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运河以什么为中心北抵哪里南至哪里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后经过隋朝扩修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在元朝翻修时直达北京。京杭大运河从开凿到如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从杭州起始,到北京终止,共流经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个省份,且穿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京杭大运河的水主要来源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运河全程贯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古至今,大运河的存在对于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对运河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10月3日,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仪式举行,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
Ⅱ 京杭大运河是从哪里出起始,到哪里结束。全长是多少
京杭大运河是从杭州起,到北京结束,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中国大运河哪儿到哪里扩展阅读:
京杭大运河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延展空间,燕赵、齐鲁、荆楚、吴越,乃至巴蜀和岭南,相对隔离的文化板块,在一条运河上交相辉映,融通向前。
运河北端,北京通州。非遗传承人赵庆福留下了他一生唱过的船工号子。号子的喊唱中,听得到船工纤夫的日常,起锚、摇橹、装舱、立桅、跑篷、闯滩。号子包罗万象,还原了宏大历史下一个个个体的奋斗拼搏。
漕运年代,急滩船闸只能由纤夫拉动。待到河流平稳,才能重新扯起风帆。可以想见,大运河上船队头尾相接,艄公号子此起彼伏,岸上船上热火朝天。
古时有句俗语“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道出城市和大运河的关系。即使粮米漕运已在历史中消失,铁路、公路、航空各擅其长,中国大运河仍是全世界里程最长、运输最为活跃的内陆人工河道。
Ⅲ 有谁知道大运河流经哪些地方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Ⅳ 中国大运河地跨哪些省
中国大运河地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运河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端口、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运河边也有很多民风民俗透露着务实之魂。如江苏淮安的运河渔民的“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习俗。
这些习俗都是祈愿实际生产的收获,直接、真切地体现出劳动人民希望实实在在收获丰收的愿望。运河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相关的艺术,如大运河号子。有河工号子,是挑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中所唱的。这些号子或粗犷简朴、或苍凉雄劲,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挥集体劳动,如山东的《抬土歌》。
Ⅳ 大运河的中心和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中国的大运河一直是炎黄子孙所珍视的 文化 遗产。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运河的中心和起止点,欢迎阅读!
大运河的中心和起止点分别
隋代大运河,北到涿郡,今北京一带,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中心为洛阳。
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 南北分别为辉县和涿郡.
作用: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 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 工商 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
大运河是由三个运河组成的,他们分别是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那么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呢?
根据资料所记载,京杭大运河之所以被开凿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王夫差为称霸中原,已经连续击败了好几个国家,只剩下当时的齐国还没有攻打,夫差怎么能允许他阻挡自己前进的脚步,所以他就利用当时有利的 地理 位置,从而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以此来达到他运送军队北伐齐国的目的。
隋唐大运河被开凿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隋炀帝想利用大运河坐船到江南巡游;第二点:加强南北的 交通运输 ,更好的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地位;第三点:抑制江南经济的发展,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点: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和融合。隋唐大运河能得以开凿 成功 的条件是:1、南朝以来,江南的经济发展迅速,可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却在北方,所以开通运河是大势所趋的。2、前人留下的丰厚的财富。3、隋朝统一,政治逐渐的稳定起来。因此隋唐大运河在这些原因和条件下被开凿是必然的趋势。
浙东大运河被开凿的原因和条件较之前两个要简单的多,它之所以被开凿是因为它的地理条件比较优越,有很多的方便之处,而且开凿也比较容易。
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是是怎样的原因和条件,对于现今的世界来说,他们的开凿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的 历史 状况
隋朝时期
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开凿了“永济渠”、“通洛渠”。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直通船舶。隋朝,杭州“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杭州商业、经济从此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代以后,杭州后工业、商业、文化十分发达,成为重要贸易港口,日本、高丽、大食、波斯等地商人来往于此。
唐宋两代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唐、宋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运河每年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淅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今 11.62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对外贸易港口扬州和杭州等重要城市。唐末,吴越国因免遭战乱,杭州港口“海舶常至”,海外贸易日趋繁荣,并在杭州设置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博易务。
宋代,杭州海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与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北宋端拱年间,朝廷先于杭州设掌管蕃货、海舶、征榷、贸易、招商之事的海外贸易专职机构两浙市舶司,不久又设杭州市舶司。至元祜二年 (1087年)止,杭州市舶司与广州、明州(今宁波)市舶司并存近百年,史称“市舶三司”。杭州港对外贸易兴盛, 税收 相当可观,成为朝廷重要财政来源。
元朝
专设都漕司正、副二使,总管运河和漕运事宜。会通河航道窄浅,水源不足,年漕运量不到10万石。元朝统治地区广阔,中国和欧洲各国、西亚各国、东南亚各国的商业来往很多。中国一些较大的城市,如大都、扬州、杭等,商业非常发达。从杭州到大都的南北大运河全部修好,从长江口坐船到大都只要十多天。
明清两代
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明清两代规定运河漕船的载重量为400石。明朝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年漕运量约400万石。清代规定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5寸,年漕运量约400万石。明初,朝廷“海疆不靖”,禁商出海贸易;后期,“倭乱”行海禁政策,杭州外贸易衰退。宁波双屿港,16世纪,斯港有最大经济腹地---宁、绍、杭、嘉、湖、松、苏、常经济区域---出现了 资本主义 萌芽,是国内的制造业中心和大宗出口商品的主产地,是全国经济中心。因浙东运河与大运河相连,海舟过杭州湾就可入内河。宁波,是大运河的外围对外贸易港。
清朝时期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杭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翌年设海关于杭州拱宸桥堍。据中国《海关关册》统计,光绪二十二年至民国26年(1937年)的42年间,经由杭州关集运出口货物累计值银771,664,737关平两;征收关税值银27,152,047.7关平两;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22年的28年间,按海关章程行驶出入杭州港口的中外商船193,556艘。
猜你喜欢:
3. 初一历史资料题
4. 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5. 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Ⅵ 大运河在什么地方
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Ⅶ 大运河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京杭大运河是从杭州起,到北京结束,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端口、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
Ⅷ 中国大运河地理位置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Ⅸ 中国大运河从哪到哪
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9)中国大运河哪儿到哪里扩展阅读:
流域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一、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分别是: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
三、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及意义
1、政治
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统治者利用运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沟通大江南北,因此大运河就成了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2、经济
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便利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不论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运,还是南方的粮米、茶叶、竹编北运,都极大地便捷与节约了。
(2)农业发展
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开挖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实施,以消弥水患和引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运河作用迅速明显起来,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各类水利田以及运河两岸的官田和屯田等等都有显着增加。同时,运河的通畅,也增加了排涝、泄洪能力,减少了水灾。
(3)商业繁荣
大运河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尤其是运河两岸城市中百业俱兴,商业气息犹为浓厚,以运河为主干线的水上销售渠道来往不断地将各地区的商品输送到各类城镇市场,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商业销售体系,打破并改善了地域性商业的闭塞状况,使运河经济带在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文化
大运河的修治使得中原文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多元化、互补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传入了北方和中原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也传入了南方和中原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捉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统一。几大水系的串通加速了南北方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4、交通
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
5、城市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6、水利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Ⅹ 大运河的起止是哪里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京杭大运河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2019年10月,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已正式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