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是哪个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是北京市中国职工之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建于1955年,高8层,是几代北京人抹不去的集体记忆,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座大楼仍然傲然挺立,所有公交车站均称“工会大楼”,是复兴门一带最引人瞩目的地标。
然而,2003年9月9日,曾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受损的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实施定向爆破。由于旧大楼紧邻长安街,大楼近距离地下是北京地铁沿线,后面数十米即“中国职工之家”,爆破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非常高,被称作“长安街上第一炸”。
200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新办公大楼在原址凤凰涅槃,壮观的近百米高度,更富时代感。
交通位置
酒店地处西长安街延线,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部等国家部委相毗邻,位置优越。
-距离天安门广场4.5公里,乘坐出租车约10分钟;
-距离金融街中心广场3公里,乘坐出租车约10分钟;
-距离北京站8公里,乘坐出租车约20分钟;
-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公里,乘坐出租车约60分钟。
㈡ 列宁逝世中国派谁去了
1924年1月21日,列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据史料记载,至少有5位中国人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为列宁守灵,他们是张太雷、任弼时、肖劲光、萧三和李富清。他们和斯大林、加里宁、捷尔任斯基、蔡特金、季米特洛夫、科拉罗夫、胡志明、福斯特、片山潜、皮克等一起,和90多万苏联各界群众一起,为伟大导师送上最后一程。任弼时亲手绘制了列宁的遗像,悬挂在东方大学中国班里。
㈢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是井冈山八角楼吗
应该是的,当时的井冈山在八角楼里面唱歌,唱的是步步高,当时也是火一阵,
㈣ 13.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是以下哪个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22
㈤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在什么时间被列为国务院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㈥ 萍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萍乡,位于江西西部,地处湘赣边界,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旅游胜地。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是江西重要工业基地,素称“江南煤都”,人才荟萃,誉为赣西文化堡垒。萍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安源,是一方神奇而火红的热土,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爆发地、中国工农革命军诞生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于1956年1月1日正式开馆,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馆址。1968年在原馆址后牛形山兴建纪念馆,1969年4月落成开放。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曾多次对陈列内容进行修正、充实。1984年8月,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区面积200余亩。除俱乐部大厦外,展出的革命遗址还有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共安源路矿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13处。从建馆至今,接待国内观众600余万人次,接待世界70余个国家及海外侨胞、港澳台参观者8000余人。
2、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即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牛角坡52号,共8栋7间,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原为湖北同乡会会馆。1922年9月罢工时,罢工指挥部亦设在此。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机关迁至半边街,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牛角坡52号,原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罢工胜利后俱乐部迁往新址,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4、总平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煤矿开办时建造的矿井主要出入处。是一座砖砌门坊式建筑,背靠安源山,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显目的大字,中间半月形建有大拱门为出入总口,通往距地面近千米深处的井下,两侧建有附属建筑物。她既是安源煤矿建矿史的重要文物,也是1922年9月罢工斗争的重要场所,毛泽东曾从这里下矿井考察,刘少奇、李立三也曾来此处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形。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成于1906年,为砖木结构轿顶式二层楼房,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原为萍乡煤矿总局办公大楼,1922年9月罢工时,赣西镇守使署所设戒严司令部亦驻此,9月16日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在此同戒严司令及路矿当局谈判。
6、萍乡市煤矿总局旧址(即盛公祠,省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1898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191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司。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于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7、安源矿工人俱乐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刘少奇主持下,由工人自行设计、捐款建造,1924年5月1日落成,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俱乐部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办公楼,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俱乐部下设文书股、互济股、宣传股、游艺股。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设演讲台及大厅,有坐位800个。厅后部及左右侧共建通楼三层,三层共设坐位550个,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对联为:“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国务院修复该旧址。
8、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工人学校第一校校舍,位于张家湾的一个小院。系砖木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15间,面积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此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研究了秋收起义的部署,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
9、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左侧,系一层砖混结构,面积300平方米。正门上端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孔原(萍乡籍)所题馆名——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㈦ 安源路矿:工运摇篮的红色记忆
编者按:明天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遗产也见证了党领导工人运动、发展工业生产的光辉篇章,让我们聆听工业遗产中的红色故事。
在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中国近现代 历史 上最早的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三个组成部分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安源煤矿都名列其中。
创办于1898年的萍乡安源煤矿,与株洲到萍乡的铁路合称为安源路矿,这是当时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企业。
192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斗争,红色安源从此名闻天下。
深入矿井考察工人劳动情况
总平巷,安源煤矿的主井口,矿工由此出入矿井,煤炭也由此运出。总平巷口有一个醒目的标志——一把斧头与一把铁锤相交,斧头代表井下工人,铁锤代表机械工人。
1921年秋,总平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时任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他此行是来考察安源工人的劳动与生活状况。要了解安源工人的情况,就要了解井下工人的情况,他们是安源最辛苦的工人,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便到井下与工人面对面交流。
日后,一些安源工人回忆起毛泽东到井下考察的场景时,仍然历历在目。开国少将王耀南曾在安源做工,他回忆1921年秋有一位穿蓝布长衣的先生来到井下,过了几天才知道是湖南来的毛润之先生,住在毛紫云家。毛紫云是毛泽东老乡,家住八方井44号,距总平巷不足百米,如今这里已作为毛泽东在安源的旧居保留了下来。王耀南在放哨时,听到了毛泽东与工人的交谈,毛泽东询问工人的生活情况,有的工人说“命苦,没有饭吃,老婆孩子顾不上”,毛泽东告诉工人们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有力量了。后来,毛泽东还到王耀南家拜访,看到王耀南母亲擦凳子,毛泽东说不要擦,直接就坐下了。这些细节让王耀南久久不能忘怀。
从1921年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多次出入总平巷,到井下考察与宣传,工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安源成立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支部、中国共产党支部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有了组织的引领,工人们更有凝聚力。1922年9月14日,也正是在总平巷,安源工人开始了罢工斗争。工人们停止在井下的工作,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总平巷口,用煤桶和坑木堵住巷口,插上写有罢工大字的旗帜,禁止任何人下井,直至斗争取得胜利。
为工人出头一身是胆
今天,围绕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周边,分布着一批与罢工斗争有关的 历史 建筑,它们是 历史 的见证者与讲述者,其中一座建筑在路标上有两个名字,它正式的名字是安源公务总汇,另一个名字是谈判大楼。
安源公务总汇始建于1906年,这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欧式楼房,是安源煤矿职员办公大楼。安源工人举行罢工时,赣西镇守使署设戒严司令部在这座大楼内,路矿当局将赣西镇守使请来,企图最后用武力解决工人罢工的问题,而在此之前,路矿当局已使出种种手段,试图从内部分化工人,一旦有工人提前下井复工,罢工斗争就将陷入失败的泥淖。李立三、刘少奇及时揭露路矿当局的阴谋,工人们也具有很强的纪律性,遂使路矿当局使出的手段全部失败。
1922年9月16日,路矿当局要求工人俱乐部派一名代表到公务总汇谈判,刘少奇作为代表,只身赴会。谈判室内,一张长桌,五人早已坐定,刘少奇对面坐着的是戒严司令、赣军旅长李鸿程,其他四人分别是矿长李寿铨、副矿长舒修泰、总监工王鸿卿和安源商会的代表。谈判桌上敌强我弱,局势对于刘少奇不利,但刘少奇沉着应对。面对路矿当局试图以武力逼迫工人复工的阴谋,刘少奇请他们先看看楼外。楼外,数千工人将公务总汇团团包围,路矿当局见识了工人的强大力量,再不敢有丝毫妄动。
这便是安源公务总汇又被称为谈判大楼的由来。刘少奇参加谈判时只有24岁,工人们说刘少奇“一身是胆”,后来,工人们自编了一首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是这样描写刘少奇的:“明知山中出猛虎,岂肯贪生又怕死。偏偏要向虎山行,贪生怕死枉为人。少奇下了坚决心,特到安源办工运。任他把我为难甚,不畏汤火与刀山……”
1922年9月18日,经过谈判,路矿当局与工人代表达成了十三项协议,其中承认工人俱乐部有代表工人的权力,并提高工人工资,罢工以工人取得完全胜利而结束。
工人们自行设计与建造了一座工会大厦
罢工取得胜利,使工人俱乐部的威望大为提高。工人俱乐部的软硬件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今天来安源参观的游客,可以找到两处工人俱乐部旧址,一处是罢工前的旧址,是较为简陋的平房,一处是罢工后的旧址,1923年10月18日,在俱乐部总主任刘少奇的主持下,安源工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讲演厅动工,次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竣工,这是当时全国产业工人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工会大厦。
讲演厅是工人们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可以容纳八百多人,大厅中央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下联“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横批“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
在安源,工人劳动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工人俱乐部的深刻影响。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李立三任经理,后由毛泽民等人接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从1923年2月开始,合作社采用股份制运营。
合作社是为了维护工人利益,避免商人从中盘剥而设立的,要将合作社管理好,管理者首先要公私分明、洁身自好。1923年8月,毛泽民主持制定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办事公约》,共计十七条,对总经理和各股经理的权限与职责、营业员的聘任与辞退、账目管理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如对于账目的核查,第六条规定,“总经理有随时检阅各股经理账目之权;各股经理亦应每日将营业员之账目详细核查盖戳;经济保管员亦必将每日所核账目总数及收付总数报告总经理”。合作社进货卖货,人员流动是很频繁的,对于外来人员的饮食住宿,第十三条有明确规定,如果是“与本社有交易往来及临时来社帮忙者,其餐宿均归社内公理,但必须先由招待人通知杂务股经理,得其允许,方可开餐,最多亦不得无故连住三天以上”。有了明确的规矩,合作社的正常运营就有了保障。在众人的用心经营下,合作社股本扩大,商品增加,工人从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
党在安源的革命实践创造了党史上的许多第一,并且从安源工人中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他们将从安源这个“中国的小莫斯科”走向全国。(陈彧之)
工业遗产是什么
我国在2017年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了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共计166项,名单包括工业遗产的名称、地址和核心物项。
2018年,工信部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定义了何为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 历史 价值、 科技 价值、 社会 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包括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前者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管理和科研场所、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产品、档案等”,后者包括“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易舜 整理)
㈧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俱乐部简介
内设主任团、纠察团,裁判委员会、会计股、庶务股等办公室和代表会议室,俱乐部职员卧室。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轿顶式四层楼房。纵23米,横18米,正面筑讲演台,台前为正厅,可坐800人,台的正面及左右共建通楼三层,第一层可容坐300人,第二层可容坐150人,第三层可容坐100人。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两侧是红布黑字对联:“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上方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国务院拨款3万元修复该旧址,1957年7月1日列为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982年2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考察,提议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先后召开了三次筹备委员会会议,选举李立三为筹委会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组成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300多人。4月,毛泽东在长沙召开湖南党组织会议,听取了李立三的工作报告,认为安源成立工人俱乐部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由李立三主持尽快成立。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部址设在牛角坡52号。1922年9月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后,俱乐部组织迅速发展,部员发展到13000多人,并建立了紫家冲、湘东、株洲、醴陵四个分部。随着组织的壮大,俱乐部各种机构也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原有的办公地点已不适合俱乐部组织的发展,于是工人们自愿捐款,建筑新的办公楼和活动场所,并推选21人组成建筑委员会,负责俱乐部的建筑事务,朱少连担任建筑委员会委员长。
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住秘密处策应。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常驻俱乐部应付一切。由于有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的卓越指挥,再加上工人的齐心奋斗,大罢工取得圆满胜利。俱乐部迅速发展壮大,部员很快发展到13000多人。 1923年4月,俱乐部搬迁到半边街广场。这个旧址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14间,最初是矿局职员合股经营的“协兴”洋货店,不久由俱乐部租用,后来买下来,作办公场所。在洋货店后面一栋四层轿顶式楼房,工人称之为“讲演厅”。工人们经常在这里集会,举行游艺、讲演等活动。刘少奇、黄静源、肖劲光等人都在此讲演或演文明戏。1923年4月,刘少奇与何宝珍的文明婚礼,也是在俱乐部讲演厅内举行的。 这座讲演厅是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自己集资,自己设计建筑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会大厦,也是安源曾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标志。
㈨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是哪里
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是北京市中国职工之家。
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建于1955年,高8层,是几代北京人抹不去的集体记忆,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座大楼仍然傲然挺立,所有公交车站均称“工会大楼”,是复兴门一带最引人瞩目的地标。
北京市中国职工之家由A、B、C三栋楼组成,是拥有1100间(套)豪华客房的综合性高档酒店。饭店地处西长安街畔繁华的复兴商业区,距天安门4公里,北京火车站8公里,西客站3公里,首都机场35公里。遥望银行总部云集的金融街,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部等十余家部委相毗邻,又与诸多人文名胜、自然景致相邻,占尽地利人和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