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廷安的介绍
张廷安,男,1960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有色金属冶金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教育部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有色金属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轻金属冶金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理事,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会评专家,《材料与冶金学报》副主编,《东北大学学报》编委。
2. 请问全国有哪些大学招生体育博士研究生
总计149人+2+4+5+5=165
未包括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博士点,三个博导,其中一个退休)、
湖南师大(体育人文博士点,四个博导)、
河南大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博士点,五个博导)、
南京大学(体育人文博士点,五个博导)、
武汉体育学院(未知)
一、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45人)(四个方向博士点)
1.体育人文社会学(11人)
杨 桦 教授 体育管理与发展战略或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任 海 教授 体育社会学研究(含奥林匹克运动)
熊晓正 教授 体育历史文化与中国体育思想研究
孙葆丽 教授 奥林匹克运动
黄亚玲 教授 体育社会学
王 莉 教授 体育管理学
靳英华 教授 体育经济学
林显鹏 教授 体育经营管理
肖淑红 教授 体育经营管理
王华倬 教授 学校体育学
姚 蕾 教授 学校体育学
2.运动人体科学(15人)
王瑞元 教授 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和机能的影响
曾凡星 教授 体育运动中内分泌变化及适应机制研究
熊开宇 教授 运动过程生物电变化规律的研究
谢敏豪 教授 运动性内分泌失衡机制与调控
胡 扬 教授 运动员基因选材、低氧训练
王安利 教授 中老年健身理论与实践、优秀运动员机能评价与监督
矫 玮 教授 运动康复的理论与方法、运动与免疫
陆一帆 教授 运动员机能监控与运动损伤康复
高维纬 教授 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督调控与运动性伤病诊治
王正珍 教授 运动医学
王 琳 教授 损伤预防与康复
张力为 教授 运动心理学
毛志雄 教授 运动心理学
罗冬梅 教授 运动健身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张一民 教授 全民健身关键技术的研究、体质测量与评价
3.体育教育训练学(17人)
池 建 教授 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高校体育管理研究
郭永波 教授 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钟秉枢 教授 排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职业化研究
葛春林 教授 排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沈信生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郭元奇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张英波 教授 体能训练理论与动作技能学习理论
詹建国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孙 南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张廷安 教授 足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践
黄竹杭 教授 足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刘大庆 教授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理论研究
李少丹 教授 运动训练过程控制
杨斌胜 教授 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卫星 教授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唐建军 教授 小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马鸿韬 教授 体操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4.民族传统体育学(2人)
徐伟军 教授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朱瑞琪 教授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二、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3人)(四个方向博士点)
1.体育人文社会学(8人)
李建国 教授 城市体育
张 林 教授 体产业管理
白跃世 教授 体育产业与管理
许宗祥 教授 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
肖焕禹 教授 体育文化传播;社会阶层结构与体育发展
鲍明晓 教授 体育经济与产业管理
曹继红 教授 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章建成 教授 锻炼心理
2.运动人体科学(16人)
潘珊珊 教授 运动与心血管形态和机能的研究
常 芸 教授 运动心脏病生理学
李之俊 教授 运动训练的生理基础,运动与适应
冯连世 教授 低氧训练 、运动员控体重与训练监控的理论与方法
陈佩杰 教授 青少年体质研究 ;运动与免疫
王人卫 教授 体质研究;女子运动与内分泌
李国平 教授 运动医学的机理研究
王予彬 教授 运动创伤基础
刘 宇 教授 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工程
虞丽娟 教授 体育工程 、体育信息技术
危小焰 教授 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工程
章建成 教授 运动技能控制与学习
张忠秋 教授 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社会心理学
李安民 教授 运动与认知加工;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
郝卫亚 教授 运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应用
江崇民 教授 体质测量与评价
3.体育教育训练学(14人)
吴 瑛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叶国雄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张宏杰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成万祥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司虎克 教授 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信息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志民 教授 竞技体育的社会问题研究
许永刚 教授 竞技体育制度经济
邵 斌 教授 高水平运动员行为控制与运动队管理
王 清 教授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与监测
吴贻刚 教授 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研究
张 辉 教授 运动技战术分析;运动训练过程控制
周成林 教授 竞技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理论与应用
周家颖 教授 专项力量训练、训练技术测量与分析
刘 兴 教授 难美项群的理论与实践
4.民族传统体育学(5人)
郭志禹 教授 武术历史与文化
虞定海 教授 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
赵光圣 教授 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
蔡仲林 教授 武术教育与教学改革
戴国斌 教授 武术文化与社会
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1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17人)(四个方向博士点)
1.体育人文社会学(9人)
杨文轩 教授 体育原理、学校体育与体育管理
胡小明 教授 运动休闲研究、体育人文研究
陈 琦 教授 学校体育与体育管理
周爱光 教授 体育哲学、体育法学
刘江南 教授 体育哲学
谭 华 教授 体育史学、体育课程理论
袁古洁 教授 体育法学
宋继新 教授 体育人文研究
崔颖波 教授 体育社会学
2.运动人体科学(5人)
肖国强 教授 运动负荷的生物学效应
郝选明 教授 运动免疫与健康
刘承宜 教授 激光运动医学
徐晓阳 教授 运动生化与营养
3.体育教育训练学(2人)
黄宽柔 教授 广场体育艺术
李毅均 教授 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4.民族传统体育学(1人)
程大力 教授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四、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7人)(四个方向博士点?只有二个)
1.运动人体科学(5人)
季 浏 教授 体育学习、锻炼与身心健康;运动心理变化的生理生化基础
丁树哲 教授 运动适应和机能评定;运动适应与线粒体调控
卢 健 教授 运动与健康;运动适应和机能评定
李世昌 教授 运动适应和机能评定;运动与健康
徐 波 教授 体育学习、锻炼与身心健康;运动心理变化的生理生化基础
2.体育教育训练学(2人)
孙有平 教授 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田径课程与教学研究
阎智力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研究;排球运动理论与实践
五、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汉升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周登嵩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首都体院兼职
陈俊钦 教授 竞技体育发展与运动训练理论 首都体院兼职
李鸿江 教授 竞技体育发展与运动训练理论 首都体院兼职
六、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8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家宏 教授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于振峰 教授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张 林 教授 体育运动中竞技能力的开发与评定
董新光 教授 社会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
罗时铭 教授 体育教育史
王 岗 教授 民族体育理论与方法
王国祥 教授 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与运动损伤康复
田麦久 教授 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人文社会学
丛湖平 教授 体育经济学研究
王 进 教授 体育休闲心理学研究、竞赛心理学研究
林小美 教授 传统体育研究
八、清华大学体育部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仇 军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王培勇 教授 人体运动信息采集与仿真
李 庆 教授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张 冰 教授 运动生理生化
九、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强 教授 冰雪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姜立嘉 教授 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原理与方法
陈 钢 教授 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最佳化研究
十、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
1.体育教育训练学
赵焕彬 教授 专项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
何玉秀 教授 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赵 斌 教授 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刘志红 教授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十一、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建英 教授 运动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石 岩 教授 一般训练学与体育心理学
李金龙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5人)
1.体育人文社会学
毛振明 教授 学校体育学
杨国庆 教授 学校体育学
张建华 教授 学校体育学
殷恒婵 教授 体育心理学
乔德才 教授 运动与神经调控
十三、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何敏学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于文谦 教授 竞技基本理论与实践
黄 滨 教授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3. 赫冀成的个人作品
[1]王春江 王强 王磊 赫冀成.利用强磁场控制SiCp/Al复合材料增强颗粒分布状态[J].铸造,2007,56(5):467~
[2]陈芝会 王恩刚 张兴武 赫冀成.静磁场对吹氩结晶器内弯月面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7,43(4):422~
[3]金百刚 王强 崔大伟 刘燕 赫冀成.两段式无缝软接触结晶器电磁参数和结构参数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7,43(4):427~
[4]刘燕 张廷安 王强 张亦平 赫冀成.KR搅拌技术的水模型实验研究[J].工业炉,2007,29(1):1~
[5]王承阳 徐广镌 高标 赫冀成.风动力屋顶排风机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5):701~
[6]冯明杰 王恩刚 王俊刚 赫冀成.高速钢复合轧辊液固结合过程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27(2):104~
[7]康丽 王洋 王恩刚 赫冀成.结晶器内连铸坯的热和应力状态数值模拟[J].中国冶金,2007,(5):28~
[8]赫冀成.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体制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3):46~
[9]庞雪君 王强 王春江 王亚勤 李亚彬 赫冀成.强磁场对铝合金中溶质组元分布状态的影响效果[J].物理学报,2006,55(10):5129~
[10]王恩刚 邓安元 赫冀成.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矩形软接触结晶器内金属液面行为的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6,42(4):411~
[11]陈芝会 王恩刚 张兴武 赫冀成.电磁场作用下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弯月面行为[J].钢铁,2006,41(12):26~
[12]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吴海霞.加热炉半热滑轨温度和应力分析[J].钢铁,2006,41(7):83~
[13]张林涛 王恩刚 邓元安 赫冀成.频率对矩形电磁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和弯月面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7):755~
[14]冯明杰 王恩刚 邓安元 赫冀成.连续铸造复合轧辊结晶器流场的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665~
[15]张永杰 邓安元 陈向勇 赫冀成.电磁软接触结晶器磁感应强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7):602~
[16]张林涛 邓安元 王恩刚 赫冀成.连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及影响因素[J].炼钢,2006,22(4):35~
[17]金百刚 王强 刘燕 崔大伟 吴成涛 王恩刚 赫冀成.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分布与弯月面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11):1931~
[18]张林涛 邓安元 张兴武 王恩刚 赫冀成.矩形电磁软接触连铸结晶器内弯月面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8):1405~
[19]张林涛 王恩刚 邓安元 赫冀成.切缝参数对工业实验软接触结晶器内磁场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06,6(5):713~
[20]康丽 王恩刚 赫冀成.连铸结晶器温度场及热变形的数值模拟[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5(3):190~
4. 全国有多少个张廷安
张姓在中国姓氏排名中列第3位,而以廷安为名的相对较少,所以全国同名同姓叫张廷安的不会超过一百个。
5. 东北大学现任校长是谁
2011年1月,丁烈云走马上任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貌似被调到营口技校当校长去了。
丁烈云,男,1955年12月出生,1981年12月入党,1973年8月参加工作,教授,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东北大学校长。
学习简历
1973年08月-1978年02月,洪湖和里中学任教 ;
1978年03月-1982年01月,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民建专业学士;
1982年02月-1984年08月,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建工系助教;
1984年09月-1987年06月,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0年03月—2002年12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任职简历
1982年01月—1984年08月,武汉工业大学工作;
1987年07月—1988年04月,武汉工业大学工作;
1988年04月—1994年08月,武汉城建学院工作;
1994年08月—1999年03月,武汉城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系主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
1999年03月—2000年05月,武汉城建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2000年05月—2003年06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兼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产业集团党委书记;
2003年06月—2011年01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011年01月—至今,东北大学校长。
社会兼职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武汉市科协副主席
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团成员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研究方向及成果
建设工程和房地产管理,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着作2部,4件工程建设软件获得国家软件着作权登记。
赫冀成,男,满族,1943年6月生,辽宁瓦房店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铁钢工学科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职位
原东北大学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学会理事长、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常委。
生平经历
1961年9月东北工学院冶金炉热工与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冶金工业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沈阳汽车制造厂工作。1978年10月攻读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研究生,1980年3月被国家教委派往日本名古屋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回国后在东北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1998年担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2002年-2011年担任东北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冶金反应工程"及"材料电磁过程(EMP)"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863等三十几项课题,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了《冶金过程数学模型概论》等专着4部。
1990年被命名为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995年被评为沈阳市尊重主人翁地位优秀领导者;1996年、2000年两次被评为沈阳市优秀专家;1997年获国家教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8年获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1999年被评为沈阳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秀领导干部; 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2004年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
个人简历
1961.09-1968.10 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冶金炉与热工自动化专业学习及文革待分配
1968.10-1970.05 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工人
1970.05-1978.09 沈阳汽车制造厂工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78.09-1980.03 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
1980.03-1986.07 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铁钢工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
1986.07-1991.01 东北工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91.01-1993.04 东北工学院副院长
1993.04-1995.03 东北大学副校长
1995.03-1998.06 东北大学校长
1998.06-2002.08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2002.08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2011年1月19日,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同志在东北大学宣布了教育部的任免决定,因年龄原因,赫冀成不再担任东北大学校长职务。
发表论文
〔1〕王春江 王强 王磊 赫冀成.利用强磁场控制SiCp/Al复合材料增强颗粒分布状态〔J〕.铸造,2007,56(5):467~
〔2〕陈芝会 王恩刚 张兴武 赫冀成.静磁场对吹氩结晶器内弯月面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7,43(4):422~
〔3〕金百刚 王强 崔大伟 刘燕 赫冀成.两段式无缝软接触结晶器电磁参数和结构参数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7,43(4):427~
〔4〕刘燕 张廷安 王强 张亦平 赫冀成.KR搅拌技术的水模型实验研究〔J〕.工业炉,2007,29(1):1~
〔5〕王承阳 徐广镌 高标 赫冀成.风动力屋顶排风机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5):701~
〔6〕冯明杰 王恩刚 王俊刚 赫冀成.高速钢复合轧辊液固结合过程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27(2):104~
〔7〕康丽 王洋 王恩刚 赫冀成.结晶器内连铸坯的热和应力状态数值模拟〔J〕.中国冶金,2007,(5):28~
〔8〕赫冀成.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体制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3):46~
〔9〕庞雪君 王强 王春江 王亚勤 李亚彬 赫冀成.强磁场对铝合金中溶质组元分布状态的影响效果〔J〕.物理学报,2006,55(10):5129~
〔10〕王恩刚 邓安元 赫冀成.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矩形软接触结晶器内金属液面行为的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6,42(4):411~
〔11〕陈芝会 王恩刚 张兴武 赫冀成.电磁场作用下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弯月面行为〔J〕.钢铁,2006,41(12):26~
〔12〕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吴海霞.加热炉半热滑轨温度和应力分析〔J〕.钢铁,2006,41(7):83~
〔13〕张林涛 王恩刚 邓元安 赫冀成.频率对矩形电磁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和弯月面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7):755~
〔14〕冯明杰 王恩刚 邓安元 赫冀成.连续铸造复合轧辊结晶器流场的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665~
〔15〕张永杰 邓安元 陈向勇 赫冀成.电磁软接触结晶器磁感应强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7):602~
〔16〕张林涛 邓安元 王恩刚 赫冀成.连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及影响因素〔J〕.炼钢,2006,22(4):35~
〔17〕金百刚 王强 刘燕 崔大伟 吴成涛 王恩刚 赫冀成.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分布与弯月面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11):1931~
〔18〕张林涛 邓安元 张兴武 王恩刚 赫冀成.矩形电磁软接触连铸结晶器内弯月面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8):1405~
〔19〕张林涛 王恩刚 邓安元 赫冀成.切缝参数对工业实验软接触结晶器内磁场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06,6(5):713~
〔20〕康丽 王恩刚 赫冀成.连铸结晶器温度场及热变形的数值模拟〔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5(3):190~
6. 东北大学学报的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月刊,每期15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科技、出版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及时报道东北大学的最新学术成果,热心培养学术人才,为把东北大学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服务。本刊的办刊方针是:发挥东大优势,反映东大水平,体现东大特色,扩大东大影响。主要栏目有:材料与冶金、信息科学与工程、资源与土木、机械工程、管理科学、数理化力学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 Compendex核心期刊。本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9家国际着名检索系统和15家国内着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
近年来,本刊屡获奖励,仅2008年以来,2次荣获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2010年);1次荣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2次荣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颁发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10年,2011年)。2次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09年,2011年);1次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026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344/T
国内邮发代号:8-120
国外邮发代号:M 528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信箱 100048)
国内总发行:辽宁省邮政公司报刊发行公司(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
主编:左良
编辑部主任:徐用吉 主编: 左良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徐用吉
编辑:顾涛李金丽安碧丽
黄炜林清华杨海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EDITORIAL COMMITTEE
主任委员(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丁烈云
副主任委员(Vic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左良
委员(Members):
于戈马钦海王兴伟王国仁王国栋王建华王恩德王福利
冯夏庭巩亚东巩恩普朱志良刘建昌刘相华刘春明刘积仁
刘常升张义民张化光张廷安张庆灵张嗣瀛杜安吴迪
汪定伟汪晋宽陆钟武沈峰满宗亚平闻邦椿姜茂发柴天佑
徐用吉殷国茂唐春安袁惠群崔建忠康雁谢里阳蔡九菊
颜云辉樊治平薛向欣魏德洲
主编(Chief Editor):左良
副主编(Vice Chief Editor):徐用吉 国 外:
0 Elsevier公司的Scopus数据库 (2012)
1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2 美国《化学文摘》(CA)
3 美国《数学评论》(MR)
4 英国《科学文摘》(SA , INSPEC)
5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6 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
7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
8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固体与超导文摘》
9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电子与通讯文摘》
10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腐蚀文摘》
11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
12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
13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文摘》
14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金属索引》(CSA-MD)
15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土木工程文摘》
国 内: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3 中国力学文摘
4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
5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6 中国数学文摘
7 中国物理学文摘
8 中国机械工程文摘
9 矿业文摘
10 有色金属文摘
11 全国报刊索引
12 中国生物学文摘
13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
1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0.本刊不收综述性文章,省部级以下基金项目文章不收,第一作者必须是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或东北大学教师,博士学历或则东北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1.来稿一律登录本刊网站主页进行提交,初次投稿请先进行作者注册,注册后方可投稿。由于本刊稿挤,故只接受本校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及博士生为第一作者且必须是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的论文。投稿并收到编辑部的收稿回执和稿件编号后,请点击《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站中的“版权转让书”,下载打印,并由所有作者签字后邮寄或送回编辑部。
2.文稿中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应齐全,务必立论正确,论证严谨,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语言通顺,文字流畅,标点符号正确;特别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和前沿性。
3 文中插图及结构式随正文排,图注排于图下方,图题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表述。坐标图内容齐全、线条均匀,标注线应在图内;照相图应提供原照片,图像清晰、反差适中;电子显微镜照片和金相照片放大倍数用1cm长的比例尺表示。
4 文中附表随正文排,表题采用中英文表述。附表尽量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5.摘要应具有独立性,采用第三人称表述,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结果、结论以及重要的数据,中文摘要字数200—300字,英文摘要见Ei摘要写作要求。
6.文中量、单位和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有关使用规定。
7.参考文献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9篇,要有70%以上的英文文献。
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中文期刊、专着等要有英译,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
(1) 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 着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3)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论文名[D].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
(4)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5) 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号及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6) 论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集责任者.论文题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
(8)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8 文中外文字母及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必须打印清楚;上、下标字母、数码和符号,位置高低要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请用铅笔标注清楚。
9来稿一经发表,按篇酌致稿酬,并赠送样刊;不拟采用的稿件恕不奉还,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不得一稿多投。来稿在六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10 作者应保证对作品拥有合法的着作权。本刊不承担由于作者原因产生的着作权纠纷的任何连带责任。作者向本刊投稿即为向本刊转让印刷方式及电子方式等的出版使用权,若无特殊声明,将被视为同意被各种文摘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稿酬一次付清。
11 作者查询有关稿件情况,请登录网站的作者查询。 《东北大学学报》编辑部荣获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奖
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一等奖
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08年获“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北方十省优秀期刊奖
2005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7. 中国四大体院都要什么
四大体院的学科优势解读
北京体育大学
院校属性:国家体育总局直属
院校类型:体育
校训:追求卓越
院校介绍
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设在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学校体育学科整体水平在教育部近十年组织的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
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应激适应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训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机能评定与基础分析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运动营养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体育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体育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博士点情况
国际着名体育大学,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体育院校,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之首。现有4个国家体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一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2016年中国体育学科最新博士点一览业。5个体育学科门类博士授予权。1987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0多人。
博导情况
体育人文社会学:黄亚玲,邱招义,任海,孙葆丽,杨桦,田慧,王莉,靳英华,林显鹏,肖淑红,卢雁,王华倬,姚蕾,刘昕。
运动人体科学:王瑞元,熊开宇,曾凡星,石丽君,赵丽,周越,曹建民,胡扬,张缨,邱俊强,陆一帆,王琳,毛志雄,张力为,迟立忠,罗冬梅,王荣辉,张一民,曲峰,刘卉,任弘。
体育教育训练学:池建,贾志强,练碧贞,毕仲春,苗向军,高峰,葛春林,曲淑华,孙南,詹建国,张英波,章碧玉,柴国荣,谢慧松,陈效科,黄竹杭,张廷安,李春满,李少丹,刘大庆,许小冬,米靖,刘卫军,杨斌胜,王卫星,唐建军,张瑛秋,黄俊亚,马鸿韬,樊铭,温宇红。
民族传统训练学:李士英,马学智,吕韶钧,武冬,胡晓飞。
运动康复学:矫玮,王安利,王正珍,高颀。
上海体育学院
院校属性: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共建
院校类型:体育
校训:身心一统、兼蓄竞攀
院校介绍
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重点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体育教育实验中心
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
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
国家级精品课程:
武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赛事管理、拳击理论与实践、体育场馆管
上海市重点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
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
体育教育专业群
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
中国武术博物馆
博士点情况
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1987年开始招收体育博士生,1994年获批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批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5位。
博导情况
体育教育训练学:吴瑛,吴贻刚,龚波,平杰,毛丽娟,王红英,张庆文,吴雪萍,丁海勇,韩冬,唐炎,舒盛芳,王德新,朱志强,邵斌,刘兴。
民族传统训练学:戴国斌,赵光圣,姜传银,郭玉成,朱东,刘静。
体育工程学:刘宇,虞丽娟。
运动人体科学:潘珊珊,娄淑杰,王晓慧,曹振波,庄杰,高炳宏,田野,胡敏,赵杰修,陈佩杰,邹军,王茹,伊木清,张日辉,闾坚强,张胜年,毛德伟,郝卫亚,周成林,张忠秋,任杰,张剑。
体育管理学:张林,刘东锋,刘兵,戴健,曹可强,李海,黄海燕,张瑞林。
体育人文社会学:缪佳,郭修金,龚正伟,郑国华,郑家鲲,刘新民。
运动康复学:陈佩杰,邹军,黄强民,徐昕,娄淑杰。
武汉体育学院
院校属性: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
院校类型:体育
校训:公勇诚毅,学思辨行
院校介绍
武汉体育学院简称“武汉体院”,位于湖北省会武汉,占地面积1398亩,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原名中南体育学院,1953年组建于江西南昌,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原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2001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
重点学科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体育学、应用心理学
省级二级重点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应用心理学
国家体育总局培训基地:
皮划艇赛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国家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
湖北省培训基地:
湖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
体育教育、公共事业(体育)管理、运动训练
省级品牌专业:
体育教育、公共事业(体育)管理、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
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工程实验室、全国舞龙舞狮科研基地、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教育厅基地:
湖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
博士点情况
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三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三门,2007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目前四个博士点都有。
博导情况
体育人文社会学:张德胜,陈林祥,雷选沛,万晓红。
运动人体科学:陈宁,杨翼。
运动心理学:漆昌柱,罗跃嘉,徐霞。
体育教育训练学:吕万刚,邹克宁,钟亚平,刘志云。
民族传统训练学:石爱桥,王岗,白晋湘。
体育工程学:郑伟涛,易名农。
成都体育学院
院校属性: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共建
院校类型:体育
校训: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
院校介绍
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位于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
截至2013年,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重点学科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医学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
四川省特色专业:
中医学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新闻学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校级实验室:
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
博士点情况
2013年设立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3个博士点。体育学科为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
博导情况
运动项目教学:刘青,潘小非,周继和,舒为平,何颖。
运动损伤防治:袁琼嘉,蓝肇熙,周继和。
体育史:陈伟。
体育经济与产业:程林林,柳伯力,刘青,高扬。
西南民族传统体育:何颖。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潘小非,舒为平,