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药材以后会怎么涨价吗
中药材涨价是肯定的,但是并不会和某些炒出来的东西一样突然猛涨然后可以由此得利。中药材一直都是消耗品,我国人最喜欢,而且用量很多。因为中药适合国人体质。中药材涨价是肯定的,但是并不会和某些炒出来的东西一样突然猛涨然后可以由此得利。中药材一直都是消耗品,我国人最喜欢,而且用量很多。因为中药适合国人体质。中药材涨价是肯定的,但是并不会和某些炒出来的东西一样突然猛涨然后可以由此得利。中药材一直都是消耗品,我国人最喜欢,而且用量很多。因为中药适合国人体质。
2. 农村种植药材怎么样如何联系买家
农村种植药材还不错,收购可以联系各大药品生产厂家进行收购,每家药厂每年要消耗上万吨中药材,全国各地收购,或者在淘宝网,1号店上销售。
规格分类
根据药材的加工等级、加工方法、产地、颜色、包装、质量,可以分为以下规格:
按加工等级:
初加工分级方面有统货、选货、大选、小选、特选、一级、二级、三级、四五混级、级外投料,其中统货就是大小货混在一起的一种规格。分级常见的品种有白芍、生地、天麻,另外像三七、人参、川芎、西洋参也有类似分级。如如三七分60头、40头、20头、120头、80头、无数头、等等级;红参有64支、30支、20支、参须之分;生晒参有25支、40支、60支之分;西洋参有长支、短支之别等等。还有按加工净度和方法划分。如山药带有表皮者称"毛山药",除去表皮并搓圆加工成商品的称"光山药"。其它的如毛香附与光香附;个茯苓与茯苓块;生晒参与红参;毛壳麝香与麝香仁等。
按加工方法:
有清水、盐水、生统、熟统、净货、水洗等,如全蝎有清水和盐水之分,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别(其实生地和熟地为两种药,但出自一种药材原料),王不留行、草决明、芦巴子有净货、含杂之分,菟丝子、车前子等小籽粒药材有水洗和净货之分。
按产地:
就是以产地名来区别同一种药材,如白术有亳统和浙统,甘草有新统和内蒙统,防风有关统、西统和祁统等。
按照采收时间和生长期:
三七因采收季节不同常分为"春七"和"冬七"二种规格。前者选生三年以下,在开花前打挖的,质地饱满、品质优;后者为秋冬季结籽后采收,体大质松品质次。连翘根据采摘早、晚不同时间的果实,将色黄老者称"老翘",色青嫩者称"青翘"。
按颜色:
连翘有青黄、丹皮分黑丹(没去外皮)和白丹(也称刮丹,就是刮去外皮),常见颜色规格有黄统、青统、黑统、白统、红统等。
按包装:
以外在包装有机包、编织袋、散把、柳条把等。如袋装半枝莲和机器捆半枝莲,散把党参、柳条把当归等。
按质量:
质量上的规格大致分为家种和野生、国产和进口、柴质和粉质,如野生丹参和家种丹参,进口西洋参和国产西洋参,粉干姜和柴干姜等等。
3. 中国三十大紧缺药材
中国紧缺药材有很多,如党参、黄芩、黄精、重楼、远志等,如下:
1、党参
党参是生活中的常见植物药材,它来源于植物党参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党参不单能治疗人类的多种常见病,还能当养生食材供人们食用,党参是所有中药材中效果较好的存在。2018我国党参需求量达到5.22万吨,而年产量大约却只在2万吨-2.1万吨。
2、黄芩
黄芩别名山茶根又叫土金茶根,原产地是在东北地区。黄芩的药用价值主要集中在它的根部,2015年黄芩“烂市”的影响,已将黄芩推向紧缺药材的一方。2015年产量约2.1万吨上下,2016年下降到1.6万吨左右,2017年下降到9000吨左右。黄芩目前的年需求量应在1.85~2.2万吨之间。
8、猪苓
猪苓为多年生真菌,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而且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猪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因糖尿病人群增多、癌症病人增多,促使其需求量逐年增多,猪苓年需2000-3000吨左右,货源主要来自野生,野生猪苓产量大约400-600吨。
9、柴胡
柴胡又称山菜、茹草,是一种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我国每年对柴胡市场需求在500吨左右,产量却不及400吨,所以现在急需增产来满足市场,柴胡吃多了会导致身体倦怠、白天爱打嗜睡、反应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会降低、严重影响食欲等不良现象,因此,一定要适量的服用柴胡。
10、紫苏
紫苏,相信很多爱吃炒螺的朋友们都了解,炒田螺的时候加点紫苏叶子下去,不但可以去腥还可以增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搭配食材,紫苏也是我们常见的中药材,我国中药材市场及食品市场年需紫苏约120吨左右,但我国产量只有60吨上下。
(3)中国每天中药材消耗多少扩展阅读
属于短缺药品
目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都属于短缺药品范畴。
一般认为成本高、利润低、生产厂家少是“救命药”短缺的直接原因。
4. 今年中药材的种植前景怎么样
农村种植药材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选择药材;
收购可以联系各大药品生产厂家进行收购,每家药厂每年要消耗上万吨中药材,全国各地收购,只要你种植的是稀缺药材,会很快销售掉的;
5.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正常损耗是多少
这个差别很大,可以几乎没有损耗,也可以损耗50%以上。主要看加工前的品质与加工后的要求。
6. 世界上中药专利10%归日本〈汉方〉,中国的中医何去何从
向来对日本没有好感,以后也是!但这个问题是只能说,中国的悲哀与日本的狡猾。日本对中医向往已久,学习已久。中国本应是中医的翘楚,世界的顶峰,但遗憾的说,民国初期的废中医,崇西医,留下了遗毒。结果是中医现在面临的悲哀境地。日本不说中医,自然有它的狡猾的一面,但它说是汉方,也是遮了一半的面了,汉时封了个倭王的印,也勉强说的通。
国人应该反省的是:为何学习西方比中国久的日本,还对汉方如此眷恋?为何中国还有对中医的一片质疑?
博大精深的中医和儒家文化中经史子集一样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可在迖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国人唾弃的同时,又大力吸取西方文化,包括服饰和思想,不分优劣,来者不惧,致使大批人才外流。
现在国家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并付诸行动,其中《中国诗词大会》已办了五季,这是再好不过的现像。它需要一个磨合重组的过程。至于日本,从唐以来,就崇尚汉文化。现在,恢复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困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作为中国,认识自已不足,学习他人长处,没什么丢人的。
一提到汉方药,多少人都感到一种严重的、窒息般的沦陷感,因为日本把我们古代经方都申请了专利,其每年的中药材消费量在全球占比多少多少,中成药销售量占世界多少多少,这些数据,让不少人热爱中医药者非常担忧,更让中医黑沸腾的、得瑟的差点闪了老腰。
日本对中医药的态度,是废医存药,废除了中药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的中医,所谓的汉方药就没了灵魂,以至于时有因不对症而发生意外的事情,此为其一。
再者,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中有大家都知道的专利制度,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那一套,其中汉方药能申请的是发明专利。发明专利不是一申请就完事了,它还有一个公示期,公示期内对其有异议且经过审议属实,该发明专利申请无效,或者说在公示期无异议,该专利被通过审批合法后,如有人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此专利申请前已经使用,该专利仍然可判无效。
那么,日本在多数欧美国家给汉方药申请了专利,汉方药用的就是中国经方,在欧美国家及其本土,它的中成药——依据经方制成的汉方药畅通无阻,但是,日本怎么不到中国申请专利呢?难道说中国14亿人的消费规模它看不上?还是说它自己心虚不敢来申请?它到中国申请专利,随便就能找到出处给予否定,它的死方,在鼻祖面前没有任何地位。
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对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影响比较大,中国上千年来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从未停止过,即便是民国时期沸沸腾腾的废除中医浪潮,亦未阻挡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及至新中国成立,毛主席更是大力提倡中医药,数次成立西学中培训班,鼓励创新,鼓励能够出一些名医、大家,也的确培养出不少名医、大家。若论中医药的地位和研究、理论、实践水平,中国是鼻祖而且永远是鼻祖,中国永远站在最高峰,这是毋庸置疑的。这点文化自信,业者不能丢失,不能盲目窒息、沦陷。
只是,我们要看到中药的主流制剂仍然以水煎剂为主,中成药还有浓缩丸、蜜丸、粉剂、膏药贴、滴丸、酊剂、单方颗粒等剂型,水煎汤剂灵活但较为麻烦,服用口感差,还有就是喝一天下来涨肚子,有的病人服药需要几个月,每天将近一升的苦药喝下去,真的需要勇气和恒心,与西药相比方便性、体验性差。
这几天,我就是连续十天服中药汤剂,熬制麻烦,口感不好,不能携带,一天喝下去肚子胀胀的,论疗效,没的说,第一天就有效果,为了治病,也得咬着牙捏着鼻子喝,真的不好受。好歹今天是最后一天,总算熬到头了。
在这一方面,中药制剂的剂型需要创新,还要满足千人千方的辩证需求,如果能够在中药制药工艺上实现个性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突破,中医药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蓬勃发展势必所向无敌。
什么汉方药,都是浮云。
中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宝国宝!
已经走到最危险的"十字路口"!
中医的作用、疗法!
通过非典、新冠肺炎两次大瘟疫临床救治,已经有了雄辩的事实!
中医(国医)是中华民族人民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
应如何重视、如何传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
让中医为中国人民服务!
为世界人类服务!!!
汉方是啥?就是中医中药汉方嘛!日本人有汉字、汉服、汉方吗?没有!然日本人开先河将中医中药的汉方制成类似西药即中药饮片提纯药卖给欧美及世界各地,且以食品之名,中药治病之实坐实了中药汉方,这些就是日本的中药西做了,拿中医中药10%的专利费也算客气了。日本人原则上也算是与汉人、朝鲜人同属中华圈,我们中国人也要客观看待日本人的某些做法,切勿主观上太过于感情用事,目前日本汉方占有90%以上的世界中医药市场。对此,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把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不要再做出伤害祖国传统医学的行为了,让真正懂得中医药的内行人士发展管理中医药事业!
中医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说:
一、西医分科层面
1、西医分科诊断、治疗“高大上”
从诊断分科层面上说,体检、化验、拍片、CT、彩超、切片、核磁共振等现代医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叫患者“眼见为实”。
从治疗分科层面上说,服药、输液、手术、化疗等现代医学治疗技术手段的应用,让患者“治死不疑”,回头还得说声:“谢谢!”。
从医学科研层面上说,每个时代都所突破和提升,相应的医护系统、管理系统、诊疗设备系统,都不断更新换代,让人耳目一新,令人趋之若鹜。
从医患关系层面上说,西医有统一的执业行规层面和法律层面的保护。
二、中医全科层面
从诊断全科层面上说,望闻问切,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创新和突破。
从治疗全科层面上说,理法方药,传承至今,没有多大建树,可以说一直在啃“老”。
从科研层面上说,廖廖无几。
从医患关系层面上说,各说一词,各自为战,各自为大,一盘散沙。
中医药的出路还在于兼收并蓄。西方医学的现代化的诊病手段有其可取之处。中药的药理,疗效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日本人把中药的组方进行细致研究,我以为这才是中医药的根本出路。中药讲究炮制,中药治病讲究组方,研究不同的炮制,不同的组方的真实效果,是现在药企的出路,也是中医药的出路。具体的操作是:对组方提供者,有股权,由药企进行科学研究:原药产地,不同的炮制方式,不同的煎药温度,有什么样的疗效最后定型后由国家检验并强力保护。这其实也就是50年带60年代很多工作的继续。应给予药企产权保护。
中国中医急功近利,凭着老祖宗留下的实践成果混饭吃,致使国内中医只知大把的从病人头上抠钱,不知钻研中医深层次的医用技术和效果,在中医医用功能方面,总是说不清中草药的毒副作用,总是用一句“尚不明白或尚不清楚”,来掩盖中药的副作用的成因,留下无限的诟病,不知这种推矮的说明还要走多远。
正因为中医如此多的留下把柄,让很多一部分人,对中医的作用产生怀疑,个别人甚至说出了中医无用论和伪科学论,如方子舟之流,极力的夸大中医的短处和无用,导致一部分人肓从跟上瞎起哄,如此谎诞的言词,国内中医界尽没有一个人出来反斥,实在让人郁闷,不知那些“专家、教授”等都干什么去了,不吭声反斥,就是选择了默认,你能让想看中医患者不对中医望而却步吗?。
国内对中医研究如此冷漠,而国外对中医深层次的研究却如火如荼,不断出现新成果专利,特别是亚洲近邻的韩国和日本,对中医研究投入大量经费,日本犹为特出。长此以往,我们的中医医疗水平就会大大落伍,跟在国外中医医药水平的屁股后面了,届时会怎么样呢?一是打了老祖宗的脸,二是为了提高中医医疗效果,只能拿钱买别国的专利了。那时再无人敢言,中医是中国人的“中医”,更无敢言中医是中国的瑰宝了。
一句话,中国的中医,如还躺在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经验之上,不思创新,不知深研中医疗效的话,你们就跟不上国外中医研究的步伐了,背上骂名吧!
中医现代化、国际化是中医振兴并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医学(绝不是贯会放血疗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走的是实证之路,也就是说,它的医学手段可以被其它学科印证。而中医则不行,中医首先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重新阐释阴阳、五行、虚实、气血等等概念,何为脾虚?何为肺燥?人体为什么要阴阳平衡?经络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的依据是什么?解释通了,有了理论基础,接下来就是走实证之路,再以“医者”“意也”的态度,只能被质疑和唾弃。至少你该有一个判定体系,脾虚、肺燥、阴阳失衡的判定依据是什么?治疗方法是什么?治疗效果是什么?只有拥有这样的判定标准,并可以按照标准验证之,质疑者才会闭住嘴巴——不要说中医特殊,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辩证施治——呵呵,这是一块了不起的遮羞布、挡箭牌!
至于日本子的汉方专利,连冰山一角都不算,一粒冰渣而已。只要朱鹤亭老先生等大师投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事业,不再耍嘴皮子拿大牌,我们的专利岂止10%?!
中医还是中国之本土医。汉方专利如何,在中国这块土地可以不承认它的专利权,不给它进入之机。
国际上,等中医准备大举进攻再说吧。专利权也是有时限的,总有失效的那一天。
中国中医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为无法做的事情担忧。
中医最该做的,时下是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医培训,回归传统,让中医能够更好的治病,治大病,解决百姓疾苦。
中国市场在这里,世界的疾病问题总是存在,大病,难病依然无解。用好中医,发扬中医之所长,治好疾病,何愁中医无路。
路在脚下,关键是做好自己,解决问题。
7. 中药库中药饮片的损耗率的标准是多少
没有明文规定,一般不掉多少损耗的,我的客户一般进的货库存在一个月左右的量,基本从没因为过缺斤少两问过我,一般你进的货,多带些皮就ok了
8. 服用中药散剂有无每天的用量上限
春节好啊 你的问题不是很具体,不好准确回答.大约来讲,中药材原粉每天的服用量在10-20克之间,用量要比煎汤的量少得多,不能和煎汤的量类同,大约是煎汤的量的十分之一.
9. 中国一年消耗多少西红花
100吨以下。
西红花为妇科良药,但西红花疗效好,属名贵药材;西红花是多年生靠球茎繁殖;西红花在郑州市场零售价约1—1.5万元/公斤,价格比红花高几百倍。
西红花也就是藏红花,是全球驰名的藏药之一,服用之后能够舒经活络以及补血养血。除此之外,西红花不仅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同时也是一种香料,在很多食谱中都可以添加,提高食物味道。
10. 一般药店的中药盘点损耗率是多少
盘点损耗一般在2-5%,但是你应该知道,中药盘点一般只有盈余,不会出现损耗的。平常抓药的时候就把损耗给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