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格列佛游记几次提到中国:
格列佛游记4次提到中国: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中国服装庄重大方;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中国语言拼写困难。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第六章) 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
们的学术已经十分发达,不知历经了多少代。这些就不用我说了。不过他们写字的方法很特别,既不像欧洲人那样从左到右,又不像阿拉伯人那样从右到左,不像中国人那样自上而下,也不像卡斯卡吉人那样自下而上。而是从纸的一角斜着写到另一角,和英国的太太小姐们一个样子。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二卷第三章)中国服装庄重大方:
王后又吩咐找出最薄的丝绸给我做衣服。那丝绸和英国的毛毯差不多厚,穿在身上十分笨重,后来穿习惯了才好一些。衣服是照这个国家的式样做的,既像波斯服又像中国服,穿起来倒也庄重大方。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二卷第七章)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
同中国人一样,他们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可是他们的图书馆却并不很大,国王的那一个被认为是最大的了,藏书也不过一千卷,都陈列在一条大约有一千二百英尺长的长廊里。我可以在那儿自由借阅我所喜爱的任何图书。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四卷第一章)中国语言拼写困难:
我说话时,这两只动物默默地站在那儿,似乎在极用心地听我说。我说完之后,它们相互嘶叫了好一阵子,仿佛是在进行什么严肃的谈话。我清楚地观察到它们的语言很能表达感情。不用多大劲就可以用字母拼写下来,比拼写中国话还容易得多。
(1)格列佛游记多久到中国扩展阅读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纵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贰’ 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旅游经历了 时间,
到达小人国:1699年11月5日,回来:1702年4月13日。到达巨人国:1703年6月16日。回来:1706年6月3日。到达无名岛:1707年4月21日,回来:1710年4月10日。到达慧因国:1710年5月9日,回来:1715年12月5日。(都以抵达陆地的时间为准)
格列佛旅行经历多长时间?(十六年零七个多月)
有问题可以追问或者网络HI我。
满意请赞同,采纳为最佳。
--来自团队 执手何须问年华 依稀_眷恋
‘叁’ 《格列佛游记》作者
可能你以前并没有听说过《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对这个名字还很生疏,不过你应该知道“YAHOO”(雅虎)吧,这个全世界闻名的网站的名字就来自《格列佛游记》一书。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的奇遇,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当时的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格列佛游记》于1726年问世之后,立即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也震动了世界文坛,出版后一星期,所有存书便被抢购一空。在伦敦,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宫廷、官邸还是酒吧、小店,人人都在读这部书,到处都在议论这部书。自出版以来,它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常备书,而书中的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这部作品,各国读者对于《格列佛游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时过两百多年,《格列佛游记》不仅没被世人遗忘,反而更为世界人民所重视,它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在世界进步文学的行列中放出永恒的光辉。
【阅读重点】
本书是开创英国文学史上讽刺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作者巧妙地运用怪诞的情节、幻想的环境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初期的社会矛盾,揭露并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18世纪政论家、讽刺作家,出身于爱尔兰贫苦家庭。早年丧父,靠伯父资助读完大学。毕业后做过私人秘书、乡村牧师、报刊编辑和教堂教长。1710至1713年在伦敦居住,卷入党派斗争,深受托利党支部首领的器重。托利党人失势后,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做圣派得立克教堂教长,终其一生。
斯威夫特的早期创作以《一个木桶的故事》为代表,揭露了政治的腐败。1710年起,发表《布商的书信》、《一个温和的建议》等多篇政论,主要抨击英国的殖民统治,表达对爱尔兰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由民主斗争精神的歌颂。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记》无情鞭挞了英国社会的弊病和教会的丑恶。斯威夫特的作品多用讽刺、夸张手法,文笔简洁质朴,于对比之中刻画生动形象,主题尤为深刻。斯威夫特是启蒙运动激进派的代表,他所开创的讽刺文学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海导航】
【写作背景】
《格列佛游记》的构思源于作者斯威夫特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在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内容精要】
大多数读者可能会对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字较为陌生,但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却差不多称得上家喻户晓。《格列佛游记》在一般人的心中仿佛是一本儿童读物,其实不然,书中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固然是一般儿童读物普遍的特点,但《格列佛游记》是以其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的。本书主要描写了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从此,开始了一系列的奇遇。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并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在《格列佛游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讽刺手法是十分丰富的,其一是运用反语进行讥讽。例如作者本来对人类利用火药的威力来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残杀同类非常愤怒和鄙视,但他却在小说中用“对政治一无所知”等一系列反语来形容对火药嗤之以鼻的大人国国王。其二是以类似漫画的夸张技巧描写各种怪诞的事物,如雅虎、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等。其三,他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其四,作者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关于利立浦特的历史的叙述就是极好的例子。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地位影响】
《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着。1872年被译做《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格列佛游记》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和巧妙的情节设置,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他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的、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色,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格列佛游记》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英国着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过这本书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本书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广的影响,所以高尔基称作者为“伟大的文学创作者之一”。
【华文精选】
■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
■我永远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
■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他对待人类可能比他对待自己的恩人还要恶毒,因为世人没有施恩于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生活在世上。
【名家导读】
《格列佛游记》在继承中世纪民间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从而为吉卜林的《莽林之书》、法朗士的《企鹅岛》、乔冶•奥威尔的《动物庄园》等众多着名作品从各个方面树立了光辉的范例。
——着名学者 伍厚恺
《格列佛游记》讽刺笔触所至,范围甚为广泛,从不同角度涉及了当时英国的政治、哲学、司法、文教、宗教、道德等各个领域。斯威夫特借托虚幻的神奇故事,深蕴寓意,目的在讽喻当时的朝政,砭斥时弊,揭露黑暗,否定现实。
——青年作家 金 耀
我们如果把斯威夫特的作品,尤其是《格列佛游记》和贺拉斯、蒲伯等讽刺大家的作品略加比较,就会看到斯威夫特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与卓越的艺术手法,是发展了前人的成就,并且远非在他以前或和他同时的其他英国讽刺家所可比拟的。 《格列佛游记》对某些社会现象所加的针砭、讽刺,就是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它的现实意义。
——着名学者 杨耀民
《人物评析》
格列佛刚毅勇敢,心地善良,在他的游历中,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别人关怀备至。作者将种种美德赋予了笔下的这人物,因此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格列佛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事物,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自暴自弃,纵使被当做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依旧能保持尊严,以平等的姿态和大人国的国王交谈。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效劳。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阴暗面,认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
《阅读指导》
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的传世之作中,以《格列佛游记》流传最广,也最为各国读者所喜爱。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他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在这些经历背后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虽然格列佛起初以为小人国与英国毫不相像,但实际上小人国却是英国的写照。透过那似是荒谬的逻辑,我们看到的是:国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个指甲,却狂妄地自命为头顶天的宇宙统治者,以其无常的喜怒决定老百姓的命运;官吏们也无需德才兼备,只要跳绳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禄。
小人国的两党以鞋跟高矮为区分标志,这里影射的是当年英国的托利党(即保守党的前身)和辉格党(后来发展成自由党)两党政治;而吃鸡蛋时是从大头敲开还是从小头敲开,则指的是天主教与新教(亦称清教,即加尔文教派)之间关于教会仪式的无稽之争。为了这—区区争端,竟导致了小人国的内战,甚至殃及邻国。由于小人国里的警察制度和诬告成风,格列佛不得不逃离那里。
大人国的人无论体力还是理智都超过了那群“小人”;大人国里实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而正直,经常关怀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在大人国国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绍了英国的社会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词在国王的追问下破绽百出。国王对英国存在的营私舞弊、侵略战争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自私。
飞岛国的科学家脱离人民与实际,从事不着边际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对属地的居民更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这里揭露的正是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格列佛还到了一个魔术家的国度,在那里回溯了古罗马的政治,对比了英国的制度。此时,他的思想已从支持君主政体变为拥护共和了。不过,他还只是赞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宗法社会。如果这种看法还属于“浪漫的倒退”的话,格列佛对慧骃国的描述则指出了文明社会对于人类的腐蚀,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才是纯洁高尚的。这一观点后来被法国的卢梭发扬光大,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
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是由培根开创的实验科学和牛顿奠定的古典力学方兴未艾之际。他笔下的小人国和大人国虽是虚构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别是正常人类的1/12和12倍。那里的一切建筑和器物,都具有数学比例的准确性,全书结构匀称而明显,这都符合理性思维的要求。
斯威夫特是在古典主义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极深,表现手法新颖,尽管隔着一层翻译,仍有许多值得我国青少年朋友学习和借鉴之处。 (胡允桓)
从YAHOO说到《格列佛游记》
如果《格列佛游记》没有被列入必读书目里,可能很多少年朋友对这个名字还很生疏。不过你应该知道“YAHOO”(雅虎)吧,这个全世界最着名的网站的名字就出自《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动物,“YAHOO”就是慧骃国里对人的称呼。
还记得少年时读《格列佛游记》时的震惊,尤其是读到格列佛最后游历到慧骃国,心里竟十分惶恐,人与马完全颠倒过来的状态,使我对自己作为人也感到很是困窘。一本书读下来,对作者斯威夫特也佩服得要命,他的想象力真是伟大,小人国、大人国、飞行的岛,各种奇妙的世界引人入胜。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沉迷于他制造的幻境中不能自拔,有时想象到了小人国的趾高气扬,有时又担忧万一不小心误入巨人国,或是到慧骃国,被人玩弄、鄙视,那该如何是好。
现在长大成人,我不会再为这样虚幻的想象而苦恼,也明白了斯威夫特写这本书的用意,“《格列佛游记》表面上酷似奇幻而诙谐的儿童读物,实际上却是一部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法律、风俗、习惯暴露深刻、极富战斗性的现实主义作品。”不过少年时因为阅读这本书而产生的对人性的困惑却一直没有改变。《格列佛游记》令我对人性的圆满的自信消失了,作为一个人真的那么值得骄傲吗?格列佛在大人国里被当成一个玩具,他所得意的关于他的祖国先进的武器技术,被巨人嗤之以鼻;而在慧骃国里,人类成了“YAHOO”,连牲畜也不如,为了无聊的事情而殴斗;“和人类的种种腐败相比,这些四足的造物优秀而有德”。然而我并不认为这种对人性的自信的丧失是一种缺憾。长大成人以后,我深深感到自省对于一个人,对于人类是多么重要。因为缺乏了那种自满,我反而能够经常对自身的阴暗面进行认真的反省,从而不至于成为像“YAHOO”那样荒唐野蛮可笑的动物。斯威夫特所要讽刺的是17、18世纪的英国人,然而到今天,他的讽刺一样应验在没有长进的人类身上,那些为了无谓的纷争而进行一场又一场战争的人,那些肮脏的贪官,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他们多像“YAHOO”。
我在想,如果我在成年时才读《格列佛游记》,我可能不会像少年时那样身临其境,全心投入,我受到的震撼可能会弱很多,我对人性的阴暗面的认识可能不会那么惊心动魄。所以我至今很庆幸自己在少年时期就读了这部伟大的小说。获得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比获得知识要重要得多,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人性阴暗面的反省,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会变得自私、野蛮、贪婪,沦为“YAHOO”。
斯威夫特可以称得上是英国历史上最激烈的厌世主义者,他为自己降生于这个世界而悲哀。他在每年生日那天穿上黑衣服,绝食一天,后来进入精神病院。我对这个为人性中固有的阴暗面而悲哀到底的人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 (佚 名)
【思考】
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在《格列佛游记》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讽刺手法是十分丰富的。阅读本书时,你对作者的这一写作手法有什么体会呢?
【延伸阅读】
《拂过杨柳的风》
《幻城》
《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特别推荐)
‘肆’ 格列佛游记 里面几次讲到中国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一、《格列佛游记》里面几次讲到中国的相关内容:
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
他们的学术已经十分发达,不知历经了多少代。这些就不用我说了。不过他们写字的方法很特别,既不像欧洲人那样从左到右,又不像阿拉伯人那样从右到左,不像中国人那样自上而下,也不像卡斯卡吉人那样自下而上。而是从纸的一角斜着写到另一角,和英国的太太小姐们一个样子。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第六章)
中国服装庄重大方。
王后又吩咐找出最薄的丝绸给我做衣服。那丝绸和英国的毛毯差不多厚,穿在身上十分笨重,后来穿习惯了才好一些。衣服是照这个国家的式样做的,既像波斯服又像中国服,穿起来倒也庄重大方。(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二卷第三章)
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
同中国人一样,他们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可是他们的图书馆却并不很大,国王的那一个被认为是最大的了,藏书也不过一千卷,都陈列在一条大约有一千二百英尺长的长廊里。我可以在那儿自由借阅我所喜爱的任何图书。(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二卷第七章)
中国语言拼写困难。
我说话时,这两只动物默默地站在那儿,似乎在极用心地听我说。我说完之后,它们相互嘶叫了好一阵子,仿佛是在进行什么严肃的谈话。我清楚地观察到它们的语言很能表达感情。不用多大劲就可以用字母拼写下来,比拼写中国话还容易得多。(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第四卷第一章)
二、《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伍’ 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格列佛游记》表面上酷似奇幻而诙谐的儿童读物,实际上却是一部对当时英国政治、社会、法律、风俗、习惯暴露深刻,极富战斗性的现实主义作品。斯威夫特曾经提出过一个文学创作主张,认为“有许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惩罚,宗教与道德的约束也都不足以使这些干坏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们的罪孽以最强烈的字眼公之于世,才能使他们受人憎恶。”显然,《格列佛游记》这部讽刺文学巨着正是作者文学创作主张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英国文学着作之一。书中离奇的幻想和绝妙的讽刺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陆’ 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
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6)格列佛游记多久到中国扩展阅读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格列佛游记》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便受到读者追捧,一周之内售空。出版几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中国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被列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书目。根据其内容改编的电影分别于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荧幕。
‘柒’ 小说《格列拂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列举相关内容
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卷 利立浦特(小人国)
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帮助下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古斯”,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第三卷: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飞岛国)游记。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飞岛)和格勒大锥(巫人岛)的游历。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学院里,设计家们正在从事研究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在巫人岛上,岛主精通巫术,擅长招魂,他们博览古今,发现历史真相被权贵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骗人世。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第四卷:慧骃(yin 读第一声 意思是漂亮的马)国游记。(贤马国)
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骃国"。这儿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列胡"(雅虎、野胡、耶胡多种名称。翻译问题!)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列胡(雅虎、野胡、耶胡多种名称。翻译问题!)"。
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了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将慧骃与耶胡作对比,凸显了理智、仁慈、友谊的人性的可贵和贪婪、无信,嫉妒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