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一年用石油多少
专家说的东海油田蕴含石油两百五十亿吨,相当于中国去年消耗石油总量三亿吨的八十倍
由此
可见
硪国
年消耗
石油.3乙吨
‘贰’ 中国年石油消费
中国一年石油消耗量是多少: 中国一年石油消耗量大约为5亿吨左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
‘叁’ 中国每天消耗多少汽油
据2018年的统计,现在中国,每天消耗大概16.5万吨汽油。
‘肆’ 中国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石油和天燃气呢
中国每年大约消耗石油5亿吨,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
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3%和4.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是跟着水涨船高,能源的消耗量也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
材料:2001-2014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表格)
‘伍’ 一家人一年正常能吃多少斤油
一般三口计一个半月十斤油,每人一个月5斤油为宜,当然,保证健康的情况下3斤最好了,还要根据食肉多少酌量减少。
一家三口,就是11桶5升的油。如果三口之家经常下馆子,按照饭店烹饪的用油量来算,就是14桶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饪用品。
我国人均食用油的摄入量是有严格标准的。
2016年新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一天的用油量为25-30克。按照健康推荐量计算,三口之家一年应该吃六桶5升的油。油并不是坏东西,它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养分,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完全不吃油对身体不好,但是吃多了也不好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现榨油坊,这种油坊榨出来的油可以吃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现榨油的保质期相对没有精炼油的保质期长,我们吃的话尽量少量多次的采购,这样吃到的油新鲜又有营养。相对更健康。少吃油,吃好油!
‘陆’ 中国一天消耗多少石油
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每天的石油消耗是550万桶,其中220万桶来自进口。
中国的相关报告预计,中国今年原油进口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达到创纪录的1.1亿吨,将比上年增长21%,成品油进口4000万吨,增长40%左右。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石油资源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进口的国家主要来自于沙特、俄罗斯、伊拉克、安哥拉等等国家,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也随着增长。
1997年,中国石油签订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大型油气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上迈出第一步,时称中亚俄罗斯合作区。
20年来,中国石油秉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伊朗、印尼、新加坡等19个国家进行50个项目的合作,2016年油气权益产量近6000万吨,约占公司海外权益总产量的80%。
20年来,中国石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油气运输通道,从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建成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初步形成了一张连通中外、惠及多国的油气供应网络。
‘柒’ 中国每天消耗多少汽油
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每天的石油消耗是550万桶,其中220万桶来自进口。
中国的相关报告预计,中国今年原油进口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达到创纪录的1.1亿吨,将比上年增长百分之21。
中国石油发展的重点:
中国石油签订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大型油气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上迈出第一步,时称中亚俄罗斯合作区。
注意是中国石油秉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伊朗、印尼、新加坡等19个国家进行50个项目的合作。
‘捌’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食用油
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又可以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当它返回到农贸市场出售时,价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并非故意要倒胃口,但是亲爱的朋友,当你揣着几根油条,坐上清晨第一列地铁上班的时候;当你站在街头大嚼羊肉串的时候;当你给孩子点上一盆香喷喷的水煮鱼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呢? 危险来自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在一个注重食品安全的时代,理想的状态是,你下馆子,随手掏出一张试纸浸到菜里,过一会儿拿出来跟谱表比比,然后大叫:“掌柜的,换油!”但现实是,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 一次影响食欲的科学调查 新学期伊始,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9名大四学生就接到了他们的新课题——调查武汉三镇的地沟油状况。 “这是一次影响食欲的调查。”调查小组组长江山说,因为采样是他们的核心任务。于是,这群大学生换上旧衣服,戴上手套,每天趴在餐馆饭店附近的下水道边上。好在是冬天,低温把油脂冷凝为半固态,下水道也没有夏天那么臭不可闻。学生们就用铲子挖出那些“红的、白的”漂浮物,往塑料袋里装。不过,干这些事得小心翼翼,因为导师们多次提醒,“要当心那些回收地沟油的,他们会揍人”。 与大学生的“偷偷摸摸”相比,那些地沟油的职业回收者确实是“正大光明”的。他们只需要一把铲子、几个破旧铁桶,外加一辆电动车就可以满载而归,顶多是天黑的时候多带一把手电筒。 有时候狭路相逢,学生们挖油的举动难免会引来一些敌视的目光,也曾有人过来盘问“干吗的”。学生们很紧张,支支吾吾地说是要“带回去喂狗”。 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人民币左右。在他们看来,利益驱动是地沟油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掏地沟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一个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有人告诉学生们,在这一行,就是打杂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资。 由于注重煎炸炒炖的饮食文化和铺张浪费等习惯,大量的餐厨垃圾和由此衍生的地沟油成了中国特有的现象。在调查中,学生们发现,在武汉,即使只是卖鱼汤糊粉的小摊,每天也要产生15公斤左右的餐厨垃圾。经过估算,武汉市内有大小餐饮店6万余家,每年产生餐厨垃圾约25.2万吨、废弃油脂约12.6万吨。 于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掏地沟油就成了暴利行业。有人垄断了某些餐馆的餐厨垃圾,每天派专人收购。一座城市通常会被划分为好几片势力范围。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通过“明偷暗夺”的方式,搞到了60多个样本。这些玻璃瓶装的地沟油样本,如今被存放在实验室的冰柜里,上面贴着“川菜馆”、“水煮鱼”等标签。尽管瓶盖紧塞,还是不时传出一些辛辣酸臭的气味,据说这是“不饱和脂肪酸酸败后产生的醛”。 完成了采样工作后,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顺带考察了武汉的餐饮市场,结果发现,有的早点摊子上赫然摆着两个壶,一壶是贴着标签的好油,另一壶没标签的,″明显浑浊不堪″。还有在大学城外卖羊肉串的,总是拿一个雪碧瓶装油,那些“色泽过于金黄的油”,里面都是沉淀物。 “武汉只是一个缩影。”江山说,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沟油的。反过来,因为价格低廉,这些地沟油最终又回流到餐饮业,从街边小铺到五星级饭店,无一得免。 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另一个问题是伦理上的。“别人吃过的油,在下水道里变质,再捞上来,人能吃得下去吗?”一位调查小组的成员皱着眉说。那段时间,他衣服上总有“洗不掉的馊味”。调查只用了10天,但他这半个月都没了胃口。 油掺油,神仙愁 自从餐饮业诞生之日起,地沟油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过当它最初被称作“泔水”的时候,通常只是用来喂猪,最近20年才开始给人吃。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贩通常还会把地沟油掺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较少,更是难以检测。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油掺油,神仙愁”。 何东平教授从事地沟油的研究已经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同时承担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课题——“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检测鉴别地沟油的有效手段。 在何东平看来,传统的检测方法只抓住地沟油中的某个特性,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有效检测不同来源的地沟油,导致有时检测误差较大,更有误判的可能。如果地沟油掺入含量较少时,也检测不出来。 比如电导率检测法。因为油脂在烹饪过程中接触了洗涤剂、金属器皿,或长期停留在重金属环境中,因此地沟油的电导率值明显高于普通食用油。在武汉工业学院,一名姓刘的本科生曾经找到一种30分钟内检测地沟油的方法。他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得出地沟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7倍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泔水油”的检测相对有效。然而它的缺陷在于,仅仅适用于地沟油添加量在20%以上的食品油检测。 另一种是胆固醇检测法。因为地沟油是多种动、植物油脂的混合物,其中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胆固醇,而在人们食用的正规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只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出某些地沟油,但同样要求地沟油的添加量在10%以上。 在武汉工业学院的老师指导下,一名叫王乐的研究生曾经研制出一种蓝色试纸,随着地沟油所掺比例不断增加,蓝色试纸会呈现出黄绿色、淡黄色和亮黄色等颜色变化。这是依据油的“积性”来检测油的纯度,当油中有氯化钠(食盐)时,其积性大,反之则小,而正规渠道生产的食用油中通常没有氯化钠。但这一方法同样受到地沟油的添加比例的限制。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专门生产“地沟油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公司。但从该公司提供的说明书来看,“对于一些未经纯化的油(比如芝麻油、花椒油等)和加入其他成分的油(如辣椒油),此方法容易产生假阳性”。 “未来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一定是集合以往经验的综合评判法。”何东平说,单一的手段将不能作为鉴别的“经典方法”纳入未来的《标准》中。 政府管理才是关键 身为一名从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东平却始终认为,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检测手段或标准所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 他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每1万人每天可以产生1吨食品垃圾,而这些食品垃圾在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加工流程后,又可以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当它返回到农贸市场出售时,价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么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能达到15亿~20亿元。 然而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却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因此何东平的设想是,“必须由政府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 在何东平等科研工作者的倡导下,自今年起,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将分别建造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垃圾的同时,每天还能生产25吨生物柴油和40万立方米沼气。 “经济效益第二,社会效益第一。”何东平说,只要这个城市存在,这些厂就应该存在。按照他的设想,全国600多个城市,只要建成3000多个这样的工厂,不但能缓解“垃圾围城”,同时也能彻底解决地沟油问题。 实际上,在国内某些地区已经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浙江省宁波市早在2006年就实施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宁波市区饭店、食堂的餐厨垃圾将实行统一收运、集中无害化处置,以便从源头上封杀地沟油。何东平曾赴宁波考察,发现效果显着。 最近,北京市也出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把餐厨垃圾制作成有机饲料和有机肥的企业,这些清洁技术受到了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由何东平等科研工作者参与制定的《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也有望于2011年出台。“例如,未来要加强流通领域的管理,要求散装油也必须有标志。”何东平说。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满意请采纳。
‘玖’ 国人每年到底吃多少油
最近,有朋友给笔者留言,关于进口大豆的问题,我简要的梳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每年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的国产大豆?真的是因为我们国内的需求么?
2、到底每年国人要吃多少油呢?而大豆油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分析分析。
2017/18年度,中国大豆需求1.1亿吨,进口9600万吨!
首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17/2018年度,国产大豆供给总量和需求量都在1.1亿吨左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其所占比例超过86%,国产大豆所占比例仅为14%。由于国内大豆供应增量仍远小于需求增量,大豆自给率仍处于下降趋势,国内大豆供应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根据权威部分发布,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大豆9553万吨,较2016年的8323万吨增加1230万吨,增幅为14.8%。
所以,可以这么说,每年进口这么多转基因大豆,都是被用做了榨油,被用作了食用。
你去全国各地的饭店和食堂的后厨看一看,几乎所有的菜都是用大豆油来烹饪,为什么?物美价廉,降低成本!
大豆油的市场价在3—4块钱每斤,远远低于花生油和菜籽油,自然就受到餐饮从业者的欢迎。
转基因大豆油占据国内油脂消费的半壁江山并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