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几种邮票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有 17 种:
1. “纪”字头纪念邮票; 2. “特”字头特种邮票; 3. “文”字邮票; 4. 编号邮票; 5. “ J "字头纪念邮票; 6. “ T ”字头特种邮票; 7. 按年份编号纪念、特种邮票; 8. 小本票; 9. 普通邮票; 10. 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11. 贺年专用邮票; 12. 加字改值邮票; 13. 欠资邮票; 14. 航空邮票; 15. 军用邮票; 16. 包裹邮票; 17. 自动化邮票 。
‘贰’ 中国邮票共有多少种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中国邮票种类的分类方法有10余种,如一般分类,按用途分类,按专题分类,按使用地域分类,按发行机构分类,等等。这里只对邮票种类作些一般介绍。 邮票种类按一般分类有: 【通用邮票】即没有规定特定用途的邮票。 【普通邮票】简称普票,又称常用邮票,面值种类齐全,供邮寄各类邮件贴用的通用邮票。普通邮票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比较固定,且多次印刷,有多种版别。世界各国早期发行的大多为普通邮票,如英国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中国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都是着名的早期邮票。 【纪念邮票】简称纪票,为纪念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图案内容较丰富,大多有特定的纪念文字,发行数量有限,发行时间较短,一般不再重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894年清代发行的慈禧60寿辰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 【特种邮票】简称特票,又称专题邮票,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其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方面。形式和发行情况与纪念邮票相仿,首发时间无严格规定,一般限期出售,不再重印。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国徽”邮票。 【附捐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是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邮票面值与附加金额的表示方法有3种:1、邮资+创附捐金额;2、印有邮资和售价;3、不印明附捐金额。中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新中国最早的是1984年发行的“儿童”附捐邮票。 【专用邮票】规定有使用范围和特定用途的邮票,如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军用邮票、快信邮票、挂号邮票、公事邮票、包裹邮票、汇兑邮票等。 【航空邮票】供航空邮件贴用的专用邮票。印有“航空”、“航空邮票”、“航空邮政”等字样。现在世界各国专发航空邮票已少见。一般不再规定航空邮件一定要贴用航空邮票。 【军用邮票】又称军人贴用邮票、军邮邮票、军事邮票。供现役军人或军事机关免费或减费交寄邮件贴用的专用邮票。新中国曾拟于1953年8月1日发行“军人贴用”邮票3种,后因分发范围难以控制而未正式使用。1995年8月1日试发行军用邮票1套。 【欠资邮票】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新中国于1950年和1954年先后发行两套欠资邮票,以后未再发行。 【快信邮票】供寄递快信用的专用邮票。 【包裹邮票】又称包裹印纸,供寄递包裹贴用的专用邮票,一般不单独出售,由邮局人员将其贴于包裹单开加销印。 【汇兑邮票】又称汇兑印纸,供汇兑用的专用邮票,采用汇票办理邮政汇兑时在汇票上贴用。
‘叁’ 中国邮票共有多少种
邮票种类的分类方法有十余种,如一般分类,按用途分类,按专题分类,按使用地域分类,按发行机构分类,等等,这里只对邮票种类作些一般介绍。
邮票种类按一般分类有:
通用邮票:即没有规定特定用途的邮票。
普通邮票:简称普票,又称常用邮票,面值种类齐全,供邮寄各类邮件贴用的通用邮票。普通邮票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比较固定,且多次印刷,有多种版别。世界各国早期 发行的大多为普通邮票,如英国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中国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都是着名 的早期邮票。
纪念邮票:简称纪票,为纪念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图案内容较丰富,大 多有特定的纪念文字,发行数量有限,发行时间较短,一般不再重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894 年清代发行的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
特种邮票:简称特票,又称专题邮票,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其题材广泛、包括政治、 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方面。形式和发行情况与纪念邮票相仿,首发时间 无严格规定,一般限期出售,不再重印。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国徽” 邮票。
附捐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是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邮票面值与附加金额 的表示方法有三种:1、邮资+创附捐金额;2、印有邮资和售价;3、不印明附捐金额。中国最早的 附捐邮票是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新中国最早的是1984年发行的“儿童”附捐邮票。
专用邮票:规定有使用范围和特定用途的邮票,如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军用邮票、快信邮票、 挂号邮票、公事邮票、包裹邮票、汇兑邮票等。
航空邮票:供航空邮件贴用的专用邮票。印有“航空”、“航空邮票”、“航空邮政”等字样。 现在世界各国专发航空邮票已少见。一般不再规定航空邮件一定要贴用航空邮票。
军用邮票:又称军人贴用邮票、军邮邮票、军事邮票。供现役军人或军事机关免费或减费交寄 邮件贴用的专用邮票。新中国曾拟于1953年8月1日发行“军人贴用”邮票3种,后因分发范围难以控 制而未正式使用。1995年8月1日试发行军用邮票1套。
欠资邮票: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新中国于1950年和1954年先后发行两套欠资邮票,以后未再发行。
快信邮票:供寄递快信用的专用邮票。
包裹邮票:又称包裹印纸,供寄递包裹贴用的专用邮票,一般不单独出售,由邮局人员将其贴 于包裹单开加销印。
汇兑邮票:又称汇兑印纸,供汇兑用的专用邮票,采用汇票办理邮政汇兑时在汇票上贴用。
‘肆’ 我国的邮票都有哪些种类
普通邮票、方连、小版张、大版张、小型张。
‘伍’ 集邮小知识丨中国邮票种类详解 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邮票版式分类
特4《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特别发行邮票
‘陆’ 邮票分为那几种种类
1、普通邮票。
2、个性化邮票。
3、特种邮票及纪念邮票。
4、"特”字邮票。
5、军用邮票。
6、航空邮票。
7、欠资邮票。
8、电子邮票。
9、附捐邮票。
(6)中国有多少种邮票扩展阅读
一、变体邮票
变体邮票是指邮票印制过程中,由于印刷技术上的差错而造成有缺陷的邮票,未检验出来,被邮局售出流入市场,称作“变体邮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印---双色或双色以上的套印邮票,印刷时把中心图案或文字印倒了。
2、错位---即“移位”,如印刷错位,齿孔错位,加盖错位等。
3、漏印---仅印有邮票中心图,漏印边框,称作边框漏印;仅印有边框,漏印中心主图,称作中心漏印。
4、漏齿---在邮票打齿孔时,该打上孔的地方,没打上,称为漏齿。
5、倒盖---将加印,加盖的文字或图案印倒,称为倒盖。
二、老版类别
1、老普通邮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行的普通邮票。
2、老纪特邮票:标有“纪”“特”字样的老邮票,区别于标有“J”“T”的纪特邮票。
3、文革邮票:标有“文”字,在文化大革命时发行的邮票,诸如:毛泽东的题词邮票。
‘柒’ 新中国至今发行了多少套邮票
摘要 124套
‘捌’ 中国邮票的种类
新中国邮票基本可分为老纪特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JT邮票、编年邮票等品种:
一、老纪特邮票:
是指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发行“文”字邮票,其间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新中国成立后,发行老纪念邮票共计494枚、特种邮票511枚(均包括再版票、“东北贴用”票、无齿票和小型张、小全张)。
二、“文”字邮票:
俗称“文革”邮票。从1967年4月20日发行的第一套“文”字票《毛主席语录》起,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最后一套“文”字票《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止,这期间共发行“文”字邮票19套80枚,另外还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等5枚未发行邮票。
三、编号邮票:
是“文革”中期发行的邮票。“文革”中期,我国邮政主管部门一改“文革”初期发行的“文”字邮票没有任何志号的特点,决定对新邮发行恢复编印志号,但不分“纪念”和“特种”邮票类别,只采取统一连续编号。从1970年8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起,至1974年12月23日发行的最后一套《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止,在四年多时间里共发行95枚(21套)邮票,连续编号为1—95。
四、J、T邮票:
是纪念邮票与特种邮票的简称,或称新纪特邮票。指1974年至1991年间发行的“J”字头纪念邮票和“T”字头特种邮票,其中J字邮票共发行185套,T字邮票共发行168套。它起于1974年1月1日的T1《体操运动》(见下图),止于1991年11月8日的J184《徐向前同志诞生九十周年》。
五、编年邮票:
从1992年1月25日发行的第二轮《生肖猴》一直延续至今。1992年初邮电部再次改革J、T邮票编号方式,改以各年为单位重新编序号,编年邮票的一大特点是发行量剧增。
‘玖’ 新中国至今发行了多少套邮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7
‘拾’ 邮票的种类有哪些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它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这种邮票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基本固定,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纪特邮票那么丰富,普通邮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别。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大多数是普通邮票,如英国的黑便士、蓝便士,我国的大龙、小龙票等。普通邮票是编织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主要邮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对象之一。 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着名人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大多以纪念的事件和人物为主图,并附有相关的纪念文字,时间性很强。纪念邮票的特点一般是票幅较大,印制精美,发行数量较少,在邮局限期出售,不再重印。我国纪念邮票印有志号。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清代于1841年11月发行的“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J”字头),这类邮票是指从1974年5月5日发行的“J1”起的新纪念邮票。“J”是“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特种邮票:特种邮票也称宣传邮票。为宣传和展现某一特定题材而印制发行。特种邮票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不论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科学发明、文化艺术、着名人物、名山大川、土特产品、名胜古迹、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建设成就等无所不包。特种邮票的形式和发行情况与纪念邮票相仿只是无具体的纪念对象,无严格的时间限制。我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特1“国徽”,1951年10月1日发行。特种邮票(“T”字头),这类邮票是指从1974年1月1日发行的“T1”起的新特种邮票。“T”是“特”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航空邮票:专为邮寄航空信件而贴用的邮票。这种邮票一般都印有“航空邮票”字样和飞机图案。我国第一套航空邮票于1921年7月1日发行,图案是一架飞机在长城上空飞翔,机尾为当时的五色旗。 欠资邮票:欠资邮票是寄信人在寄信时未贴邮票或未贴足邮票,邮局发现后加贴的补收邮资的凭证,由收件人交纳邮费。这种邮票邮局不出售,也没有预付邮资的功能,但集邮者有时能从集邮公司买到,只作为集邮品收藏。我国最早的欠资票是1904年清代邮政发行的,在伦敦版蟠龙票上加盖“欠资”字样。 附捐邮票:附捐邮票,是在邮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费,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故称为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邮资面值+附捐金额。附捐金额不能充作邮资。我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所得捐款用于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 无齿孔邮票:指四周不打齿孔的邮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发光邮票:指在暗室内经紫外线照射后会发出亮光的邮票,便于信函自动分拣机识别、盖销。这是在纸或油墨里加入发光材料的一种新型邮票。根据发光物质的种类又可以分为荧光邮票和磷光邮票。我国第一套磷光邮票是1980年发行的T.49“邮政运输”。 快信邮票:也称快递邮票。是专供在快递邮件上贴用的邮票。我国清代邮政于1905年开始发行这种邮票。 挂号邮票:是专供在挂号邮件上贴用的邮票。中华邮政于1941年发行过“国内挂号邮资已付”邮票,属于未印面值的“单位邮票”。 新闻纸邮票:专供寄递报纸、期刊使用的邮票。最早是1851年奥地利发行的。 军用邮票:也称军邮邮票。是专供军人寄信贴用的邮票,免费供给或收取较低的资费。我国最早的军用邮票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 公事邮票:又称公文邮票、官用邮票或公务邮票,是专供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寄发公文贴用的邮票。中国最早的公事邮票是1915年中华邮政在新疆发行的凿孔“公文贴用”。 加字改值邮票:这是一种在其他邮票上加盖文字,改变面值后作为一种新邮票使用的邮资凭证。采用这种邮票,多半是因为新邮票印制不及而采用的一种应急措施。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中华邮政邮票中部分孙中山头像邮票和以飞雁、火车、轮船、宝塔等为图案的邮票,以及部分解放区邮票,加印“中国人民邮政”文字及新面值后,作为新中国邮票使用。这样的加字改值邮票,从1950年发行的“改1”到1951年发行的“改10”一共发行了10套共38枚。 包裹邮票:这是一种专供寄件人邮寄包裹时贴用的邮票,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比利时、伊朗、美国、意大利及罗马尼亚等国家都发行过包裹邮票。我国解放区邮政和中华邮政也都发行过包裹邮票。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1年发行过一套包裹邮票4枚,只限东北地区贴用。 小全张:小全张是指全套邮票印在一张小型纸上的邮票。其枚数、图案、面值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一般在边纸上饰以相关图案、花纹或说明文字。在邮局出售时,一般按面值,但也有高于面值出售的。按面值作邮资使用加价部分不能充作邮资。我国第一枚小全张是中华邮政1941年发行的“节约建国”小全张。 小型张:小型张指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邮票四周的空白处一般印有相关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小型张邮票图案是另外设计的,也有用原来该套邮票中的图案印制的。新中国第一枚小型张是1956年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电子邮票:又叫自动化邮票。是为适应邮政现代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邮票与一般邮票不同,这不是整张邮票撕开后出售,而是根据邮资需要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售票机加盖面值出售的。这种邮票无齿、无胶,一般是上下两端印有两个半圆的凹槽。为在自动出售机中固定位置,电子邮票1981年由当时的联邦德国首次试验发行。投入硬币后,按一下所需面值的按键,电脑控制的号码机即在空值邮票上加盖面值吐出。 连印票:是将两枚或两枚以上不同图案的邮票连在一起印刷的邮票。连印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国发行的连印票有:四方连,即将四枚不同图案的邮票组成四方形印在一起,如1979年9月15日发行的“J4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运动会》四方连邮票。对于从整张邮票上撕下图案相同的四枚邮票,习惯上也叫四方连,如猴票四方连。其实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四方连;横连,将几枚不同图案的邮票横在一起排印,有几枚邮票就叫横几连。如纪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邮票是横三连,T25《化学纤维》是横五连等;直连,将几枚不同图案的邮票直连在一起排印,有几枚邮票,就叫直几连。如J120《故宫博物院六十周年》邮票是直四连。这种邮票的优点是可以把几枚邮票的图案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例如J120直四连。看上去,故宫建筑更加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加上排版印刷方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艺术性更强,所以特别受到群众欢迎。 小张票:也叫小版票。是邮票发行部门专门印制的一种印张较小,邮票枚数较少的邮票。如1980年9月10日发行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邮票,整张枚数为50枚。为适应展览会的要求另特印制了小张票,印张比整张小,小张枚数为12枚。 无面值邮票:指各种未印面值的邮票。1941年中华邮政发行过“国内快递”和“国内挂号”两种无面值单位邮票。 盖销票:从广义上讲,凡是被邮戳盖销了的邮票都是盖销票。但是,邮票公司价目表上的盖销票,指的是将没有使用过的新邮票有意地用邮戳盖销,用来供应集邮者,这种邮票叫盖销邮票。 有一部分集邮者喜欢盖销邮票,把盖销票作为一个集邮品种。邮票公司为了满足这部分集邮者的爱好,就供应盖销票。如五十年代的中国集邮公司就曾向国内外集邮者供应过盖销票。 盖销票的价格一般低于新票,但有的盖销票价格相当于新票。 信销票:信销票是指实寄信件上被邮戳盖销了的邮票。信销票的出售价格一般低于新票和盖销票。但有的信销票由于发行较早,存在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甚至成为无价之宝,最典型的例子是“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这种实寄过的信销票存世仅此一枚,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由于信销票容易得到,不用花钱或花钱很少,且有实寄意义,所以对初集邮者提倡从收集信销票开始。 对剖票:因某种面值邮票暂时缺售,为应急将另一种邮票竖向或横向或对角剖开当两枚邮票贴用,其面值按被剖邮票的面值等分出售使用,称为对剖票。如1903年福州邮局因1分票短缺,为了应急就把库存的蟠龙无水印红色2分票斜角对剖当1分票使用。对剖票都是在邮局当面出售贴用,不预售,有的加盖特殊戳记,收集时最好连同实寄封一起收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