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昆布冰川为什么如此危险
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所有报道中,昆布冰川总能占据头条。它真的这么危险吗?为什么这么危险?让我们来看看吧。
根据位于加德满都的高山研究机构ICIMOD的数据,昆布冰川是地球上最高的冰川,慢慢在融化,但由于海拔高度的原因,融化速度不及其他冰川。从1960年到2001年1月期间,冰川以每年2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已经比20世纪60年年代后退了940米左右。
冰川的大部分已经变薄了12-15米。由于冰雪融化,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位置比以前有所低。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登顶时,大本营在海拔5320米处,而现在是5280米处。
1962年至2002年间,冰瀑平均变薄了17米,每年约变薄39厘米。
着名的珠穆朗玛峰向导罗塞尔布鲁斯(Russell Brice)在采访中评论说,这种融化可能为登山者创造一个更安全的攀登环境,但是西库姆冰斗(Western Cwm)有朝一日可能成为南坳攀登线路的主要障碍。
从珠穆朗玛峰上所拍的照片显示,大本营和1号营地之间的冰川正在变得更简单,而且可以说是更安全。此外,曾经高悬的几座冰塔现在向后倾斜,似乎不像以前那样活跃,这也可以说明这个高度的气温在升高。
然而,1号营地和2号营地之间的裂缝似乎变得更深,更长,因此登山者在穿过这些裂缝时不得不走更远的路,这也导致了在一些深的裂缝上有一些更长的梯子。1号营地和2号营地之间比以前需要更多的梯子。甚至可能在洛子峰的底部也是如此。
第一次穿过昆布冰川
据说20世纪20年代初乔治马洛里在寻找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线时,看到冰川,他说冰川:陡峭不堪??而北坡简单多了...于是他把精力转移到了西藏。
直到1950年,查理休斯顿(Charlie Houston)和比尔蒂尔曼(Bill Tilman)率领一支英国侦察队,勘察从南坡攀登的路线时,才认为通过昆布冰川是可行的。
1951年,另一个由埃里克希普顿带领的英国队试图穿过冰川,但由于裂缝太大,在顶部附近被拦住了。早期的探险队为了通过冰裂缝,在梯子用完后,使用圆木通过这些裂缝。
1952年,瑞士的一支队伍克服障碍通过了昆布冰川。他们沿着今天的东南山脊路线到达8500米处,但未能登顶。后来由约翰亨特率领的1953年英国探险队用同样的路线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顶。
㈡ 昆布冰川为什么如此危险
任何一个冰川都充满危险,首先冰川有很多陡峭的冰塔和冰柱极为险要难以通过,冰融可使冰柱断裂砸伤登山者,冰融可将挂接安全绳索的固定在冰面上的冰钉螺松动,登山者将失去由安全绳索提供的安全保护。冰川气候复杂,遇到大风暴雪会危及登山者的生命。另外,还有突如其来的冰塌和雪崩都是致命的危险,更艰险的是冰川的大裂缝等等。昆布冰川以上几种地貌具备,是最难攀登的也是最危险的。
极具危险的昆布冰川
㈢ 百度天山
天山 风光绮丽的雪山——天山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1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着名的旅游胜地。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
天山 - 博格达峰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它不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标,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胜地。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难怪传说天池便是“瑶池”,是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此盛会,诗云: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
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当漂砾周围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时,被漂砾遮蔽的冰体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们将这种漂砾和冰柱的复合体称之为冰蘑菇。博格达峰北坡这条大冰川的数道冰流会合为统一的冰舌后,又分别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果勒河,成为南北疆两大内陆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
博格达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冰川活动,使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冰川遗迹和冰缘地貌。博格达峰附近的几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达数十米,上面已生长了云杉、高山灌木丛或发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终碛垄,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态各异的冰碛湖、冰蚀湖,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还有残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为冰缘地貌典型代表的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冰冻泥流、热融滑塌等,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达峰,仿佛是在游览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馆,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中国一号冰川位于乌鲁木齐南山地区天山中段喀拉乌城山王峰,天格尔峰分水岭北侧,距乌鲁木齐118千米。该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距今已有400万年历史。冰川形状为双支冰山冰川,冰川上限海拔高度为4474米,冰舌末端,海拔高度3790米,冰川长度为200米,面积1.74平方千米。1957年中国科学院建成中国一号冰川观测点,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冰川追踪研究点。由于其科研交通与环境条件,是我国目前惟一能进行商业开发的冰川。
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散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着名的疗养区。阿拉散的泉水呈季节变化,冬春基本干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苏打等矿物质,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每到夏季远近百多公里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俄罗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遥远、艰险,骑马结队来此沐浴、疗养。
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在3000 米雪线以下,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尔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药用植物达80 多种,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带有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云杉林中,到处可见野蔷薇、党参等;亚高山草甸带,一片片金莲花迎风开放,花枝招展;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莲散发着清香,远远望去,一株株雪莲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为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天山地区也是优良牧草的基因库,已发现的禾木科植物就达55 种,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西伯利亚三芒草、沙生针茅、野燕麦、野黑麦等,还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优良的牧草,对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
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峦、山地的密林深处和草原之中,是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
旱獭和水獭是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天山,这里的獭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天山的盘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护动物。
天山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着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像一架小飞机。它时而悠闭地扶摇直上,时而又逍遥地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野兔、黄羊或其它柔弱动物,便像一把利剑横空劈下,来势可谓迅雷不及掩耳。这些柔弱动物,很快便成为苍鹰一顿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动物中最警觉的要数野骆驼了。它胆小疑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远遁而去。它四肢细长而有力,足掌厚约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垫,奔跑起来轻捷无声,迅如疾风。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装水70 公斤,饮足后能保持数月不再饮水。因此它成为沙漠中的最好运载工具,历来享有“沙漠之舟”之称。天山的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是天山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黄羊和大头羊,分布量很大。人们捕获后,有时就架起篝火,就地烧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令人垂涎。
天山地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多数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特别是托木尔峰北部的伊犁地区,以牧业为主,养马业尤为驰名。古代的“天马”最初即来自此地,以后又叫伊犁马,至今仍享有盛誉。这里还有优良的军马和生产用马的重要产区。牛、羊、骆驼,在这里也分布很广。此外,在天山的托木尔峰南坡平原地区,还种植了大米等农作物。阿克苏大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清代向朝廷进贡的贡米,素有“阿克苏大米甜又香”之说。天山地区又是瓜果之乡。历史上从西域传来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过这里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托木尔峰南部的温宿县仅果树种类就有10 多种,主要有苹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枣、樱桃、楸子、红枣等,尤以苹果、核桃、杏,品种最为繁多。
天山,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西亚联系的重要通道,托木尔峰东部南、北木扎尔特河谷,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线。西汉时,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下嫁乌孙王,即通过此道。驰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 年去印度取经也经过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对托木尔峰分水岭一带的惊险环境曾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据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达峰,并在此会见当时西来传道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唐太宗时还在博格达峰下设过“瑶池都护府”,管理天山地区。清朝干隆年间,新疆都统明亮曾登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勘察地形,开山引水,并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此举。在天池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过去这里曾经建立过十几座古刹,清干隆年间曾在此修建过福寿寺,因用青砖铁瓦建造,又称“铁瓦寺”。天池西面还有东岳庙遗址,池下有无极观。这些名胜古迹,又为天山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网游天山
天山【门派来由】
灵鹫宫远在天山,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却悄悄控制着中原至东南沿海大多数江湖帮会。所以江湖上谈起天山派,不谈“天山”,往往用“宫里”代替。
灵鹫宫当然不在雪山峰顶,而是在天山南麓一处温暖湿润的所在。众多弟子居住于此,灵鹫宫实际上即是集市、也是城堡。因为方圆百里皆是其控制范围,所以灵鹫宫从未经过刀光剑影,一派安乐祥和景象。
天山童姥是天山唯一的神,见过她面目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是从血腥的江湖故事里听到过这个恐怖的名字。
【战斗特色】
天山灵鹫宫的武功以诡异着称,常人看来天山弟子几乎是一个鬼魂。
实际上天山弟子的攻击也是外家功夫,但只有敌人才知道他们同时给予的寒冰伤害。而且他们的攻击在关键时刻会连连爆击,所以轻视他们的人大多已不在人世。
真正让所有武林中人胆寒的是,天山弟子在战斗中身形飘忽,可以瞬间隐没自己,待合适时机实行一击必杀或者点穴定身。不光自己,他们还有隐没同伴的能力,几个天山弟子几乎可以在瞬间隐没整个军队。
天山弟子,是天生的刺客。
【门派特色】
玄冰术:天山武功,以寒冰见长,掌中带冰,冰中有气。天山玄冰,已非寻常之水结成,可以在烈日炎炎之下,经久不化;可以在寒冬之日,瞬间蒸发,化作杀气。天山弟子用冰,如同星宿用毒、峨嵋用符,是武林中大大出名的制敌手段。玄冰术的作用就是不管何时何地,掌中成冰,好似凭空抓取一个物件一般。
采冰术:采冰术是天山的内家功夫,采冰的修炼,才使得玄冰术的掌中成冰变成可能。但采冰术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天山弟子对这门技艺的修炼是最刻苦的。
御雕:天山有大雕,名曰灵鹫。这也是天山灵鹫宫名称的由来。灵鹫翅短掌宽,不善飞行却善奔跑。
【缥缈天山】
缥缈峰海拔不高,没有冰雪,反而多雾,一年中倒有半年无法看清山中面貌,所以叫做缥缈峰。天山盛产雪莲,但如果从缥缈峰灵鹫宫出发,登至雪山顶采集雪莲,也是一条艰难而危险的路。
灵鹫宫里,大多是中原汉人,但也和平相处很多当地各族人士,他们为灵鹫宫的日常运作辛勤工作。
灵鹫宫里泉水多,而且是雪山冷泉,冷泉水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可以变成天山弟子掌中玄冰为杀人利器,另一个是适合浇灌葡萄,让葡萄甜而不腻,肉厚汁多,所以灵鹫宫的葡萄也是西域最佳
天山景物记
作者:碧野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雪峰·溪流·森林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产良马,不论伊犁的哈萨克马或者焉耆的蒙古马,骑上它爬山就像走平川,又快又稳。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显得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中他们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为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迷人的夏季牧场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千里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有的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丁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们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显得十分动人。她们欢笑着跟着嬉逐的马群驰骋,而每当停下来,就骑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歌唱她们的爱情。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位置却在海拔两三千公尺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得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你用不着客气,任何一个蒙古包都是你的温暖的家,只要你朝火光的地方走去,不论走进哪一家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一如哈萨克牧民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脚架下的野牛粪只剩下一堆红火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东不拉的弦音和哈萨克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这是十家八家聚居在一处的牧民们齐集到一家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
过后,整个草原沉浸在夜静中。如果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进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思。
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夜暮中,草原在繁星的闪烁下或者在月光的披照中,该发生多少动人的情景,但人们却在安静的睡眠中疏忽过去了;只有当黎明来到这草原上,人们才会发现自己的马群里的马匹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而当人们怀着惊喜的心情走拢去,马匹立刻就分为两群,其中一群会奔腾离你远去,那长长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像许多飘曳的缎幅。这个时候,你才知道那是一群野马。夜间,它们混入牧群,跟牧马一块嬉戏追逐。它们机警善跑,游走无定,几匹最骠壮的公野马领群,它们对许多牧马都熟悉,相见彼此用鼻子对闻,彼此用头亲热地磨擦,然后就合群在一起吃草、嬉逐。黎明,当牧民们走出蒙古包,就是它们分群的一刻。公野马总是掩护着母野马和野马驹远离人们。当野马群远离人们站定的时候,在日出的草原上,还可以看见屹立护群的公野马的长鬣鬃,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
日出后的草原千里通明,这时最便于去发现蘑菇。天山蘑菇又嫩又肥厚,又大又鲜甜。这个时候你只要立马草原上了望,便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翠绿的圆点子,那就是蘑菇圈。你对着它驰马前去,就很容易在这直径三四丈宽的一圈沁绿的酥油草丛里,发现像夏天夜空里的繁星似的蘑菇。眼看着这许许多多雪白的蘑菇隐藏在碧绿的草丛中,谁都会动心。一只手忙不过来,你自然会用双手去采,身上的口袋装不完,你自然会添上你的帽子、甚至马靴去装。第一次采到这么多新鲜蘑菇,对一个远来的客人是一桩最快乐的事。你把鲜蘑菇在溪水里洗净,不要油,不要盐,光是白煮来吃就有一种特别鲜的滋味,如果你再加上一条野羊腿,那就又鲜甜又浓香。
天山上奇珍异品很多,我们知道水獭是生活在水滨和水里的,而天山上却生长着旱獭。在牧场边缘的山脚下,你随处都可以看见一个个洞穴,这就是旱獭居住的地方。从九十月大雪封山,到第二年四五月冰消雪化,旱獭要整整在它们的洞穴里冬眠半年。只有到了夏至后,发青的酥油草才把它们养得胖敦敦,圆滚滚。这时它们的毛色麻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正可以大量捕捉。
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根部扎入岩隙间,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柔静多姿,洁白晶莹。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海拔几千公尺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
天然湖与果子沟
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的镜面。湖面平静,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惟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如果你站立高处了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没有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
就在这个湖边,传说中的少女的后代子孙们现在已在放牧着羊群。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代子孙。当然,这象征着哈萨克族不幸的湖,今天已经变为实际的幸福湖。
山高爽朗,湖边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牧民们的蒙古包随着羊群环湖周游,他们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们恋爱、生育,他们弹琴歌唱自己幸福的生活。
高山的雪水汇入湖中,又从像被一刀劈开的峡谷岩石间,泻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涧里去,水从悬崖上像条飞链似的泻下,即使站在十几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链的白光。如果你走到悬崖跟前,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俯视水链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溅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下,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就在急湍的涧流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
如果你顺着弯弯曲曲的涧流走,沿途汇入千百泉流就逐渐形成溪流,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天山。
就在这种深山野谷的溪流边,往往有着果树夹岸的野果子沟。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每当花红果熟,正是鸟雀野兽的乐园。这种野果子沟往往不为人们所发现。其中有这么一条野果子沟,沟里长满野苹果,连绵五百里。春天,五百里的苹果花开无人知,秋天,五百里成熟累累的苹果无人采。老苹果树凋枯了,更多的新苹果树茁长起来。多少年来,这条五百里长沟堆满了几丈厚的野苹果呢。
㈣ 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和羌塘谁才是中国最危险的无人区
人类天生就有着奇妙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因此人烟稀少、神秘莫测的无人区就显得异常有吸引力。
中国有四大无人区,分别位于青海、西藏及新疆地区,他们分别为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和西藏羌塘,到底谁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首呢?
在我看来,中国四大无人区中最危险的莫过于西藏羌塘无人区,其面积为可可西里、阿尔金的10倍有余,并且平均海拔最高,单是高原反应就令人闻之色变,更有棕熊、野狼等猛兽,穿越难度系数极大。
㈤ 中国三大冰川是哪三个
中国三大冰川有绒布冰川、新疆托木尔冰川、四川海螺沟冰川等。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绒布冰川
绒布冰川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是这里最大的一条冰川,绒布冰川长达26千米,平均厚度120米,最后的部位超过300米。绒布冰川最大的看点就是类型齐全,因为这些冰川所在的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更强,这就造成了冰川表面气候差异性较大,冰面消融程度不等,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奇观,比如冰塔林、冰茸、冰桥等等。
新疆托木尔冰川
托木尔峰位于天山西部温宿县境内,是我国目前最大现代冰川区,海拔7435米,也叫做天山第一峰,被列为国家综合自然保护区。1985年,托木尔冰川正式对外开放,想要前往托木尔冰川,可以从乌鲁木齐乘汽车或飞机至阿克苏,再北上温宿后继续北行到塔格拉克,然后徒步沿琼兰河谷北上,可达托木尔峰南坡。
四川海螺沟冰川
四川的海螺沟冰川是亚洲最东低海拔现代冰川发源地,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闻名。巨大的现代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飞泻而下,巨大的冰洞、险峻的冰桥、如入神话般的水晶宫。特别是独一无二的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宽约1100米,比着名的黄果树瀑布大出十余倍,瑰丽非凡。
㈥ 如果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人类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随着冰川融化,冰川洪水将会威胁更多人的生命。 随着气候变化,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威胁着下游民众的安全。 喜马拉雅山脉是两个构造板块碰撞的结果,塑造了壮观的山地景观和冰川,冰川水域有16.5亿人口。冰川的融化形成了无数的湖泊,其中一些湖泊可能会突然爆裂,导致下游洪水。 青藏高原有很多湖泊,一组研究人员对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区的1291个冰川湖进行了基于卫星的评估,发现其中16%的冰川湖可能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 冰川湖都是天然形成的。冰川湖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将最终决定其稳定状况,如果冰川湖不稳定将容易出现开裂或者垮坝。不稳定的冰川湖对生活在下游或者附近的居民构成威胁。然而,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使冰川湖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制。 “全球的平均气温正在上升,我们发现这些湖泊在变大,较小的池塘开始聚集,”科罗拉多大学环境科学助理教授、国家地理探险者尤拉那·荷罗蒂斯基说,“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冰川解冻后形成冰川湖,冰川湖的水域被古老冰川景观和岩石障碍所包围,冰坝也可能形成障碍。某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水位突然升高,冰川湖就可能引发洪水,例如雪崩、岩石崩塌、地震造成岩石障碍的破裂或者长时间的风化等。 冰川湖洪水灾害在世界各地有冰川的地方都曾经发生过,自1935年以来,青藏高原发生了大约40次冰川湖洪水灾害。为了研究该地区冰川湖对人类的威胁情况,研究人员将卫星技术与“开放存取的街道级地图数据库”进行了结合,以便找到答案。 湖泊的大小、流域的大小、大坝的坡度,以及形成这些湖泊的冰川大小,都是决定冰川湖是否会发生崩塌的因素,这些因素研究人员都要考虑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最坏情况下可能冲毁的建筑物数量。 据最近的《科学通报》杂志报道,青藏高原地区有210个冰川湖,可能对人_居住地构成威胁。苏黎世大学的冰川学家、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西蒙·艾伦说,尽管该地区人口稀少,但他对危险湖泊的数量如此之多感到惊讶。 奇伦马科湖是最危险的冰川湖。该湖已经发生了3次有记录的冰川洪水,其中包括1981年7月的冰川洪水造成200人死亡。艾伦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年度会议”上发表了研究报告称,在中国-尼泊尔边境发现了一个高危的冰川湖群,他的研究警告称,一场冰川湖洪水可能会同时给多个国家造成损失。研究人员已经呼吁在更广泛的地区进行类似的遥感防控措施,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危险湖泊。 扭转潮流 “世界能源委员会”的环境地球科学家和研究顾问赛贵·吉迪斯强调,地面研究将始终在识别冰川湖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会更加有效果,因为他们长期居住在冰川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捕捉到通过遥感技术无法发现的环境变化。 在该地区广泛开展工作的荷罗蒂斯基对此表示赞同,遥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快地对大面积冰川湖泊的危害进行识别。艾伦说:“这种基于卫星的方法基本上是为这些容易发生冰川湖灾害的地区量身定制的。” 这不仅仅是识别危险,此研究旨在帮助确定减灾资源的位置,并确定其优先级。这很重要,因为目前减灾计划很有限。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㈦ 中国的四大冰川在哪里
中国六大最美冰川:米堆冰川(西藏)、特拉木坎力冰川(喀喇)、透明梦柯冰川(甘肃)、绒布冰川(西藏)、海螺沟冰川(四川)、托木尔冰川(新疆)。
山岳冰川面积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而在中低纬度带(包括赤道带、热带和温带,大体位于北纬60°—南纬60°之间),66%的冰川分布在亚洲,中国独占30%,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带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7)中国哪个冰川最危险扩展阅读:
中国冰川面积最大的省区:西藏自治区
我国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的6个省区: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冰川面积最大的省区,冰川面积达28664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川面积25342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3%;青海省冰川面积为3675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甘肃、云南和四川也有少量的冰川分布,三省共有冰川仅占全国的3%。
中国最东部的冰川:雪宝顶冰川
我国现代冰川作用最东部的山峰—四川岷山雪宝顶,海拔5588米,分布着8条冰川,冰川总面积为2.64平方公里,冰川规模比较小,大都是悬冰川,中值高度为4800-5220米。其中最大的雪宝顶冰川面积为1.20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最美六大冰川
㈧ 南极冰川有什么危险
可能会遇到以下危险:
第一种风冻效应:就是当人体处于低温的情况下,再加上受到冷风的影响,会让热量流失,加速让人体感觉更冷,造成危险。
第二种雪盲:人体长期处在白色的冰雪当中,强烈的反光会使眼睛变的特别红肿,而且也会导致视力减退。
第三种晒伤:因为长期受到集的日照、臭氧层破洞与冰雪表面会反射非常强烈的旭途阳光,把人晒伤。
第四种南极大风雪:可见度低,使人在强风之中很难控制前进的方向,从而迷失自己。
第五种冰浪:人员及雪撬在上时,很容易摔倒,而且可见度低时,让人心理也害怕。
第六种冰缝:一旦掉落在冰缝里,很难脱身,而且需要同伴互相用绳索连在一起,再用滑雪杖试探拉上来。
第七种冻伤:在极度低温下,会冻伤没带手套的手指,而且在进食时,也会冻伤嘴唇、口腔及牙等
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㈨ 世界上十大着名夺命雪山,有多迷人就有多危险
TOP1:永远的处女地——卡瓦格博峰(Kawakarpo)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梅里雪山有13峰,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享誉世界。
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人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4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遇难者纪念碑
现在,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迄今为止,过去15年中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全部失败。自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TOP2:被忽略的夺命之峰——贡嘎山(MinyaKonk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贡嘎山是横断山最高峰,西南第一峰,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高峰之一。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是中国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发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运动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贡嘎山可以体验到地球表面的最大落差,从大渡河河谷至贡嘎山主脊,直线距离不足30km,而地形高差竟达到6500m以上,可以说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崎岖的地区之一。
贡嘎山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其实她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
在很多关于死亡之峰的统计中,都没有收录贡嘎山,贡嘎山作为一座高海拔技术山峰,难度远甚于珠峰,并且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和乔戈里峰,仅次于梅里雪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有24人成功登顶,却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这其中包括14名日本人。
从1981年至1994年间,共有四支日本登山队来挑战贡嘎山,来了29名队员,却只有10个人走了出去。其他19位英勇的登山者,都长眠在这座雪山底下。
TOP3:喜怒无常的坏脾气——安纳普尔那峰(Annapuran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安纳普尔那峰为世界第十高峰,是安纳普尔那山脉的主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位置十分偏僻,整个群峰均在尼泊尔境内,Annapurna在当地语中有粮食供给者或收成之神的意思。
安纳普尔那峰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而且由于安纳普尔那峰地处偏远,路途艰险复杂,每年也只有九,十月间可以接近。安峰二号营地,是比较危险的地段,它处在一个巨大的冰墙的凹部,冰墙上是多年的积雪,非常危险。随时都有滑坠、崩塌下来的危险。只能挖雪洞建营。过去有许多外国队,宁愿长途行军,跨过或撤回一号营地,也不在此过夜。有许多人就是在这里,成了安纳布尔那峰永远的伴侣。
安纳布尔那峰在1950年的首登成功之后20年,没有任何人再次攀登成功。安纳普尔那峰的登顶死亡率也在所有8000米级山峰中名列前茅:截止2000年,共有106人登顶过该峰,但也有54位攀登者再也没有醒来。
TOP4:超越珠峰的险恶——乔戈里峰(Qogir/K2)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乔戈里峰通常被称为“K2”,在塔吉克斯坦语中意为“高大雄伟的山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海拔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乔戈里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
法新社说,乔戈里峰的登顶死亡概率约为27%,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顶死亡概率的2倍还多。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者阿基莱·孔帕尼奥尼和利诺·拉切德利首次登上乔戈里峰。那以后至2007年间,284人次成功登上乔戈里峰,同时付出66人死亡的惨痛代价。
TOP5:致命的绝色诱惑——南迦巴瓦峰(Nanga Parbat)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指数:★★★★
综合指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选南迦巴瓦峰为中国最美名山之首。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海拔7756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的。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遮雾盖,难以见其真容。
南迦巴瓦峰也叫那木卓巴尔山,藏语意为“天上掉下来的石头”,有“众山之父”之称。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侧,它是林芝、墨脱、米林的界山,处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会合处。
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
TOP6:死亡归乡路——珠穆朗玛峰(Everest/Qomolangm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也叫“埃非勒士峰”。海拔8850米,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glang-ma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34℃。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
登顶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众多登山爱好者和运动员的梦想。由于其山势险峻,气候恶劣,许多攀登者往往不得不中途放弃,甚至不幸丧生。
TOP7:神秘雪人出没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被称之为“雪山之尊”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它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的尼泊尔王国和锡金边界上,它的海拔高度为8586米,它在连绵的群山中突兀而起,直耸云间,峰顶以巨大的风化石而形成的三角状态,它的左右两侧并列耸立着二个8000米以上的高峰。干城章嘉峰的名字有“雪神五项珍宝”之意。它的知名度虽然远不及只高它3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但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确认之前,它曾被以为是世界最高峰。
半个多世纪以来,干城章嘉峰以它闻名的高度和巍峨、壮丽的千姿百态的容貌,不知拔动了多少探险家的心弦。但仅仅是到达大本营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大约需要15天时间。前往干城章嘉西南侧的路上,你将会经过尼泊尔最人迹罕至的地区之一。这里没有可供借宿的小木屋,也没有现成的道路。最后的4天全是在冰川上度过,如果再赶上天气不好,那简直是雪上加霜。想要从印度一侧接近山体同样不容易。
英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登山家曾试图攀登此座山峰,但大都是望峰兴叹。它的山形非常复杂巨大,形如一个巨大的X形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有着巍峨巨大的山体。由于干城章嘉峰地处偏远,而且所有攀登路线都有雪崩的巨大危险,所以攀登难度相当大,故前来攀登的人并不算多。
如果对世界上最危险山峰的攀登死亡率有所留意,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是在逐年下降的,但是干城章嘉峰是个例外。这反映出雪崩和天气突变的高发,也让这座山峰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干城章嘉峰山麓也是传说中喜马拉雅“雪人”频繁出没的地方,所以也吸引了更多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来此冒险。
TOP8:浪漫传说带来的杀机——艾格峰(Eiger)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现代登山运动源于科学家对高山地带的探索,但民间却有着另一个浪漫的传说。在阿尔卑斯山上,海拔3000米到4000米的雪线附近,生长着一种野花,人们叫它高山玫瑰。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已经接近“高山植物禁区”了,采摘它十分困难。传说,很久很久以来,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一直流行这样的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了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贞,就要克服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地登上高山,采摘“高山玫瑰”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高山玫瑰,那灰白色的花朵实在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它却把人们引领向群山。
艾格峰位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将其险要的北坡成功登顶成为了无数登山爱好者一生的梦想。艾格峰北坡是全欧洲最陡峭崎岖的天险之一,其中一部分是垂直落差达1,830米的石灰岩壁,对登山者为极度凶险。由于艾格峰的北坡经常有滚石,加上那里的气候不稳定,使得从北坡攀登艾格峰变得异常艰难。
虽然此峰在1938年就有人攀登,但具有传奇色彩的艾格峰北坡还是吸引了那些勇于挑战极限的登山者的目光。超高的技术难度和严重的山体滑坡也为它赢得了“杀人坡”的“美誉”。
知名作家克莱考尔在《艾格之梦》里曾这样描写道:”传说中艾格北壁的岩崩和雪崩所造成的落石和松动的冰雪总是不停的如雨般从高处落下。所以可以想象那里的天气是何等恶劣:就算欧洲大陆天空晴空万里,仍然会有暴风雪降临在艾格峰上,就如同有关吸血鬼的电影里所描述的在特兰西瓦尼亚城堡上空永远盘旋的乌云一般。”
TOP9:登山家的遇难地——麦金利峰(Mt.McKinley)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麦金利(MT.Mckinley)原名称迪那利山,耸立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境内,是北美洲最高峰,海拔6195米。是最早征服北美大陆的原住民爱斯基摩人或是印地安人沿用久远的名字。1800年又以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命名。
麦金利山地区拥有变幻莫测的高山风、典型的北极植被以及野生动植物。这里大部分地区终年积雪,山间经常浓雾不断,雾气在皑皑白雪中缭绕弥漫时,几百米之外的景物便不可见。
尽管麦金利高度并不是很高,但其所在地的海拔却非常的高,导致了空气极度的稀薄,又靠近高纬度的北极圈,气候特别寒冷恶劣,冬季最冷时低于零下50度。这里山势险峻,使它成为了摆在登山者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所有这些原因都让麦金利峰的攀登成功率仅有50%,已有一百余人死在了山里皑皑的白雪之上。世界着名探险家、日本的植村知己就是在1984年冬季攀登此山时遇难身亡,成为麦金利山攀登史上第44位殉难者的。
美国顶级登山家马科斯·斯特普斯曾多次攀登过麦金利峰,一般人要走三天到四天的路,他只用18个小时。他曾独自攀登过世界三大陡壁,技术精湛,勇不可当,被称为登山天才,甚至被灌以“登山疯子”、“外星人”的称号。
但在1992年5月23日这天,马科斯·斯特普斯作为高山向导带着一帮人攀登麦金利峰,他踩着冰桥过一道裂缝,冰桥突然塌陷,他猝不及防掉入裂缝。本来凭他精湛的技术,肯定会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即使掉下去也不至于丧命。可大量冰块随之而落,竟当场将他砸死。
TOP10:派拉蒙背后的险峻——马特峰(Matterhorn)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海拔4478米的马特峰是美国着名派拉蒙电影公司LOGO的原型。马特峰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际,其特殊的三角锥造型,更成为阿尔卑斯山的代表,每当朝晖夕映,长年积雪的山体折射出金属般的光芒,摄人心魄。
最简易的一条路线
登上马特峰需要一定技术,它的难度在于需要全程以攀岩方式前进,而并非是徒步路线。最后冲刺的雪坡是70度,已经是整个路段比较容易的了。所以,每年至少有15人因为缺乏经验、落石或路线太拥挤等原因而魂断马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