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进位制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度量衡单位进位制就十分繁杂。那时,各个国家甚至各个城市之间的单位不仅不统一,而且连进位制也不一样,制度非常混乱,很少有国家使用十进制,大都为十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其实,中国在秦朝以前,度量衡制度也很不统一,当时的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们天天只管打仗,对国家的度量衡制度毫不关心,当时的中国就有四、六、八、十等进位制。
后来,秦国灭掉了所有的诸侯国,建立了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布了关于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法令。到西汉末年,政府又制定了全国通用的新标准,除“衡”的单位以外,全国已经基本上开始使用十进位制。唐朝时期,衡的单位根据称量金银的需要,增加了“钱”这个单位,当时的一“钱”,为现在的十分之一“两”,并用“分”、“厘”、“毫”、“丝”、“忽”,作为“钱”以下的十进制单位。
2. 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满十进一位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通俗的讲就是满十进一位计数方法是最常见基本的技术法,如11就是满了十进了一位十位,多余的1再记在个位。就是在表示的一个数当中只能出现0到9这十个数当中的其中一个如果是二进制就只能出现0和1三进制就是012以此类推如果是十六进制就是012345等。
十进制数法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是以10为基础数字系统,是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进位制。即满十进一,满二十进二,以此类推;按权展开,第一位权为10^0,第二100以此类推,第N位10^(N-1),该数的数值等于每位位的数值该位对应的权值之和。中国十进制度量衡有久远的历史。
3. 十进制的历史沿革
有学者认为,北京周口店的一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管,以一个圆点代表1,两个圆点并列代表2,三个圆点并列代表3,五个圆点上二下三排列代表5,长圆形可能代表十。中国着名数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教授认为山顶洞人骨管符号是“一种十进制思想”。
另有学者对中国青海乐都县柳湾出土一千多枚新石器时代骨片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分属马厂、半山、齐家和辛店四个中文化型。骨片长度为2-2.4厘米,厚约1毫米。骨片上有刻痕,少的一个,多不超过八个,每个骨片上的刻痕数目不超过十个,他们以此认为新石器时代已有加法运算和十进制。
另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一横代表1,两横相叠代表二,三横代表三,四横代表四,X 代表五,“人”形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 “九”已经是九;| 代表十,||代表20,|||代表三十,||||代表四十;此外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9000,10000……40000 都有不同的符号。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
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把安阳殷墟出土的象牙尺,长15.78厘米,分为十寸,说明中国商代的十进制几经用在长度上了。
中国周代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 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 “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公元前3400年左右,古埃及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但这种十进制并无位值的概念。
吠陀时代前800年的印度仪轨经类文献中的绳法经中包含大量分数的应用,但并无证据显示此时的文字记数系统是十进制的。
公元前500年,希腊古典时期的阿提卡数字为十进制系统。
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婆罗迷数字为十进制。婆罗迷十进制毫无位值概念。
出土于巴基斯坦的古印度巴克沙利手稿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包括0的“真正的”十进制系统,但它的具体时间有争议。
4. 中国古代到底用的是几进制,16进制吗
中国古代用的是十进制,不是16进制,十进制也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公元前3400年左右,古埃及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但并无位值的概念。我国古代,最迟在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4)中国的10进制有多久扩展阅读:
在人类使用数目的历史上,一些地区曾出现过五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除了计时和计角度中的分、秒单位仍保留着六十进制的痕迹外,其他进制都被十进制所取代了。
人类早期不同地区的数字写法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顺序”,即在写法上无非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从上到下。于是计数符号就有了 位置的概念。每个计数符号本身表示大小不同的数目,同一个计数符号写在不同位置上,数值大小也不相同,这就是位值制的来历。
事实上,采用几进位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位值制概念。巴比伦人和玛雅人有位值制概念,却都不是十进制,古埃及和古希腊是十进制, 却都没有位值制,只有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十进制
5. 我国最早采用了十进制,比古埃及早了多少年
具体说不清,现在还没确定我国和古埃及采用十进制的时间,大都是些推测
早在五、六千以前,古代中国人就发明了简洁的数学符号,至迟在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公元前3400年左右,古埃及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但这种十进制并无位值的概念。
6. 十进制的历史
(一)十进制的演化
早期的计数形式,并没有位置值系统.何为位置值系统呢?位置值系统是这样一种数的系统,每个数字所安放的位置,影响和改变该数字的值.例如,在十进制中数375中的数字3,它的值不是3,而因为它位于百位的位置,所以其值是300.
约在公元前1700年,60进制开始出现,这种进制给了米索不达米亚人很大帮助.米索不达米亚发展了它,并将它用于他们的360天的日历中,今天人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真正的位置值系统是由古巴比伦人设计的,而这种设计获自幼发拉底河流域人们所用的60进制.为了替代所需要写的,从0至59这六十个符号,他们只用了两个记号,可以用它们施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只是其中没有设置0的符号,而是在数的左边留下一个空位表示零.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一种作为零的符号开始出现,而且60进制也得以广泛的发展.在公元后的早些年,希腊人和印度人开始使用十进制,但那时他们依然没有位置的记数法.为了计算,他们利用了字母表上的头十个字母.最后,大约于公元500年,印度人发明了十进制的位置记数法.这种记数法放弃了对超过9的数字采用字母的方法,而统一用头九个符号,大致于公元825年左右,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有关对印度数字仰慕的书.
十进制传到西班牙差不多是11世纪的事,当时西阿拉伯数字正值形成.此时的欧洲则处于疑虑和缓慢改变的状态.学者和科学家们对十进制的使用表示沉默,因为用它表示分数并不简单.然而当商人们采用它之后,便逐渐变得流行起来,而且在工作和记录中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后来,大约在16世纪,小数也出现了.而小数点,则是J·纳皮尔于公元1617年建议推广的.
或许,将来会有一天,随着我们的需要和计算方法的改变,一个新的系统将替代我们现有的十进制!
7. 记数法就遵循十进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开始,记数法就遵循十进制了。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都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字的合文来记10万以内的自然数。这种记数法,已经含有明显的位值制意义。
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考古学家考证,在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就已经会熟练地使用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这个计数法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十进制笔算记数法基本相同。
史实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十进制的国家。我国运用十进制的历史,比世界上第二个发明十进制的国家古代印度,起码早约1000年。
8. 十进制起源于哪
十进制起源于中国。
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着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9. 中国最早使用十进位制是在什么时候
考古学家考证,在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会熟练地使用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这个计数法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十进制笔算记数法基本相同。这说明,古代中国运用十进制的历史,比世界上第二个发明十进制的国家——古代印度,起码早约1000年。
10.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用十进制 之前有用的什么进制在计数
首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离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大地湾仰韶晚期房F901中曾出土一组陶质量具,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古巴比仑的记数法虽有位值制的意义,但它采用的是六十进位的,计算非常繁琐。古埃及的数字从一到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从一百到一千万有四个数字符号,而且这些符号都是象形的,如用一只鸟表示十万。
古希腊由于几何发达,因而轻视计算,记数方法落后,是用全部希腊字母来表示一到一万的数字,字母不够就用加符号“‘”等的方法来补充。古罗马采用的是累积法,如用ccc表示300。
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积法,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现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大约在十世纪时才传到欧洲。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
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现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之前有用的十六进制在计数,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半斤八两。
(10)中国的10进制有多久扩展阅读
历史
有学者认为,北京周口店的一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管,以一个圆点代表1,两个圆点并列代表2,三个圆点并列代表3,五个圆点上二下三排列代表5,长圆形可能代表十。中国着名数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教授认为山顶洞人骨管符号是“一种十进制思想”。
另有学者对中国青海乐都县柳湾出土一千多枚新石器时代骨片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分属马厂、半山、齐家和辛店四个中文化型。骨片长度为2-2.4厘米,厚约1毫米。骨片上有刻痕,少的一个,多不超过八个,每个骨片上的刻痕数目不超过十个,他们以此认为新石器时代已有加法运算和十进制。
另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一横代表1,两横相叠代表二,三横代表三,四横代表四,X 代表五,“人”形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 “九”已经是九;| 代表十,||代表20,|||代表三十,||||代表四十;此外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9000,10000……40000 都有不同的符号。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
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把安阳殷墟出土的象牙尺,长15.78厘米,分为十寸,说明中国商代的十进制几经用在长度上了。
中国周代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 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
例如 “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公元前3400年左右,古埃及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但这种十进制并无位值的概念。
吠陀时代前800年的印度仪轨经类文献中的绳法经中包含大量分数的应用,但并无证据显示此时的文字记数系统是十进制的。
公元前500年,希腊古典时期的阿提卡数字为十进制系统。
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婆罗迷数字为十进制。婆罗迷十进制毫无位值概念。
出土于巴基斯坦的古印度巴克沙利手稿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包括0的“真正的”十进制系统,但它的具体时间有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十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