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多少个独立的小国家,分别位于现在中国的哪些地方
由于鲁国孔子的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春秋》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相同。(参见词条“春秋”) 春秋列国形势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在历史上展开了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了中原霸主。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楚又向北发展。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公元前579年,宋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弭兵”反映了两个霸主之间的勾结与争夺,也反映了一些小国想摆脱大国控制的愿望。公元前575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公元前557年晋楚于湛阪大战,楚又败。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弭兵”,参加的还有其它十多个国家。会上商定:中小国家此后要对晋楚同样纳贡。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 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的国力大大削弱。在晋国联吴制楚时,楚国则联越制吴,吴、越之间战争不断。吴王阖闾在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并率大军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做盟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机,发兵攻入吴都。夫差急忙回归,向越求和。不久,越灭吴,勾践也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成了霸主。 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 [编辑本段]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首霸--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着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作为霸主,一本国经济要发达,二实力(指军事)强大。而且对于霸主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宋襄公无才无能,不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对于秦穆公来说,他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外邦少数民族的首领,按理就排不上“五霸”之一。毕竟地处西方边陲之地.......... [编辑本段]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间称之为“战国”时代。 参见词条“战国”。 [编辑本段]战国七雄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 战国七雄形势图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燕国:都城蓟(今北京西南)韩国:都城郑(今河南新郑)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B. 中国有几个国家
中国只有一个国家,她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构成。她不同于前苏联的联邦制国家,由很多个小国家构成。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互相融合的和谐国家。
C. 中国的七个小国分别是什么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D. 中国古代有多少小国
古鱼国应该是古庾巅国,周武王姑父南宫适管理,也就是西周直隶诸侯国,粮油官庾巅的封国庾巅国(于滇国)史书上有着关于“于滇国”的文字记载,新疆的“于田县”应该是最后的庾巅国所在地。
周朝小国:
温国 己 子 -前650年 狄国
刘国 姬 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西南 周朝
荣国 姬 河南省巩县一带 公
甘国 姬 公
樊国 姬 仲
尹国 姬 公
周国 姬 公
王叔国 姬 公
成国 姬 公
原国 姬 公
召国 姬 公
苏国 姬 公
单国 姬 河南省济源市东南 伯 周朝
詹国 姬 伯
巩国 姬 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前516年 晋国
毛国 姬 陕西省岐县、扶风县一带 叔 -前516年 晋国
祝国 姬 山东省长清县东北祝阿故城 -前768年 齐国
聂国 姜 山东省荏平县西
纪国 姜 山东省寿光县南 侯 -前690年 齐国
鄅国 妘 山东省临沂县、苍山县、沂南县一带 鲁国
邾国(邹国) 曹 山东省邹县 子 -前281年 楚国
莒国 己 山东省莒县 子 -前481年 楚国
向国 姜 山东省莒县西南 子 -前721年 莒国
极国 -前721年 鲁国
邿国 妊 山东省济宁县东南 鲁国
滕国 姬 山东省滕县 侯 -前297年 宋国
薛国 任 山东省滕州市 侯 -前322年 田氏齐国
小邾国(郳国) 颜 山东省滕县东 子 楚国
滥国 齐国
郯国 嬴 山东省郯城县西南 子 楚国(一说是越国)
炎国 越国
鄟国 山东省郯城县东北
郕国 姬 山东省汶上县北 伯 -前408年 齐国(一说是楚国)
宿国 风 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男
项国 -前643年 鲁国
谭国 姒 山东省章丘县西 子 -前684年 齐国
遂国 伊祁 山东省宁阳县西北 -前681年 齐国
须句国 山东省东平县西须句城
鄫国 姒 山东省枣庄市旧峄县东 子 -前567年 莒国
鄣国 姜 山东省平阴县 公 -前664年 齐国
州国 姜 山东省安丘县 公 杞国
淳于国 姜 山东省安丘县东北部 公 杞国
郜国 姬 山东省成武县东南 侯 宋国
茅国 山东省金乡县 邾国
焦国 姬
任国 山东省济宁市 齐国
邳国 楚国
牟国 山东省莱芜市
于余邱国 山东省临沭县
根牟国 姜 山东省莒县 -前600年 鲁国
逼阳国 妘 山东省枣庄市 子 -前563年 晋国
鄢国 河南鄢陵西北
苏国 河南省焦作温县一带
密国 姬 河南省新密市 郑国
胡国 姬 河南郾城县、舞阳县一带 -前763年 郑国
焦国 姬 河南省陜县西十里铺一带 西虢国
共国 姬 河南省辉县市西北 卫国
凡国 姬 河南省辉县西南 伯 -前716年 北方狄戎
鄢国 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葛国 嬴 河南省修武县 宋国
于国 姬 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15公里 叔 郑国
东虢国 姬 河南省荥阳市 -前767年 郑国
杞国 姒 河南省杞县 伯 -前445年 楚国
申国 姜 河南省南阳市 侯 -前668年 楚国
吕国 楚国
郐国 河南省密县东北 -前769年 郑国
戴国 姬 河南省兰考县 公 -前713年 郑国
鄎国 姬 河南省息县 侯 -前680年 楚国
黄国 嬴 河南省潢川县 -前648年 楚国
蓼国 河南省固始县 -前622年 楚国
潘国 己 河南省温县 -前504年 吴国
光国
逼阳国 妘 子 吴国
上鄀国 湖北宜城东南
下鄀国 允 河南省内乡县 楚国
弦国 隗 子 -前655年 楚国
滑国 姬 河南省偃师县 伯 -前627年 秦国
阳国
原国 姬 河南省济源市 伯 -前635年 晋国
江国 嬴 河南省正阳县 -前623年 楚国
邘国 河南省泌阳市北西万镇邘邰村
应国 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郊薛庄乡原蚩阳镇 楚国
蒋国 河南省淮滨县 -前617年 楚国
邶国 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祭国 姬 河南省郑州市东北祭城村 伯 -前769年 郑国
沈国 姬 河南省汝南县东南 子 -前506年 蔡国
麋国 楚国
过国
道国 姬 河南省确山县 楚国
唐国 姬 河南省方城县 侯 -前505年 楚国
樊国 姬 -前664年 周朝
胙国 河南省延津县北
雍国 河南省焦作市西南朱村乡府城村 晋国
西虢国 姬 山西省平陆县 公 -前655年 晋国
北虢国 姬
南虢国 上阳
杜国
郇国 姬 伯 -春秋早、中期 晋国
虞国 姬 山西省平陆、夏县一带 公爵或者侯爵 -前655年 晋国
魏国 姬 山西省芮城县 -前661年 晋国
贾国 姬 侯 -前678年 晋国
霍国 姬 山西省霍县西南 -前661年 晋国
耿国 姬 -前661年 晋国
韩国 姬 山西省韩县
杨国 侯
仇由国 晋国
倗国
梁国 嬴 伯 -前641年 秦国
芮国 姬 陕西省大荔县 伯 -前640年 秦国
小虢国 -前687年 秦国
雍国
毛国 陜西岐山、扶风一带 卿
上鄀国 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轸国 偃 湖北省应城县西 楚国
鄂国 楚国
随国 姬 侯 楚国
曾国
夔国 -前634年 楚国
罗国 湖北省宜城县 楚国
鄘国 湖北省竹山县 楚国
邓国 曼 湖北省襄樊市北 侯 -前678年 楚国
权国 子 湖北省当阳市东南 公 楚国
郧国 湖北省安陆县 子 楚国
胡国 子 -前496年 楚国
绞国 湖北省郧县西 楚国
赖国 姬 湖北省随州市东北 子 -前538年 楚国
顿国 子 -前496年 楚国
析国
鄾国
廪国 楚国
六国 偃 安徽省六安市 -前622年 楚国
英国 -前646年 楚国
黄国 嬴 子 -前648年 楚国
钟离国 安徽省沂河东岸 楚国
舒国 楚国
舒庸国 楚国
舒鸠国 楚国
舒蓼国 -前601年 楚国
舒龙国 楚国
舒龚国 楚国
舒鲍国 楚国
桐国 安徽省桐城县 楚国
养国 -前528年 楚国
巢国 -前518年 楚国
徐国 嬴 侯 -前512年 吴国
宗国 楚国
萧国 嬴 安徽省萧县西北 侯 -前579年 楚国
皖国 楚国
贰国 楚国
泉国
妢国
妣国
肥国 -前530年 晋国
鼓国 姬 -前527年 晋国
北燕国 姬 伯
邢国 河北省邢台市 -前635年 晋国
蜀国 四川省中部一带 没有臣服于中原王朝,所以没有爵位。后代君主称“帝”。 -前316年 秦国
巴国 四川省东部一带 子 -前316年 秦国
都国 楚国
轸国 楚国
道国 子 楚国
房国 楚国
厉国 楚国
西黄国 楚国
柏国 楚国
谷国 楚国
邗国 江苏省扬州市东南
钟吾国 江苏省宿豫县 子 -前518年 吴国
莱国 山东省黄县东南莱子城 -前567年 齐国
夷国 夷 山东省青岛市
鲜虞国
义渠国 秦国
骊戎 晋国
燕京戎 山西汾水两岸,静乐县到祁县邬县
绵诸国
山戎
犬戎
西戎
戎蛮
白狄
赤狄
长狄
鄋暪国
翟国
西不羹国 楚国
户戎国 楚国
陆浑戎 楚国
无终国
令支国 燕国
鲜虞国 晋国
孤竹国 子 辽零省朝阳市西南 -前660年 燕国、齐国
E. 中国附近的小国家都有那些
东面是朝鲜,韩国,日本. 北边是蒙古,俄罗斯.没有小国家. 西边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南面是锡金,不丹,孟加拉国. 东南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 西南是也门,阿曼,阿富汗,伊朗,伊拉克. 再远还有其他的小国,就不是临近中国的了.
F. 中国附近的小国家有哪些
与中国陆地相邻的有14个国家和1个地区。它们分别是:蒙古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联邦、印度共和国、不丹王国、尼泊尔王国、自由查谟和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大韩民国、日本国、菲律宾共和国、文莱达鲁萨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G. 现在的时代中国有哪些小国家
现在的时代,我们中国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