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洪洞有多少人口

中国洪洞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2022-10-29 07:20:05

Ⅰ 洪洞为什么叫洪洞

山西洪洞县是我国 历史 名县,也是亿万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洪洞大槐树寄托了全国及海外多少移民后裔的故土深情。“洪洞”无疑是中国 历史 文化的着名品牌,但是它的来历和含义又是怎样的呢?

在西周时期,洪洞县境属古杨国。我国的杨姓就发源于这里。秦统一后,在这里设置杨县。又经过数百年,到东魏时期,出于战争需要,东魏政权在此战略要地设军事堡垒,称“洪洞戍”,也称“洪洞镇”。史书中描述北周军队进攻到此的情形:“洪洞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洪洞戍的旧址大致在今天洪洞县的上纪略村一带。

隋末,李渊起兵太原,南下霍邑,在经过杨县时因恶隋炀帝的“杨”姓,遂以当地着名的洪洞戍命名为“洪洞县”。

原来,古汉语“洪洞”一词是形容洪流大水的意思,有时也写作“鸿洞”。如《淮南子·原道》:“(水)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而洪洞戍的军事堡垒建于汾河岸边,面临波涛澎湃的汾河,故以“洪洞”为名,以显扬东魏将士如洪波之势的军威。

欢迎打开 历史 宝藏,一起来读山西那些事儿。(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我们都知道洪洞有个 大槐树,这里号称众祖之根。

不少外地人会将洪洞读为hóngdòng,这其实是错误的读音。

正确的读音应该是hóngtóng。

关于洪洞这个地名,有人根据方志上的记载, “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 说是因为这个地方南边在上古时期有一个仙人,因为居住在一个叫 “洪崖古洞”的地方,而得此地名。

其实这个说法不可靠。

因为这里的 古洞读 d ò ng,而非现在的读音 hóngtóng。

也有人解读说,洪洞这一地名,源于鲜卑语,其实是通古斯语系中的“Hoton”一词的汉译。 Hoton ”意思就是“城”。

这种说法有过度解释之嫌。就算洪洞此地魏晋这段 历史 上受到过鲜卑人的影响,而地名这一最基本的文化要素确实有强大的传承性的,不可能直接改过来,把之前的俗称丢的一干二净。

洪洞这一地名,还是与此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绿色所示为汾河

洪洞靠近汾河,“洪”是形容大水,而“洞”是言水之激流。合在一起,“ 洪洞 ”的意思就是指这里的汾河波涛汹涌。

这里的形容流水迅猛的“洞”该怎么读呢?

从水同声,就是说表示疾流的“洞”读同tóng。后面的“徒弄切”,是古代表示读音的特殊方法,取“ 徒 ”的声母t,和“ 弄 ”的韵母ong,合在一起,就是 tóng这个发音了。

综上可知:洪洞这个地名,与当地特殊的河流环境密切相关。

速读 历史 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 历史 宝藏。

提起洪洞县,可以说家喻户晓,喜欢戏剧的人都记得《玉堂春》里苏三的一句唱词“ 苏三离了洪洞县 ……”,另外一个就是“ 大槐树下 ”的故事。洪洞县名是怎么来的昵?

根据传统的说法,洪洞县名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 洪洞县 历史 悠久,其“洪洞”之名自古就有,虽然在 历史 上几经变迁,但最终还是沿用了 历史 上的旧称: 洪洞 。

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为冀州之域。后其属地和县名多有更改,如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1958年10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苏三起解 里所描述的爱情故事世代相传, 大大槐树 的故事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粉丝的寻根问祖热,而这两个故事,其起因地都是山西 洪洞 。

【喜欢我的网友可点击右上角 关注 】

资料来自网络。

据《辞海》《中国大网络全书·中国地理》均认为洪洞县的洞字应读为t0n9洞音。但汉语字典及词典里均不认承t0n9的读音。

据传统一说:洪洞城南有一洪崖古洞而被古人取城名为洪洞。洪洞与赵城于54年合并为洪赵县。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赵简子食邑而名赵城。远古时,唐虞夏商时期,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为杨候国,古城在今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赵成为赵国,今赵城东北三里简子城为故城。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曰杨干。后为羊舌胖食邑。鲁昭公二十八年,始为杨县,洪赵均为晋国之域。秦时,洪洞被封杨县,治所范村。赵属彘县,治所今霍州。均属河东郡……。(中间三千年上下的变迁省略)。

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成立了民主政府,洪驻师村,赵驻兴旺峪。解放后,两县政府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两县合并为洪赵县。治所洪洞。属晋南专署。58年又合并霍汾县,称洪洞具,治所洪洞城。59年霍汾县又恢复原置。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略论。谢谢。

另有一说,洪洞 取名自‘’洪崖古洞‘’。古代在涧桥以东的涧河南岸,因洪水长期冲刷形成了绵延数里壁立陡峭的悬崖,是为洪崖,几十年前仍依稀可见;据说在城北曾有古代遗存的神秘洞穴,是为古洞。故合二名曰 洪洞。

有大槐树烈士陵园纪念碑刻为证:

‘’歼敌灭寇实壮烈 洪崖古洞出英雄‘’

《明史》《名太祖实录》载:明朝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大规模的人口迁徒行动,自洪武六年(1373)至永乐十五年(1417)迁民行动有18次之多。共迁往18个省市498个县市,其中河南106个县市。

我听说当时官方是将洪县和洞县的老百姓赶到当时的老槐树下集中被带走的,所以当时的人门最后的记忆最深的就是老槐树。而洪洞县是两个县名的总称。听老人们说的啊,听说,听说,道听途说,不一定准确!

我们部队1966年驻防北京通县时,发现北京地图上有“壶关营”、“孝义营”、“屯留营”的村庄。心想这些村名为什么村名和山西的三个县名一样?后来读到明洪武时期从洪洞向中原移民的文章后,才明白这些村庄的百姓就是当时山西的移民。

我只知道洪洞是很有声望的地名。从洪洞迁往四面八方的人很多。我们家乡也是从这个地方迁来的,虽然从洪洞经常穿梭但知道的细节不多。洪洞(读tong童)

洪洞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

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辖区有252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年平均温度12.3 ,年平均降水量493.3mm。

洪洞县下辖9个镇、7个乡,463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全县常住人口76.11万(2017年),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

洪洞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 科技 进步先进县、全国群众 体育 先进县,山西省重点 旅游 县,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 旅游 目的地,同样还是中国武术之乡。

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又据《旧唐书·地理志》,取义县北之洪洞岭。又据《山西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

春秋晋置杨氏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8千米古县村。秦改杨县,属河东郡。新莽改有年亭。

东汉复旧。

三国魏属平阳郡,后废。

北魏太平真君初年禽昌县自吉县境徙治今县城东南10千米,属平阳郡。太和年间又徙治今尧都区境。二十一年(497)复置杨县。

正始二年(505)永安县治自今霍州市境徙今赵城镇东北8千米桥东村,不久徙治赵城镇东南1.5千米,属西河郡。建义元年(528)于永安县置永安郡,县属之。北魏末年永安郡、县还治今霍州市境。

隋开皇三年(583)属晋州。义宁元年(617)改洪洞县,徙治今大槐树镇。次年于今赵城镇东北1.5千米置赵城县,属霍山郡。

唐麟德初年赵城县治徙今赵城镇,与洪洞县先后属吕州、晋州。

宋熙宁五年(1072)赵城县废入洪洞县,属平阳府。元丰三年(1080)复置赵城县。政和三年(1113)升赵城县为庆祚军,隶河东路。

金废军,复为赵城县。贞佑三年(1215)赵城县改属霍州。元洪洞县属晋宁路,赵城县属霍州。

明洪武三年(1370)两县俱属平阳府。

明代以大槐树为标识的移民活动影响深远。

清干隆三十七年(1772)赵城县复属霍州。

民国初年废府、州,两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临汾专区。

1954年合并为洪赵县,属晋南专区。

1970年属临汾地区。

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Ⅱ 请问山西省洪洞县有多少人

洪洞县 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东北部,临汾盆地北端, 现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

洪洞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3度,年平均降水量493.3毫米。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63909公顷耕地。有16个乡(镇),463行政村。

人口:73万。
邮政编码:041600。
县人民政府驻地:大槐树镇。

Ⅲ 侯马和洪洞哪个地方好

两个地方各有千秋,无法比较。
1.侯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千米,是山西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小的县级市,2019年城镇化率66.6%。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侯马市常住人口为257854人。 2020年,侯马市地区生产总值1208420万元,增长4.9%。
2.洪洞(tóng)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接壤,下辖9个镇、7个乡,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洪洞县常住人口为637812人。

Ⅳ 明朝山西洪洞县人口不到十万,为何全国很多人都说来自老槐树下呢

现在很多人称来自洪洞大槐树,每年有十几万人到大槐树下祭祖。明朝为何要从山西移民?小小洪洞县到底有多少人迁移?为何现在会有如此多的人说来自大槐树?

听纯正的洪洞人聋王细细道来。

为何很多人说来自大槐树

一是在洪洞成功移民后,明朝政府觉得洪洞官员办事得利,加之洪洞县交通便利,“东接齐鲁、西临河陇、北通幽燕、南达秦蜀”,洪洞县北关的广济寺唐宋时期就建有驿站,就在这里派官员设立移民处,各地的移民都集中在这里,发放搬迁费(川资)和良民证(凭照),然后被押送到各地。所以,大部分移民大槐树被迁移的。

二是老百姓文化程度都很低,为了记住老家,就把叶茂枝繁的大槐树作为标记,并写下“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民谣,口口相传,让子孙们记住自己的根在大槐树下。


三是子子孙孙,繁衍壮大。这些大槐树下的移民来到目的地后,发现这里土地平整,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很多地方地理条件比山西还要好,勤劳的人们很快在新的田地里重建家园,繁衍壮大,但子子孙孙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山西洪洞大槐树。

其实是不是洪洞移民,大家都是自豪的中国人。

Ⅳ 洪洞多少平方千米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tong)县 洪洞县 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1990年人口60.5万 .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面积1563平方千米.

Ⅵ 山西洪洞移民后代现在多少人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体南迁河南南阳一带的后代现在至少有600万人。李氏估计不下100万。我的祖先是元朝中叶从河南商丘迁到洪洞。元朝后期又从洪洞迁到郑州,明朝正统年间又迁到南阳。

南阳童谣
房前种上大槐树, 不忘洪洞众先祖。 村村槐树连成片, 证明同根又同源。 春天里来吃槐花, 味道鲜美人人夸。

■明朝的洪洞移民

众所周知,南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一度百业兴旺,人口众多。然而到了元朝末年,因历年战争和自然灾害,南阳居民死亡惨重,大批难民南逃。其时辖5州13县的南阳府只有692户4293口人,不及现在的一个大村庄,人口濒于灭绝的边缘。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针对“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的状况,决定从山西等地移民。大规模的移民最早开始于明洪武二年,直至明永乐十五年,历时近50年时间。迁民主要来自山西。洪洞县当时时山西一个人口稠密之县,因此被列为迁民的重点区域之一。

洪洞县境内有个广济寺,寺内有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就是亿万移民后裔时常念叨的那棵大槐树。当年,汾河滩上的老鸹,在古槐的树杈间构筑窝巢,密密匝匝,叫声连天,成为当地一大奇观。树下设有移民局,明王朝派官员在此集中给外迁人员发放凭照川资,办理有关手续。被迁民众在出发迁,汇集于这棵大槐树周围,倾诉离情,祭奠故土,他们将大槐树及树上的老鸹窝入于眼而印于脑,当做告别家乡的纪念。因此,洪洞县是“家”,大槐树是“根”,在中原等地广为流传,数百年来,成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据《明实录》等史书记载,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大规模移民,明朝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移民姓氏共554个,分布18省(市),498县(市),其中南阳各市县区均有洪洞移民。

当年,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南阳后,官府规定的是每人给15亩地、2亩菜园。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南阳肥田沃野,一片连着一片,谁有本事把地开垦出来就算谁的。这一下子移民们可就慌了手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土地就意味着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于是盆地兴起了占地热潮。有的人家,牵牛犁沟占地,围着大块地犁上一圈,这块地就算他家的了;有的人家在地里载上木桩,写上姓名,就算他名下的土地了;还有人家县在一块地周边种,里边的土地待以后再去开垦。

洪洞移民迁入南阳,使各州县的人口得以增长,明洪武二十四年,全境人口增至1.48万户9.12万余人。到明朝中期,南阳的官民田地已达18.69万顷,夏税4.3万斗。同时,移民们还开发了铜矿、硫铁矿、铅银矿、煤矿等。

随着迁民的移入,南阳又渐趋繁华。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阳卫指挥使郭云,在元朝土城旧址基上,将南阳府城改建为砖石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二十三子唐王于南阳。是年,在城内通淯街修建唐王府,建宫室殿堂800余间,府后有石山,俗称王府山。

资料
http://tieba..com/f?kz=225139834

http://..com/question/7022543.html
http://www.21gwy.com/whzg/2631/a/1370/51370.html

Ⅶ 洪洞在哪个市

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



Ⅷ 洪洞县里有多少人口

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2007年人口70.5万。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面积1563平方千米,63909公顷耕地。下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约73万口人。洪洞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洪洞,西周为杨候国,秦汉置杨县,隋改洪洞至今,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大半个中国百姓魂萦梦牵的“根”。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有三绝一奇:全国四大名塔之一飞虹琉璃宝塔,国内首屈一指;佛国圣典《赵城金藏》,举世无双;元代戏剧壁画保存完整,独一无二;唐代左右对扭千年古柏,传说神奇。一曲“苏三起解”更使洪洞名扬四海,囚禁苏三的监狱也是全国最完整的惟一一座明代监狱。侯村女娲陵寝是炼石补天的伟大祖先女娲最后长眠的地方。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五千年传承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全国绝无仅有。另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泰云寺、碧霞圣母宫等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及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青龙山玄帝宫和清净幽雅、小巧玲珑的净石宫,九凤朝阳、二龙戏珠的乾元山元阳观,避暑圣地兴唐寺等集人文、古建、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还有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开发价值的坊堆甲骨文遗址,上村遗址,古杨侯国遗址,永凝堡西周古墓遗址,侯村龙山文化遗址。着名作家李荐葆称洪洞县为“神圣之邦”,因为“华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这里浓缩,抓一把沃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

Ⅸ 洪洞人口有多少

2003年20004年时官方统计73万,现在估计有80万了吧。是总人口哦!

Ⅹ 山西洪洞县属于哪个市

山西省临汾市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尧都区接壤,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全县辖15个乡镇、32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3.7万,是山西第一人口大县,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

旅游景点

1、万圣寺

万圣寺原名小清凉寺,位于洪洞县城西25公里万安镇浅沟村西之佛出峡。创建于南北朝北魏的后魏时期(425-534),法舟法师主持修建。根据《赵城县志》记载,小清凉寺于金大定四年(1164)进行重建,改名为万圣寺。

2、青龙观玄帝宫

青龙观玄帝宫位于洪洞县城西南23公里龙马乡长命村西青龙山南端,俗称老爷顶,又称北顶。与尧都区界的南顶隔河遥相呼应,北望娄山,南连天石,形势蜿蜒,气势雄伟。青龙观的主殿为玄天上帝宫,简称玄帝宫。

3、兴唐寺风景区

兴唐寺风景区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八景区之一,位于洪洞县东北部,东和古县相邻,北与霍州毗连。可开展探险、科研、森林浴等活动,既是游客游山览水、寻幽访古、消暑纳凉的一方胜境,也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天然森林氧吧。

阅读全文

与中国洪洞有多少人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旅游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23
伊朗藏红花治什么病 浏览:147
泰国和越南哪个民主 浏览:817
去伊朗旅行要准备什么 浏览:716
英国房产商业报税软件价格多少 浏览:619
为什么国人只知道印度教梵天 浏览:124
中国捐赠意大利哪些医疗物资 浏览:352
印度进口大米什么意思 浏览:665
如何申请英国留学证明 浏览:548
美国为什么咬死伊朗不放 浏览:481
英国有什么绅士 浏览:174
伊朗总统怎么上台的 浏览:828
意大利点炮手是什么梗 浏览:458
怎么画印度眼睛 浏览:326
伊朗空袭能力怎么样 浏览:765
英国什么时候进入议会制度 浏览:736
中国电信如何装电视 浏览:202
英国莲功放如何配音箱 浏览:659
印尼榴莲怎么取 浏览: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给多少钱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