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跤钩子有多少种使用方法

中国跤钩子有多少种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17 00:28:49

① 中国跤一共有多少种摔法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武术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的摔法有如下几种 一、击头抱腿摔:在格斗中,我首先左脚向前滑步,同时用左直拳虚晃,右直拳重击对方脸部,对方受击必上体后仰,露出下盘空当,我抓住时机,右脚向前上步至对方裆部,两手从外向内回抱对方膝窝,同时上体前倾,右肩前顶,合力将对方摔倒。 二、直拳别腿摔 :在格斗中,我首先以左直拳虚击对方面部,紧接着再用右直拳重击其下颌,同时右脚上步别住对方双脚,右手顺势大小臂箍住对方颈部,上下用力,将对方摔倒在地。 三、拉臂过背摔 :在格斗中,对方以右摆拳攻击我头部,我速左转身并以双手挡抓住其手腕,紧接着我向前方上右脚,身体向左转90°的同时,将对方右臂置于我右肩上,然后两手向前拉,臀部向后顶,全身发力,将其背起摔于体前。 四、插裆扛摔 :格斗中,对方进左步并用右摆拳击我头部,我迅速用左臂由里向外向上格挡,并顺势展指抓住其腕,我速用右直拳击对方面部,紧接着上右脚于对方两脚中间,同时右手向前、向下插入对方裆下,接着左手抓其腕部向后拉,右臂抱其裆向上提,右肩扛其腹,上体抬起,将对方摔于身后。 五、挡抓击腹摔 :格斗中,对方上右步并用右直拳击我面部,我速以左手挡抓其右臂,紧接着上右步于对方右腿后将其腿绊住,同时右手猛击其腹部,将其摔倒。 六、击颌撞胸摔 :格斗中,对方上右脚,并用右勾拳击我腹部,我速收腹,并用左前臂挡开其拳,紧接着以右直拳猛击其下颌,其必后仰或格挡,我速上右脚于其右脚后将其腿拦住,同时,右手屈臂,横肘击打对方胸部,将其击倒在地。

② 摔跤的方法里有3种最容易放倒人的跤法

你说的三种跤法略有一点出入,分别是脑切子,踢或者是拦踢,腿别子。

脑切子我找到了两个视频。
http://www.56.com/w11/play_album-aid-6273453_vid-MzQzNjkyNDQ.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0MzQ3NTg0.html
根据我的老师的说法,这种跤法适合于身材高大的人使用。

踢我没有找到视频,不过纪富礼的《中国跤》是中国跤法的经典作品,我在网上找到了图片和说明。
http://www.qqgfw.com/KungfuArticleList2.aspx?KungfuArticleID=4269

别子有不同的方法。
这是抽腿别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0WPw4cpjlE/
还有过腿别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1-1k-kkW5E/
其实,还有大拿别子、跑别子等挺多的技术。

跤法和人的条件是有关系的,每个教练说的只能说是一部分,关键还是看你适合什么,否则中国跤只要这三种技术就好了。我以前的老师就说中国跤摔人最狠的是手别子和脑切子,但是他教出来最好的学生,却是以揣和入做为最重要的进攻手段,而他的师兄弟里,有以跪腿摔为主要手段的,也有以抱腿摔为主要手段的。关键是在不断的训练中,找出最合适的技术来。

③ 鱼钩有多少种啊。

以钩体的部位来说,鱼钩可分柄头、钩柄、钩背(底)、钩端、钩尖、钩刺六个部分。
柄头的作用是使缚的线不易滑出。有直扁头、侧扁头、带圈头、带刺头等多种形状,只要不太大或太小,一般不须讲究。
钩柄有长有短。长柄钩适用于串蚯蚓、昆虫等长形饵,短柄钩适用于串面筋、饭粒等小颗粒饵。
钩背有圆背、平背、斜背、拱背等形状。从力学上讲,圆背钩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背较差。如果钢性好,拱背钩上钩后最易脱落。钩背还有宽窄的不同。柄与端的距离就是背的宽度。太窄了,刺进鱼嘴着肉小,鱼容易挣脱;太宽了,所能承受的拉力相对减弱。理想的宽度,是根据整个钩子的大小,(并考虑钩条的粗细)使钩端、钩背、钩柄三者基本上构成一个圆形。钩子大了,圆形也大,宽度增大。鱼上钩后,钩背起着主要的受力作用,钩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钩背上,最值得研究。
钩端的长短意味着进钩后着肉的深浅。长了,着肉深,但不易进钩;短了,易进钩,也容易脱钩。钩端还有正直、内斜、外倾的不同。这三种钩形以正直的最合理;内斜的不易脱钩也不易进钩;外倾的容易脱钩。
钩尖要求锋利。但过于锋利了一碰到水草什么的很容易被钩住,串蚯蚓也较困难,无锡钩是较好的选择。
倒刺要求清楚。过长了退钩麻烦,过短了会失去倒刺的作用。
选择鱼钩除了讲究钩形,还要注意钢条的质量,太脆太软都不好。买回一些钩子,不妨拿几只作破坏性试验:用尖嘴钳夹住钩柄,钩尖刺入木头拉拉看。一拉就断的钢质太脆;一拉就直的钢性太软,都不能用。钓到过大鱼、钩到过草石,如果发现钩子有些变形,就应弃之不用,切勿因小失大,后悔莫及。

④ 中国式摔跤共有多少招式

招式很多,俗话说大拌子三百六,小拌子赛牛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大类基本可分为:
踢、耙、拿、揣、入、别、切、勾
招式的使用要配合手法,随着手法的改变,同一个招式又会产生出很多个小的招式。

⑤ 中国式摔跤!高手来!

俗话说穿上褡裢八把半手,指的是大领、小袖、直门、偏门、软门、中心带、小叉、后契、囊算半把手。
也有的分类为九把手,指的是大领、小袖、偏门(直门)、软门、中心带、偏带、后带、小叉、后契。
另外在使用跤绊当中头也算一把手.这些是燕青八把手.
1:虚实变换,如切别,离腰别等。此种别子是利用自身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的虚实变换,把对方的重心点扥出来。
2:拌套拌(也叫真假结合),如揣别,搓窝别,,钩子续别,麻花别子。此种别子的主要特点是先以使用其他拌子为假象,诱敌入套,为岁后别子的使用制造机会,所以又叫“假去变别”。其要点是,假使的拌子一定要真的奔着揣,搓,钩,踢等动作去做。待对方有了反映,随即变别。不能让人看出是假使,若被识破再变别,就不好使了。
3:利用手法,把对方“拿背”(叫整,叫僵,叫紧或扥出重心来),如夹胳膊别子,勉手别子,撑手别子,双抱胳膊别子等。以双抱胳膊别子为例(左对右,顶架)对方偏门小袖抓握好把位。我搭扶对方,用底手从侧扣在对方抓偏门之手,斜身压管,把对方抓偏门和抓小袖之手一并锁住。再用上手从对方两肘臂下串过,抄拢扳住对方底手及大臂,控制住对方两手臂。此时我伸腿使别,但不宜高挂,侧身利用肩定胸压来代替紧底手,摁上手,横腿一扛,甩脸,把对方别倒在地。此招是把对方拿背以后使用别子的典型范例。
4:利用步法使用别子,如盖步别子,背步别子,上步别子,撤步别子,上撤步别子和蹦步别子等。比如上撤步别子就是当直接上步使用别子距离不合适时,要撤步,调整好距离再继续使别。这种别子就是提醒摔跤者,使用动作不要楞要硬来,条件不具备时可以变换招法,一锤子的买卖是不易行得通的。
5:防守反击的别子,有过腿别子,抽腿背步别子,抽腿背步手别等,这是在对方给我使用拌子,我防守反击时使用的别子。如:对方攥握好把位,使用搓窝的动作,我利用抽腿的方法逃出腿来,不落地,背步续腿使别。或者抽腿续手别,要领与抽腿续别相同(在实战当中,抽腿续手别更为便当一些)过腿别子也是这个道理。此种防守反击的别子,应注意一个要点,就是要在听出对方真出劲时再逃腿使拌(别),使对方真出劲后,不容易再变化。这种别子,要求使用者腿功一定要娴熟,听劲一定要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早了人家不来,晚了人家使上动作了。
6:现纫手别子,包括现超底手的别子,现纫上手的别子等。现纫手的别子,就是在战较量中没有揪上底手或上手的情况下,现纫手(找手)使别子。这种别子隐蔽性强,可出奇不意,但难度很大。如现超底手别(左对右)双方的底手在同侧,我先抢到上手,不让对方抢底手。如对方急于抢底手,行成“亲手”时,我用底手手臂(呈螳螂爪)抄拢对方底手的手臂(其中有裹肘卷臂之意),顺势转体,扔腿使别。而现纫上手的别子,则是先抢上底手,用上手封住对方另一只手,再现纫上手。
7:见手别子和反方向别子,即蹦步别子和尖别,这是熊先生最拿手的别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蹦步别子。熊先生的蹦步别子是见手拌儿,碰面就有,哪都不揪,所以也叫“散着花”的别子,这是高难度的动作,要求几个技术要领合一,在手,眼,身,法,步,五法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此招别子迅捷,突然性,隐蔽性极强,往往使人促不及防。
蹦别的具体使法:对方相持,我丁八步,占据对方中线。对方出架,抱门,我用双手,,从对方两手的里环由上向下拍摁对方小臂,把对方叫紧,叫整。几乎同时蹦步(蹦步是后脚催前脚,后脚抢占前脚的位置),前腿拌人,同时抄拢对方小臂(拉底手),卷对方脖颈(摁上手),撩腿,变脸,长腰(炸腰)绷脚面,转脚尖,七个劲合一,产生巨大的杠杆力,把对方高高弹起,美不胜收。这种别子,能够小个摔大个。熊先生48岁时,,曾摔过当时北京跤坛几乎没人能赢得了的徐茂用的就是这手“蹦别”,连赢两下。
熊先生在说这手玩艺时反复强调,两手的这一拍摁特别重要,既要有冷脆劲儿(冷脆劲有惊吓之作用),又有沉粘劲(沉粘劲能问动重心)。光有冷脆劲容易滑脱;单有沉粘劲,比较慢,只有两劲合一,才能将对方叫紧,叫整(瞬时失控)。在使蹦别之前,眼神要含蓄,在两手拍摁的刹那,两眼一亮,心里好象要把对方吃了一样(发狠)。熊先生的蹦别,可以说是手到,步到,身到,心到,神到,拌子到,达到了心神合一的境界。被使上这下别子的人,脑子往往“嗡”地一下,一片空白,倒地都不知是怎么倒的。
熊先生的别子还有借手别,绕手别,引手别和尖别,都有精妙之处。别自的方法很多,不管有多少种,只是使法不同,但有一总的原则,也就是别子的要诀---“横”,就是把对方拿横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为调整平衡,极易产生负重腿,刹那间处于僵滞状态,我则顺势借劲使拌,摔倒对方。这个原则非常重要,用熊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摔跤就是摔的一个“横”字。
使好别子,必须要练好基本功,最住要的是把底腿练磁实,一条腿起码能把一百多斤的人驮起来,自己还能站得住。此外还要练别子空(徒手动作),别抽棉花球,约(YAO)地称等。熊先生说功夫时有一句顺口溜:“轻(空)找劲,慢约重,最好的练法拿人碰”。通过空(轻)功夫练法劲,用腿别重地称(一种器械)练支撑劲(腿部力量)。熊先生有一种练别子的好方法,----“别抽小砖头”。这种方法是在墙上画一个园,面向墙,离墙五六尺远,地上放好几块小砖头,一背步成背向墙,同时用脚掌靠脚尖部位别弹小砖头,把砖头弹打在圈内,左右都练。此种方法既练了腿上及身上的冷脆劲,有练了脚上的准确性,轻巧,易练,安全,又练了感觉。“拿人碰”,就是两个人对练。开始时一个人先不怎么使劲,给另一个人喂着使别子,逐步加上点劲,随着别子越练月熟,双方就越来越加劲,一方千方百计“堵”使别子的人,使别子的人就千方百计“破堵”使别子,这样一来循序渐进,找火侯,最后练到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熊德山先生不但别子使得好,其他拌子也同样出色,尤其他的“燕青八把手”精妙之极。这八把手又叫“惯跤八法”,即抢手法,封手法,登手法,撕手法,挒手法,借手法,绕手法,引手法,形成了一整套跤法体系。熊先生的别子是好玩艺儿,他的跤法是好东西,是给我们后学者的一笔珍贵的遗产。

⑥ 中国跤的起源和历史

中国式摔跤
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 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汉代,摔跤还作为表演项目演出。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 便敏 捷 ,名手辈出 ,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这一时期的摔跤比赛分三个回合。比赛中间不许抓住裩儿和拽起袴儿,但可以拽直拳,使脚剪,拳打脚踢都行,这与日本的相扑从场地、仪式到规则都基本上近似 。比赛结束 , 获胜者可得银碗等奖品 。清代设有善扑营,专门训练清朝贵族青年摔跤,他们常为王公贵族表演 ,或与蒙古族、回族摔跤手比赛,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练员都是终身职业。华北等地民间摔跤叫私跤。摔跤者穿特制的短上衣(叫褡裢),系腰带,穿长裤,衣、带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许抓裤子,不许击打,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三点着地(两脚加一手一膝着地)为失败,三跤两胜,没有时间限制。练习或比赛由有技术权威的年长者主持,充当教练和裁判。民国时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为职业。当时的武术组织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体育会也有摔跤科目,曾举行过几次全国性比赛。1936年,还进行过女子摔跤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式摔跤有了很大发展。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入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1957年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规则》。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 1 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结实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运动员身穿柔软结实的短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带,但不许抓裤子。中国式摔跤只许站着摔,摔倒后就停止,然后重新开始比赛。按照把对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别判得三分、两分、一分。如使对方腾空后,迅速地背部着地,而自己仍然站着可得三分;仅使对方躯干着地,而未使对方身体腾空,虽然自己还站着,只能得两分;把对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着地得一分;把对方摔倒了,自己也跟着倒下得一分;两人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得一分;如两人同时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后,则判互不得分。比赛时,不许使用伤害对方的动作,不许用拳打,不许用肘、膝或头顶撞对方,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不许压迫对方的咽喉,不许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 ;脚可以 踢 、弹对方的脚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过高,更不能用脚蹬、踹对方。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里刀勾等。

规则与知识

中国式摔跤根据使用动作的质量和倒地的情况得分标准有4种,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3分: 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的过程,并使其躯千或头着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势。如被摔倒的运动员倒地后不松手,把对方拉倒,仍可判胜者得3分。2分: (一)将对方摔倒使之躯千着地,但无腾空过程,自己保持站立。 (二)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过程,使之躯千或头着地,自己虽然站立,但用手撑在对方身体上。(三)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并使其躯干着地,自己上体仍保持平衡,即对方倒地后,自己手不扶地,上体未趴 在对方身上。 1分: (一)将对方摔成手、肘、膝着地。(二)将对方摔倒,自己也随着倒地。 (三)双方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 (四)一方受到警告,判对方得1分。 (五)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 双方倒地后,分不出先后和上下,则判互不得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3 12:49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章 通识

第一条:竞赛性质

一:个人竞赛:以个人在所属级别内竞赛所得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

二:团体竞赛:以每个团体所有被录取名次的运动员的成绩总和确定团体名次。

第二条:竞赛制度

一:单败淘汰赛

二:双败淘汰赛

三:循环制

第三条:年龄组别及体重级别

一、年龄组别: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分为青年组和成年组。

1、青年组:15周岁~18周岁。

2、成年组:19周岁以上。

3、青年组运动员一般不允许参加成年组竞赛,但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经教练申请和主办单位同意,也可参加成年组比赛。

二、体重级别

1、青年组:

(1)不超过46KG级别

(2)46~49KG级别

(3)49~52KG级别

(4)52~56KG级别

(5)56~61KG级别

(6)61~66KG级别

(7)66~72KG级别

(8)72~80KG级别

(9)80~90KG级别

(10)90KG以上级

2、成年组:

(1)不超过48KG级别

(2)48~52KG级别

(3)52~57KG级别

(4)57~62KG级别

(5)62~68KG级别

(6)68~74KG级别

(7)74~82KG级别

(8)82~90KG级别

(9)90~100KG级别

(10)100KG以上级

3、女子组:

(1)不超过44KG级别

(2) 44~47KG级别

(3) 47~50KG级别

(4) 50~54KG级别

(5) 54~58KG级别

(6) 58~63KG级别

(7) 63~68KG级别

(8) 68~74KG级别

(9) 74~82KG级别

(10) 82KG以上级

第四条:称量体重和抽签

一、运动员比赛前1天进行称量体重,称量时间在1小时内完成。

二、由裁判长一人,裁判员数人,记录员和医生组成称量体重组,另聘请教练代表监督进行。

三、运动员称量体重时,男子应穿短裤或赤身,女子应穿短裤和T恤衫。如运动员体重低于或超过原属级别,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原属级别,则按全部弃权论处。

四、运动员可在规定时间内依次重复称量体重。

五、运动员称量体重后,由本人抽签,根据抽签结果进行编排。

第五条:比赛场数

运动员在一天内的竞赛场数原则上不超过四场,如有特殊情况可赛五场,但场与场之间至少休息15分钟。

第六条:竞赛通则

一、比赛礼节:

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双方运动员应站在比赛开始线互相抱拳致意,并对场上裁判和观众抱拳致意,如不执行该条规定将受到警告处罚。

二、比赛局数和时间:

1、 每场比赛三局,每局两分钟,局间休息30秒。

2、 比赛中,一切暂停时间均应扣除(如:场上裁判的叫停,宣告运动员得分、判罚及受伤处理等情况)。

3、 比赛进行中,因特殊情况有场上裁判员发令中止比赛时,双方的比分和已用时间均予保留,以便比赛继续进行。

三、比赛中的信号

1、 每局比赛均由场上裁判员发令开始。

2、 每局比赛结束均由记时员鸣哨或鸣锣示意。

3、 比赛进行中,场上裁判员发出停止口令后,双方运动员应立即停止比赛。

四、比赛服装

1、 运动员必须穿规定颜色及标准的比赛服装,相同颜色的运动裤及软底高腰鞋。

2、 运动员上场之前,必须穿好跤衣,扎好腰带(腰带由腹前绕到背后,再绕回腹前打扁结,松紧要适度,以手能插入为标准),以免妨碍比赛。

3、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必须经场上裁判员指令,才能整理服装。

五、比赛中的规定

1、 每局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应到指定地点休息,不得擅自离场。全场比赛结束后双方运动员站在比赛开始线,待场上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双方运动员相互抱拳致意,并同场上裁判员及场下观众抱拳致意后,方可离场。

2、每局比赛中间休息时,本方教练员、助手、医生(不超过两人)可以向运动员进行指导或放松,但在比赛中不得进行上述活动。

3、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助手不得干涉裁判员工作,如有异议,可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形式提出,裁判员不受理任何异议。

4、每局比赛中如运动员比分相差5分,则判得分多者胜一局。

第二章 裁判方法

第七条:得分标准

比赛进行中,除两脚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先着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后,根据倒地的情况,判对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一、得2分

1、将对手摔倒至头、躯干着地(肩、背、胸腹、体侧),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时将对手摔倒,使之躯干着地,自己保持稳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数)不成功,虽然膝部着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将对手摔倒至躯干着地后因对手未松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二、得1分

1、将对手摔倒,仅使其手、肘、膝、臀部着地者。

2、将对手摔倒,自己也随之倒地者。

3、双方同时着地,躯干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对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对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三、互不得分

双方运动员同时倒地,或者双方同时出界,或不分先后、上下时,互不得分。

第八条:进攻有效与无效

一、在比赛区域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二、在比赛区域内将对方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攻有效;对方倒地与进攻方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将对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失分。

三、两名运动员有一只脚踏入保护区,裁判员及时叫停,判出界者失分,双方运动员回到场中央重新开始,进攻者在比赛区,对方在保护区被摔倒,判进攻有效。

四、踩着对手的脚或松开对手的脚后立即进攻,判进攻无效。

五、抓住对手的裤子使用动作,判进攻无效。

六、场上裁判叫停后仍然进攻,判进攻无效。

七、将对手摔倒与记时员鸣哨或鸣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摔倒尚未着地(至空中)记时员鸣哨或鸣锣之后倒地,判进攻无效。

第九条:犯规

一、侵人犯规

1、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

2、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3、用脚尖踢对手或用脚蹬踹对手者。

4、用脚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

6、双手搂抱对手头、颈者。

7、已将对手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8、将对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

注:轻微撞击对手,或抬脚稍高轻踢、弹对方而无恶意伤害者,场上裁判应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规。

二、技术犯规

1、场上裁判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者。

2、比赛进行中,作为教练员、助手干扰比赛或进入场地者。

3、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4、比赛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

5、将小袖和直门连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芦)者。

6、比赛中佩带饰物或坚硬护具者。

7、比赛进行中,跤衣带、跤靴带松开者。

第十条:消极

运动员在比赛中不积极主动进攻,有意拖延比赛时间为消极,以下为消极比赛具体表现:

一、比赛进行中,一直不让对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对手,故意后退无进攻意图者。

二、比赛进行中,不主动抓握,被对手抓握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抓握进攻仍有意逃避者。

三、比赛进行中,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者。

四、比赛进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对方而不主动进攻者。

五、比赛进行中,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者。

六、比赛进行中,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者。

第十一条:罚则

一、 比赛前三分钟,三次点名未到,或点名报到后未经请假擅自离场,不能按时上场比赛者,按全部弃权处理。

二、 凡犯有第九条第一款“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处理。

三、 凡犯有第九条第二款“技术犯规”之一者,裁判员应及时给予劝告。若劝告、警告无效,则出示红牌将其驱逐出比赛场地。并上报处理意见。

四、 双方运动员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规,如对犯规者有利时,应立即停止比赛,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对犯规者不利时,则不停止比赛,等该进攻动作结束后再叫停,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犯规者将对手摔倒则不得分,如犯规者被对手摔倒,则判对手得分)

五、 因一方运动员犯规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参加比赛,裁判员可根据情节轻重,取消犯规者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的资格,并判受伤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

六、 两单位运动员为挤掉其他运动员或其他比赛队伍名次,有计划地进行非竞争性比赛,应取消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

七、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采取消极态度逃避比赛时,场上裁判员可中止比赛,对消极运动员(一方或双方)进行教育、劝告,经对教育、劝告无效者给予警告处理。

八、 运动员消极比赛累计达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后,进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给予劝告。

九、 比赛中如一方运动员受到一次警告,则判对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则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并取消被罚者的技术分。

⑦ 串钩的使用

串钩,也叫葡萄钩,是以其形状取名,它是使用海竿和拉砣的一种拴钩方式。它最大的优点是钩子拴成一串,投入水后,分上中下三层,有的钩子落在水底,有的则接近水底,这对钓底层鱼来说,非常有利。
串钩的拴钩方法,在静水中垂钓时,其脑线长度一般以5厘米左右为宜,如果太长,可能与主线缠绕,其灵敏度可能降低。如果说在流水中垂钓,则脑线应加长到20-30厘米。钩与钩之间的间隔以两面三刀钩互不搭挂为宜。每串以三钩最为方便,如钩多,上饵时十分麻烦,效果亦不明显。
串钩一般都用钩前死坠,坠子在前,钩在坠后,最值得注意的是:靠近坠子的第一只钩,究竞离坠毁子多远才合适?太近遇上厚层软泥,在坠毁子沉入泥层后,也可能将第一只钩子带入泥中;在硬底水域中垂钓,如第一只钩子距坠子较远,则可能会出现所有的钩子都不着底的情况,这对钓底层鱼来说,也是不利的,一般来说,第一只钩距坠子15厘米左右为宜,这对软硬水底均可适用。可以从鱼咬钩的情况来判断水底的状况,如每次都有是鱼咬最上面的钩,说明下面的钩已埋入泥层中,或被水底其他杂物覆盖。有经验的钓手可以从收线时的轻重判断出水底是否有泥层。如遇到软底深层,又不上鱼时,应迅速采取对策,或改变钓位,或加长坠子的距离。
串钩的钩子是否接触水底,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抛投远,钓线长、钓线与水底的夹角小,钩子就可能全部沉入水底。如果是岸高,海竿又支在岸边的最高处,再加上投得不太远。就可能使钩子都不能接触到不底,这对钓底层鱼来说,当然不利,所以海竿使用串钩垂钓时,对钓什么鱼,抛投远近、岸边距水面的高低、支竿
的角等等情况,要进行综合判断,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在串钩坠子前面留出一个线圈,垂钓时再将副组钩用大饵料团卡在这个线圈上,作为打窝子用。当然也可以钓鱼。效果也不错。
使用串钩钓到大鱼,用抄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鱼钩挂住抄网,造成鱼进不了网状况。

如果说是在水库等乱石较多的地方垂钓,为防止被乱石夹侠住,可采用舍弃坠的办法:在串钩的末端,加一用较细的线拴住坠子,如果坠子被夹住,就使劲向上拉钓线,将拴坠的细线扯断,舍掉坠子保住钩和线,这是一种弃坠保钩的作法。

⑧ 中国跤的勾子与柔道内股的区别

名字上有区别,都是一个技术动作。你要说技术上的区别那就很大了。

⑨ 手竿串钩的使用方法 主要有四种方法

1、钓底浮,即垂直方向使用串钩。最下钩离底,所有钩均悬于水中,主钓底层和离底60厘米以内的鱼。

2、钓半浮,即钓水的中层,既对偏深一点也偏浅一点,视鱼情而定。

3、钓浮,即钓上层鱼在水下20——80厘米处。

4、钓平水,即从水平方向钓水表20厘米左右的鱼。、在串钩最末端装钩子的地方装:一个小一点的浮标,全线两个浮标把一组串钩抬了起来,平铺于水面,就变成平水钓了。

使用这种钓法时,关键是要把串钩部分的线甩开成一直线,如果不直要运用于竿将其拉直。但若碰上逆风时就有些麻烦,故只能钓顺风或侧风。

⑩ 怎么使用粘钩呢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购买的物件越来越多,繁杂的东西无处放置,粘钩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个小小的粘钩便可以为我们节省较大的空间,因此,粘钩成了很多人选择的生活必备的“小伙伴”。木质板,瓷砖,金属板等。使用方法:檫干物体表面的油脂及水分,然后用打火机将钩子后面的胶烤熔,对准物体表面用力压,五分钟后可以挂物品了。 另外产品包装里还带有两粒备用胶,如果您想把钩子换地方,先用小刀贴着钩子背面切开,再用打火机把预备的胶粒熔化在钩子背面,粘到你想粘的任何位置。使用时不要在水容易溅到的地方粘贴,这样会降低粘钩的粘度。不要挂超过粘钩的承受重量之外的产品。有油渍灰尘烦的地方一定要清理干净再使用。要选择一款质量好的粘钩。

各大型超市有卖几种吸盘粘钩可供选择:无痕粘钩,这种是有专利技术的,比较好辨认。靠物理杠杆作用加强排出空气的,选购是仔细看一下说明应该也能找到。靠旋转加压盖排除空气的。粘钩,靠胶来粘贴的。其中,前三种均为可重复使用的,因此价格会稍贵,第四种为一次性的,会影响墙面美观。在安装时,可先用清水将墙面擦干净(墙面最好为瓷砖或镜面,光洁度越高越好),待其彻底干透后,再进行安装。用干净的软布将粘着的面擦干净,必须充分干燥。揭开隔离纸时不要用手触粘胶面。粘结时要用力压紧。使用时注意粘着面有油,污,蜡时请用酒精或有机溶剂擦净后再粘结。安装部位表面如果不清洁,不干燥会降低粘钩的牢固。粘钩使用时应垂直挂物,避免侧拉剧烈晃荡。挂物重量请不要超过重量限制。安装后24小时内请不要挂物。冬季粘着时,请先用取暖器把接触面略微加热。有水滴,水易溅到,电炉,火炉等场所请不要使用。

阅读全文

与中国跤钩子有多少种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40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5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34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65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2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8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0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10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0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03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17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0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395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70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88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6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6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2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56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