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什么
就目前规模和人口总数来算,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英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截止2015年,中国现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共8个国家级城市群。
中国大陆推出的(2003-2004)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提出了“组团式城市群”的概念,其定义内容为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
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按照这个定义,正在形成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城市群这三大经济圈、日本三大都市圈和北美四大都会区均属于“组团式城市群”。
城市群按规模和层次可以划分为超级城市群(顶级城市群、特级城市群、超大城市群,一般为城市带,例如长江城市带)、一级城市群(大型城市群,例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和中国的长三角城市群)、二级城市群(中型城市群,例如川西城市群)和三级城市群(小型城市群,例如川南城市群)等。 几个三级城市群构成一个二级城市群,几个二级城市群构成一个一级城市群;或者说一个一级城市群可以包含几个二级城市群,一个二级城市群可以包含几个三级城市群。例如,长江城市带是个超级城市群,它以长江水系和长江流域为依托,以长江航道及其沿江各大港口与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线为纽带和网络,包含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四川盆地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和长江下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四川盆地城市群是个一级城市群,它包含了成都城市群、川西二级城市群和川中北二级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由北部湾经济区内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组成,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经济板块,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②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圈),哪个潜力最大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指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各有规模,定位也各不相同。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1、长三角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蚌端口、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这26市,国土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9.73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9.91%、10.72%。以国家中心城市上海市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南京市为核心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2、珠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清远、佛山、茂名、东莞、汕头、中山、揭阳、珠海、汕尾、江门、肇庆、阳江、惠州(新兴县,紫金县) 共15个城市(含2县)。
2019年12月5日,《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珠三角城市群位列2018-2019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强第4位。
2016年,珠三角9个城市共吸纳37.33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到广州市最多,有16.32万人;其次是深圳市,有7.51万人 。广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940.7元居全省第一,其次为深圳48695元。
3、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以及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北方内陆地区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区域。一般认为,狭义上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京津冀为中心、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东、辽宁、山西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加上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
③ 未来中国将建立十大超级城市群,是哪些城市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十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七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
④ 中国七个较大的城市群,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你还知道哪个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2、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包含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定位是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2012年4月10日,由中国学者方创琳编写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6大世界级城市群。
3、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前称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包含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
根据2009年1月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4、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南内陆,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九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76万亿元。包含成都、重庆大部、自贡、泸州、德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资阳等城市及绵阳、达州、雅安部分地区。
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将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渝城市群将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5、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积约32.6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亿人,地区生产总值7.90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全国3.4%的土地面积和9.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6、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端口、宿州、阜阳、亳州等5省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67778.12亿元,总人口16353.17万人。
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物流、旅游等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时指出: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7、关中平原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城市及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部分地区。
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⑤ 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哪
长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地域范围比较模糊,不过远远超出了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一般把上海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南京、杭州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两个副中心。实际上南京和杭州均在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之外,南京位于镇江的上游,杭州更在钱塘江流域。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包括16个城市: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长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同时长三角也恰好再现了江南曾经的辉煌。
⑥ 中国仅有的五个国家级都市圈每一个都很强大,你所在的城市上榜了吗
目前全国有19个国家级新区,20多个自贸区,其中13个省份既有国家级新区,也有自贸区办,国家批复的城市圈仅有五个,可见其含金量有多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五大国家级都市圈。
国家第一个批复的就是南京都市圈,于2021年2月2日批复。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带的核心地区。南京都市圈的成员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以及常州市下辖的溧阳市和金坛区,另外还包括安徽境内的滁州、马鞍山、芜湖和宣城四座城市,包含了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和16个县,总面积达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了3596万,地区经济总量达到了四点六七万亿。南京都市圈计划江苏与安徽两省是目前五大国家级都市圈中唯一跨省发展的都市圈,也是五个都市圈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个连接南北,承东启西,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南京都市圈体系完整,实力雄厚,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经济战略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第五个是西安都市圈,于202年3月21日批复,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大城市,西安都市圈的成员包括与咸阳两座城市是目前五大都市圈中参与城市最少的一个,两室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经济总量约一点三万亿。西安与咸阳两座城市是我国市区离得最近的两座城市之一,随着近些年的同城化发展,两室的城区几乎完全融合。西安都市圈的获批,未来定会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高低。如今批复的五大都市圈,未来无疑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那么现在你在哪个都市圈发展呢?
⑦ 2030年中国5大超级城市群是什么
到2035年(不是2030年),中国5大超级城市群是:
1、北方的京津冀城市群
2、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4、西南的成渝城市群
5、中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其中一些已初具规模,而另一些仍在规划之中。未来这些城市群的GDP将占全国GDP总量的约一半,并容纳一半的城市人口。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上启下:
从地理位置上看,由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既承东启西又连南接北,应该说是战略地位突出。
3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顶的上400多个新加坡。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很多城市均被覆盖,重点城市尤其如此,咱们可以预测,未来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的脚步必将加快。
以上内容参考环球网-美媒:2035年,中国计划建成五大城市群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看看你属于哪个“群”
⑧ 中国四大城市群
1、京津冀城市群,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由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沧州、衡水、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11个地级市和定州、辛集2个省直管市以及河南省的安阳市。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3、粤港澳大湾区
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4、成渝城市群
具体范围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5、长江中游城市群
又称“中三角”,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
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⑨ 2030年中国5大超级城市群是什么
2030年中国将有5个超级城市圈: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圈、成渝城市圈”。
1、中国为什么需要城市化2.0?中国面临的长期挑战是“人口未富先老”——而且人均生产率的增速已从2000年到2009年的4.4%迅速下降到2010年到2018年的2.3%,看短期,中国又处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同时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只有促使人口、资源进一步集中,才能发挥出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应对短期与长期的挑战。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8%增长到60%。
据大摩估计,2030年将达到75%,这意味着将有2.2亿人进入城市。中国的人均生产率将比现在提高80%,2025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55%的生产率提升来自智慧城市的集聚效应、40%来自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效应,5%来自农业现代化。
2、中国的城市化2.0有什么障碍,如何克服?障碍包括:大城市病、户口限制、人口老龄化、外部不确定性。大摩有3方面举措可以应对:组建超级城市圈,交通和污染问题可以采用高铁连接解决,发挥人口集聚效应。建造“智慧城市”。
使城市生活更安全、更舒适:通勤快速,犯罪和交通事故率降低,智慧家居得到发展,教育和健康医疗水平提升。实现农业现代化,向城市输送更多劳动力。上述举措,不但可以实现城市化2.0,也是减轻中国经济面对的短期压力的“反周期”政策。
同时,大摩认为中国将在“超级城市群”和“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成为全球领导者,其有利因素包括: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铁系统,帮助实现“1小时都市圈”。
先进的5G为物联网和高速电子商务奠定基础。强大的人力资源,体现在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增长的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