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的全真教在哪里

中国的全真教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0-19 19:52:21

A. 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在哪里

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是登州府宁海州(今山东烟台牟平)。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

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1)中国的全真教在哪里扩展阅读:

全真道亦称全真教。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创建者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武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在甘河镇遇仙,相传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

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其中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B.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教

看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记得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其中中神通王重阳就是全真教的创派祖师,是“全真七子”的师父。书中的全真教,行侠仗义,忧国忧民,为了保卫大宋,先是王重阳、丘处机等抗金,其后又助郭靖夫妇保卫襄阳,抗击蒙古鞑子,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那么, 历史 上的全真教真的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吗?真实的 历史 只怕让你大跌眼镜。


历史 上的全真教又称全真道、全真派,是金元道教主要宗派之一。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在宁海州(治今山东烟台)全真庵聚徒讲道,为此派创立之始。教义以道教为主,杂糅儒、释,倡导修真养性,除情去欲,克己忍辱;不尚符箓,不事烧炼;道士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静坐苦修,以求返本还真,得道成仙。以王立甫、钟离权、吕岩、刘操和王重阳为五大祖师。王重阳传弟子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七人,号为七真。七真中以丘处机最着名,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赴西域,备受优遇,其教盛极一时。元宪宗、世祖在释道之争中偏袒释教,全真道两次遭受打击;世祖之后,又渐兴盛。终元之世,全真道一直得到官方承认,为北方道教的主要派别。分南北二宗,元以后合流,至明清遂衰微。

那么,全真教所尊崇的“五祖七真”是指谁呢?又是怎么来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全真教嗣太上老君遗教,秉东华帝君演教,承正阳帝君钟离权和纯阳帝君吕洞宾二祖传教,开宗于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特点,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 历史 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及所有出家人,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尹志平、李志常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

元朝统一全国后,全真道南下传教,并与金丹南宗交流丹道。两派有着共同的内丹理论渊源,陈致虚提出的“五祖七真”传承系统得到共识,元惠宗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并为一,同时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元代,张伯端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陈致虚)融入全真教,称南宗,将 王重阳所传则称为北宗。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 ,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传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后世道教的主要宗派。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丘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最为昌盛。

王重阳仙游后,由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等陆续接任掌教。王处一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丘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推崇。赠给金虎牌、玺书,请他主持天下道教。丘祖回燕京后驻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处立观度人,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

明末着名道士全真龙门派方丈大律师王常月祖师,提出了“戒行精严”的修道思想,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一度复兴。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成绩斐然,有闵一得、刘一明、李西月、柳华阳等学者。

全真教始终代表世界道教正宗。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 白云观。

全真五祖(北五祖)

全真五祖是指 东华帝君 钟离权 吕洞宾 刘海蟾 ,加上创派祖师 王重阳 为五祖。

东华帝君


王玄甫 ,道教神话人物。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称为“天上谪仙人”。引之入山,授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隐居昆仑山烟霞洞,颐神养性。又结草庵自居,名曰“东华观”。后徙至代州五台山(在今山西五台县)之南紫府洞天,在人间数百岁,毫无衰老之容。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事见《金莲正宗记》。

钟离权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附会为东汉人,故称为 汉钟离。 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吕洞宾


唐河中人,一说京兆人,名嵒,又作岩,字洞宾,以字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相传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历仕德化令。后游京师,遇钟离权,授以丹诀。喜戴华阳巾,衣黄白襕衫,系大皂绦。后移居终南山修道,成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

刘海蟾


五代时燕山人,一说燕地广阳人。名哲,字符英,一作铉英,号海蟾子;一说名操,字宗成。曾事燕主刘守光为相。好黄老之学,后弃官隐居华山、终南山。传得道仙去,道家以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元世祖至元六年封为明悟弘道真君。

王重阳


王嚞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嵛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全真教又有 南五祖 ,为紫阳真人 张伯端 、杏林翠玄真人 石泰 、道光紫贤真人 薛式 、泥丸翠虚真人 陈楠 、琼炫紫虚真人 白玉蟾。

张伯端


宋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尝着《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石泰


宋常州人,一作凤翔扶风人,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元子。以医药济人,不受谢,惟令植一杏树,久遂成林,因号“杏林”。相传遇张紫阳得金丹之道,道成,作《还元篇》。

薛式


宋陕西鸡足山人。曾为僧,念谈禅不能长生,乃拜石杏林为师,脱下袈裟,致力修道。寿一百一十四岁,道成尸解,为南宗第三祖,尊为道光紫贤真人。

陈楠


宋道士。惠州博罗人,字南木,号翠虚。相传得太乙金丹诀,以捻土噀水为人治病,人称“ 陈泥丸 ”。或云尝提举道录院。后归罗浮山,相传能驱狐鞭龙,浮笠济湍,显示诸种神异。有《翠虚妙悟集》。

白玉蟾


葛长庚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 白玉蟾 。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全真七真 亦分南北,其中 北七真 就是我们熟知的 全真七子 (即长春真人 丘处机 、无为真人 马钰 、蕴德真人 谭处端 、长生真人 刘处玄 、玉阳真人 王处一 、广宁真人 郝大通 、清净散人 孙不二 ),而 南七真 则为 南五祖 刘永年 彭耜 二人。

北七真


丘处机

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十九岁时,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奉诏前往,至则力劝不嗜杀人。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1223年还燕,持成吉思汗所赐玺书,放奴为良和滨死而得生者二三万人。

马钰

金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符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嚞,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谭处端

金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刘处玄

金山东莱州人,字通妙,号长生子,世称长生真人。大定九年(1169),从王重阳出家学道。次年于终南县刘蒋村为重阳守墓,三年后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明昌二年(1191),遭谗下狱,不久获释。承安二年(1197),章宗聘召问道,以“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作答,次年还山。故居庵额赐名灵虚观。着有《仙乐集》、《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黄庭内景玉经注》。元世祖追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王处一

金宁海东牟人,道士,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嵛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郝大通

金宁海(今山东烟台东南)人,原名升。喜读《易经》,洞晓阴阳术数之学。大定八年(1168),从王重阳出家学道于昆嵛山,改名璘,号恬然子。十二年,西游岐山,自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世称广宁真人。往来传道于真定、邢、洛间。大安中,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着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等,有《太古集》行世。元世祖追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武宗加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

孙不二

金宁海州人。丹阳顺化真人马钰之妻,与钰同师重阳王真人,诣金莲堂出家。世宗大定中居洛阳风仙姑洞,越八年,沐浴更衣,端坐而化,传为仙去。

南七真

刘永年

字纪悠、顺理,号广益真人,气功家、 养生 家、道教南宗金丹派七真人之一,约1131--1220年在世,浙江汤溪宅口人。绍兴辛未年(1151)于王屋山修行见性,参禅入定,神识见紫阳授《悟真篇》得道。绍兴壬申年(1152)行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绍兴二十五年(1155)祖父成忠郎刘时去世,返乡奔丧,后于竹马馆(即奉真庵)修道,乾道戊子年中成道于龙丘山。

彭耜

南宋末道士,字季益,号“鹤林”。长乐(今福建)人,一说三山(今属福建福州市)人。师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遂杜门绝交游,不理家业。与妻潘蕊珠同志,晨夕薰修。在居处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病。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城东凤丘山有鹤林院遗址。曾采摭宋代诸家注编为《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今存。

历史 上的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及其弟子一直在北方传教,始终以金人自居,从未以宋人自居过,也没有高深的武功,和小说中所描写的相差甚远。

全真教自王重阳创教,共传十八任掌教真人。分别为王重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 尹志平 、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城、张志仙、苗道一(两次在任)、常志清、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道明。

这里着重说一下尹志平。


尹志平是金元时期着名的道士,是全真教第六任掌教真人。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 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蒙古太宗六年(1234),李无欲自汲郡(今河南汲县)至燕京,尹志平令他返关中招集道侣兴复祖庭。次年春,尹志平应沁州(今山东沁县)知州杜德清之请,南下沁州作醮,居神霄宫。其冬,李无欲奉京兆总管田德灿之命迎请入关,太宗八年(1236)春抵达终南,规划组织对终南祖庭及楼观宗圣宫、终南太平宫、太一宫、骊山华清宫、华山云台宫的复建,分别选任住持道士。布置完成后,于是秋奉诏返燕京。太宗十二年(1240)冬,太傅剌宝俭和京兆总管田德灿帮助终南道众大事会葬王重阳,再次遣人入京,迎请尹志平往终南主持葬事。冯志亨随行,自燕京至关中沿途3000余里,修复道观100余所。葬事完毕后,尹志平又参访了楼观等处宫观,至冬还京。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之号。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将其描写为全真教丘处机的徒弟,曾奉师命去蒙古给江南七怪送信,并试探郭靖的武功。后来因暗恋小龙女,趁小龙女的穴道受欧阳锋所制,小龙女又错认他为杨过的情况下与其发生关系。由于《神雕侠侣》将尹志平写得品行不堪,有损先贤形象,所以金庸在新修版小说中将亵渎小龙女的人改为虚构的甄志丙。

全真七子各传一派,合称“七真派”,即宗丘处机的 龙门派 ,宗刘处玄的 随山派 ,宗潭处端的 南无派 ,宗马钰的 遇仙派 ,宗王处一的 嵛山派 ,宗郝大通的 华山派 ,宗孙不二的 清静派 。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记载也较多,其余六派所知甚少。至清初,龙门派经 王常月 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 张三丰 所传的支派—— 武当派 ,万历间 陆西星 所传 内丹东派 ,清嘉、道间 李西月 所传 内丹西派 ,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经繁衍,在明清时期,又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两系),每派均有取名排辈用字。

这就是 历史 上的全真教,谢谢大家的关注。

C. 现在还有全真教吗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金代王重阳(见王重阳条)创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历史沿革

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现颓势。以符箓派为主流的道教,支派争流,一些道流徇末遗本,流弊时现。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王重阳创立了全真道教。王重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

据载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弃家外游,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离开陕西,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等。因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其庵名为“全真堂”,故入道者都称为全真道士。

全真道初传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即注重个人修炼,而不注重发展教徒、营造宫观,组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丘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具备了相当深厚的组织基础。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丘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成吉思汗的召见。丘处机不辞年届73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其到来慰勉有加,三次召见并作长谈。丘处机对成吉思汗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后者的礼敬,尊称其为“丘神仙”。当丘处机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成吉思汗令其“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

1224年丘处机返抵燕京,礼请住持大天长观(亦名太极宫,后改名长春宫),从此这里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丘处机乃不失时机地着手全真道的大发展工作。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以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称:“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1228年安葬丘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尹志平于1236年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

尽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号召力,为元统治者效劳,但因其影响过大,引起了元统治者的猜忌。因此在元宪宗时期的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元统治者持明显的袒佛立场,使全真道在(宪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佛道大辩论中两次败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击。全真道发展的鼎盛局面,亦随之宣告结束。

这之后,全真道处境十分困难,教徒的发展受到限制,斋醮被禁止举行。直至成宗即位后的元贞元年(1295)禁令解除,全真道方从从艰难处境中解脱出来。

全真道的发展尽管有低谷,但并没有停滞。元朝实现南北统一后,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传的条件。武当山首先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等地区。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增加了接触的机会,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别是组织松散、势力弱小的南宗更有会归全真道的愿望。在陈致虚的积极推动下,元代中后期二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传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元代中后期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与符箓大派正一道平行发展。

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对全真道的禁令后,全真道每任掌教皆授被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

入明以后,明太祖对正一派表现出强烈的支持意向,道录司各级道官也大都以他们充任,全真道士被召见和受委任者极少。全真道遂分裂为诸多小派各自活动。

清朝初年,全真道龙门派宗师王常月应运而出,以振兴道教,恢复祖风自任,传戒弘教,使明代沉寂已久的全真龙门派出现了中兴景象。

三大祖庭

山西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建于元代。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纯阳者,唐代道士吕洞宾之道号也,因吕洞宾是永乐镇人,唐代即在此地兴建了吕公祠,这就是永乐宫的前身。永乐宫因是吕洞宾和王重阳的修炼地,所以被全真道视为祖庭之一。永乐宫的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其壁画,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陕西重阳宫又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祖庵镇,距离西安市中心西南40公里。重阳宫为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一,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

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丘处机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及丘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营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丘处遗蜕。

D. 全真教在中国哪座山上

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王重阳死后﹐其弟子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见北七真)
但金融所写的是陕西的华山

E. 全真教的全真教简介

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山所创。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后来也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说全真教抄袭佛教,那是因为看了佛经与道经等先入为主的影响,如果先看先秦两汉魏晋道家典籍再看大藏诸经,再论禅宗教外别传,则明显佛教受道家思想影响颇大。学者大都以为道教抄袭佛教,其实那是指六朝后的道教,六朝之前则并非如此,相反的,中土的佛教,则自始至终都是在袭取儒道之思想以发展自己,并壮大自己的声势。从东晋而后,尤其自梁以后,佛教转强而道教趋弱,此种情形一直延续至今,遂使人有佛教哲理高于道教哲理的错觉 。
全真道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该派注重修炼“性命”﹐认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并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色﹐节饮食﹐少睡眠。《金莲正宗记》称该教“以柔弱谦下为表﹐以清静虚无为内﹐以九还七返(按指炼内丹──引者)为实﹐以千变万化为权”。王重阳死后﹐其弟子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见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间﹐丘处机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太祖﹐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200馀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后更为衰落。
现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较多﹐《正统道藏》收有王重阳以及北七真的着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莲正宗记》﹑李道谦的《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等。但后期的史料较少。清人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道的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
全真教是后期道教最大的派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鲜明,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禅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箓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点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F. 全真教的介绍

全真教是王重阳于金初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创立。属道教,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并且对中国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武术有很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中国的全真教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40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5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34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65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2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8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0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10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0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03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17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0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395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70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88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6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6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2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56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