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有多少匹马
中国肯定没有9千多万匹。
因为现在在中国,马已经基本退出了劳动工具和交通工具的作用。
首先农用,马不适合耕地,而且饲养成本要高于其他牲畜。
交通工具就更少了,只有东北地区,还有一些作为交通工具的马。
再就是内蒙和新疆,用得比较多。
中国估计只有2000万匹。
2. 中国有那些马~~~~要详细的~~~
中国名马 中国国土辽阔,气候环境多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马种都能找到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在中国古代史上,骑马的民族曾造过辉煌的历史,中国人与马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的马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地方品种,如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等;二是培育品种,如内蒙古的三河马、新疆的伊犁马等。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着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3. 中国“马”有哪些种类
1、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产于天山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和阿尔泰山西段一带,其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直属县市,属于脊索动物门,真兽亚纲,奇蹄目,马科。
2、伊犁马
伊犁马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伊犁马亚种,是我国珍稀的动物资源。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
3、河曲马
河曲马,青海省河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故名。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体大协调,骨量充实,肌肉较丰满,关节尚明显。性情温驯,公马神骏而富有悍威。
4、蒙古马
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40℃的严寒。
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5、西南马
西南马是一种小型山地马品种。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性情灵敏而温驯,善于爬山,适于山地驮运,为高原山地的重要运输工具。
4. 全国有多少姓马的
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当代汉族马姓的人口已有1260万,跃居全国大姓的第十九位,大约占全国当代人口的1%,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马的人至少有10个。
5. “马有多少,国有多大”,唐朝到底有多少马匹
在唐代,不论是挑选良马的“相马术”、管理马匹的法律《厩库律》,还是国家设立的兽医机构,都达到了空前的完备程度。中央的兽医人数之多,在唐代以前是罕见的。在这样全面的呵护下,唐代马匹的数量之大,达到秦汉以来的最高峰。
6. 中国现在有多少汗血马
据官方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记载血统纯正的汗血马仅3000 来匹,其中发源国土库曼斯坦大约有2000 匹左右。
在土库曼斯坦,汗血马被称为“国马”,人们将这种马的形象雕刻于国徽和钱币上,它的地位不亚于大熊猫在中国的地位。一般而言,这种马目前在土库曼斯坦不允许贩卖出国。中国目前拥有具有正式血统验证的汗血马共5 匹,除了两匹是土库曼斯坦作为国礼送给中国的外,就是居住在燕龙的这三匹马。不过,北京燕龙方面亦对购得汗血马的过程讳莫如深。
因此 你说的他买了12匹是假的 但目前世界上仍然有汗血马
7. 中国有多少种马
一、原有马种
1、 蒙古马系统。2、西南马系统。3、河曲马系统。4、藏马系统。5、哈萨克马系统。
二、培育马种。
三、引入马种。
(1) 原有马种,当地原产,未经过其他马种杂交的地方马种。
(2) 引入马种,引自国外,在中国繁育多代,适应良好,改良效果好的马种,并非全部引入马种而是中国化了的马种。
(3) 培育马种,以上两种马的杂交种,在杂种基础上按育种方案育种,达到理想型指标又转入杂种互交,横交固定,经地方验收,国家备案的新马种。这一分类档次的确立,反映了中国马匹改良育种的重大进展。
一、蒙古马系统分为:
1)、蒙古马、2)、锡尼河马、3)、鄂伦春马、4)、大通马、5)、岔口驿马、6)、焉耆(yan qi)马、7)、巴里坤马。
1、 蒙古马: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东部。国内分布广,数目大,北方草原为主产区,大批流入周边农业区。是中国的主体马种,占总数的60%以上。内部又分品种及类群。短程速力不快,长程持久力好。
2、 锡尼河马:产于内蒙古东部呼盟鄂温克族的锡尼河流域,以当地马为基础,引入过多个外种与之杂交,育种方法近似三河马,但质量较差,习惯上列入原有马种当中。
3、 鄂伦春马:产于内蒙古东部鄂伦春自治旗及邻近的黑龙江省数县。品种分类属于蒙古马系统,但别具特点。是擅长登山又具雪地滑坡特殊行为的狩猎用马。可供骑乘、运输、缺少草料时可以以肉食充饥。
4、 大通马:产于青海省大通、门源等县,产区是2500m海拔的高原牧场。农业因霜冻不能保收,草原良好,种青稞等早熟作物。大通马中多走马,有“十马九走”之说。优良个体高达135cm以上。大通马河曲马杂交得一种实用型马。体形较大,适合高原。大通马可作为藏马及西南山地马的改良用种马。
5、 岔口驿马:产于甘肃省天祝等县,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快速通信用马,多走马,速力较快,持久力强。该马同大通马有血统交换关系。
6、 焉耆马:产于新疆的焉耆和硕等县。属蒙古马系统,但体形较大,有外学导入。一支蒙古族部落,集体带马西移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受到沙皇压迫又万里跋涉连人带马返回祖国,成为民族爱国佳话,受到清朝皇帝表彰。移行中同欧洲马杂交。近年又引入奥尔洛夫、卡巴金马杂交。产地属天山,放牧条件好。多年在不同条件下养育,品种内部又两个明显地方型:山地马、盆地马。
7、 巴里坤马:该马分布于新疆北部的巴里坤、伊吾、哈密各县,属蒙古马系统。本品种选育的同时,部分引入阿尔泰马、哈萨克马杂交。高原适应性良好,骑乘及驮用均好。产地草原广阔,建有马场。
二、西南马系统分为:
1)、建昌马 2)、云南马 3)、贵州马 4)、百色马 5)、利川马
1、 建昌马:产于四川西昌盆地,云贵高原在此急骤下降,成为盆地小气候区,海拔为2000m左右,农业发达,适合养马。建昌马,体高114-120cm,为西南山地马的代表。有轻、重两型。
2、 云南马:云南野马化石及云南马半化石的发现,说明云南是野马家化地点。云南马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东北部、南部,类型较多。云南马内部类型变异明显。
3、 贵州马:贵州马比前几种马体形更大,类型较重。分布在安顺等县。农业区的马体略大,适合挽车用。东南部产山地马,体形较小。
4、 百色马:产于广西百色及河池两地区。云贵高原延伸部,海拔高、多山。有石山区、土山区,二区地理差异明显,产石山马及土山马。到无山地势平坦的地区很少有马匹分布。
5、 利川马:湖北省西南山地、利川等12个县产利川马。体型略大于其他西南马,亦属于西南马系。
三、河曲马:
产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及周边。为中国地方马种中的大型马,可用作种马改良的地方马种,在西北享有盛誉。是特殊的一种马,同中国的任何马种都不相同,从而在分类上给以独立地位,为多民族长期选育的结果。河曲马中,有少数个体高达145-150cm,任何地方马种中见不到如此高大的马。我们认为唐代以来,在当地设多所马场,引入国内、外马种杂交,可能与此有关。当地水草丰美、气候冷凉,有利于大型马的形成。
四、藏马:
产于西藏高原的3000米以上高海拔山区,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新疆,为跨省分布的马种。1980年除新疆以外均进行过资源普查。来源、外形、高原适应均较特殊,为分类系统之一。在高海拔山区,乘、挽、驮均可。
五、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原产哈萨克斯坦,为跨国分布的马种,产地包括亚洲西部、欧洲东部,从东到西体型逐步变为高大轻快。我国新疆分布着部分哈萨克马,属低身广躯的类型。来源及外形同蒙古马有别,两者间存在杂交关系,该品种马为良好的杂交母本。
六、其他地方型小马种及新异个体:
1、 1、矮马: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平均体高在1米以下,体小,外形匀称,适合山地骑乘、驮运、拉车。
2、 晋江马:福建沿海福州与泉州之间,有公路相连。公路两边分布的一种马,外形好,挽力强,不怕炎热蚊虫。产地周边是无马区,所以来源不清,暂时列入西南马系。
3、 新龙马:四川甘孜新龙县产的一种马,体型较大,四肢下部向后有长毛。属甘孜马类型。
4、 麦洼马:麦洼为四川阿坝一个地名,该马体高约130左右,呈兄深、短脚近似奶牛的体型。
5、 骡子马:见于四川白河。该马外形特殊,耳长、嘴巴尖、尻部斜,形状似骡,实际是马,有繁殖能力。
6、矮脚河曲马:产地在青海南部河南县柯生乡(距甘、青边界约30km处)。唐代出土文物唐三彩中有矮脚马,可能确有此物。
8. 中国有几种马
中国名马
中国国土辽阔,气候环境多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马种都能找到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在中国古代史上,骑马的民族曾造过辉煌的历史,中国人与马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的马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地方品种,如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等;二是培育品种,如内蒙古的三河马、新疆的伊犁马等。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着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9. 一共有多少人姓马
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当代汉族马姓的人口已有1260万,跃居全国大姓的第十九位,大约占全国当代人口的1%,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马的人至少有10个。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近1250万,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3亿来计算,人口增长了14倍。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马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2.7%)、河北(11%)、山西(8.9%)、江苏(8.8%)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41.4%;其次分布于四川(6.8%)、安徽(5.9%)、辽宁(5.8%)、陕西(5.7%)、黑龙江(4.8%)、山东(4.8%),六省的马姓又集中了33.8%。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6%。黄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约占国土面积的23.8%,马姓人口有749万,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59.4%。黄河和长江之间的省份、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是马姓人口较多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7.8%,马姓有414万,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33%。其他地区是马姓分布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8.4%,马姓有97万,约占马姓总人口的7.7%
10. 中国有多少人马
14亿人,应该有2千万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