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谁知道中国是否有产紫水晶,是否有矿!!!
据历史典籍记载,我国紫水晶的产地主要有:《名区别录》:“紫石英生太山山谷”。《吴兴记》:“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市南)北垄山有紫石英,其光明但小黑。”《博山志》:“平氏阳山县(今广东韶关市西南部)紫石英特好,其他诸色、浅紫石英旧(原)出胡阳县”。《岭表异录》:“陇州(今属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地区)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质莹澈,随其大小皆五棱,两头如箭镞,煮水饮之,暖而无毒”。《从征记》:“自太岘至太山,皆出紫石英”。《抱朴子·内篇》:“东莞县(今广东)西北二十里有爆山出紫石英,旧以贡献(过去作为贡品)”。《神农本草经》:“紫石英生太山或会稽”。《求嘉记》:“永嘉(浙江)固陶村小山所出(紫石英),芒角甚好”。
近百年,我国紫水晶产地可分列如下:山西紫水晶已有百年开采历史,主要分布在五台山、恒山、雁北和吕梁山一带。在内蒙古的兴和县,花岗伟晶岩脉中的石英脉中产水晶,以烟晶为主,极少量紫水晶;且巴颜淖尔盟前旗阿拉奔、固阳县也产紫水晶。新疆紫水晶产地则位于塔里木地台边缘,紫水晶主要产于花岗晶岩及热液石英脉中。而云南的紫水晶分布在哀牢山南段石鼓、滇中,以及丽江、奉科、马施底、红河、木龙河坝心、碧苗、元阳罗家寨等地,晶体大,质量好。河南的紫水晶产地主要分布南阳地区,信阳和驻马店等地也有少量产出。在山东,紫水晶的主要产地在沂水的马站乡大水场。
⑵ 中国宝玉石矿产概述
我国的宝玉石矿产资源,总体来看,分布比较广泛、品种比较丰富,质量参差不齐,成矿条件优越,资源远景可观。
一、宝石类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单晶体宝石有40余种,但大多数或因数量太少或质量太差而无市场意义,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及市场意义的有以下一些品种:
1.钻石
主要产于辽宁、山东和湖南三省。其中辽宁瓦房店地区的钻石储量最大,质量最好。山东蒙阴地区的质量较差,但多有大颗粒钻石发现,如着名的“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发现),“陈端口1号钻石”(重124.270克拉,1981年发现)、“蒙山1号钻石”(重119.01克拉,1983年发现)。湖南沅水流域主要从砂矿中提取,质量较好但产量不大。目前国产钻石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很小,主要靠进口。
2.红宝石
近年来,在云南、新疆、安徽、青海、黑龙江等省多处发现红宝石,但真正具有开采价值的仅有云南哀牢山一处,属大理岩型变质矿床。目前规模尚小,高质量者尚少。
3.蓝宝石
1986年山东昌乐发现的玄武岩型蓝宝石矿,以规模大和产量高而着称于世,在国内市场占有主要份额且有部分出口,惟其颜色较深质量欠佳,因而价格较低。其他蓝宝石产地尚有海南文昌、福建明溪和黑龙江穆棱,但规模较小。
4.祖母绿
20世纪90年代初在云南文山地区首次发现祖母绿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细晶二云母花岗岩中。该矿规模不大,晶体颜色较好,但透明度欠佳且多裂瑕,少部分可选作首饰戒面料。
5.海蓝宝石
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内蒙古、湖南和河北的伟晶岩中。其中以新疆的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惟其颜色偏浅不够理想。其他地区产量较小。
6.碧玺(电气石)
主要产自新疆、云南和内蒙古的伟晶岩分布区,常与海蓝宝石相伴产出。其产量仍以新疆为主。
7.橄榄石
橄榄石主要产自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的深源包体中。着名产地是河北万全大麻坪和吉林蛟河大石河,其质量较好、产量较大,不仅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国外,是我国少有的丰产宝石品种。
8.托帕石(黄玉)
主要产于两广地区的花岗伟晶岩晶洞,热液型钨锡石英脉及其残坡积和冲积层中。晶体以无色透明者居多,亦见有淡瑰红色、淡蓝色、浅黄色和棕色,常与水晶共生。云南、甘肃和疆地区亦有零星产出。
9.石榴子石
石榴子石产出的品种较多,有镁铝榴石、锰铝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铁铝榴石等。红色镁铝榴石主要产自江苏东海,黑龙江鹤岗和福建明溪。江苏东海所产石榴子石品质较好,有“江苏红宝石”的美称,惟粒度偏小。黑龙江所产石榴子石质量也很好,晶体大且杂质少。福建明溪的石榴子石与蓝宝石伴生产出,晶体以橙红色为主。这几个地方的石榴子石主要产自砂矿。
橙黄-橙红色锰铝榴石见于新疆阿勒泰的伟晶岩晶洞中,个体较大,但产出很少。
绿色、黄绿色钙铝榴石见于新疆布尔津县,粒径0.5~2cm,优质品有“阿尔泰祖母绿”美称,但仅零星产出。
绿色钙铁榴石,又名翠榴石,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超基性岩中的石棉脉中,但仅零星产出。
暗红色的铁铝榴石产于区域变质岩中,吉林通化、河北邢台、四川汶川等多处产出、这类石榴子石一般质量不高,价值较低。
10.水晶
中国盛产水晶,产地达1000 处,仅已探明的水晶矿就有100 多处,遍布全国各省,主要分布在江苏、海南、广西、广东、内蒙古、黑龙江、云南、新疆、福建、青海、河南、山西等省。
江苏东海一带是国内水晶的最大产地,分布范围近1000km2,水晶年产量达500 余吨。矿床类型有伟晶岩型、含长石石英脉型、石英脉型等,附近还有水晶砂矿。该地已建成我国最大水晶饰品交易市场。
二、玉石类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早和产玉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玉石之国”。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发的用于雕琢工艺品的玉石(包括一部分彩石)品种超过100 种。现在就市场上常见到的一些玉石品种予以介绍。
1.软玉
中国盛产软玉,尤以玉雕艺术精湛绝美和玉文化博大精深着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中国软玉以新疆和田玉和玛纳斯碧玉、青海格尔木玉、四川龙溪玉、辽宁岫岩软玉和台湾花莲玉为代表。其中以和田玉中的羊脂玉和台湾花莲玉中的猫眼玉最为珍贵。和田玉、格尔木玉、龙溪玉和岫岩软玉是交代大理岩而成,玛纳斯玉和花莲玉是交代超基性岩而成。
2.独山玉
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又称“南阳玉”。独山玉以斜长石和黝帘石为主,色泽艳丽丰富,质地致密坚韧,其中绿色者颇似翡翠,曾被误认为“中国翡翠”。独山玉是我国重要的也是独有的玉雕材料,目前南阳已成为我国各种中、低档玉石的最大加工和交易中心。
3.蛇纹石玉
中国蛇纹石玉以辽宁岫岩所产为代表,俗称“岫玉”,该地所产的蛇纹石玉是交代大理岩而成,质量最高,产量最大,占据全国玉雕市场份额约70%左右。此类玉石的其他产地尚有广东的信宜、甘肃的酒泉、广西的陆川、四川的会理等,但质量均不如岫玉。陕西的“蓝田玉”颇有名气,它是一种具有美丽花纹的蛇纹石大理岩。
4.绿松石
我国的绿松石主要产于湖北、陕西和河南三省的交接处,以湖北郧县云盖寺绿松石矿为代表,优质的绿松石产于4亿至6亿年前形成的碳硅质岩层的破碎带裂隙中。
上述的新疆和田玉、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独山玉和湖北的绿松石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玉”,其质量好、储量大、开发历史悠久。
5.石英岩玉
中国的石英岩玉以河南密县所产为代表,俗称“密玉”,属区域变质型。颜色以浅绿色为主,年产量200吨左右,是我国产量较高的玉石品种之一。石英岩玉的其他产地尚有贵州的“贵翠”、北京的“京白玉”、新疆的白色半透明的“米白玉”、山东的“琅琊玉”等。
6.虎睛石
我国的虎睛石主要产地是河南淅川县。该玉石具有黄、棕黄、金黄及淀蓝等颜色,强丝绢光泽和猫眼效应,为SiO2热液交代石棉而成。虎睛石一般用来制作项链、戒面、耳饰等,价格不高,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
7.蔷薇辉石
因其含锰具有特征的粉色,又称“粉翠”或“桃花玉”。我国的蔷薇辉石资源分布于北京、吉林、青海、新疆、湖南、江苏等地,其中以北京昌平西湖村所产的为代表,称“京粉翠”。该矿为锰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巢状或透镜状产出,全粉红者为最好,另有一种由粉红色蔷薇辉石与白色石英交互组成的斑纹状品种,非常美丽,称“红白花”,备受人们喜爱。
8.玛瑙和玉髓
我国的玛瑙分布很广,遍及24个省(区),其中产出比较多的有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山西、青海、新疆等地。目前辽宁阜新已建成我国最大的玛瑙加工中心和集散地。
我国的玉髓以台湾所产的蓝玉髓最为着名,质量好、价值高,但产量较少。
9.梅花玉
梅花玉产于河南汝阳县,又称“汝州玉”。梅花玉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玉,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就视“汝州玉”为国宝。梅花玉底色庄重、花纹秀丽,可用来生产多种首饰、动物花鸟、器皿等,深受人们喜爱。
10.菊花石
我国菊花石产地众多,计有湖南浏阳、湖北宣恩、江西永丰、广西来宾、陕西的宁强、广东花都等,其中以湖南和湖北名气最大,产量最多。菊花石开发利用自干隆年间开始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11.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
福建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内蒙古的巴林石,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石”。其中寿山石中的“田黄”、青田石中的“封门青”和“灯光冻”、昌化石和巴林石中的鸡血石为特别珍贵的品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12.砚石
我国的砚石资源分布广泛,品种十分丰富,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河砚、山东的红丝砚(或山西的澄泥砚)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砚”,其他尚有松花砚、鲁砚、苴却砚、贺兰砚、桃江砚、绍兴砚、螺纹砚、祁阳砚等。
从上述情况可知,我国的宝玉石资源品种是相当丰富的,但在资源结构配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中、低档宝玉石比较多,而高档宝玉石严重不足,或缺门或质量差或产量少,如翡翠和欧泊完全缺门,红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基本缺门,蓝宝石的数量大但质量欠佳,钻石产量比较少。但这种状况还不是定型,因为我国宝玉石的找矿潜力还比较大,经过努力可以发现更多的宝玉石资源。众所周知,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多样,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解放后,虽然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查找矿工作,发现了大批的矿产,但总体来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对宝玉石的找矿由于过去重视不够,其潜力相对更大,找矿远景可观。我们期待着品种更多质量更好的宝玉石的发现。
附表
续表
思考题
1.按工业用途矿产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2.根据矿体在空间上3个方向延伸特点可分为( )、( )、( )3种类型。
3.根据矿石受风化作用的与否可将矿石分为( )和( )矿石。
4.按成因,矿床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5.内生矿床有哪几类?
6.岩浆矿床有哪些主要特征?
7.岩浆型宝玉石矿床有哪些种类?
8.伟晶岩型矿床有哪些主要特征?
9.伟晶岩宝玉石矿床最重要的产出国家是( ),主要产出( )、( )、( )宝石。
10.矽卡岩矿床有哪些主要特征?
11.世界青金石的主要产地是( )。
12.世界矽卡岩型软玉矿床主要产出在( )和( )。
13.查罗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主要产出在( )。
14.热液矿床有哪些主要特征。
15.与蚀变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宝玉石矿床有哪些?
16.翠榴石宝石主要产于( )。
17.翡翠主要产于( ),其次为( )、( )、( )等国。
18.蛇纹石玉主要产于哪两种交代岩中?
19.独山玉仅在我国( )省发现。
20.与蚀变火山岩有关的宝玉石矿床有哪些?
21.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主要产于哪类岩石中?
22.云英岩化花岗岩型宝玉石矿床有哪些?
23坦桑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主要产于( )。
24.世界硅化石棉(木变石)的主要产地是( )和( )。
25.风化矿床有哪些主要特征?
26.风化壳型宝玉石矿床有哪几种?
27.风化壳型欧泊矿床主要产于( )。
28.绿松石主要产出在哪几个国家?
29.孔雀石主要产出在哪几个国家?
30.澳玉是一种含( )的绿玉髓,主要产于( )。
31.沉积矿床有哪些特征?
32.砂矿床根据形成条件和环境可分为哪些类型?
33.沉积型宝玉石矿床有哪些类型?
34.世界上琥珀的主要产地有哪些国家?我国琥珀主要产于哪里?
35.变质矿床有哪些主要特征?
36.变质型宝石矿床有哪些主要类型?
37.我国的钻石主要分布于( )、( )、( )三省。
38.我国红宝石主要产在( )省。
39.我国蓝宝石主要产在( )省,其次( )、( )省。
40.我国祖母绿主要产于( )。
41.我国海蓝宝石主要产于( )。
42.我国碧玺主要产于( )。
43.我国橄榄石主要产于( )和( )。
44.我国水晶的最着名产地是( )。
45.我国软玉主要产于哪些地区?
46.何谓我国的四大名玉?
47.我国的虎睛石主要产在哪里?
48.我国蔷薇辉石的最着名产地是( )。
49.我国玛瑙的最着名产地是( )。
50.梅花玉产在( )省。
51.何谓我国的四大名石?
52.何谓我国的四大名砚?
⑶ 中国四大水晶产地在哪里
中国四大水晶产地分别是:江苏、海南、四川、新疆。
我国的水晶资源丰富,25个以上的省份均有水晶产出。除了上海、天津、宁夏未发现外,几乎各省区都有出产。江苏是中国优质水晶的主要产地,其中以东海水晶最为着名,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此外海南、四川、新疆也是高品质水晶的产地。
水晶性质及产地:
水晶别名水精、水碧、水玉。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所以通常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一般为无色、灰色、乳白色,含其他矿物元素时呈紫、红、烟(茶)、黄、绿等。
它主要产于伟晶岩脉或晶洞中,几乎世界各地都有水晶矿的产出。着名的产地有巴西的米纳斯和吉拉斯、马达加斯加、美国的阿肯色州、俄罗斯的乌拉尔、缅甸等。
在我国,东海水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此东海,也有着“世界水晶之都”美誉。东海水晶以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着称于世,2013年入选为20个“江苏符号”之一。东海水晶的开发利用可追溯到19世纪,是中国最大的水晶市场,同时也是世界水晶交易重要的集散中转地,享有“东海水晶甲天下”的美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然水晶
⑷ 中国有水晶矿吗
中国有水晶矿,而且蕴藏丰富。中国产水晶的地方很多,两广、云贵及川鄂等地均有出产,江苏东海所产水晶质量最好。
河南省平顶山也有储量丰富的水晶矿,属低温热掖石英脉型。水晶品种除无色透明外,还有紫水晶、茶晶和,少量的黄水晶。福建省政和县出产无色透明水晶、茶晶;广东省云洋县出产无色透明水晶、烟晶;广西省凌云县出产无色透明水晶、茶晶;云南省富宁县出产无色透明水晶、茶晶、烟晶。
⑸ 江苏宝藏,除了闻名天下的东海水晶,还有这些呢
东海县历来被称为是山青水秀,山不在高,但个个有名,地不在深,但宝藏众多。
沧海桑田的变化,大地震大断裂形成了东海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复杂的地质构造,是东海大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原因。
东海县地热资源也是全国闻名。地下热水微量元素含量高,不含有毒成分,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分布在温泉镇,有“水滑洗凝脂、一洗百病除”的美誉,号称“华东第一温泉”。
⑹ 中国的水晶原矿主要产地在哪里
江苏连云港东海的最为有名,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哪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
⑺ 水晶矿在什么地方才有
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等 。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我国最着名的水晶之乡,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
(7)中国水晶矿场在哪里扩展阅读:
水晶的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更加苛刻。首先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其次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
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
花岗岩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可提供充足的热液,这种热液本身就具备较好的温度与压力。时间因素更易获得,因此在地球上水晶的产出较为广泛。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
⑻ 贵州哪里有天然水晶矿
摘要 你好,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⑼ 东海县水晶矿()
东海县水晶矿位于东海县中部约70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但不够集中,着名水晶产地有红土山、柘塘、张谷、和堂、董马庄、白塔端口、南榴村、房山镇、安锋及新沂市阿湖镇。陇海铁路横贯本区中部,联结连云港市和徐州市的307公路在本区北侧通过。各水晶产地之间都有公路相通,白塔端口机场有客机定期飞往北京及上海,交通方便。
东海县水晶矿有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分别产于东海群变质杂岩内之含晶石英脉和第四纪残坡积、冲积层中。含晶石英脉型原生矿,沿榴辉岩、各种片麻岩的节理、破碎带或接触带产出,形态多变,产状一般为走向15°—35°、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50°—70°,长一般5—20米,最长可达70米,宽1—2米。沿走向及倾向厚度变化很大,膨胀处最大可达8米,主要由乳白色—无色致密块状石英组成、常有少量云母、金红石、绿帘石、绿泥石、镜铁矿等伴生。含晶脉两侧围岩遭受强烈蚀变,常见的有蛭石化、绿帘石化,其次有黑云母化、绿泥石化、镜铁矿化、硅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等,蚀变范围一般不超过10米,近脉处强烈,为石英脉含晶标志。晶洞一般位于脉膨胀处、脉的尖灭端、脉之下部及脉交叉处,以单晶洞分泌式小晶洞为主,产大型水晶晶体的溶解式大型晶洞很少。晶体一般为无色,少数为黑色、烟色、茶色、紫色,短柱状或长柱状,多歪晶,有道芬双晶和巴西双晶,节瘤、裂隙发育,有包裹体,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热液矿床。砂矿是含晶石英脉遭受后期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后,水晶晶体脱离晶洞母体而残留原地或被搬运于第四纪残坡积和冲积层中成为砂矿,因此又可分为残坡积型和冲积型两种。
东海县水晶矿的发现相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6—1916年期间,乡民们利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采掘,最初在东海南榴镇西端挖到了水晶,后来挖到水晶的地点越来越多。1945年日寇亦曾采过水晶,乡民们从挖到水晶之日起,至今从未停止采掘,已知水晶采掘地点不下180多处。
东海县水晶找矿地质工作始于1936年,张祖还在锦屏磷矿工作时,曾提到该区有不规则石英脉和伟晶岩脉。1944年日本人筱田恭三对红土山水晶矿进行过调查,着有《东海县红土山纯石英矿床调查报告书》。1952年张启祉对该区水晶矿进行过调查,但未作深入工作。1955—1957年在苏联专家阿尔莫佐娃指导下,华东地质局三〇四队派出沈楫君、张大起、刘宝田等人(后来组建为地质部华东地质局东海水晶队),使用槽探、井探及坑探对本区董马庄、房山、和堂、马小端口、牛山、蔡塘、安营、石湖、红土山、白石山、芝麻坊等十多处水晶产地进行了普查工作,1957年2月提交了《江苏东海水晶矿勘探报告》,结论是本区水晶矿不宜进行正规勘探工作,作为压电水晶不具工业意义,作为工艺品及特种玻璃原料,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可进行地方性边采边探,以后的地质工作都没有超出这个结论。
1958年8月17日,东海县房山乡柘塘村乡民苗福青、周士德、王万景等人采到一颗重达3.5吨的大“水晶王”(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滕洪山、穆道俊为此谱写了《“水晶大王”出土追记》,刊载于中国地质矿产报1993年8月18日第三版,该水晶王是苗福青等人在县、乡、村各级领导大力关怀和广大村民支持下,经过4个多月采掘,从挖石英块开始,几经周折,终于从地下将近8米深处,由200人和牛车一起拉上来的。后来又调动3000多劳力大干三天铺起从水晶王诞生地至乡政府驻地的运输公路,才运到火车站。同时还挖出水晶15吨,其中不足50千克的有1000多块,100多千克重的3块,250—500千克重的6块,750千克重的2块,约1.5吨重的1块,共挖出18.5吨水晶。全部水晶都献给了国家,广大群众说:“几万斤水晶全部献给了国家,大家都不觉得惋惜,只觉得自豪,很光荣”。
1959年,徐州专署地质局第一地质队赖敏鸿、钟启宝、高德有等人,先后用槽探、井探和坑探进行普查,重点检查了红土山、柘塘水晶矿。于1960年7月提交了《江苏省东海县红土山水晶矿普查报告》,找到了8条含晶石英脉,其中5条曾经开采过,对周围的水晶砂矿亦进行了评价,共获得红土山水晶矿储量529吨。于1960年11月提交了《江苏省东海县柘塘水晶矿区地质工作简结》,发现含晶脉10条,其中重3.5吨“水晶王”产于74号脉内,其他含晶石英脉晶洞太小,晶体质量亦差,砂矿的品位及质量亦达不到工业要求。
1960年,徐州专署地质局东海县地质队技术负责人姜信顺和张才良、赖敏鸿等人,在东海西北部约7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水晶矿普查,重点检查了张谷矿区和芝麻坊矿点,投入了大量槽探、井探和手推钻工作量,在张谷矿区发现了13条含晶石英脉,取出水晶81千克。于1961年提交了《东海水晶矿普查检查报告》。提交可供利用的熔炼石英储量255吨,矿区的水晶砂矿已基本采完。
自1906年至今,乡民们一直利用农闲时间挖掘水晶,见到比较大的晶体3处,除上述3.5吨“水晶王”以外,1965年红土山又采到一个1.5吨重的水晶,1966年和堂村挖到80千克重的水晶等。从1955—1988年,东海县105矿水晶收购量共计7686吨,其中熔炼水晶7612吨、压电水晶7吨、光学水晶约7吨、工艺水晶60吨。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来,确切的水晶收购数字已难以统计,但东海水晶仍然是源远流长,以“水晶之乡”载誉全国,东海水晶这笔巨大的天然财富,正源源不断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另外,不含晶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分布十分广泛,大量的乳白色石英,SiO2含量在98%以上,是极好的玻璃原料,也是一项很可观的矿产资源。
⑽ 哪里有水晶矿石我想去采矿
水晶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南美洲和亚洲,其中南美的巴西水晶比较丰富,近几十年来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大部分,其次为马达加斯加和危地马拉。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土尔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少量水晶。亚洲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
我国的水晶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东海、沭阳、新沂、赣榆等县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及海南省屯昌羊角岭,矽卡岩型水晶矿床面积0.2平方公里、深150米的范围内。矽卡岩类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演化后期气水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在空间分布上虽多见于岩浆与围岩接触的外蚀变带,但也有见于远离侵入体的围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