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洪涝灾害发生在什么地方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洪涝是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以南方地区最为严重。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② 洪灾来临,为什么江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
洪灾来临,江西气候多雨,平原和丘陵地形使之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省,同时暴露了水利治理不到位的问题。
近几年,江西的城市发展迅速,却忽略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洪水受灾,同时也揭露了城市的排水系统问题,近几年,由于江西的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建设上的投入也比较大,然而,只注重速度是完全不够的,江西这样的平原地区,不管是因为洪灾,还是因为平时的排水,都应该做好城市的排水系统。大面积的房地产开放,城市被建设,占据的却是农民的田地,而地势低洼处的居民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搬迁,一到雨季,各种排水问题被发现,只觉得后悔莫及。江西此次的受灾不仅是给江西一个教训,也是给其他的地区提了一个醒,一个城市排水系统没有做好,对整个城市都是有安全隐患的,所以也希望各路人员可以引起重视。
总结江西这次洪水已经造成了59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受灾情况惨不忍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希望在以后政府的治理下,能还江西人一个美好的家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为江西祈福。
③ 全国哪个省洪水灾害最严重2020年洪水受灾严重地区
全国哪个省洪水灾害最严重④ 今起我国进入汛期,我国的汛期时间内哪些地方有洪涝风险
东南沿海如广西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地,一到汛期,这些地区易发台风天气,引发强降雨、冰雹等灾害,容易发生城市内涝。几乎每年都会有台风入侵的消息,而这些地区也是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⑤ 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和地区。南方东部
可知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等地,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南部。
第(2)题,通过“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地区的资料”可以看出暴雨出现频率最高是51-64次的广东、广西。两省降雨较多的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加上夏秋季节台风频繁带来大量降水。
第(3)题,通过“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地区的资料和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的对比可知山西省1953—1975年发生暴雨27次,却未发生地震。说明洪灾发生不仅有降水多这一致灾因子,还有地形、河流顺畅程度等因素。
第(4)题,对大规模灾害的监控、预报的主要手段是遥感技术。具体防洪措施需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措施:泛洪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撒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障。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需掌握洪涝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治理措施等知识点。
⑥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有哪些
从世界范围来看,易发生台风暴雨的地区也是多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而在我国,这种灾害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相反,在我国的西部则降水很少,在整个四部地区,只有四川是雨涝的多发区。
据历史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洪涝最严重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和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等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洪涝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⑦ 我国哪些地区是洪涝灾害发生较多的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集中在广西东南部、广东沿海、海南、浙江沿海以及浙赣皖交界处、辽宁、四川的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50%以上。
我国易受洪水威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海口、南宁、广州、南昌、武汉、长沙、杭州、南京、北京、石家庄、长春、沈阳等地都较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我国地区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夏天雨水多。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