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徽州牌坊群代表的历史
牌坊是历史授予徽州的勋章。历史上,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珪、朱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谈;尤其是在这 棠樾牌坊群
程朱理学的故乡,妇女受封建的“节烈”观念残害至深,出现过一大批以《儒林外史》中王三姑娘为代表的节妇烈女。旧时代为旌表这些“忠孝节义”的“优秀”人物,黄山市各地都建有大量的牌坊。这些历史的陈迹虽屡遭破坏,至今却仍有100多座完好地保存着。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⑵ 安徽牌坊群在哪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城西的棠樾村,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6.5公里,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明建3座,清建4座,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凝固了古徽州传统的伦理道德、宗法思想。
⑶ 电视剧《烟锁重楼》里面的七座牌坊,分别是哪七座!
棠樾牌坊群——《烟锁重楼》中七座牌坊原型介绍 以下资料均转自“黄山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旅游网” 网址: http://www.paifangqun.com/ 棠樾牌坊群 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位于歙县县城西郊6公里处。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干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红楼梦》,《烟锁重楼》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 棠樾牌坊群座落在徽州府--徽城(歙县)城西10多华里的棠樾村头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7座牌坊的来历介绍如下: 鲍逢昌孝子坊 建于清嘉庆二年(1791),因鲍逢昌父亲在战乱中离家远去,久无音讯,他14风时沿途乞讨,四乡寻你,最终在雁门古寺与父相见。他的母亲长期患病,又割股为药,给母亲诊治王兆祥远去桐庐,冒生命危险,在悬崖绝壁采集草药,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赢得“天鉴精诚”和“人钦真孝”的美誉。 乐善好施坊 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嘉庆十年(1805),洪水泛滥,鲍漱芳带领众商捐米6万石,用以赈灾,尔后再捐银300万两,资助治水工程。他的儿子鲍均志承父业,也多有善举。督抚将鲍氏父子的义举事迹上奏朝廷,皇上恩准修筑“乐善好施坊”“义”字坊。 汪氏节孝坊 于清干隆四十年(1776),是一座旌表鲍文龄妻子汪氏的贞操守节”贞节”坊。汪氏年仅25岁就丧夫守节,直到45岁病逝。石坊上所题“矢贞全孝”赞颂了汪氏至死守节的情操;立节完孤”,则褒奖她不仅守节,而且含辛茹苦为鲍文龄抚育孤儿长大成人。 慈孝里坊 始建于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重建。是旌表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在宋代德佑年间,被判将李世达抓获,并威胁要杀死父子中一个,鲍寿孙急向前,以代父死,而父亲鲍宗岩则要求用自己的头颅,换回儿子的生命。父子两人在生死面前,父慈子孝。”慈孝里“坊是明永乐皇帝御制。 吴氏节孝坊 建于清干隆三十二年(1767),受旌表的吴氏贞节之举甚为“壮烈”的“贞节坊”。她是鲍文渊的续弦。吴氏22岁孩子远嫁鲍文渊。29岁守寡,并历经艰辛,饱尝风霜,将鲍文渊前妻的抚养成人,所以获得牌坊额匾上“节劲三冬、”脉承一线“的赞誉。 鲍象贤尚书坊 初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清干隆六十年〔1795〕重修,牌坊上“赠工部尚书鲍象贤”8个大字,是一座旌表鲍象贤的“忠字坊”。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乱,两广击退倭寇立大功,所以牌坊两侧,分别刻有“命涣丝纶”、“官联台斗”,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 鲍灿孝行坊 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534),通情达理的鲍灿,不求仕途,却十分孝母,在七十老母两足生疮,医疗多年无效时,昼夜吮疮去毒,不到一旬而愈,孝行感人,被朝廷追赠为兵部右侍郎,且建坊旌表。牌坊上以高浮雕手法雕有狮子滚绣球等图案,上书”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字样。
⑷ 棠樾牌坊群的牌坊分别叫什么名字
位于歙县富碣乡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鲍灿坊族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坊阔9.54米,进深3.54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间,清干隆年间重修。近楼的栏心板镌有精致的图案,梢间横坊各刻三攒斗拱,搂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狮子滚球飘带纹饰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整座牌坊典雅厚重。慈孝里坊硅表宋未处士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建于1501年,1777年重修。坊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0米。明间额枋较低,平板枋以上为枋木结构的一排斗拱支撑挑檐。明间二柱不通头。垫拱板朴质无华,加固了挑檐的基础,厚重相宜。鲍象贤尚书坊雄表兵部左侍郎鲍象贤,建于明天启年间。四座清坊为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乐善好施坊、鲍父渊节孝坊、鲍运昌孝子坊。四座坊均为冲天柱式,结构类似,大小枋额都不加纹饰,惟挑檐下的拱板,镂刻有花纹图案。月梁上的绦环与雀替也相应雕刻有精致的纹样。粗大的梁柱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干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红楼梦》,《烟锁重楼》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
在歙县西乡,距歙县城12华里有村曰“棠樾”,棠樾村明清时外出行商的人颇多,有的成为世袭的官商门第,“上交天子”,“藏镪百万”。他们出巨资在棠樾故里,修造了一系列以巩固宗法制度为目的的建筑物,牌坊群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棠樾村东端甬道上,井然有序志地屹立着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古朴典雅,蔚为壮观,自然地构成牌坊群,使参观者叹为观止。
棠樾牌坊群
追溯一下歙县的历史,正如《安徽通志》记载的,歙县“地狭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往往仰给四方”,这是历史上形成徽商的原因。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他们在挥霍享乐之余,“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并在一定程度上资助亲友,养老恤贫,以及从事修桥补路等公益事业。棠樾牌坊群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棠樾七座牌坊,有明建三座,清建四座。牌坊,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崇高荣誉的象征,这些牌坊就是皇帝为旌表棠樾村民的“忠孝节义”等气节而准予建造。它们虽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表现了共同的徽派石雕风格,最重要的是,它们并非以某一座牌坊的单体挑战独一无二的权威,而是用这样的连续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头的群体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
棠樾牌坊群:传承忠孝节义伦理道德 勾勒徽州文化
牌坊,是历史授予黄山的勋音。历史上,黄山(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朱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淡;尤其是在这程朱理学的故乡,妇女受封建的“节烈”观念残害至深,出现过一大批以《儒林外我》中王三姑娘为代表的节妇烈女。旧时代为旌表这些“忠孝节义”的“优秀”人物,黄山市各地都建有大量的牌坊。这些历史的陈迹虽屡遭破坏、至今仍有100多座完好地保存着。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横匾上镌刻“御制慈孝里”几个大字,为皇帝表彰徽商鲍寿逊父子而建。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朝廷为旌表他们,赐建此坊。清干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又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输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这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与经济互为融贯的密切关系屡屡可见。棠樾牌坊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1981年9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⑸ 什么是中国着名牌坊分别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牌坊最初设在里巷入口处,由表柱与横木构成。后来演变为一种旌表孝义的纪念性建筑物,名日牌坊。牌坊在封建社会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许国牌坊:矗立在安徽歙县解放街和打箍井巷十字路口上,高11.5米,南北长11.5米,东西宽6.77米,是国内罕见的一座“八角牌楼”。由于许国历官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元老,因而获得御赐建牌坊。牌坊建于1584年,坊主当年58岁。在坊主在世之时,就获得御赐建牌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刺史牌坊:位于安徽黟县西递宏村口,坊主是曾任胶州刺史的胡文光。石坊建于1578年,高12.3米,宽9.95米,全部以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建成,雕刻精细,至今保存完好。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歙县城西的棠樾村,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梅溪牌坊:位于珠海市前山镇上冲梅溪村。梅溪牌坊现存三座,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光绪皇帝表彰陈芳及其父母等亲人为家乡多作善举而赐建。
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
⑹ 徽州牌坊中那一个最具有代表性
棠樾牌坊群最有代表性: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富碣乡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棠樾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