斤粮食需补一角多钱才能顺价销售,粮食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而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企业更是不堪重负,从而挫伤了粮食企业积极性。有效需求决定供给,销粮难反映了粮食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市场失灵”,需要采取“政府干预”。而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充分,流通体制不完善,调节措施不得力,又形成了“政府失灵”。粮食如何进行宏观调控,价格机制如何建立,涉及多方利用和诸多深层次问题,只有通过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粮食企业改革是适应粮食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中国即将加入WTO,粮食市场将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加快了粮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入WTO后,由于全面融入世界粮食市场,在中国国内就形成了粮食生产消费和流通的最大市场。就贸易来讲,不是单纯的内贸和外贸,而是形成内外贸相结合,有进有出、进出自由的局面,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大市场、大流通,粮食市场化步伐将大大加快。
粮食企业改革是适应入世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粮食市场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将体现在:第一,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实行关税本额制度。世贸组织以推动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强调由市场来决定进口,不能有进口数量限制,对主要粮食品种如小麦、玉米、稻谷、油脂实行关税配额制度。第二,取消任何形式的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造成不对称贸易条件一个重要方面,违背公正、公平、透明的自由贸易原则。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强调取消对所有农业产品的出口补贴,这对我国的粮食外贸出口无疑也是一大挑战。第三,最惠国待遇的普遍认同原则。根据世贸组织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同任何一个成员国达成的最优惠条件,同时也扩大到所有成员国。就国际粮食贸易而言,经济发达的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粮食贸易位势差高,竞争渗透力度大,在最惠国待遇中获利更多。第四,强调私营企业的不可或缺性。在中美农业合作协定中规定,配额应国营进出口公司和私营企业之间合理分配,在大米关税配额中规定私营企业要占一半。这就为私营粮食进出口企业,特别是粮食跨国公司抢占中国粮食市场铺平了道路,同时也逐渐削弱了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垄断地位。第五,低价粮食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据统计,我国粳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40%,小麦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60%,玉米高于46%,大豆则更高达84.5%。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内粮价
Ⅳ 中国从新西兰进口多少吨玉米
中国从新西兰进囗多少吨王米,这个事需要上中国互联网去检看才知道中国从新西兰进口多少吨玉米。
Ⅵ 我国玉米每年产量2亿多吨,为何还大规模进口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这和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在2020年之前,我国依旧是以一个农业大国的形象,一个发展中国家把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在任何时候都是无可厚非,但是在2020年我国就开始步入工业大国的门槛。
我国有广大的额耕地面积,有着庞大的农业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着基数庞大的农耕人口,还有一点就是我国农耕的机械化程度低,距离发达国家还有着差距,但是在我们的不懈坚持之下,在2020年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所有农产品中玉米的产量最高,利用率也是最大的,每年的消耗量都在一亿多吨,这其中有工业用料,口粮,还有饲料等。其中饲料的用量最大。
空间分布
在我国玉米消费的空间分布中,工业用料主要是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而在饲料用于我国河南、河北、安徽、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因为玉米作为饲料供一些家畜的食用,而这些地方又是主要家畜的生产区。
其实已经很多年我国的玉米产量已经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了,每年的玉米还有数百万吨出口。
有一个小的知识是需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国每年还是会从国外进口数百万吨玉米,这是因为从玉米的质量来说我们国家的玉米质量和发达国家对于玉米的要求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的,所以我们每年有必要去进口,我们经常进口玉米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还有乌克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价格,我国玉米的价格要高于国外,有些人说,既然国外便宜为何不大规模进口,因为我们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进口的量都有一个相对的配额,一旦用完之后不能够在继续进口,这就使得,我们要的高品质低价玉米没有办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还有就是为何保护我们本国的玉米产量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积极性,要知道有一句话叫做:谷贱伤农。如果没有人种地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说呢也是一种从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的利益。等到未来我们的机械化程度高了,从农业国变为农业强国在到工业大国等都是后期可望。
小结
所以不论今天的你是城市人口还是农业人口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我相信,多少年前,那些80-90后还记得坐在玉米堆里扒玉米的场景吧!这是多么令人怀念呀!
你呢?你还记得吗?
Ⅶ 中国一年玉米产量多少斤
预计201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4153万公顷,预计2019年玉米产量为2.554亿吨。
Ⅷ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事实上,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720万吨的进口玉米关税配额从来都没有用完过,反而是那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
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1—11月,这几项替代品相加,大致相当于进口了5260万吨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预计玉米替代品全年进口量将近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20%多。
更关键的是,从2012年—2015年,全球粮价下跌了40%—50%,配额内进口玉米及不受配额管理的替代品进口完税后的价格仍远低于国产玉米。这部分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挤占了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 “三量齐增”的新现象。
(8)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玉米扩展阅读:
粮食供给侧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供给侧改革,结构要调整,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核心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中国一定要坚持依靠自身能力来保障粮食安全,‘十三五’期间,仍然强调谷物基本供给,口粮绝对安全,还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后若干年,全社会对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能源价格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并不会是一种常态,而且国际市场一年能够提供的贸易量不超过3.5亿吨(7000亿斤)。“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
Ⅸ 中国2016年进口多少小麦多少玉米
据海关公布,2016年进口小麦337万吨,进口玉米31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